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国学经典】对胎儿进行经典诵读是否有效呢?

2017-07-26 嘉誉学而第一教育

很多人都选择听音乐的方法进行胎教。那么,对胎儿进行经典诵读是否有效呢?答案是肯定有效的,而且效果非常的好。

《诸病源候论》中有谈到:“妊娠三月……形象始化,未有定仪,因感而变……欲子美好,宜佩白玉;欲子贤能,宜看诗书;是谓外象而内感也。”

《钱氏儿科学》中谈到:“欲子女之清秀,居山明水秀之乡,欲子女之聪俊者,常资文学艺书。”

胎儿能听到声音,这通过B超就可以测出。胎儿对来自母体外的声音非常感兴趣,如父母的声音、录音机里放出来的声音等等。在胎儿的整个发育过程中,听觉给胎儿带来的影响最大。因此,在胎教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借助声音对胎儿进行教育非常的重要。

通过经典诵读实施胎教,我们也主要提倡“声教”的方法:

1、孕妇亲自诵读经典。孕妇可以定时诵读经典给腹中的胎儿听,孕妇若一直反复念同一经典给胎儿听,会令胎儿神经系统变得对语言更加敏锐。怀孕第8个月直至生产前,是施行阅读胎教的最佳时机。医学研究发现,胎儿的意识萌芽大约发生在怀孕第7~8个月的时候,此时胎儿的脑神经已经发育到几乎与新生儿相当的水平,一旦捕捉到外界的讯息,就会通过神经管将它传达到胎儿身体的各个部位。为了让母亲的感觉与思考能和胎儿达到最充分的交流,最好是保持平静的心境,并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孕妇在怀孕期间,不仅生理上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心理上也同样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与反应。母子连心,孕妇的这些变化与反应都直接影响到体内胎儿的身心发展。我国医学认为:“胎借母气以生,呼吸相通,喜怒相应,若有所逆,即致子疾。”《在增补大生要旨》中指出:“除恼怒,凡受胎后切不可打骂人,盖气调则胎安,气逆则胎病。”就是说,孕妇的喜、怒、悲、思皆可以使血气失合而影响胎儿,所以孕妇宜心境平和,心情舒畅,遇事乐观,不要喜怒无常。经常恼怒,则气血不顺,必然影响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孕妇通过诵读经典,可以安母体心神,驱散“心头翻滚的乌云”,让“心中之水”平静,为体内的胎儿提供最好的身心环境。

2、丈夫为妻子和胎儿诵读经典。胎教不仅是母亲的责任,也是父亲的责任。父亲在创造良好的胎教环境、调节孕妇的胎教情绪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丈夫为妻子和胎儿诵读经典,可以提升夫妻两人的道德修养,改善夫妻关系,促进家庭和睦,保证孕妇精神愉快,身心健康。一个融洽、和谐、温馨和充满爱心的家是保证胎儿身心正常发育的必要条件。

同时,父亲的声音对胎儿的影响是母亲无法取代的。英国科学家通过对胎儿的听觉功能试验得出结论:胎儿最容易接受低频率的声音。他们给一组8个月的胎儿听低音大管乐曲后,胎动大大加强。这组胎儿出生后只要一听到类似男子声的乐曲,便停止哭闹,露出笑容。美国的优生学家认为,胎儿最喜欢爸爸的声音,也许是因为男性特有的低沉、宽厚、粗犷的噪音更适合胎儿的听觉功能,也许是因为胎儿天生就爱听父亲的声音,所以胎儿对父亲的声音都表现出积极的反应。

3、听经典诵读的录音。通过播放经典诵读的录音进行胎教,具有较好的便利性。不论是在休息或者做事时,都可以将录音作为一种背景音乐来听。经典诵读录音对胎儿的影响类似于经典音乐对胎儿的影响,但比音乐的内涵更具有丰富性和价值性。

通过经典诵读实施胎教,不仅提高了夫妻两人自身的心性修养,同时也熏陶和强化了胎儿的德性与慧性,可谓一举多得。因为教育具有连续性,如果能坚持下来,在胎儿出生后,继续对他进行经典诵读的早期教育和智力开发的话,那效果会更好。

 

(案例)三个家庭的育儿经

第一个家庭:“从怀孕到五岁半, 妈妈读经七年之诚心感悟”

从怀孕三个月以来,算算认真的践行读经教育也快六年半了,到孩子五岁半的今天,感慨良多,想写出来给大家分享,或许也可以给正在行在这条路上的朋友们一个参考。

从胎教开始到今天,大概近七年的时间,每天一遍的《道德经》、《学庸论语》诵读没有断过,与其说是对孩子的教育的感悟,不如说是一起成长的感悟,到今天的时候,充满了自在的幸福感,那是一种内心很知足很强大的力量,这也许就是德的力量吧!

