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而生:非遗沧桑五谷芳
深圳大鹏半岛上的大梅沙,一个从远古走来的历史村落,是一首沧海桑田的大海摇篮曲。这里不仅有深圳市民最爱的公益海滩浴场——大梅沙海滨公园,还是全国最美森林小镇的榜首,是入选中国最美海岸线的华彩段。
凡是熟悉大梅沙的人,都知道当地的著名美食——乳鸽,尤其是五谷芳红烧乳鸽,已经成为盐田区和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它的背后却有一段坎坷波折的故事,把我们带入幽深的时空隧道,那是一部关于深圳本土历史的巨幅画卷。
深圳大鹏半岛上的旅游胜地——大梅沙海滩
01
大梅沙袁氏家族传承的五谷芳红烧乳鸽传统技艺,为什么说起源于明代海防卫所中的戍边兵营饮食文化——大鹏军菜?这就要溯源到明代始建的海防要塞——大鹏所城。
为了加强沿海边防的安全、抵御外侮和倭寇,1368年(洪武元年),明太祖朱元璋就下令在广东沿海陆续设立广州卫、潮州卫、南海卫、碣石卫、广海卫、肇庆卫、神电卫、雷州卫、海南卫等9卫29所。
1380年(洪武十三年)7月,倭寇大举入侵广州府东莞等县,(当时深圳地区归属东莞县),第二年8月,朱元璋下令“置南海卫于广州东莞县。及大鹏、东莞、香山三守御千户所城”,意在防御倭寇和本地海贼山盗。其中,在深圳地区,设有两座所城,这就是“大鹏守御千户所城”,和位于如今深圳南头的“东莞守御千户所城”。
1384年(洪武十七年),有大臣提议在岭南海防要害地段筑城驻军垦田,防御倭寇侵扰。朱元璋采纳建议,下令立即开筑南粤沿海卫所。大鹏所城最初选址是大鹏半岛东部的西涌,刚开始三个月,广东盗贼蜂起,建筑所城的兵丁奉命参与剿匪,归来后,有人夜晚听山里黄猄的叫声,被解读为惊动皇上,于是工程下马,改到新址大鹏岭下重建。
大鹏所城俯瞰
02
“迁海”幸存
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大鹏所城建成,开始担负深港地区的海防守卫,多次抵御和抗击葡萄牙、倭寇和英国殖民主义者的入侵,是明清时期反抗外侮、捍卫主权的主要海防堡垒之一,战功卓著。作为明清两代中国海防的军事要塞,这里有“沿海所城,大鹏为最”之称,是鸦片战争肇始地。
深圳自古以“大鹏”为精神图腾,别称“鹏城”,其名真正的来历不仅仅是“鹏城村”,而是来自大鹏半岛和大鹏湾。因此,“大鹏”是整个大鹏半岛的名称,不仅仅是如今深圳大鹏新区辖区。
清朝初年,在中原立足未稳的清政府,为防止沿海居民接济驻守台湾的郑成功反攻大陆,下令东南沿海居民强行迁走,史称“迁界”或“迁海”。顺治十三年(1656年)六月颁布“禁海令”,严格禁止商民船只私自入海;于顺治十八年(1661)颁布“迁海令”,强令沿海居民内迁30里、50里,甚至上百里。划出一个无人区,修建界墙界沟,三天内不迁者,格杀勿论。
康熙二十二年(1683),明军残部投降,“迁海令”终止,开始复界,即号召回迁。庆幸的是,在“迁界”的20多年时间里,只是迁走了当地的居民,作为海防守卫的大鹏所城依然保留,因此,本土文化没有彻底断流。大鹏营在大梅沙等处设有烟墩。这是古代边防的基层单位,五里一墩,十里一台,烟墩即点燃烽火报警传递信息的哨所。
清嘉庆《新安县志》大鹏山、大鹏所城和大梅沙位置
03
军菜文化
