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7年9月2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郭松民 | “九一八事变”的教训:朝鲜失,东北危

2017-09-18 郭松民 独立评论员郭松民


今天是“九一八事变”86周年纪念日,浏览了一下各主流媒体纪念这个日子的主题,无非是民国味极强的“勿忘国耻,吾辈自强”,以及暗示侵略合理性的“落后就要挨打”一类的说辞,感觉均隔靴搔痒,不得要领。


国耻日发生快一个世纪了,精英阶层还是不能领悟国耻之所以发生的原因,这真是记吃不记打,是比国耻更甚的国耻。



“九一八事变”发生时,日军之所以能够轻取东北,奴役三千万同胞,就中国国内政治而言,是由于把持国民政府的蒋介石集团只代表东南买办的利益,不仅不能动员、团结全国人民共同抗日,甚至暗中视非自己势力范围的东北为累赘,以需要时间准备为借口,推行“绝对不抵抗”政策,将东北拱手想让。


就地缘政治的原因而言,则是由于朝鲜已沦为日本完全控制的殖民地,朝鲜既失,东北的丢失就是时间问题。


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地位最为显著的特征,在于它是欧亚大陆和太平洋之间的一座桥梁。虽然从逻辑上说,这样的地缘政治地位既可以成为陆权国家(大陆国家)进攻海权国家 ( 海上国家) 的通道 ,也可以成为海上国家侵略大陆国家的跳板,但由于大航海时代以来500年的世界历史基本上是海洋压迫大陆的黑暗历史,所以朝鲜半岛这座桥梁所发挥的主要“功能”,就是海上霸权侵略作为大陆国家中国的跳板。甲午战争时是这样,抗美援朝时也是这样。



“九一八事变”发生时,朝鲜半岛这座“桥梁”已经完全处于日本的占领之下,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为了控制朝鲜半岛,在10年左右的时间里,接连打了两场血流成河的战争,一场是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另一场是1905年的日俄战争。


掌控了朝鲜,使日本处于一种非常“安全”、“舒适”的地位。一方面,无论中国还是俄罗斯(以及其后的苏联),在重新夺回朝鲜半岛的控制权之前,不可能对日本构成任何真正的威胁;另一方面,朝鲜半岛是日本进犯大陆尤其是中国最好的前进基地(“九一八事变”时,日军驻朝鲜军司令官林铣十郎中将派出嘉村达次郎少将所率领的第三十九混成旅团及驻平壤的第六飞行联队所辖的两个中队进入中国东北,增援关东军作战),日本在这里好整以暇,既得陇,复望蜀,可以从容准备下一场侵略战争。


梳理近代以来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相互关系的历史,我们会发现,朝鲜安,则东北安,朝鲜失,则东北危,从无例外。


甲午战争之前,也就是中国失去对朝鲜半岛的控制之前,虽然日俄都觊觎东北,但东北总的来说是安全的。甲午战争之后,中国完全失去对朝鲜半岛的控制,东北随即成为日俄争夺的角力场,中国陷入前门拒虎,后门进狼的困境。



这时,为了抵抗咄咄逼人日本,中国已经不能抵抗俄国对东北的渗透。1906年,李鸿章和沙皇俄国签订《中俄密约》,出卖东北的筑路权,以此换取俄国“平衡”日本,但俄国在东北势力的扩张又引起了日本的“嫉妒”,更加刺激了日本的野心,于是引爆日俄战争。日本击败俄国后,完全控制了朝鲜半岛,并取得了在南满铁路沿线驻扎“关东军”的特权。


这种格局下,爆发九一八事变以及东北的沦陷,就是时间问题了。朝鲜既已吞下,东北就是下一个目标,况且,从日本的角度看,如果不能控制东北,也不能保证日据朝鲜的“安全”。而“九一八事变”导致东北沦陷之后,接踵而来的就是“华北危急”,“七七事变”以及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也就如箭在弦了。



朝鲜半岛和中国的这种地缘政治关系,概括来说就是“唇齿相依,唇亡齿寒”,朝鲜半岛的安全,就是中国的安全!正是清楚的意识到了这一点,具有深厚历史感和最大担当精神的毛泽东主席,才会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之际,力排众议,决策抗美援朝!并在战争胜利,志愿军撤出后和朝鲜签订《中朝友好互助条约》,把朝鲜的安全纳入中国的安全管理之下,为新中国赢得了六十多年的和平发展时间。


试想,如果1950年10月,麦克阿瑟饮马鸭绿江之时,中国畏葸怯战,听任美国把朝鲜半岛收入囊中,则美苏必在中国东北重演日俄战争故事,中国之免于侵略,保持主权和领土完整既无可能,还谈什么“和平崛起”、“伟大复兴”?



现在有一种声音,极力贬低地缘关系的意义,说什么在现代武器装备条件下,中国已无须朝鲜做战略屏障。散播这种观点的人,如果不是极端无知,就是心怀恶意。试问如果地缘关系不重要,美国为什么坚持在韩国驻军?为什么萨德部署在韩国就令中国如芒在背?俄罗斯为什么坚持要收回克里米亚?日本为什么不肯放弃钓鱼岛(如老汉奸茅于轼所言那里不产粮食,没有资源也没有GDP)?


地缘关系是是一种客观存在,关键是我们要努力改变地缘政治的形势,使之对我有利而非有害。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曾经指出:“起创造作用的是人而不是自然,但是自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人的创造。”地缘政治学家斯普劳斯-霍普也写道:“很大程度上,地理条件决定了历史发生的地点,但创造历史的永远是人”。这两句话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地缘政治因素和朝鲜与中国之间的关系。



简言之,日本如果不先占领朝鲜,就很难对中国发动大规模入侵;希特勒如果不先占领波兰,就无法入侵苏联。中国有句老话叫“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说的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实际上,这次印度以替不丹出头为借口制造“洞朗危机”,就给国人上了一堂很好的地缘政治课——中国一直默认不丹是印度的势力范围,从来没有试图帮助不丹获得完整主权——请想想看,如果中国能够早早的帮助不丹摆脱印度控制,驱逐印度势力出不丹,今天如何会有“洞朗危机”?



当前的形势是,由于中国多年来连续的外交失误,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果实——中国通过保护朝鲜的安全、维护半岛和平来确保自己的安全——面临丧失的危险。朝鲜半岛正在失控,有可能使东北再次处于“九一八事变”之前的格局之中。朝鲜连续核试验在东北造成的“震动”已经使东北人民依稀感受到了这一点。


今天我们纪念“九一八事变”,最重要的不是找一个机会伤感唏嘘,抒发人文情怀,或者一吐对日本的痛恨,而是要努力避免历史悲剧重演。但在今天朝鲜半岛局势面临丕变情况下,居然没有一篇文章指出“九一八事变”正是中国失去朝鲜半岛的结果,这就不能不让人感叹,中国的精英、肉食者很可能是过于健忘了。



快速支持通道

长按二维码,识别二维码支持



  

  




长按上方二维码

识别可一键关注


喜欢此文章请用力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