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描写端午节的好词好句好段好诗,还有作文手抄报,家长收藏,孩子学习!

七点半与你相见 小学语文网 2020-09-21

由来及风俗
端午节的由来

很多人会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可以说,中国人都知道。还知道,吃粽子和赛龙舟也是为了纪念屈原。

不错,端午节的来源,最普遍的说法就是纪念屈原。《辞海》对屈原作这样的评介:“中国最早的大诗人。……战国时楚国贵族。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后遭到贵族子兰、靳尚等人的谗害而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长期流浪浣湘地区。后因楚国的政治更加腐败,首都郢亦为秦兵攻破,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汨罗江而死。”不过,《辞海》在这里没有说端午节与纪念屈原的关系。在“端午”条目中,也没有提到屈原。关于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江后人们用糯米做成角状食品投入江中,希望水族们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乃是一种传说,是人们对忧国忧民的大诗人的敬爱的表现,这种敬爱之心后来便发展为以农历五月五日为纪念屈原的节日。经过千百年的流传,端午节纪念屈原,已经成为中国大多数地区和人民的共识。

然而,关于端午节的来源,从古到今,有着多种说法,至少,除了屈原说,还有三种说法:

一是夏至说。认为端午节起源于夏至节。现在一般认为属于端午的吃粽子与赛龙舟,在不少古书上都明确记载为夏至的风俗。南朝梁代宗懔撰写的岁时专著《荆楚岁时记》说:“夏至节食粽,周处谓为角黍,人并以新竹为筒粽。”隋代杜台卿在他的岁时专著《玉烛宝典》中说:竞渡是夏至节的娱乐活动。司马彪在《后汉书.礼仪志》中更明确指出,汉代五月五日的风俗来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也说:“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与夏至同。”古人还把端午这天正好逢上夏至看作吉祥的年份,称为“龙花会”,有“千载难逢龙花会”之说。

二是龙节说。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和《端午节的历史教育》两篇论文中引据七十多种书目进行考证,认为端午是龙的节日。华夏族的先人以龙为部落标志。伏羲、女娲和禹都是龙族著名领袖。后人自称龙子龙孙、龙的传人。每年五月五日,举行盛大的龙祭。叫做端午节。

三是驱邪避恶防病治病说。主要在北方。《史记》、《论衡》、《风俗演义》等古籍都有记载。《岁功典.端午部杂录》说:“五月五日,采繁蒌、葛叶、鹿活草、槲叶、芍药、地黄叶、苍耳叶、青蒿叶和石灰捣为团,如鸡卵,暴干,抹以疔疮,大神验。”陕南群众流传说“端午百草都是药”。关中和陕南等地,小孩和少女要戴香包,香包用五色丝绸和布料以及五彩丝线制作,中间包着山奈、细辛、艾叶、藿香等香味药物,戴香包的目的是“消灾去病”。北方许多地方家家户户门前悬挂菖蒲、艾叶,说是可以“辟邪”。端午季节,进入仲夏,蚊蝇活动频繁,疾病易于发生,以上种种都有一定的避秽、去毒、防病作用,古人这样做,是有他的道理的。古人还有在五月五日这一天用兰草汤沐浴的习俗,所以这一天又称“浴兰节”。

此外,这一天还是为着纪念诸多志士贤人,而不是只纪念屈原一人。有说是纪念介子推、伍子胥、曹娥、陈临的。据说伍子胥也是五月初五那天被吴王夫差杀害。而伍子胥是我国历史上训练水兵的第一人,龙舟赛因而被认为是纪念伍子胥的活动。东汉曹娥的父亲是五月五日溺死于江,十四岁的曹娥沿江号哭,昼夜不绝声地哭了七日,然后投江而死。这么多名人死于五月日,这就巧了。不过,在纪念伍子胥和曹娥时,没有吃粽子一说。至于陈临,商务印书馆的《中国人名大辞典》有条目,说他是“后汉香山人。字子然。为苍梧太守,推理而诚。尝有杀人者为吏所获,临知其无嗣,令其妻侍狱中,后产一男。郡人歌曰:苍梧太守惠及死,能令人死不绝嗣。”

