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逃出“想当然”的陷阱---伪心理学骗局系列连载8

2017-02-24 思维科学会

逃出“想当然”的陷阱


卖彩票的人绝对不会告诉你中巨奖的真实概率——有时可能只有四千万分之一,而你上街买彩票的路上被车撞死的概率比那大多了。他们重点宣传的是中了巨奖的幸运儿,让你憧憬中奖后的幸福生活。图中戴熊猫头套的是中奖者。

  亲人死于空难后,有人出远门只坐汽车,其实出车祸的风险概率累积起来更大。   

  医生抢救患者也可能先入为主“想当然”,误诊的结果不堪设想,不妨问他一句“最坏的可能是什么?”让他想得更全面一些。


编译 伍君仪

  ★患者不理性,被骗子忽悠去做内脏“排毒”治疗

  ★医生不理性,误诊简单的疾病“杀”患者没商量

  ★消费投资不理性,买股票、彩票、保险蒙受损失

  ★理性决策需排除感情用事、先入为主等直觉思维

  人类的大多数判断都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只好凭经验、感觉来试探。这种思维方式直觉多而理性少,让人一次次犯错误,例如医生误诊、股民被套、消费者花了冤枉钱……在生物进化史上,理性思维很晚才出现,是专属人类的“奢侈品”,但需要耗费更多的脑力。因此,懒得动脑子的人更愿意“想当然”,“不经大脑”就凭感觉做决定。心理学家总结出锚定效应、大众强化等几种常见的非理性思维方式——聪明的你,能够摆脱这些陷阱吗?

  锚定效应:当心捡到的“便宜”

  对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或价值大小进行判断时,我们总喜欢会与一个锚定点进行比较,然后得出结论,而这些锚定点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以下是两个例子:

  买衣服的时候看见标签上写了三个价格,最高的两个价格已被划掉,你立马感觉捡了便宜,因为你心里已经把划掉的“最高价”视为锚定点。

  一家有线电视公司准备提价,特别宣布:“每月加价10美元的消息纯属谣言,你大可放心,我们每月资费仅上调2美元。”

  美国心理学家及行为经济学家丹·阿里尔利教授做了一个实验,让人们写下自己社保编号的最后两位数字,然后问他们愿不愿意用这个价钱来购买一瓶1998年产的法国罗纳谷红葡萄酒,例如79美元或12美元。这些人都不是酒方面的专家,但其社保编号最后两位数越小,他们愿意为酒支付的数额就越少。这些与真实价值毫不相干的数字还影响了他们对另一瓶1996年产的法国嘉伯乐红葡萄酒的价值判断。

  价格上的锚定效应似乎动摇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基础。正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自由经济中的人在市场中的行为和选择基本上是理性的,即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愿意付出多少代价来获得。然而,心理学却发现人并非那么理性。

  大众强化:人云亦云集体洗脑

  大众强化,是指一个说法被一群人多次复述之后,便成为强有力的信念。这种信念往往是不理性的,没有被客观地调查研究过,也没有数据的支持。例如,大众媒体就时常盲目地支持某个未经证实而又神奇的说法,却没有一点质疑,很容易产生大众强化。

  大众强化解释了为什么有时整个民族会代代相传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谬论,还解释了在心理医生、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神学家、政治家等专业圈子里,某些观点会在人云亦云中强化,被大家视为真理。

  美国哲学家罗伯特·卡罗尔介绍,在大众强化的作用下,大约有一半的美国人否认进化论,而相信上帝用六天创造了世界。不乏理性而睿智的人在感情脆弱的时候,得到某些群体的关怀抚慰,也可能从此相信一些奇谈怪论。邪教教主深知大众强化的威力,就把信徒聚在一起,切断他们与外界的接触,方便洗脑。