先说说女儿现在的状态吧,几乎已经完全不让我费心了,我只需要提供她的衣食住行就可以了,幸福其实是很简单的事。孩子现在喜欢诵读也喜欢听读经机,阅读这些都不用管,我们现在做的是控制她的看书时间,因为小家伙太专注了,你只要不管,她可以看上三四个小时的书。由于这些基础根基的扎实,她对数学的理解力和计算力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自己主动的写字,不到五岁的时候单数以内的算法自己就可以琢磨着算了,好像孩子很喜欢,因为我自己不喜欢太过逻辑,所以从来不再这方面引导她。今年刚过五岁没多久的一天,他爸爸买了两个药,她拿着药问我总共多少钱,我说十块,她问我那一盒是多少钱,我说那你自己看吧,结果她就在车上琢磨,一会儿之后说我知道了,是五块,我很诧异,问她怎么算的,她说她也不知道,然后又接着算了个三盒药是9块,一盒是三块的,因为以前她老这么自己琢磨着算,有些习惯了,但这次还是大大惊诧了一番,真的感受到了古人大智慧的力量。她对音乐和书法都很喜欢,孩子整体感觉很聪慧,更重要的是孩子感觉中气和正气很足,已经开始选择什么是自己需要的,什么是自己不需要的,每次听到大哥哥姐姐说话和做事,他可以去学适合自己的那部分,比如有些很过激的语言,刚开始她觉得很好玩就去学,学上两天感觉这不是自己的风格,然后就去掉了,已经开始感觉到了那种人生观价值观的力量所在,这也许就是古人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吧!还有一个就是她几乎是我见过的都市里面唯一不对父母发脾气的孩子,现在很体贴,由于自己又有第二个胎教的历程,很多时候孩子表现的很是体贴,很让人感动。 曾经看到一位博客主写她妈妈对她的影响的时候写到,妈妈的理念就是:即使将来你做一个打扫厕所的,也要让自己有修养和幸福快乐的生活,看了之后很是感慨,的确这就是做为父母最伟大的无为和真爱吧!


其实纵观这几年走过的路,孩子现在的状态来自于重要的这几个点

首先就是每日的经典诵读,而且这个诵读不能是急功近利的为了教孩子读而读,得把他变成父母每日自己修养的课程。自己感受这六年多的,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每日一遍的《道德经》、《学庸论语》诵读从来都没有间断过,而且也从来没有在意过孩子有没有跟着我读,有没有会背诵这些概念,因为自己知道王财贵教授很久了,所以从教授的教诲中知道最关键的是父母的德行,读经最重要的也是要一心一意的与经典相容,而不能带有目的性的去诵读。诵读经典是让我们身体的精神与肉体都能获得一种道德能量的倾注,从而改变自己的惯性,全身心的去践行圣贤之道。这些环节中很重要的就是对于古圣先贤的敬仰、真信和感恩,以及把经典中内涵践行到平常的生活中来。而且不求多,经典讲的全是做人之道,只要读通了,一部通,部部皆通,这也是老子爷爷讲的“少则得,多则惑”的至理吧!胎教的时候每天都会诵读经典,到后来孩子生下来之后,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是先读经,孩子就在那里自己趴着玩,什么时候读完了再什么时候吃饭。也很少去看过她有没有跟着读,后来她大些之后我就拿着书,抱着她,她常常就和我一起看着书听我读,到两岁多的时候发觉无论我读那章,她都可以跟着读了,因为没有期望和目的给予她,所以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大大的惊喜,这种心态也很重要,不断的给自己注入了全心全意为了孩子而修养自己的力量。她再两岁半之后就开始自己读经了,而且每次都是读一整遍。到三岁左右我由于忙了些其他的事,全心陪她的时间少了,而且由于事情的忙碌和自己容纳力的不足,对她不自觉的有些苛求,她开始慢慢的没有以前那么爱读了读的好了,当时虽然有些担心,但是也没有强迫她什么,后来慢慢的好些了,但是一直没有恢复到以前那个状态,三岁到四岁的这两年是自己心智容纳力接受考验的过程,孩子也跟着受了很多苦,但是到今天看来,这个表面上苦的过程对她和我来说都是一种成长,孩子变的更加乐观,我也因为磨练而变得能够有较大的包容力和不苛求的真诚。虽然这个过程孩子的每日自己的经典诵读也没有去抓,但是由于我们自己每天都在做这样的诵读,对她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每次孩子自己玩看着我诵读的时候,只要我读错了的地方,她都会提醒我,所以基本上是和小时候一样,她几乎还是全身心的清润在这样的经典能量场之中。

