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的信被誉为“中国最美情书”,跨越百年看哭无数人

国家记忆 CCTV国家记忆 2021-05-22

关注《国家记忆》,一起涨知识!


近日,福建漳州一学校

高一的一堂语文课上

老师教授了一篇课文

不少学生被文中流露的真情打动

泪流不止

这正是110年前

烈士林觉民留给妻子的绝笔信

《与妻书》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与妻书》


为了不负天下人

只得负你


1911年4月27日

黄花岗起义打响



视死如归的林觉民

为了换取天下人的幸福

舍下自己的至爱

奔赴战场

……



今天,《国家记忆》带您重温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林觉民的故事


1905年

18岁的林觉民迎娶了陈意映



陈意映

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

她自小读书

能诗善文

林觉民慢慢被陈意映的才华吸引

婚后一年

陈意映诞下一子

取名依新



一次人生中最重要的启程



1907年

林觉民登上东渡日本的客轮

尽管囊中羞涩

父亲林孝颖还是让林觉民去日本留学

这也成为了林觉民

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启程



林觉民来到日本后不久

便加入中国同盟会

奔走在日本的林觉民

对国人呼吁:

“中国危在旦夕,

大丈夫应仗剑而起。”

演讲之余

林觉民还写下了《论立宪与教育之关系》

《论今日人心宜重古道》等

一篇篇檄文如匕首

在他的笔下锋利出鞘



虽然远在异国他乡

林觉民却并不孤单

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加入同盟会



一个必须向妻子保守的秘密

此时的中国

清政府除了要向西方国家支付巨额赔款

还要维护自己在国内的统治:

加紧扩军

疯狂的掠夺和搜刮

百姓早已无法生存


1910年11月13日

孙中山在马来西亚槟榔屿

召集黄兴等同盟会骨干举行会议

决定从革命党人中

挑选几百名敢死队员举行起义

地点就设在广州



1911年4月的一个深夜

几声低沉的敲门声

惊醒了睡梦中的林孝颖

他赶忙开门

一位身穿诘襟制服

头戴学生制帽的青年人

出现在他面前

这人正是四年前

赴日留学的爱子林觉民


林觉民回到家中

父亲的惊诧与妻子的惊喜

在同一刻向他袭来


对于儿子口中学校放樱花假的说辞

林孝颖将信将疑


那些天

林觉民天不亮就离开家

待深夜陈意映熟睡后

才喝得大醉回家

心里的苦楚

他都想讲给妻子

可林觉民并没有开口

自己要做的事只会让陈意映担惊受怕



林觉民纪念馆 原馆长 李厚威

黄兴要带领他们参加黄花岗起义,从日本回来就是组织“选锋队”;这就是敢死队。


这座偏僻小岛上的寺院

见证了一百多年前那不为人知的悲壮一幕

那些日子林觉民经常来到这里

为了选拔敢死队员

数百人秘密聚集于此




一次最痛的诀别

前几次放假回家

林觉民都会抱着孩子

教陈意映日语

而这一次

他却不愿见父亲、妻子、孩子

他怕分别时的难离难舍

他怕自己丢掉誓死的决心


细心的陈意映觉察出林觉民的异样

恳请林觉民

如若远行就将自己带上

无论生死,都愿相随

此时陈意映已有八个月身孕

林觉民又怎能将她带在身旁


1911年4月9日

林觉民带领二十几名“选锋”队员

从马尾登船前往香港


1911年4月24日深夜

林觉民独自坐在书桌前

明天就要带领“选锋”队员进广州

国家存亡的忧愁

与故乡亲人的思念

裹挟着冲击着他的心

此刻林觉民再也抑制不住他的情绪

泪水夺眶而出


他拿起笔

把自己最后想要对妻子说的话

写进了这封《与妻书》: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


林觉民对这纷扰的世界有着太多的眷恋

他放心不下自己的妻子

他想见一见

那还未出生的孩子

然而在国家存亡之时

林觉民只是擦干眼角的泪水

直面这未知的战斗


4月25日

林觉民带领“选锋队”

潜入广州城


可是起义军里出了奸细

起义的所有细节

两广总督张鸣岐都了如指掌

很多人纷纷提议取消起义


在一本名为《黄花岗福建十杰》的书中

当时在现场的郑烈

回忆了林觉民的慷慨陈词:

“此举若败,死者必多,定能感动同胞。吾辈死,而同胞尚不醒者,吾决不信也。使吾同胞,一旦尽奋而起,克复神州,重兴祖国,则吾辈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宁有憾哉!宁有憾哉!”


用自己的生命

唤醒国人

林觉民视死如归的态度

让黄兴坚定了起义的决心


1911年4月27日

下午5点30分

黄花岗起义打响

120多名青年

臂缠白巾

手执枪械炸弹

直扑两广总督署

可这里早已人去楼空

战斗刚一打响

两广总督张鸣岐

就从后门逃走了

“选锋队”在追击中

遇到了水师提督李准的大队清军

展开巷战


林觉民腰部中弹

鲜血泉涌

他强忍伤痛继续战斗

直至力尽被俘


经过一夜激战

终因寡不敌众

起义宣告失败


1911年5月3日

林觉民和七十几名被捕的起义军

在广州的天字码头被清政府杀害

张鸣岐命令

将起义军的尸体抛进珠江



林觉民牺牲时

年仅24岁



这次起义中

80多名“选锋”队员牺牲

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9岁

最终

只有72具烈士遗骸被人收集起来

合葬于广州北郊白云山南麓的黄花岗



孙中山得知起义失败的消息后

悲叹道:

“吾党菁华,付之一炬!”




一封最后的来信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爆发

1911年10月12日

武汉三镇光复

短短四个多月

大清王朝土崩瓦解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彻底结束


林觉民牺牲的消息传回了他的家

为躲避清政府追捕

陈意映卖掉祖宅

带着全家搬到了光禄坊早题巷

一天夜里

一个小包裹送到这里

打开来看

是两封来自林觉民的信


一封是《禀父书》

另一封是写给自己的

这正是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

写下的绝笔《与妻书》: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1911年5月19日

林觉民牺牲不足一个月

悲伤过度的陈意映早产

生下遗腹子林仲新

两年后

陈意映郁郁而终

年仅22岁


没有人知道

当年陈意映在读到《与妻书》时

是怎样一种心情


林觉民的《与妻书》

情真意切

字字泣血

处处真情

那种“以天下人为念”

舍生取义的革命者气度

在一百年多年后的今天

依然令人动容



猜你喜欢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