  代表性偏差:以偏概全想当然

  做判断时,我们还喜欢把不熟悉的事物与熟悉的典型事物进行比较。换言之,如果能套得上自己知道的东西,就不用再费劲地去了解了。例如,有的外科医生建议所有腰痛的患者都做脊椎融合手术,有的心理医生把大部分患者诊断为多重人格障碍,还有的心理医生把患者的心理问题一律认为是儿童期遭受过性侵犯的结果。

  我们看人看事喜欢以偏概全,看到少数特点就开始想当然,容易形成偏见,也是典型的代表性偏差。例如,有人告诉你某人性格安静、害羞、保守、谦逊,那么他的职业是什么——是推销员,还是脑外科医生?大多数人会选择脑外科医生,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推销员是外向、爱交际的。然而,社会上推销员远远多于脑外科医生,一个人当一名推销员的可能性远远高于当脑外科医生的可能性,因此要猜的话,某人更有可能是推销员。

  在现实生活中,仅凭少数个人特点就推断别人的职业是很武断的,最起码也要了解一下别人说这个人的特点是否属实。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哲学系聘用了首名黑人教授。当时正值反种族歧视的民权运动兴起,于是学生们纷纷以为这位黑人教授是教政治哲学的,观点必然很激进。事实上该教授的兴趣在分析哲学,完全不符合人们的预期。

  迷信超自然现象的人很容易发生代表性偏差。对他们而言,超自然的事物即使存在,或者不能完全否定,也应该是很罕见的,然而他们一旦遇到不寻常的经历,就先想到超自然的解释,而这些经历往往可以用正常的物理学、心理学等进行解释,或者纯属巧合,或者纯属骗局。

  著名的“赌徒谬误”也是代表性偏差的一种。例如,玩轮盘赌时连续出现了4次红色的结果之后,赌徒就会押一把黑色,因为他认为连续开5次红色的概率是很小的。但他的算法是错的,因为球每一次落在红色和黑色格子的机会是一样的,哪怕之前连续出了4次红色。

  反过来看代表性偏差,会发现所谓“典型”的东西也有不符合典型之处,一样让人“中招”。美国医学博士、科普作家杰若·古柏曼讲了一个医生误诊的案例:一个男子跟医生说了心绞痛的各种症状,但他看起来挺健康的——才四十多岁、体型保持得不错、体力劳动者、爱运动、不抽烟、家族史没有心脑血管疾病或糖尿病。于是,医生把患者的胸口痛简单地当成疲劳过度所致,结果他次日发生了心肌梗塞。

  避免代表性偏差的关键是不要想当然,一定要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例如,你看到天空中似乎有一个类似大飞机的物体掠过,就要想那也可能是你错误估计自己与几盏灯的距离,形成了它们在天上飞的错觉。

  影响偏差:感情用事被人利用

  我们对事物的价值观经常被与之没有直接关系的图片、文字等所影响,因为那令人出现好的或者不好的感觉,从而令决策失去理性。

  一个研究发现,很多人更愿意支付出较多的钱购买因恐怖袭击造成死亡的航空保险,而不是覆盖各种原因导致意外身亡的保险。“恐怖袭击”令人产生了强烈的不良情绪,诱导人们做出不理性的抉择,结果钱花多了,保险的覆盖范围却小了。

  美国决策研究专家保罗·斯洛维奇博士发现,人们普遍高估了癌症的死亡风险,却低估了癌症以外各种疾病的风险。这也许是因为“癌症”这个词比“糖尿病”、“哮喘”等承载了强烈得多的不良情绪。

  影响偏差让人们对自己的内脏进行不必要的清洗——被“专家”、广告宣传告知体内有“毒”,人们就为中毒而担惊受怕,然后就感情用事了,纷纷去做灌肠、辟谷、蒸桑拿等各种“排毒”治疗。

  影响偏差也是广告商的法宝——他们花重金邀请长相漂亮的名人来代言产品。迈克尔·杰克逊年轻时曾代言百事可乐,而当年的“潮人”购买时不说“给我一瓶百事”,而直接说“给我一瓶迈克尔”。