农历五月五日为什么称“端午”?“端午”是什么意思?“端”是初始的意思。古人常将“五”与“午”通用。按地支排列,五月又正是“午月”。所以端午又叫“重五”或“重午”。《辞海》说:端午有两个含义:一是“夏历五月初五日,民间节日。本名‘端五’。”二是“泛指初五日。……凡月之五日,皆可称端午……”还须指出,古人曾将农历五月五日作为多个节日,除了上面提到的浴兰节外,还有道教的“地腊节”,明清时北京人将此日称作“五月节”或“女儿节”。

综上所述,端午节的来历,至少有八种说法:屈原说,夏至说,龙节说,驱邪避恶防病治病说,伍子胥说,介子推说,曹娥说,陈临说。我的朋友巫其祥是一位出色的科普作家。他著有《中国节气与节日》一书,对包括端午节在内的中国节气与节日作了具体而生动的描述。他在端午节一节中概括说:“端午节的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又注入新的内容”。这说法颇有见地。总而言之,端午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有多个来源,多种活动,内涵丰厚。

端午节民俗活动

过 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 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 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好词好句好段

精美词语


1、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午日节、女儿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

2、雄黄酒、赛龙舟、人声鼎沸、包粽子、登山、采艾蒿屈志从俗、阖家团圆、欢歌笑语、粽叶飘香、香嫩糯米、鲜美夹心、龙舟竞渡、屈志从俗、五月端阳、风雨端阳、重五山村、重五恶日、江米粽子、纪念屈原、食古不化、粽子飘香、风雨端阳、人声鼎沸

【逆水行舟】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船。

【人山人海】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锣鼓喧天】喧:声音大。锣鼓震天响。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屈志从俗】1.指抑制意愿迁就世俗。2.屈原因志投江,纪念他吃粽子,成为风俗习惯。

【争先恐后】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齐心协力】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齐心,同心;协,共同合作。

【金鼓齐鸣】古时军队演习、作战时用以助军威、壮声势的金钟和战鼓。金钟战鼓一齐鸣响。形容战斗激烈;士气高昂。

【同舟共济】舟:船;济:渡,过河。意思:坐一条船比喻在困难时,大家同心协力,共同渡过难关。也作“同舟而济”。

【龙舟竞渡】龙舟竞渡又称赛龙舟、划龙船、龙船赛会等,是中国历史上一种具有浓郁的汉族民俗文化色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勇往直前、坚毅果敢精神的体育运动。

【才过屈宋】屈、宋:战国楚文学家屈原和宋玉。比喻文才极高。唐·杜甫《醉时歌》“先生有道出羲黄,先生有才过屈宋。”宋·林正大《括酹江月》词:“道出羲黄,才过屈宋,空有名垂古。”

【敲锣打鼓】①指欢庆祝贺。②形容大造声势,大肆进行舆论宣扬。

【骚人墨客】骚人:屈原作《离骚》,因此称屈原或《楚辞》的作者为骚人。墨客:文人。指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

【戮力同心】勠力:并力,合力;同心:思想一致,很齐心。指齐心合力,团结一致。

【衙官屈宋】衙官:军府的属官;屈:屈原;宋:宋玉。要以屈原、宋玉为属官。原为自夸文章好。后也用以称赞别人的文采。

【屈艳班香】屈:指屈原;班:指班固。象《楚辞》、汉赋那样词藻艳丽,情味浓郁。称赞诗文优美。

【人声鼎沸】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川流不息】川:河流;流:流动;息:停止。1. 比喻时光的流逝和大自然的运行永无休止。2. 亦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往来不绝。

【人群熙攘】同于“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绝妙句子


1、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2、端午是个美好的节日,在这并不美好的现实中可以寄寓一些幽思,让凡尘蒙蔽的心,在青色的古意间得到片刻的回归,认取生命中的真意,可以让生命更加真实一些。

