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国人拍中国系列⑥| 瘟疫和战争时期中国人能吃到什么食物

蒋荣耀 西芦葫 2022-01-05
由于疫情,大家对于食物蔬菜和肉类的供给担心;另一方面,时不时来一波隔离,大家对如何安排一日三餐也颇为恼火。
其实,在特殊时期储备一定的食物,以及利用烹制和享受食物来减少情绪困扰,可能对我们是很重要的。
突然想到在历史上那些非常时期,比如瘟疫、战争、灾难中,食物在人们生活中是什么样子呢?
今天给大家分享福尔曼在抗日战争时期和中国内战时期拍摄中国人的一些照片,从那里可以看看食物呈现出来什么面貌。
大家都知道,整体来说,非常时期食物是短缺的。抗战时期,美国还是中国人民的朋友,美国专家针对中国人的体质制定了一个最低伙食标准:大米850克、蔬菜340克、大豆70克、花生35克、肉类35克、植物油30克、盐10克。
蒋介石拿到了这份报告,看完上面的数字后,哭笑不得!
大哥,我们和平时期人们都没能吃这么好!
不过当时的军官、上层阶级和城市中产,总体的生活还是过的去的。

香港街头食品供给充足,1949。

香港1943年。德辅道卖可口可乐和其他“洋货”的店铺。

上海,1937-1943年间。

上海,1937-1943年间。

上海,1937-1943年间。

当然,对于投身战争的军人,总是在路上的挑夫,民工,没有时间享受食物,显得仓皇且将就。



当时的市场上,有哪些食物呢?鸡蛋好像最容易见到。
以前上大学去,每次家里也是一次煮上百个鸡蛋带着,说和同学分享,结果大家带的都是鸡蛋!于是大家连续吃好些天鸡蛋!真是难过的回忆!

香港。卖咸蛋和皮蛋的摊位。

香港,1937-1943年间。

重庆,1942年。
下面这样日常的场景,一定也存在我们的记忆之中,温暖如春。虽然这些照片是拍摄于1937~1949年间:

一日三餐



小吃。



街头最大的魅力就是能看到各种食品。




这是什么摊位?馄饨?




海产?




这个有谁熟悉?



当然,当时穷人很多,即便在上海这样的十里洋场,光鲜背后更多是下面的场景:










到这里吧,我得去囤些食物啦!


更多阅读: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