在这座城市探寻世界遗产,进度条能直接拉回人类起源……
北京有遍地的“国字号”和文化遗产,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6处,其中北京一城即占据7项。这一次,LP从人类起源处开始,与你一起打卡北京的世界遗产清单。
198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周口店遗址不仅是有关远古时期亚洲大陆人类社会的一个罕见的历史证据,而且也阐明了人类进化的进程。
——摘自UNESCO World Heritage(www.unesco.org)
©xiquinhosilva, CC BY 2.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2.0>,via Wikimedia Commons
©BleachedRice, CC BY-SA 4.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4.0>,via Wikimedia Commons
周口店遗址公园入口;©Siyuwj, CC BY-SA 3.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3.0>,via Wikimedia Commons
198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公元前约220年,秦始皇下令将早期修建的一些分散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长城的修建一直持续到明代,终于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军事设施。长城在建筑学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摘自UNESCO World Heritage(www.unesco.org)
©David Parker/Adobe Stock/图虫创意
如果你是初次到访,建议先去八达岭、慕田峪、居庸关等成熟景区,对长城有一定认识之后,再去拜会那些未开发的长城。此外要提醒你,作为全人类的珍贵遗产,长城上的一砖一木都需要我们悉心呵护。
八达岭长城
©feiyuezhangjie/Shutterstock
主登城口两侧有5门古炮,昭示着长城的防御功能,其中最大的一门大炮叫“神威大将军”,射程达500米。
©aphotostory/Shutterstock
以瓮城为中心,八达岭长城分为南北走向的两条线路。北线由于敌楼多,地形相对缓和,是大多数游客选择的路线。人们通常会在北四楼的“好汉坡” 和“好汉碑” 前争相留影后,选择下山。我们建议你继续向上,问鼎长城最高的敌楼——海拔888.9米高的北八楼,“好汉中的好汉”可以继续向北十二楼进发。
如果你想远离嘈杂的人群,获得更开阔优美的视野,南线会是个好选择。“好汉碑”在南线也有一座。
居庸关长城
这座雄伟关城就在八达岭长城东南20公里处,是著名的“内三关”之一。在军事上,居庸关是京师西北门户,沿峻岭而建,地势绝险,八达岭长城只不过是它的北部防线。
现在所说的居庸关长城,其实只是居庸关的外城墙。从造型上看来,它是一个周长4公里的封闭城圈,控扼了整个峡谷。要想环行一圈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体力,所以更多的人是择西段或东段而行。
西去的陡坡随着山势上升而成了加强版的“好汉坡”,东行则相对平缓,春季杏花盛开时还能俯瞰花海列车。
慕田峪长城
慕田峪是最受国外旅行者青睐的长城景区,也是不少影视剧的取景地,最出名的要数拍过《非诚勿扰2》的15号敌楼。
秋日北京怀柔慕田峪长城层林浸染;©杨东/图虫创意
这里游客量虽然不小,但与八达岭相比,还是清静许多,加上山林葱郁的幽雅环境、索道缆车和人气十足的滑道,非常适合全家出行。
由Riosee提供
这段明长城由明朝开国大将徐达督建而成,东连古北口,西接居庸关,短短3公里就建有26座敌楼。除了少有的密集防御布局,独特的关台、内外支城、双面垛口等以险制扼的建造特点,也让它在北京界内的长城中独树一帜。
箭扣长城
中国特色的长城风光,雄伟的箭扣长城云海;©潘李亮/图虫创意
箭扣是北京未开放长城中名头最响的,作为明长城最著名的险段之一,无数震撼人心的摄影佳作吸引着来自各方的长城爱好者前来探险。
©PeterLau1203/图虫创意
多数人以怀柔的西栅子村作为徒步箭扣的起点,从这里向东经“小布达拉”“正北楼”“牛角边”到慕田峪长城,大约需要3小时。向西造访“鹰飞倒仰”“北京结”再下山则需要6小时以上。另外,也有人选择从南边的田仙峪出发,从这里徒步到箭扣脚下要花2小时。
司马台长城
夕阳下的司马台长城;©胡光荣/图虫创意
被鸳鸯湖水库分为东西两段的司马台长城,基于北齐长城修筑而成,是中国唯一一处保存明代原貌的古长城。