3、端午是传统节日,在莆田就有这么一首不和谐的童谣,五月初一便拉开了端午节的序幕。从初一开始,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准备端午节的用品,虽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让人眼馋的自然要属端午中的美食了。

4、端午节早晨,起床后,母亲在我们的手腕和脚踝上缠上五彩的丝线,今后一直带着,据说可以去病除邪。其实在我心里,这些五彩的丝线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镯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会花些钱给自己的小孩买香荷包带在身上,我的母亲是自己亲手用些小布头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这样我们也很高兴。

5、端午节那天,妈妈都会用根根细绳细致地编成筐,按以往的习俗,编8个层,奶奶煮好蛋后就拿出3个最光滑的。底层放一个,接着是桃子。每种都是3个,用了6层。第2层就是一个步老虎,是看护这些东西的。最后挂在门口,按照长辈说的,纪念屈原。取下来时,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个盒子里,与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团聚。

6、当我们面对别人的灾难,日渐麻木时;当我们遇到挫折,愤世嫉俗时,不要让敌意遮住了双眼。去相信世界还有爱。也许曾经被伤害,曾经被欺骗,可是为什么要宁可相信让人痛苦的东西,而拒绝去接受美好呢。

7、“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就是这样一个诗人,忧国忧民。“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就是这样一个史官,信念坚强。“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屈原就是这样一个勇士,斗志昂扬。“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不畏强暴。

8、不管历史如何嬗变,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自从屈原投入汩罗江的那一刻起,他在楚国百姓心中就牢牢凝固和沉淀了,就注定他的灵魂将得到洗练和超度,割之不断、挥之不去,进而升华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精神。

9、被忽略的端午,我已过了好几个。竟也习惯了没有彩绳的节日。只是当看到同学手上带着五颜六色的彩绳时,我虽然会不屑一顾,说那是小孩子的东西罢了。但心中,还是会想起奶奶,想起那童年用爱编织的端午的彩绳。

10、杯酒过汨罗这个耐人寻味的已然离我们远去,可以探寻的足迹唯有盘中微微泛黄的粽叶,婉转西流的汨罗江和江边那一缕亘古不变的。

11、包粽子也是端午的保留节目之一。妈妈和阿姨总会买了好多的粽叶,用水少泡着,洗干净码好。粽子的馅一般是糯米,配上绿豆、红枣等,煮熟。然后在妈妈和阿姨的一阵灵巧的忙碌之后,我们小孩便馋猫般围着蒸笼转,等待粽子出笼的时刻的到来……

12、“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极其隆重的节日,她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而诞生的。可以说,在人类的历史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像我们中华民族一样二千多年来,每年都以一个隆重的节日来纪念一个诗人的逝世。

13、端午节是个非常热闹的节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这是端午节必定的习俗,各式各样的粽子都有形状多多,在农村,我们还会包个书包形状的送给弟弟妹妹们挎在腰边带回学校边走边吃。味道多多,有甜的、咸的、香的、辣的,甚至连苦的都有。不过好像因为地方不一样,包出来的粽子各味不相同,每个地方的人基本上只习惯于自家包的,对于其他地方包出来的味道些许人都不太习惯的。比如说我就不习惯,因为馅料不一样,我还是喜欢吃自家包的粽子。

14、故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头别有一番滋味。

15、解开扎藤,剥开粽子叶,甜粽子里藏着红红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棕香。两粽子用盘子放在一起,活塞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是帮极了!最最令爱吃甜食的我深爱的还是枣红般的甜粽子。端午时节,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总要送亲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为谢意送给我们。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总有从姨妈,外婆家带来的吃不完的粽子。

16、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但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17、我们这儿瞧不见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大遗憾。不过我们很快又找到了新的乐子――举办砸蛋大赛。端午节的蛋不再是拿来吃的,而是拿来砸的,或两两相碰比谁的更硬,有或者拿来当子弹,瞄准射击。当砸蛋大赛落下帷幕时,只留下满地疮痍,一股腥臭,确实其乐无穷。

