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典】杜普蕾: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Op. 85)

2016-02-25 每晚一张音乐CD


编者按:亲爱的朋友,还还记得我们曾经推荐的
埃尔加(Concerto For Cello And Orchestra In E Minor, Op. 85)吗(点击浅蓝色文字可以直达)?现在我们来推荐演奏者了,她就是杰奎琳·杜普蕾。聆听杰奎琳·杜普蕾,实在是不能错过这首曲子,那我们就从演奏者的角度,再来找些新内容吧。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143kzdeyj&width=500&height=375&auto=0


杰奎琳·杜普雷版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Op. 85)堪称埃尔加最完美演绎版本。

天才大提琴家杜普雷逝世三个月后,在专场纪念音乐会上,祖宾·梅塔指挥到一半就泪如雨下,无法继续。为纪念杜普蕾,祖宾·梅塔宣布他以后不再指挥埃尔加:“不堪回首的第一主题又在我耳边响起,那是杜普蕾拉给自己的宿命之歌。” 




  巴伦博伊姆和杜普蕾在1967年结婚经常搭档进行室内乐演出,并留下了大量精彩的录音。这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私密交流空间。虽然杜普蕾早就录制了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但是他们期待着能够来一次埃尔加的“回归”。1970年11月,巴伦博伊姆正好在费城管弦乐团担任客席演奏员,杜普蕾也随行。这段录音是他们举行一场音乐会时留下的录音。两人在听过录音后认为这是相当完美一个现场录音:杜普蕾和乐队配合的天衣无缝。这份录音很好地表达了两人的音乐理念:虽然音乐演出碰巧的临场完美发挥,但实际上是实实在在的完美表现而不是几百个演奏员单调的合一。音乐必须能够“呼吸”,是活的,其表达的细微差别是不能用言语来形容的。完美的音乐不仅仅是“正确”,任何一个精心准备的瞬间都有可能出差错。但在这样的场合,任何差错都是正确的。

Concerto For Cello And Orchestra In E Minor, Op. 85

1 I - Adagio; Moderato

2 II - Lento; Allegro Molto 

3 III - Adagio 

4 IV - Allegro; Moderato; Allegro Ma Non Troppo



    《企鹅唱片指南》三星带花名版、美国TAS榜上榜发烧名片。正是由于演奏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才使得杜普蕾一举成名天下知。EMI的珍贵录音让我们不禁赞叹她年轻时对埃尔加音乐的精确掌握力。英年早逝的杜普蕾无疑一名技巧和内涵都非常精湛的大提琴家,而巴比罗利指挥的弦乐,也让杜普蕾尽情挥洒,无丝毫后顾之忧! 

    杜普蕾生前留下的录音不算很多,最重要的就是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共录有两个版本:其一是1965年与巴比罗利指挥伦敦交响乐团合作演录的(即我现在介绍的版本),另一个则是于1967年与巴伦博伊姆指挥伦敦交响乐团合作演录。一般认为前一个版本更为出色。众所周知,正是在1967年,杜普蕾与巴伦博伊姆喜结良缘。本来夫妇联袂合作一定格外默契,不过当年的巴伦博伊姆太年轻,太冲动,指挥经验也还不够丰富,因而他俩合作演录的那个版本尽管情感激荡,富于魅力,但在音乐结构上则显得稍稍有些松散。 

    杜普蕾对这部协奏曲的诠释,非常准确地把握了乐曲的总体精神:悲悯,高贵,惨痛,而有节制。在浪漫与古典,以及情感的表现与形式的矩度之间,找到了最佳的契合点。作为女演奏家,她虽有女性的细腻与委婉,却绝无娇媚之小气。她的演奏,动情处,催人泪下,狂放处,痛快淋漓。浪漫婉约与激情豪放兼备,既细致入微,又大气磅礴,实在不可多得。其技巧之高超,更是无与伦比。她的独具个性的艺术风采,正是熔铸在技与艺的完美结合之中,而达到几乎不可逾越的高度。 

    这部协奏曲不是常规三个乐章的格局,而是由四个连续演奏的乐章组成。全曲的整体布局具有回旋特性。最初,作为引子的大提琴独奏宣叙性主题以各种姿态贯穿于各乐章,恰如回旋曲式中一再出现的叠部。这种处理手法也使全曲带有幻想曲的性格,与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抒情乐思以及非常个人化的带有自传性怀旧的音乐构思十分贴切。第一乐章由慢板的独奏引子开始,随后进入中板,曲式不是常规的奏鸣曲式,而只是一个简单的三部曲式。主要主题以一个略带忧郁表情的音调动机连续往下作六度模进铺陈而成,仿佛将心中块垒沉入深渊,那种深切的伤感之情,感人肺腑。乐章中间部分的旋律甜美流动,如爱的倾吐,也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第二乐章为较快的快板,具有谐谑曲的体裁特性。乐章仍以宣叙性的序奏主题开始,作为与第一乐章的衔接,随后进入正题。音乐轻盈如风,大提琴快速飞翔的技巧十分引人人胜。第三乐章为慢板,是一首深刻动人的悲歌。著名的埃尔加研究专家M.肯尼迪称它为“一首埋藏在深处的使人落泪的哀歌”。大提琴上的悠长旋律连绵不绝,肃穆端庄,表情深邃。终乐章系快板,本身也是一个回旋曲。主要主题颇具生气,但在快速跃动的韵律中仍潜藏着一种周怅之情。在乐章后部,音乐经过充分展开后引出一段缓板,终于将那种隐匿的伤感升华为深刻的人生感慨,非常感人。在这个乐章中,前面各乐章的素材纷纷重现,如回眸人生,往事历历。全曲最后在急板中戛然而止,如快刀斩乱麻将一切了断,给人留下无穷的思绪和回味。EMI的这个版本是她对这一曲目的最佳演录;这张唱片上还有一支埃尔加的声乐套曲《海景》,同样由巴比罗利指挥伦敦交响乐团,歌唱家则是英国著名女中音歌唱家贝克。


1963年

8月22日,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伦敦/埃尔加:E小调协奏曲,作品85,马尔科姆·萨金爵士指挥BBC交响乐团(亨利伍德逍遥音乐节)/Intaglio CD INCD 7351

8月19日,金斯威音乐厅,伦敦/埃尔加:E小调协奏曲,作品85,巴比罗利爵士指挥伦敦交响乐团/EMI CD CDC 5 55527 2

1970年

11月27日和28日,音乐学院,费城/埃尔加:E小调协奏曲,作品85,丹尼尔·巴伦邦姆指挥费城管弦乐团/CBS/Sony CD MK 76529

*编者经验不多,目前就找到这三次录音的时间,不知道杜普蕾的埃尔加一共有多少录音?出了多少版本的CD?欢迎在下面留言。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0165agiozv&width=500&height=375&auto=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