司马台长城夜景;©胡光荣/图虫创意
长期以来,司马台长城都没有正式成为景区。从2015年起,司马台长城被纳入古北水镇景区,开放了较为安全的一部分(东段的1-10楼),如果你想体验原汁原味的古长城,又不愿太冒险,那这里就是最合适不过的选择。
黄花城水长城
黄花城长城吊桥;©Shanshan533/dreamstime/图虫创意
古老的明长城被灏明湖截为三段,形成了非常独特的“长城戏水”景观。相比其他近郊的长城,这里游人不多,玩法却不少。
黄花城长城水库大坝;©Shanshan533/dreamstime/图虫创意
春天可乘船在湖中畅游,夏天能享受水上飞降、攀岩带来的肾上腺素飙升,秋季可到明代板栗园体验采摘乐趣,冬季能一睹冰瀑奇观。喜欢徒步的话可以攀爬盘山栈道,寻找俯瞰黄花城水库和长城的最佳视角。
河防口长城
©N509FZ, CC BY-SA 4.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河防口长城位于怀柔区以北20多公里的怀北镇,这段始建于南北朝,改建于明隆庆年间的长城,因年久失修损毁严重。2011年开始的重金修缮,完全采用古代工艺,算是基本保持了长城的原有形制。
鲤鱼背;©梅白, CC BY-SA 3.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著名的“鲤鱼背”是一段裸露的岩石峭壁。有400多米长,必须克服恐高,手脚并用才能爬过去。在众多敌楼中,请留意独一无二的“夹扁楼”,狭长的山脊决定了它独特的形状。此外,这里的多数路段都只有面向关外的一侧有城墙,即“单边墙”。
北京故宫于198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沈阳故宫作为其扩展项目于2004年被列入其中。
北京故宫作为五个世纪(1416-1911)最高皇权的皇宫, 包含近一万间房间及其家具陈设与工艺,众多殿宇及花园景观, 是明清两朝中华文明的无价见证。
——摘自UNESCO World Heritage(www.unesco.org)
©一只懒人/图虫创意
无论北京城如何“幅散”,故宫永远都是它的中心。明清两代24位“天子”造就了中国建筑的最高建制,也留下了无数奇珍异宝;600年浮沉后,帝国的背影渐远,昔日的紫禁城早已游人络绎。
中国首都北京故宫延禧宫水晶宫遗址;©健忘的行摄世界/图虫创意
先进的VR技术已经可以让你窥探此间的每个角落,但只有置身于被历史真实触摸过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之中,你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彼时的盛世天光。
| 故宫四时游
北京故宫坤宁宫杏花;©鲲鹏之志HF/图虫创意
故宫的排水系统“千龙吐水”;©そらみみ, CC BY-SA 4.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故宫的秋天;©筱盈莹/图虫创意
北京雪后的故宫;©菁华/图虫创意
| 故宫亮点
西雁翅楼,从中山公园拍摄;©維基小霸王, CC BY-SA 4.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武英殿;©秋水平湖, CC BY-SA 3.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故宫博物院慈宁宫;©月色/图虫创意
断虹桥;©Terre Arctica, CC BY-SA 4.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evenstarlsj/图虫创意
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颐和园,始建于1750年,1860年在战火中严重损毁,1886年在原址上重新进行了修缮。其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地融为一体,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堪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
——摘自UNESCO World Heritage(www.unesco.org)
©gong hangxu/GettyImages
乾隆年间一项引水入京的水利建设工程,使北京西北部的这片湿地逐步变成了一座290公顷的顶级皇家园林。粗略一看不过一山一湖,但290公顷的皇家顶级园林其实大有乾坤,仔细打量,佛寺、廊桥、亭台、楼阁、园林的精巧细节和故事说道如百科全书般浩瀚。
春节期间的颐和园长廊挂起红灯笼并开放景观灯;©高晨翔/图虫创意
乾隆皇帝将它命名为清漪园,把对江南西湖的情思寄托于这里的昆明湖,又在万寿山修建了寺庙、居所,作为寿礼献给母亲。如今你可以漫步园林,也可以泛舟湖中,一年四季皆有所赏。