其次就是诵读的心态非常非常的重要。关键是为了什么而诵读,这个出发点就决定着后面的各个环节会产生什么样的心态。如果为了获得能量,那就会在意孩子读没读,自己读的好不好,有没有能量灌注等等的;如果是为了聪慧,那就会在意孩子读了多少,是否背诵等等的;如果是为了品德,那就会在意孩子的各种表现是否是按照家长的目标和要求;……这些心念很细微,但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其实父母对孩子是一种全身心的爱,这种爱可以就目标,但不能带有个人的追求、目的。感觉父母就像一片大海一样,孩子是这片海上的船只,父母要用这种爱载着它们前行。所以诵读的时候关键的是父母只需要不断的反观自己,诵读的目标也是为了让这片孩子在该起浪的时候起浪,该平静的时候平静,但永远不会没有缘由的咆哮。如果调整好了心态,能很平静和恬淡的一心享受诵读的过程,并且把这个恬淡的心传递给孩子,那我们所想要的一切也都在这个过程之中了。虽然这个心态不容易做到,我们很容易被孩子的打扰啊、行为啊或者外在的一些事务扰乱,但是一定得努力的朝真信真心诵读的核心走。


再次就是平常的经典的践行了

第一个践行点就是敬畏心的培养:个人感觉读经典只是一个起点,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融化经典,最后将经典渗透到我们的身体发肤之中而忘记经典。所以平常的践行不可少。比如严父慈母的把握,公正严明的核心点,而不能过于溺爱孩子,不能让孩子养成任性随意的习惯。比如平常吃饭,不可挑食,不能对父母随意顶撞和发脾气,要对老子爷爷恭敬等等,这些点格言联璧里面写的很多。我们接触过很多的孩子,由于现在只有一个孩子,没有人来磨砺他,家庭中就一个宝贝,所以虽然每天读经典,但是孩子遇到稍有不顺心的事,立马给父母发脾气,没有丝毫的敬畏之心,这个对于学习经典的家庭来说应该是第一戒了。因为孩子对于天地的敬畏和对于做事的知止都来于这个从小在家庭中养成的对于父母的敬畏,如果连父母都不畏惧了,那对其他人的敬将无从谈起。由于女儿是我一个人一手带大的,所以都是没有精力让她任性。还有吃饭的时候也没有精力给她准备什么,就是我们吃什么她吃什么,当时也不是为了教育她而这么做,只是没有精力,该严厉的地方丝毫不让步,但是到现在看来,真的对孩子是一种非常好的影响,她是我见过的都市中唯一不对父母发脾气的孩子,也从来不对别的孩子动手,孩子知止的能力较强。记得两岁多的时候有几天她爱哭闹,她那时候很喜欢一位王叔叔,有一天晚上睡觉她非要盖那位王叔叔盖过的被子,哭着闹着不行,但是当时我已经意识到她故意闹的情绪,所以就坚决不同意,也没有管她的要求是否合理,她哭了一个多小时,她小姑姑都看不过去,一个多小时之后她给我说让我出去她自己睡,其实我也很心疼,后来她就自己睡着了,从那以后她就再没使过小性子。到现在看着其他的孩子发脾气自己苦大人也苦的时候我就很感慨,现在一个孩子,父母不自觉的就依着孩子征求孩子的各种意见,结果导致孩子很小就没有学会内敛和知止,而是处在外扬的状态之中,没有沉积,这样长大了孩子也容易浮躁没有内涵的。这一点上自己现在就比较幸福,平常都不用说她,但是关键问题上一句话就比较管用。比如小孩都比较馋,走到别人家也是左看右看,我就告诉她,人要有志气,不能那么眼馋,她听了之后就很管用,以后就努力的做到这样。这一点也来自于我父母对我的影响,我妈妈一直强调人穷志不穷,但是现在社会中很容易人不穷而志穷了。