18、五月初五,泪罗江边,你——屈原,内心充满矛盾,充满无奈,你是多么希望能够报效国家,为国捐躯,可是天妒英才,不识人才得大王不给你机会,他昏庸无能,把大好江山毁于一旦,你被眼睁睁地看着国土被一次次侵蚀,直到再无楚国存在。大江彭湃,汹涌着向东流去,你的心随着这江水那样起伏不定,江水流逝了多少沧桑,楚国已不复存在,而你更感到前路茫茫。

19、在北方,“扒龙船”的风俗是不常见的,因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节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轰轰烈烈,激情热闹。这就是我家故乡端午节的独特之处所在。

20、在我的眼中端午节是一个美妙的节日,他充满了先人的智慧和良好愿望,有一种温馨浪漫的气息。每次看到那青色的粽子,嗅着浓浓的甜香,都会有一种情怀滋生。


华彩语段


1、端午,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在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藉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2、端午节,传承了一种情怀,悲壮而凄美,气吞山河。它向世人所传达的,是一个诗人忧国忧民、热爱故土的高尚风格。端午节,沉淀了一种精神,厚重而坚固,历久弥新。它向世人所阐述的,是一个勇士不畏暴虐、坚持斗争的伟大壮举。两千多年以来,端午节所特有的这种情怀和精神,从来未曾改变……

3、端午节的粽子真是让人惊讶不已,芦苇的长叶,江南的糯米,还有蜜制的大枣。包制成一只只粽子,开水一煮,苇叶清爽的香气,糯米浓腻的粘香,还有蜜枣的甘甜,混在一起是怎样的享受啊。什么样的人会有如此的妙构,让千古的人们都为之沉醉。

4、端午节快到了,甬城街头小巷,到处飘散着粽子的馨香,也随处可看到手拿艾蒿菖蒲的人们,脸上充满节日的喜气。人家的门楣上柱子旁早挂上了一把新鲜的菖蒲艾蒿,它们为主人把持着门槛,散发出淡淡的清香,驱除着邪气,守护着安宁。

5、端午节起源于春秋战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古民谣唱到:“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关于节日的由来有很多,有纪念伍子胥的迎涛神,有纪念孝女曹娥,有纪念诗人屈原等等。但关于恶日的传说最早,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并且人们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

6、端午是个美好的节日,在这并不美好的现实中可以寄寓一些幽思,让凡尘蒙蔽的心,在青色的古意间得到片刻的回归,认取生命中的真意,可以让生命更加真实一些。

7、风中飘过一朵哭泣的云,撕扯着六月的鳞片。如果思念的风还能吹醒季节,就像吹醒汨罗河桥头熟睡的粽子,我乘坐一枚艾叶在《离*》与《天问》之间自由的泅渡。对于那些擦肩而过的许诺,我会牢牢嵌进心里,永不忘记!

8、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9、家乡端午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哪家有出生后过第一个端午节的孩子,村里人特别重视,无论是不是自家的亲戚,人们都会买上两尺红布头或是一条红红的蛤蟆裤兜老虎兜,里面包上几十粒糖果,送过去给那家孩子,说这样孩子会旺旺相相地生长,孩子将来生活会红红火火甜甜蜜蜜。

10、又是端午来临,又是一段回忆,我放下了笔,继续沉思着,母亲在我的记忆里,是亲切的,是温馨的。河下镇在我的记忆里,是一幅版画,在我的脑海里永不磨灭。

11、包粽子也是端午的保留节目之一。妈妈和阿姨总会买了好多的粽叶,用水少泡着,洗干净码好。粽子的馅一般是糯米,配上绿豆、红枣等,煮熟。然后在妈妈和阿姨的一阵灵巧的忙碌之后,我们小孩便馋猫般围着蒸笼转,等待粽子出笼的时刻的到来