大鹏所城建成之际,一千多官兵均来自四面八方,语言、风俗、饮食习惯都不一样,所以,这里不仅诞生了统一的语言——军语,还形成了特有的饮食风格,自成一派的独立菜系——大鹏军菜。当年的大鹏所城地处偏僻,广州府的粮草因为关山阻隔,难以运抵。经皇帝批准,大鹏所官兵屯田自给,类似如今的生产建设兵团,平时开荒垦田,战时拿枪作战,以兵卫农,以农养兵。因此,平素的大鹏所官兵有充裕时间从事生产和餐饮文化的研究。
据深圳历史文化学者、资深媒体人刘深先生多年实地采访,考察大鹏所城原住民的生活、语言、风俗、饮食文化等等,得知一份大鹏军菜流传于民间的菜谱,并总结出大鹏军菜的主要特点:
1、食材因地制宜:取材于当地产出,比如海鲜、稻米、蕃薯、青菜,猪肉和牛肉。
2、 制法因地制宜:鸡和鸽子是大鹏军菜系列中的两个特有品种,尤其是红烧乳鸽和窑鸡的制法,又香又油。比如,窑鸡的来历,就是当年在半岛东部顶端和现今位置都大兴土木,建筑营垒。期间需要烧窑。用窑火烤制乳鸽和鸡,就产生了红烧乳鸽和窑鸡。
3、除了红烧乳鸽和窑鸡,五谷茶果、梅沙三杯鸭、战船海胆炒饭、水师八鲜汤、梅沙尖海鲜酱饼等便于制作、保质和携带的军旅特点饮食也应用而生。这些主食和副食产品,都是来自各地官兵不同饮食风味杂糅、融合而形成的新创军菜。
4、军菜口味南北东西融合,百无禁忌。由于周边是客家地区,所以,菜系口味引入了客家菜的特色,总体上,除了海鲜的清淡,口味偏重,偏油腻。
1866年,新安县全图
1866年,新安县全图局部,“大梅沙”清晰可见,英文标注为:Tai -mui-sha
04
命运多舛
五谷芳乳鸽,起源于大鹏所城融汇东南西北饮食文化而独创的大鹏军菜,其独特的制作方法,融汇了军营代代厨师的实践和智慧,口味参杂了不同年代和官兵饮食习惯的变迁。尤其重要的是,当年所城中的军医将研制的中草药之药膳配方,融入乳鸽烧制。
在清朝初年,清政府实行“迁界”,深港地区的本土居民全部被迫迁走。所幸的是,由于边防戍边的需要,留守本地的大鹏所城将军菜的制作延续承袭,军菜得以幸存。道光二十年(1840年),香港岛尚未割让给英国,清政府将大鹏协副将署从大鹏所城迁移至九龙山,军菜厨师也随着大鹏协最高指挥官而迁到香港。大鹏军菜之红烧乳鸽的制法从此在香港出现分支。
1938年10月,日军大亚湾登陆,迅速占领广州。大鹏半岛沦陷之后,民不聊生,红烧乳鸽技艺被带到日军尚未染指的“孤岛天堂”香港。1941年12月,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驻港英军抵抗十八天之后,港督宣布投降,开启日军占领香港三年零八个月的黑暗岁月,红烧乳鸽技艺被迫停滞。1945年8月,日本投降。百废待兴的香港渐渐恢复了战前的生活状态,红烧乳鸽技艺重现于沙田酒楼中。
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香港九龙寨城内的大鹏协副将署被港英政府取缔,驻守的清朝官兵被英军驱逐,大鹏协左营和右营同时被裁,大鹏水师指挥机关驻守香港的历史到此终结。此后,大鹏协官兵撤回大鹏所城。1911年辛亥革命,清朝被推翻,也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大鹏所城作为海防前哨的历史,历时517年悲壮落幕。
后来的民国时代,大鹏所城变成县政府下属的警察大队,原来所城兵营的厨师又留下来继续为警察大队和县政府官员服务,军菜红烧乳鸽的技艺也因此得以延续。