万寿山
乾隆皇帝为祝母亲六十大寿,把瓮山更名为万寿山,但万寿山现存的建筑大多是光绪年间为慈禧祝寿重修的。
夏季的颐和园佛香阁,风云变幻阴晴霞蔚;©光影的记忆/图虫创意
前山的佛香阁景区是颐和园最显赫的建筑群,从山脚的牌楼,到慈禧举行庆寿典礼的排云殿,再到山顶八面三层四重檐的佛香阁,一座座建筑沿轴线层层上升。
©Lonely Planet
出佛香阁便是后山,青绿琉璃外墙的智慧海(无量殿)和汉藏混合式建筑群四大部洲,象征佛教中的须弥灵境。
昆明湖
©肥挺超级肥/图虫创意
万寿山下的昆明湖原是一片浅湖。乾隆年间兴修水利,这里彻底被清淤、疏浚,面积扩大了两倍。从昆明湖挖出的土垒成了万寿山,形成了山高水阔的园林雏形。
©Lonely Planet
同样有六座桥的西堤是仿照西湖苏堤建造的,除三四月桃红柳绿的时节,西堤是游人最少的漫步佳境。绣漪桥是西堤和东堤的连接点,也是昆明湖与长河的交汇处。十七孔桥连接了东堤和南湖岛,乾隆和慈禧曾分别在岛上的涵虚堂检阅过当朝的水军操演。
©aphotostory/GettyImages
东堤北边,知春亭因每年春天湖水从此地开始解冻而得名。昆明湖北岸,全长728米的长廊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画廊。
©Shootdiem/Shutterstock
每年3月下旬至11月上旬,湖周有5处码头可租乘小船游湖,大型的画舫船有固定航线往来于南湖岛、排云殿、铜牛和清晏舫码头间。清晏舫也叫石舫,是一座石质的船形建筑,也是颐和园唯一一座西洋式建筑。
宫廷区
颐和园仁寿殿;©x1nbly_s2/图虫创意
昆明湖东北岸的宫廷区分为东侧用于理政和接待外国使臣的仁寿殿,以及西侧的寝宫区,后者包括皇帝住的玉澜堂、皇后住的宜芸馆和慈禧太后居住的乐寿堂。
颐和园文昌阁;©caoyadong, CC BY-SA 3.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乐寿堂殿前还能看见象征“六和太平”的铜鹿、铜鹤、大铜瓶,堂前种着慈禧钟爱的白玉兰,每年春天依然盛开。东宫门处的文昌阁常常被游客忽略,这里能看见颐和园收藏陈列的文物及宫廷珍宝。
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天坛,建于15世纪上半叶,座落在皇家园林当中,四周古松环抱,是保存完好的坛庙建筑群。无论在整体布局还是单一建筑上,都反映出天地之间(即人神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关系在中国古代宇宙观中占据着核心位置。同时,这些建筑还体现出帝王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
——摘自UNESCO World Heritage(www.unesco.org)
©M_丫丫/图虫创意
这里有世界最大的祭天建筑群。明清时期皇帝最重要的祭祀活动就在这里举行。春分时在北边以祈年殿为中心的祈谷坛,祈祷丰年;冬至日在以圜丘为中心的圜丘坛,感恩天赐。
北京市天坛公园丹陛桥;©海峰/图虫创意
两坛以丹陛桥相连,形成一条南北长1200米的轴线。每年春分、秋分日出日落时,可观赏到祈年殿的“悬日”美景。四五月间,园子西北区次第盛开的杏花、丁香和遍地绽放的二月兰也是一景。
奔跑在天坛公园;©三小洲/图虫创意
天坛的面积是故宫的4倍。外坛的东门和游廊周边是北京老年人的活动场所,唱咏器乐、操拳舞蹈之外,还有各式绝活儿,可以慢慢溜达看个新鲜。
圜丘;©Herbert wie, CC BY-SA 4.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如果时间有限,就只游览内坛——祈年殿、圜丘和回音壁,这些构成了天坛核心的建筑,不仅承载了祭祀文化的精髓,也造就了中国声学建筑的奇迹。
2003年7月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明清皇陵与大自然有机融合,是人类的杰作,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个封建王朝(明朝和清朝)文化和建筑传统的独特见证。它们是结合了汉族和满族文明的建筑艺术的精品。
——摘自UNESCO World Heritage(www.unesco.org)
©Lonely Planet
明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位皇帝的龙眠之所。至明朝灭亡时,陵区总面积超过当时的北京城,达到120平方公里,堪称明朝的另一座“紫禁城”。目前只有长陵、定陵、昭陵3座陵墓对外开放。
明十三陵神道入口及大宫门;©Charlie fong, CC BY-SA 4.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我们推荐你在旅游淡季造访这个热门景点,穿行在苍松翠柏与红墙碧瓦之间,流连于出土珍宝和“明朝那些事儿”,继而走入宏大又阴森的地宫感受帝王的孤独,不失为一场全方位的游览体验。
