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资料】罗伯特·温特上音舒伯特讲座:第五讲:“舒伯特与室内乐”

2016-01-25 每晚一张音乐CD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148decz5i&width=500&height=375&auto=0
《鳟鱼五重奏》



舒伯特的交际圈是非常封闭、隐秘的,因此他早期的室内乐作品基本都是为业余演奏者而创作的,既没有得到出版,也未曾进行公开演出。随着创作技法的成长,舒伯特的作品已不再是业余爱好者所能驾驭的了。在第五讲中,温特教授主要以舒伯特的室内乐创作为主线,探讨了舒伯特从为业余演奏者创作音乐,走向为专业演奏家进行创作的关键性转折。     



舒伯特在童年时曾是皇家宫廷唱诗班的成员,所以嗓音是他的第一件乐器。在他8岁时,他父亲开始教他拉小提琴,小提琴就成了他的第二件乐器。据他的哥哥费尔迪南德回忆,舒伯特在11、12岁时就开始进行歌曲、弦乐四重奏和钢琴作品的创作。而贝多芬出版他的六首弦乐四重奏作品18时,已经28岁了。贝多芬之所以等待了这么长时间,是因为他知道自己会被拿来与海顿和莫扎特进行比较,而舒伯特的前11首弦乐四重奏都是为家人而作的。在家中舒伯特常和他的父亲、两个哥哥一起演奏四重奏,通过这种方式,舒伯特了解了海顿、莫扎特等人的弦乐四重奏作品。  


到1816年,舒伯特完成了11部弦乐四重奏,这些作品的风格基本都来自海顿和莫扎特。和他的交响曲一样,在其有生之年里他的弦乐四重奏未曾得到过出版。舒伯特于1816年创作了《E大调弦乐四重奏》之后,时隔四年后他才开始下一部四重奏的尝试。这部《C小调弦乐四重奏》拥有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开头乐章,但舒伯特却没有完成这部作品,这是因为他意识到业余演奏者已经无法演奏这个乐章了,此时他需要的是专业演奏者。  



上图有个瑕疵,D804应该为为 a小调



后来舒伯特终于认识了一位专业小提琴家伊格纳兹·舒潘茨格(Ignaz Schuppanzigh),这个人不仅出演了贝多芬的“拉祖莫夫斯基”弦乐四重奏以及晚期四重奏,还在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的首演中担任首席小提琴。舒潘茨格听说了舒伯特,并且对他的音乐很有兴趣。  



在1824年的2月至3月间,舒伯特同时在进行A小调与D小调四重奏的创作,在此之前他已有四时间没有碰弦乐四重奏了,而且八年来未创作出一部完整的四重奏。《A小调弦乐四重奏》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行板乐章,众所周知,该乐章是以戏剧配乐《罗莎蒙德》的第三个幕间曲为基础的。原来的幕间曲是降B大调,是简单的A-B-A-C-A的回旋曲式,A段为简单的二部曲式,B段与C段则是对比性的小调,B段是关系小调g小调,C段是平行小调降b小调,忧伤的小调与甜美的大调主题形成了对比。舒伯特在《A小调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中借用了这段无比精巧、微妙的旋律,并将其处理成了一个非常具有原创性的奏鸣曲式乐章。最初舒伯特打算让A小调与D小调这两部四重奏成为一对,作为作品29的一号与二号,但最终只有《A小调弦乐四重奏》被编号为了作品29。《D小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是以歌曲“死神与少女”为主题的变奏,因而该四重奏也被称为“死神与少女”。没有哪个乐章能比这部四重奏的第一乐章更为充分地表现了舒伯特在歌词中所描绘的痛苦。


  

1827年贝多芬去世后,舒伯特开始以更为飞快的速度进行创作。他似乎决心要为自己树立一个标志,希望自己能与贝多芬相提并论,并且希望自己在弦乐四重奏和钢琴奏鸣曲等体裁领域内成为杰出的作曲家。舒伯特在1828年的创作是相当令人吃惊的:钢琴四手联弹《F大调幻想曲》、《钢琴即兴曲》作品142、《降E大调弥撒》、《C大调弦乐五重奏》,《天鹅之歌》的14首歌曲、最后的三部钢琴奏鸣曲(D. 958-60)以及《第十交响曲》的草稿。他似乎决心在生命将近之时争分夺秒地挤出每一个音符。  


在舒伯特去世前两个月,也就是1828年9月,他创作了《C大调弦乐五重奏》。或许舒伯特意识到,贝多芬唯一的一部弦乐五重奏(作品29)就是C大调的。但舒伯特希望改变室内乐的演奏及接受方式,所以他的五重奏组合形式为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两把大提琴,再加上他在谱曲过程中充分利用了泛音原理,如此便使得该作品的音响变得更为洪亮有力。舒伯特的这部五重奏使室内乐走出了私密的家庭或音乐沙龙,走进了室内音乐会大厅。  



贝多芬在32岁的时候声称自己要建立一种新的风格,也就是他在1802年至1812年间的英雄性、沉思性的风格,而舒伯特在31岁时就去世了,他从未说过要建立什么新的风格,但在1820至1828年间,他的室内乐与管弦乐创作在许多方面都呈现出了更多的戏剧性与原创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