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评论】当代指挥谈马勒:人生经历与作品

2016-01-29 每晚一张音乐CD

               

巴伦博伊姆:“我不觉得你在生平传记中可以找到任何艺术的原因。…马勒会谈论他的神经机能病,贝多芬则从来不谈。我相信他也有这种病——我们都有”

霍内克:“当然会,马勒是个很坦率的人。他把喜怒哀乐都写进音乐中。我们可以在他的音乐中发现童年经历。例如,在第四交响曲的第四乐章中天使与“少年魔号”中,就有孩子气。所以他所有的童年经历都体现在音乐中—他对爱情的失望,他的初恋和骨子里的悲观。同时,当维也纳还是重要的艺术和政治中心时,他总是在思考生命在时代变迁世纪交替背景下的意义。他总是悲观地认为世界终将毁灭,总有世界末日的思想。他也会融合一种置身天堂的情感。他把心里所有的情感都加入到自己的音乐中。但这也意味着,他的要求太过苛刻,以至于他可以傲慢刻薄地待人。但,他是多么睿智的先哲啊!我对他的理解是:他热爱人类,对他们有无限期望。”


诺特:“当然。我会将马勒的音乐当作是他人生的缩影,或者说是他的自传。但我在乎的是这些自传性内容背后直白的音乐本质,那才是我要表达的。比如说,我并不相信人们所说的,第六交响曲描绘的是马勒艰难的生活状况。我们所需要去相信的,只不过是他在山上听见了牛岭,整个世界与空气都是不同于我们的,而他也确确实实地发现那样的生活才是他的天堂。这些对于理解第六交响曲尤为有用。而你若深挖他与阿尔玛的关系,了解到他们之间究竟发生过什么,在体会了这样一段复杂的感情背景下再听这部交响曲,你又会发觉这部作品中真正的饱含悲剧的其实是慢乐章,而不是末乐章。现在想起,我对马勒作品的理解往往都是建立在对于他人生经历的了解基础之上的,纵使马勒对于作品有过说明,后人对于他的作品也都有解释,但那些都远不如他的人生经历更有价值。我们永远不能脱离他的经历去理解他的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