1894年,岭南少岩氏《新安县全图》,基本上按照1866年版《新安县全图》绘制。Mirs Bay 是英文“大鹏湾”,可见,大鹏半岛、大鹏湾,都是这个地区古称“大鹏”的来历。
1894年,岭南少岩氏《新安县全图》局部:“大梅沙”清晰可见,英文标注为:Tai muisha
受家族影响,布商出身的何柏先生非常喜欢烹饪。家中长辈曾经在驻守九龙城寨的大鹏协军营厨房做厨师,他偷师学艺,将红烧乳鸽秘方用于民间酒楼,最早使用的是制作烧鸡的卤汁,受到食客广为称赞。从此,红烧乳鸽在香港大行其道。为了保障充足的乳鸽货源,何柏找到擅长饲养乳鸽的好友陈天宝提供乳鸽原材料。
随着香港社会逐渐恢复战前的和平世态,餐饮酒肆也再度兴旺起来。战后的香港,红烧乳鸽在香港声名远播,酒楼需要大量乳鸽原料,很有生意头脑的元朗人陈天宝大量饲养乳鸽,供给餐厅。后来,何柏将红烧乳鸽制法传授给陈天宝。20世纪70年代,陈天宝的侄孙袁志伟从大梅沙到香港,投奔舅公陈天宝。陈天宝将红烧乳鸽制法传授给袁志伟,并介绍他到沙田酒楼学厨艺。20世纪90年代,袁志伟从香港学成归来,将香港红烧乳鸽制法带回故乡大梅沙,又传给胞弟袁建东。
袁志伟和袁建东兄弟生长在大梅沙,但是,他们的祖辈来自香港元朗洪水桥。1941年12月初,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在偷袭美军基地珍珠港的同时,进攻香港。驻守香港的英军仅仅抵抗了18天,港督杨慕琦宣布投降。袁氏兄弟的爷爷死于香港沦陷的战火,当时,他们的父亲还不满一岁。之后,袁氏兄弟的奶奶不堪忍受日军野蛮统治下的生活,带着襁褓中的儿子逃难到大鹏半岛,在大梅沙嫁入袁氏家族。所以说,出生在大梅沙的袁志伟和袁建东兄弟血脉里流淌着国难家仇。然而,在他们长大成人之前,一直不知道这段铭心刻骨的家族历史。
跟随兄长学艺的袁建东不仅传承了在香港融入西餐风味的乳鸽制法,还悉心请教家族前辈和当地老厨,潜心研制大鹏所城的古法军菜,将两者融合,新创出今天的五谷芳非遗红烧乳鸽。自此,军菜红烧乳鸽秘笈在大鹏水师兵营流传了500多年后,经过漂泊海外的颠沛流离,最终又重归故土。
1909年香港地图。英文说明原文:Map of Hong Kong and of the territory leased to Great Britain under the convention between Great Britain and China signed at Peking on the 9th of June,
上图的局部,大梅沙对面海上的小岛,英文标注:Peak Rock(岩石顶),本地称洲仔岛
1909年香港地图局部,大鹏湾的英文名:Mirs Bay
五谷芳非遗红烧乳鸽传承人袁建东先生参加2021大梅沙非遗乳鸽美食节
1998年,五谷芳的前身——新端华老字号乳鸽王餐厅在大梅沙海边诞生,从香港学成归来的袁先生担任主厨。今天的五谷芳非遗乳鸽,正是600多年前大鹏军营饮食名菜与香港回归制法的传承与创新,这段跨越历史沧桑的故事令人感慨万端。
五谷芳非遗乳鸽是独具岭南特色的传统技艺,从口感来说,深圳人熟悉的这款红烧乳鸽必须取自出生21-23天的乳鸽,成品色泽金黄、皮脆、肉滑、骨酥、味甘香,相比之下,香港乳鸽带甜口,可能是受了西餐影响吧。