12、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极其隆重的节日,她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而诞生的。可以说,在人类的历史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像我们中华民族一样二千多年来,每年都以一个隆重的节日来纪念一个诗人的逝世。

13、端午节是个非常热闹的节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这是端午节必定的习俗,各式各样的粽子都有形状多多,在农村,我们还会包个书包形状的送给弟弟妹妹们挎在腰边带回学校边走边吃。味道多多,有甜的、咸的、香的、辣的,甚至连苦的都有。不过好像因为地方不一样,包出来的粽子各味不相同,每个地方的人基本上只习惯于自家包的,对于其他地方包出来的味道些许人都不太习惯的。比如说我就不习惯,因为馅料不一样,我还是喜欢吃自家包的粽子。

14、故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头别有一番滋味。

15、解开扎藤,剥开粽子叶,甜粽子里藏着红红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棕香。两粽子用盘子放在一起,活塞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是帮极了!最最令爱吃甜食的我深爱的还是枣红般的甜粽子。端午时节,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总要送亲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为谢意送给我们。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总有从姨妈,外婆家带来的吃不完的粽子。

16、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但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17、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就是这样一个诗人,忧国忧民。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就是这样一个史官,信念坚强。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屈原就是这样一个勇士,斗志昂扬。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不畏强暴。

18、不管历史如何嬗变,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自从屈原投入汩罗江的那一刻起,他在楚国百姓心中就牢牢凝固和沉淀了,就注定他的灵魂将得到洗练和超度,割之不断、挥之不去,进而升华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精神。

19、.被忽略的端午,我已过了好几个。竟也习惯了没有彩绳的节日。只是当看到同学手上带着五颜六色的彩绳时,我虽然会不屑一顾,说那是小孩子的东西罢了。但心中,还是会想起奶奶,想起那童年用爱编织的端午的彩绳。

20、端午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有许多的活动,如包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草、熏苍术、喝雄黄酒……据说是为了辟邪。至今,端午节在中国人民心中仍是一个十分隆重的节日。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赛龙舟。

端午日赐衣(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乙卯重五诗》陆游·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着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同州端午》殷尧藩·唐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屈原庙》唐崔·唐

谗胜祸难防,沈冤信可伤。

本图安楚国,不是怨怀王。

庙古碑无字,洲晴蕙有香。

独醒人尚笑,谁与奠椒浆。

《端午即事》文天祥·宋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端午日》殷尧藩·唐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浣溪沙·端午》苏轼·宋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三首》赵蕃·宋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端午》李隆基·唐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顾太清·清》

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爇。

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

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黄庭坚·宋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端午节的作文
端午节民俗活动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是古代吴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一起来看看写端午节的作文,仅供大家参考!


写端午节的作文1

今天是端午节,我们一家三口坐在一起吃粽子,餐桌上摆着肉菜粽子。我们一边吃着粽子一边谈论着屈原的故事。爸爸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历史上,屈原是楚国朝廷的还原,是忠臣。可是他却受到了朝廷中的奸臣的陷害,没办法为国家效劳。

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唤起楚国百姓的爱国之情,屈原跳进大江中,以死来表示自己的爱国之情,楚国老百姓害怕江中的鱼吃屈原,就包了许多粽子,以此来堵住鱼的嘴,这样鱼就不会吃屈原了。不过,这已经晚了。老百姓都很后悔冤枉屈原。所以,每到端午节时,人们就用吃粽子的方式来纪念屈原。

今天我吃粽子,也是为了纪念屈原,因为屈原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忠臣,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我年年都要过端午节,牢牢记住屈原这个人,像他那样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写端午节的作文2

端午节是我们中国十分隆重的节日,它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现在的中国人还在延续这一习俗,甚至还有一天的法定节日。

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了,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还有有趣的划龙舟比赛呢!奶奶在家已经煮好了香喷喷的粽子,打开锅盖满屋都飘着粽子的清香,让我闻得口水直流个不停。我迫不及待地剥开粽子叶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真的是回味无穷呀!