定陵
©超级走动的蚂蚁小哥/图虫创意
定陵是明神宗朱翊钧和孝端、孝靖两位皇后的陵墓。60多年前那次震惊世界也颇有争议的考古发掘打开了神秘的地宫,跟随“中央新影”纪录片的镜头,万历皇帝、皇后的棺椁,以及随葬的无数奇珍异宝一下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也让规模并非最大的定陵成为中国唯一被官方开掘的帝陵。
定陵;©Gary Todd from Xinzheng, China, CC0, via Wikimedia Commons
定陵为明帝陵规制的前方后圆三进式格局。你的参观路线大体上也是顺时针一周。1957年进行考古挖掘时,第一个进入地宫的不是考古工作者,而是用来试探毒气机关的大公鸡。
长陵
明长陵内明成祖像;©Anagoria, CC BY 3.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长陵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陵寝,为明十三陵之首,建筑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用料也最为奢华。
裬恩殿;©Lonely Planet
穿过陵门,之后就是坐落在三层汉白玉须弥座上的主殿裬恩殿。这座仿明代紫禁城奉天殿(太和殿前身)而建的大殿,在规模上仅次于故宫太和殿和太庙享殿,殿内60根金丝楠木柱是中国现存古建中的“顶配”。殿顶沥粉贴金坐龙图案的天花,也可与太和殿媲美。
昭陵
明昭陵明楼;©Can Zhao, CC BY-SA 3.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昭陵是开放的三座帝陵中最小的一座,为明穆宗朱载垕和他的三位皇后的陵寝,布局与前面两个帝陵一致,但很多建筑都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复建的。
神路
北京明十三陵神路;©静图摄影/图虫创意
神路南起石牌坊,北至长陵,全长7公里,以前专为长陵而筑,如今你可以将它视作通往十三陵的门户。
©Gary Todd from Xinzheng, China, CC0, via Wikimedia Commons
神路景区全长1.5公里,从长陵神功圣德碑亭开始,以棂星门结束。碑亭中的龙子赑屃背负着中国现存最大的石碑,全碑原为红漆覆体,现已完全脱落。在这条神路上走一遭,犹如穿梭于人神两界,昔日帝王的权力与威仪尽收眼底。
2014年6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大运河的开凿始于公元前5世纪,7世纪完成第一次全线贯通,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为确保粮食运输(“漕运”)安全,以达到稳定政权、维持帝国统一的目的,由国家投资开凿和管理的巨大工程体系,在国家统一、政权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交流和科技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大运河遗产官网(www.chinagrandcanal.com)
| 在京城的海里寻觅运河踪迹
银锭桥;©Richard Ross/GettyImages
前海
从最热闹的银锭桥开始,一直向东南方向延伸至平安大街,广阔的水域都是前海的范围,这片湖泊连通了后海与北海。从南岸沿湖穿过婆娑的柳林,尽头的万宁桥是当初京杭大运河的起点,时至今日仍可行车。
什刹海
什刹海的早晨;©随意走走/图虫创意
早在元代,忽必烈的元大都便是依托这片水域为中心,在东岸确定了都城建设的中轴线。当初为了加强大都的漕运,开凿了通惠河,让京杭大运河流入城内,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湖泊,当时这一整片宽而长的水域被称作“积水潭”,成为漕运的总码头,来自杭州的船能直接行驶到这里,东北岸边的烟袋斜街和钟鼓楼一带也因此成为大都城中最为繁华的闹市。
©赵德柱先生/图虫创意
明代兴建皇城时,为保证皇家用水,将流经元代皇城东墙外的运河圈入城内。从此,通惠河与积水潭的联系被切断,湖面缩小,逐渐形成现在的西海、后海、前海三个“藕断丝连”的海子。
看完LP的这份世遗清单
你对北京有哪些新的了解?
你还知道哪些世遗目的地?
快来评论区和我们一起分享吧~
>>又一高铁通车!现在去这个神秘的世界自然遗产地超方便,还限时免门票!
>>北疆的花都开好了,这条独库公路的“浓缩精华版”也恢复通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