  让人们在做决定之前想到死亡,会明显让他们变得更冷酷或者更热心,具体取决于他们的世界观。研究发现,美国“9·11”恐怖袭击之后,人们意识到自己也终将死亡,其爱国热情和种族偏见都得到加强。死亡意识令一些人变得乐于助人,促使他们寻找生命的意义。荷兰有研究发现,经历过濒死体验的人更富有同情心,对别人更加包容,更懂得欣赏生活中的平凡。

  演讲高手都懂得,赢得听众支持的最佳方法是讲笑话或者抛出有趣的段子。笑通常让人感觉良好,感觉良好的听众比不开心的听众更接受你的观点。最优秀的推销员往往懂得如何让客户放松和感觉良好。

  政客们为了获得选票,会利用一切机会吓唬选民:恐怖分子、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生化袭击、核灾难……让人们知道,只有他才能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安全,同时还不忘把那些可怕的词语与竞选对手挂钩。

  可用性错误:先入为主的错觉

  某个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我们往往要想发生过这种事情的例子,如果很容易想起来的,就认为可能性就大,否则就小。做决定的时候,我们还会参考首先想起的事情。这种思维方式便是“可用性错误”,即先入为主,脑子里头有什么“可用”就先拿过来做判断,而不作更全面的思考,结果很容易导致不理性或者错误的决策。

  可用性错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9·11”恐怖袭击之后,美国一些冲动的人见了长得像中东人士者就冲上去暴打一顿。

  一名医生在几个星期之内接连诊断了几十个病毒性肺炎的患者,然后又接诊了一个有类似症状的女患者,但她的X光片上没有病毒性肺炎典型的肺部纹理增多的表现,于是诊断为这种病的早期。医生是错的,另一个医生做出了正确的诊断:阿司匹林中毒。误诊发生的原因是第一个医生最近诊断了很多例病毒性肺炎,否则不难做出正确诊断。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说:“这个病例很典型,(患者)呼吸急速、血液电解质不正常,但我都没注意到,大意了。”

  急诊科的医生经常要当机立断做出关乎患者生死的决定,但快速解决问题的背后其实是先入为主。古柏曼博士建议,如果在看急诊的时候,你见到医生似乎很草率的样子,不妨问一句:“最坏的可能是什么?”这可减慢医生大脑的转速,让他想得更全面一些。

  卖彩票的人绝对不会告诉你中巨奖的真实概率——有时,那仅仅只有可怜的四千万分之一,而你上街买彩票的路上被车撞死的概率比那大多了。彩票业重点宣传的是中了巨奖的幸运儿,让彩民首先想到的是中奖后的幸福生活。道理很简单,一个人的头脑中想到中奖比想到没有中奖更愿意购买彩票。

  一个人的头脑中无论有多少的知识,在具体应用的时候,人生经历会施加不小的影响。如果人生经历牵扯到强烈的感情,做决定时理性的知识就容易被感情压倒。例如一说要坐飞机,张三就想起死于空难的哥哥,出远门只坐汽车——出车祸的风险概率累积起来其实更大。

  形象的东西最容易先入为主。广告商从不担心人们认真阅读广告词会发现那全是废话。研究发现,人们在一周之内能够记住几千张只见过一次的照片。然而在一周内,我们能够记住多少个的单词?图片容易留下印象,语言却很快遗忘。一些动物保护组织利用这一点,拍摄牛在屠场受到折磨的惨状,就特别容易打动观众,尽管那是否真相就不好说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具体的建议比抽象的数据更容易接受,最典型的莫过于股市。尽管炒股赚钱是要低位买进高位抛售,但大多数人喜欢买涨不买跌,在一只股票“表现良好”的时候买入,而那正是高位。有些人喜欢听自己的理发师或者陌生人提供的“贴士”,这些建议是具体可行的,但却可能是错的。

  研究发现,发生在前的事情比后面的事情更易先入为主。因此,考虑问题的时候不能过早做出判断,例如不要凭第一印象下结论,否则很容易犯错误。


火星上的人面像--伪心理学骗局系列连载7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