吃完粽子后,爸爸带我去看划龙舟比赛,这里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的可热闹了!比赛开始了,各个队伍都蓄势待发,随着一阵枪声一条条龙舟飞快地划过水面,犹如一支支箭向前飞去。在场的观众们兴奋喊道着加油加油,在为参赛者加油鼓励,参赛者们听了心里充满了信心使劲地划桨,水花到处飞溅。各条龙舟你追我赶的,最后,落后的一号终于追上了遥遥领先的二号第一个冲过了终点,观众们不禁欢呼起来,到处都是一片欢乐的海洋。啊!这真的是我最难忘的一天了。

还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也是和端午节一样有趣的,我们要一起保护中国的传统节日。


写端午节的作文3

端午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不仅仅因为它能吃粽子和绿豆糕,更因为它是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

大家知道吗:每年是端午节。这可是我们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

每逢端午节,人们都要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孳生。这个小常识大家要知道哦!

对了,诉大家一首关于端午节的儿歌,要看仔细哦!“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水下喜洋洋。”怎么样,好听吗?

端午节还有很多活动,主要活动有两个,分别是:赛龙舟、吃粽子。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端午节流行的民族地区很广,有汉、壮、布衣、侗、土家、仡佬等。

我喜欢端午节,因为我爱吃粽子。呵呵!你们喜不喜欢端午节呢?


写端午节的作文4

端午节到了,一说到端午节我们就会想到粽子。是的,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很热闹,都在包粽子,今年我也要学包粽子。今天上午,我和弟弟一起在家里学包粽子,之前的准备是;一碗调好料的糯米,一些粽叶,兰草和调好料的肉。

妈妈拿起两张粽叶把叶子圈起来变成一个漏斗形,但一个小洞也不能有,接着把糯米装进去,把肉埋进米里,再把口封住,最后用兰草把它紧紧地绑好就行了。

我看的都等不及了,立刻抽出两片叶子要圈起来,可我左圈右圈都圈不起来,只好让妈妈帮助我圈,我把一大勺的糯米倒进去,挑了一块大大的板栗放进去,在我要封口时“沙——”“啊哟!我的粽子”我大叫一声米全撒了,妈妈见了直摇头,连声说不行,妈妈把着我的手轻轻的包粽子妈妈说“好了”,现在我该看一看弟弟包的粽子了,哈!他包的可不是粽子而是肉包子——只有肉没有糯米(他超爱吃肉)。妈妈把包好的粽子放进高压锅了煮,不一会儿熟了,吃着自己做的粽子,感觉味道太好了。

我以后要每年端午节都要多练习包粽子,你会包粽子吗?


写端午节的作文5

今天是端午节我们一家四口回家乡包粽子,回到家我叫奶奶跟她说:“奶奶不如您教我包粽子吧!奶奶微笑着说:“好啊,现在就开始吧!

奶奶也包起了粽子。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奶奶的样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块肥肥大猪肉,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开始有点沾沾自喜了,心想: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聪明的我。可是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都跳了出来。

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围”——把一些糯米弄掉一点,我才舒了一口气,心里的一块沉重的大石头放了下来。我经过了一些小挫折,总算到了最后的一个步骤——扎棕绳。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所以我接过棕绳,把粽子捆了一圈又一圈,这才交给奶奶。这时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门手艺活儿,包起来非常不容易。

不过这次我学会了包粽子,别提有多高兴了!


写端午节的作文6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的国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就是吃粽子,赛龙舟。据说,这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劝阻楚怀王,但是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果然楚怀王上当被囚。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一粽情,千年传7

不知不觉,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在这个古老的节日里,人们包粽子、赛龙舟,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我们家也不例外。


端午这一天,一大早老妈就把我们的家庭成员分工好了,谁负责干什么的都分配得井井有条的。我这个平时不做事,做事帮倒忙的人,由于什么都不会,被分配到了和老妈一起包粽子。你还别说包粽子简单,包粽子才是一个技术活吖!