第二个践行点事责任心的培养。这一点可能在我们的家庭中都挺忽略的,因为只有一个孩子 48 33869 48 16430 0 0 6970 0 0:00:04 0:00:02 0:00:02 6970父母就只期望孩子只要自己幸福就可以,连赡养父母的这个责任也不传递给孩子了,虽然很恬淡,但是对孩子来说却是一种伤害。孩子也找不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其实想想,一个人一生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去照顾和关心,一切只为自己的感受,他的幸福感从何而来,这样的人生和小动物几乎就没什么区别了。但是这个怎么传递我也不知道,呵呵。关键的是自己孝顺父母,为他人考虑的一种心念的传递吧!


第三个践行点物质的简单:古人言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俭是立家的第一法本。现在物质太过发达了,但是越多的物质只会增长更多的欲望,而不会带来知止和恬淡的人生心态,而人的真正的幸福感还是来自于后者多些吧。所以从小给孩子的衣食住行和父母的言谈身教中还真的注意这个俭字。因为自己是农村出身,小时候也挨过饿,所以对享受二字没什么概念,我们也是全素食,所以这点还算好把握的。但是接触了很多城市中的孩子只会觉得这个点对大部分家庭来说都是需要注意的事。

第四个践行点是孩子需要一些磨砺。需要我们家长在孩子关键问题上严厉的对待。要给孩子的人生注入一种正气。多让孩子吃苦,多锻炼。精气神三宝,前两宝还是很需要动才能补上的。

感觉还有很多,这会儿思路有些不大清晰了,不知道从何写了。感觉经典诵读仅仅是一个开始,我们要带好一个孩子,这个关键点要把握好,后续的践行是非常重要的,有心而发的品德培养是最重要的。

现在我再做第二个孩子的胎教,这次相对轻松很多了,每天还是一遍《道德经》、《学庸论语》、走路,随时能把心态调整的幸福快乐的状态,家里的读经机也是24小时播放经典音乐,每天有时间也会练习书法,简单又充实的生活!


第二个家庭分享:


2003年冬季的一天看到了王教授编辑的《读经教育推广手册》,当时就与之心心相印,从此王财贵这三个字成为我心中的永恒!似乎冥冥之中我对读四书五经的教育极为的认同,后来知道爷爷的父亲,也就是我的太爷曾经读过十年私塾,也是曾经的私塾先生,或许这就是“姻缘”所在吧。在大学期间也看了南怀瑾、钱穆先生的一些书籍,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同,真希望以后就从事文化传承的事业!

直到2008年的一天在网上搜到了王教授的《一场演讲百年震撼》,看了之后让我对读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是心生向往,希望以后娶妻生子,就生读经宝宝,更希望自己能够开私塾教孩子读经。一切都是感应感召来的,后来果然找了一个对读经很认同的妻子,有了我们家第一个读经宝宝—弘儒,当时我们还没有开私塾,所以胎教做的不是很彻底,但是只要在家里,中文经典、英文经典、古典音乐基本上24小时播放,当然晚上声音开小点。只不过遗憾的是当时我跟妻子二人没有读经典,孩子只是在听CD机器的声音,孩子出生之后,继续听经典,当然有时候会因为一些事情中断,毕竟如果你不从事读经的事业,就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效果。孩子到一岁多的时候我们开办私塾了,大孩子每天都在读书,儿子跑来跑去玩的不亦乐乎,因为我知道他也在学!

婴幼儿的记忆力、听力非常的高,我举个两个例子:

1. 当时我买了100多张世界名画,妻子经常给孩子看,后来发现2岁的儿子对这100多张名画都能对号入座,比方说100张名画铺在地上,你随便说一副画的名字及作者,他能准确无误的把那一张画找出来。

2. 另外一件事情更令我震惊,当时我们学堂有10个孩子,每个孩子鞋子有好几双,总共有几十双鞋子,但是儿子能准确无误的说出哪一双鞋子是某某的,这个我们从来没有教过,但不知道他怎么就记得这么清楚。

开学堂之后:

1. 我从来不限制儿子,因为小幼儿不一定要坐在教室里才叫学习,其实只要到处能听到经典的声音他就在学习。每天在学堂里到处是经典的声音。上下楼梯、吃饭、睡觉、大小便都能听到经典的声音,孩子经长嘴里在念叨经典的话。

2. 弘儒说话不算早,经常有同学,亲戚问我家孩子能背诵多少了,是否能背诵一段让他们听听。我们夫妻也从来不要求孩子背诵表现经典,因为我们知道只要大量听,大量输入,将来一定一鸣惊人!

