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知识点+图文解读
小学语文知识点+图文解读汇总(↓↓↓)
8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电子课本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课文朗读
♬点击上方绿标收听音频
课文知识点
一、多音字
散sǎn(松散)sàn(散步)
折zhē(折腾)zhé(折断)shé(折本)
二、理解词语
流域:指一个水系的干流和支流所流过的整个地区。本课指黄河流经的地区。
媲美:两者之间美(好)的程度差不多;比美。本课指以前的黄河流域和江淮流域的自然条件差不多。
忧患:困苦患难。本课指黄河给两岸百姓带来的灾难。逐渐侵害使变坏。
侵蚀:把荒地开辟成可以种植的土地。
开垦:把荒地开辟成可以种植的土地。
大吃一惊:形容对发生的意外事情十分吃惊。本课指对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感到吃惊。
多灾多难:形容灾难很多。本课指黄河带来的灾难很多。不迭,不停止。形容连声叫苦。本课指黄河
叫苦不迭:两岸百姓连声叫苦。
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本课指泥沙很容易随水流入黄河。
不折不扣:不打折扣,表示完全、十足。本课指破坏 森林完全是自杀行为。
三、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如今的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可它曾经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
四、问题归纳
1.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用“摇篮”比喻黄河,形象地说明了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因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我们的祖先在此生息繁衍,因此这样比喻。
2.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黄河在近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这里一组数字起什么作用?
这里写“1500多次”“26次”,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黄河变化频繁,给两岸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3.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泥沙上。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结果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米~4米,有的甚至高出10米以上,使黄河成了悬河。
这里采用列数字的方法,通过“16亿吨”“12亿吨”“4亿吨”等一些具体的数字,说明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在下游沉积抬高了河床,造成悬河现象,直接威胁着黄河下游的人们。水季节黄河容易形成大水灾的原因在哪里?
洪水季节黄河容易形成大水灾的原因在哪里?
4.黄河含沙量大,泥沙沉积,河床升高,成为悬河,容易决口,造成大水灾。
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
这句话是本自然段的中心句,它概括介绍了黄河发生变化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下文将具体分述。
5.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越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pín)繁。连续用12个“越”字有什么作用?
作者连续用12个“越”字,强调人为因素加剧了黄河泥沙的增多,指出了人们破坏大自然的行为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其最终后果就是黄河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灾难。
6.为什么说“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
因为“破坏森林”是导致水土流失加快的直接原因,而严重的水土流失又会导致环境日益恶化,而恶化的环境威胁着人们的生存状况,所以说破坏森林就是毁掉人类自己,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
7.黄河发生变化以后,科学家提出了哪些方案?
为了治理好黄河,科学家提出了一系列方案:第一、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第二、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第三、合理规划利用土地;第四、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五、课文主题
本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图文解读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目录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8*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9 蝙蝠和雷达
10* 大自然的启示
语文园地三
第四组
11 夜莺的歌声
12* 小英雄雨来
13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14*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语文园地四
第五组
15 触摸春天
16* 永生的眼睛
17 生命 生命
18* 花的勇气
语文园地五
第六组
19 乡下人家
20* 牧场之国
21 古诗词三首
22* 麦哨
语文园地六
第七组
23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4* 全神贯注
25 鱼游到了纸上
26* 父亲的菜园
语文园地七
第八组
27 寓言两则
28* 文成公主进藏
29 普罗米修斯
30* 渔夫的故事
语文园地八
1 趵突泉
2 小珊迪
3 新奇的纳米技术
4 黄继光
5 生命的药方
6 可爱的草塘
7 到期归还
8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
生字表(一)
生字表(二)
▍课本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音频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百度文库
▍综合整理:小学语文网
▍免责声明:所有图文、音视频仅供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