把所有的材料准备好了,老妈便开始轻车熟路的包起了粽子。我也不急着包,先静静的看着老妈包粽子,从中学习着。看了一会,我感觉自己掌握其中的技巧了,便自己操作起来了,可谁曾想到,我包好的粽子,帅不过三秒就撒了一地,成为了一个失败作品。


“同样的手法,同样的材料怎么我的就弄不了呢?”我满怀疑惑的问老妈。老妈说:“你包的粽子,糯米和馅料的比例不对,馅料那么多,包起来不撒才怪。”好吧!原来包个粽子除了讲究手法还要讲究馅料的比例的。吸取教训,我根据老妈的指导把这些比例做了一些调整,还别说,真的成功了。


等所有粽子都包好了,我们把它放进锅里蒸煮了许久,当粽子出炉时,那粽香味让我垂涎三尺啊!实在是太香了。以前都是在外面买粽子回来吃的,感觉吃起来没什么感觉,吃了也就吃了。但是现在吃着自己制作的粽子,心里却有种说不错的小得意,满满的成就感,今年的端午节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节日啊!

写端午节的作文8

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每年端午节,大街小巷都飘着粽子的清香。今年我妈妈的手艺又长进了,她包的粽子不是方的,也不是圆的,而是菱形的。粽子的形状不同,品种也不同,有红枣馅的,有肉馅的,又豆沙馅的,还有蜜枣馅的…….我最爱吃的要属蜜枣粽了,剥开粽叶,雪白的糯米中夹着一颗圆圆的蜜枣,咬一口,甜而不腻,让人回味无穷。

说起端五节,那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呢!端午节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传说是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的。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位著名的大臣,名叫屈原。他不仅诗词写得好,还有相当的谋略;既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政治家。屈原出身于楚国的贵族,起初颇受楚怀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张改良内政,联齐抗秦。但是,楚怀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由于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进谗言使怀王疏远了屈原。结果楚怀王被秦国诱去,囚死在秦国。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一再遭到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对前途感到绝望,就在农历五月除五投汨罗江自尽。大家得知这个消息后,纷纷捕捞屈原的尸体,可是一无所获,人们怕鱼儿吃掉屈原的尸体,就往河里扔粽子,从此便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屈原写了很多不朽诗篇,比如有:《离骚》、《天问》等等……

我非常喜欢端午节,因为这其中寓含着很丰富的意义。

端午节最快乐的要属我们小朋友了。来到大街上,我们胸口,有个香喷喷的挂件摇来晃去,它叫香袋,是用花布织成的,用五颜六色的线绣上了各种祝福的话。香袋形状各异,有心形的,有星星形的……我有一个香袋呈“心”字香气迷人……

写端午节的作文9

端午节迈着轻快的步子来到我们家。记得前几天,妈妈就说过端午节时,我们一起吃粽子,说时,那粽子的香味就迎面扑向我来。

只见一大清早,细雨绵绵,好象在表达着自己对端午节的喜爱。突然,雨停了,帮我们把世界冲洗的干干净净,让我们迎接着快乐的端午节。妈妈从厨房走出来,手上拿着一些粽叶和包棕的材料放到桌子上。只见,她一手拿着粽叶,一手把绿豆、猪肉等许许多多的食材都放进了里面。突然,她微笑着说:“我们不如做一些甜粽子。然后,往一条粽子里放一个硬币。谁吃上了这甜粽子,今天就可以许上一个愿望。”说完,我们都拍手叫好,而且,每人神气十足的说:“这一条甜粽子一定是我吃上了。”

不一会儿,一条条粽子做好了。粽子一出来,我们就想蜜蜂一般的涌上了桌子。然后,冥思苦想,用手摸了摸那只,又用手摸了摸这只。我呢用手挠着脑袋,两眼目不转睛地盯着桌上的粽子,最后,拿了一只最大的。我开始狼吞苦咽地吃起来,只见我吃完了,年硬币影子都没有瞧见。忽然传来了“啊!硬币在我这儿!”我们一看,原来宝贝在爸爸手里。爸爸连忙用手挥来挥去,然后,举起手来开始许愿说:“我希望我们一家人能够天天健康,天天快乐。”顿时,传来了一片热烈的欢呼声,我们沉浸在欢呼中!