3. 今年弘儒已经快四岁了,这段时间跟孩着学堂的孩子一起上课,突然发现所读的《老子庄子选》他都能背诵了,尤其是带读的非常好,每次学习新的内容他只需要50遍左右就能背诵,这个令我很惊讶,因为其他的孩子还都在领读阶段,这些大孩子要把7000字左右的文章连背至少得200遍。英文经典同样也读的很好,这都是之前大量听的缘故。

4. 2013年我家第二孩子也出生了,名字叫弘易,弘易的胎教做的非常好,怀孕期间他妈妈每天都读经典,在学堂里到处是经典的声音,可以说是很彻底!

5. 这几日我把梵文以及拉丁文、法文的《圣经》音频也下载到小音箱24小时播放,因为我突然发现让孩子13岁之前掌握5国语言并非没有可能!

给准妈妈和已经有孩子家庭的建议:

1.最好生读经宝宝,10月定一生,这不是吹嘘的!

2.6岁之前每日24小时播放中英文经典以及古典音乐极为重要,最好每个房间都能听到!

3.最好能多播放几种语言的音频,例如拉丁文、法文、梵文等!

4.最好能多看些世界名画,历代名家书法作品!

5.电视、电脑游戏、手机等电子产品最好杜绝,这些东西是最能败坏孩子心智的!

6.父母最好能经常读经,为孩子做出榜样,孩子都是在模仿

7. 胎儿听力最厉害,其次是三岁之前的孩子,再其次就是3到6岁的孩子,6岁之后这种听的能力渐渐减弱以致消失,所以胎儿可以做到“一心万用”,3岁之前的孩子可以做到“一心千用”,我们成人只能做到“一心一用”,谓之专心,因为我们的能力不行了。

8. 只问耕耘,不问收货,小孩子所听所学不是马上能表现出来的,蕴藏的时间越久越好,教育的奥秘就在这里,

8.孩子3岁之后最好能送到全日制私塾去读经,这是最佳的教育模式。13岁之前在私塾读诵几十万字经典奠定一生的教育根基。

9.还是王财贵教授说的高明。教育的时机、内容、方法非常重要,把握时机就是教育越早越好,把握内容就是以经典为本,把握方法就是要大道至简,以听经典,读经典来开发孩子的心性!

感恩王财贵教授把读经教育传播于社会,教授的读经教育理念来自于天地,读经教育与天地和其德,与日月和其明,与人性相通为一,谓之赞天地之化育!家国兴旺,文化传承,文化汇通,世界大同必须从读经开始。只要您愿意,只要您向往,请开始读诵经典,请开始观看王财贵教授的读经教育讲座,老实大量读经的孩子是有大福气的!


第三个家庭分享:


今天接受采访,想起来一个经历——我的宝宝出生时,我好友的宝宝也刚生不久。一开始我向她推荐读经机,她以为我是搞推销的,后来送了她一台。一次去看她,她给孩子买了个电子小汽车天天放里面音乐,我问她为什么不播放经典,她说怕小孩以后不能融入社会。我没有说什么,孩子是自己的,谁也不能做别人的主。如今快两年过去了,一次我带宝宝去好友家玩,小哥哥有好多玩具,我家的没见过很好奇,友好的去和小哥哥打招呼,可是小哥哥把自己的玩具都收起来了。动画片时间到,小哥哥准时熟练打开电视,坐到沙发一动不动,我家宝宝开始玩小哥哥的小车,对动画片无所谓的态度。(两年来,我家宝宝学习了千字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易经英文梵文等,各种中西名乐名画,还有字卡等等,并且每天到太湖边溜达一圈;小哥哥学习了各种儿歌,熊出没及同类动画片若干,绘本,并且拥有上百种各式玩具。)我说,最好不要看熊出没,别的不说,那主角长得太丑了。她说,没办法,现在孩子就爱看。我想,等到二十年后,再看看谁家的孩子不能融入社会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