端午节,爸爸为我们全家许下了一个愿望。这个愿望将会一直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在以后,我一定会为爸爸给我们的愿望而奋斗。

写端午节的作文10

我喜欢吃粽子,也喜欢看包粽子。今年的端午节嘉信茂广场举办了一个包粽子比赛的活动,我妈妈帮李奶奶报了名。我们组成了一个助威团,成员有我和爸爸妈妈,还有我奶奶,奇奇和夏勇叔叔。浩浩荡荡的来到了比赛现场。

好家伙,参加比赛的奶奶可真多呀,一个个信心十足,跃跃欲试。主持人宣读完比赛规则:五个人一组,六分钟的时间,看谁包得多,又不洒米,还要外型美观。包粽子比赛正式开始了,不一会儿时间有的奶奶包了十一个粽子,有的奶奶包了六个粽子,有的奶奶包了喇叭型的粽子,有的奶奶包了枕头型的粽子,比赛非常激烈。终于轮到李奶奶上场了,我们怀着紧张的心情看李奶奶比赛。开始比赛了,只见李奶奶拿了两片粽叶卷成了一个喇叭形状后,左手拿着卷好的粽叶,右手放了两勺米,然后一包小粽子就出来了。李奶奶又赶紧把绳子的一头用牙咬住,另一头围着粽子绕了两圈,一用力,绳子断了。李奶奶开始有点手忙脚乱了。我们就给李奶奶加油鼓劲,她很快调整了过来。比赛结束了,李奶奶本来包了八个粽子的,可是一个还没扎绳子,另一个一提起来就把米洒了一地,所以只能算包了六个粽子。最后评奖的时候李奶奶得了一个参与奖。

这个端午节我们大家都过得很开心,很快乐。我喜欢过端午节。

端午节手抄报



作文素材

小学语文常用写作素材积累,太实用了

作文素材:有关学习、人物、高山、趣事

语文学习最需要做的事情:阅读、背诵、日记、生活与作文

语文阅卷老师透露:这样写作文,才能得高分!早知道早提分!

描写童真童趣的诗词、好段、好文,孩子作文肯定用得上!

作文素材积累:描写植物的好词、好句、好段及范文

重读十篇关于母亲的文章、十首关于母爱的古诗,每一篇每一首都能戳中你的泪点

描写夏天的好词、好句、好段、范文,给孩子的作文必备素材!

描写人物外貌、神情、心理的好词好句好段

描写春天的好词、好句、好段,孩子作文肯定用得上!

假期日记不会写?请看这里,超完美总结!(附范文)

描写冬天的这些妙词美句和诗词,最近肯定用得上!

语文老师力荐 : 100段排比句, 孩子作文高分全靠它!

阅读素材

作文素材:30个哲理故事提升作文深度!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题万能解答模板,考试得高分就靠它!

阅读与写作技巧

《小学应用文》复习课件

马上要期末考试了,语文老师送你24个阅读满分秘诀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写作技巧(附范文)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题万能解答模板,考试得高分就靠它!

最全小学生写作指导!帮孩子迅速提升作文水平(附范文)

写好作文的30条全攻略,送给不会写、写不好的孩子

1-6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课文朗读与预习、各单元知识点、课后练习题答案

人民日报:小学生练字标准攻略!

规范写字入门练习:第1课到第19课汇总

人教版四年下册第五单元《热爱生命》作文指导与范文

2018年优翼学练优小学语文数学1--6年级下册参考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整册讲解、知识点、参考答案、PPT课件和同步练习

三年级第四单元作文《我学会了____》写作指导与范文

2018年教科版科学三四五六年级下册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80首必背古诗词硬笔书法范本,诵读练字两不误!

人教版语文下册一到六年级生字表注音组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