从制法来说,五谷芳乳鸽分为卤、冲、挂、晾、炸等多种工序。其核心工序一是卤制乳鸽,其二是油炸乳鸽。卤制乳鸽特别讲究卤水的原料配比,任何一种原料的增减,都会直接影响乳鸽的口味,而卤水配方也是红烧乳鸽的秘笈所在。油炸乳鸽讲究油炸时间和火候,时间过长过短,油温过高或过低,都直接影响乳鸽的色泽和水分的流失,多年经验的老师傅才能掌控好。
深圳人的集体回忆:20世纪90年代的五谷芳前身——老字号乳鸽王新端华海鲜餐厅
如今,作为大鹏半岛军菜经典代表的红烧乳鸽,已经由新一代传承人袁建东先生发扬光大,成为深圳饮食文化的代表之一。1998年,袁建东创办深圳市五谷芳乳鸽王饮食策划管理有限公司,以红烧乳鸽为招牌菜,并作为非遗项目保护和传承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建立以乳鸽为核心,以鹏城大盘菜、佛跳墙、花胶鸽煲、花胶鸡煲、乳鸽钵饭等系列大鹏军菜融进品牌文化,有效扩大非遗的影响力。
2017年,通过农户合作,五谷芳集团实现了以梅沙本土菜为主,坚持地道食材的选取,致力于将自建养殖基地和农户种养的蔬菜瓜果、生禽家畜等原生态农副产品送上消费者的餐桌,坚持“农场+农户到餐桌”的健康饮食理念。2019年1月,袁建东撰写深圳美食文化荟萃《寻味》读本,详细介绍五谷芳红烧乳鸽制作技艺,为非遗保护和传承提供有力支撑。从2000年起,袁建东广收学徒,传承群体遍及深港地区及粤港澳大湾区,并于2005年设立五谷芳红烧乳鸽传统技艺人才培养项目,建立研修培训班,并从中挑选和培养出新的传承人。
2020年,袁建东获“深圳建市40周年餐饮发展十大卓越贡献人物”政府及餐饮届荣誉。同年,袁建东将优化改良后传统技艺申请专利。为更好传承与弘扬深圳制造的五谷芳非遗乳鸽,袁建东组织新一代传承人,以五谷芳门店为载体,传承传统技艺;组织参与“大厨进社区”活动,师徒到社区现场展示了“红烧乳鸽”传统技艺的选材及制作过程,让这一深圳品牌飞入寻常百姓家。
07
鸽子文化
五谷芳“红烧乳鸽”是深圳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菜式,具有军菜血脉,又融入港式和客家饮食传统,兼收深港两地民俗特征,它以较高的历史价值、传统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工艺价值,成为餐饮类带有深圳印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人类驯养鸽子历史悠久。当今世界各地广泛饲养的鸽子,是鸽形目鸠鸽科数百种鸟类的统称。鸠鸽科全球共有42属305种,在中国,已知有8属31种,除亚洲北部、北美洲北部和南美洲南部外,遍布世界各地。
西方壁画上的鸽子
古代称信鸽为“飞奴”。传说汉高祖刘邦被楚霸王项羽所围时,就是以信鸽传书,引来援兵脱险的。在西夏与北宋的战争中,西夏军队利用信鸽做军事通讯。南宋初,大将曲端的军队中也使用信鸽传达消息召集军队。宋代将鸽子用于军事通信,《宋史》《齐东野语》均有记载。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军鸽都在传递情报方面立下战功。
大鹏所城作为沿海边疆海防兵营,由于陆地与北方山水阻隔,海上更是汪洋浩瀚、海岛遥远,只有用军鸽传递信息。饲养和训练军鸽,需要很专业的技术。但是,军鸽需要特殊培训,淘汰率很高,有些品种和被淘汰的鸽子,逐渐变为食用鸽,民间有“一鸽胜九鸡”的俗语,渐渐,食用鸽变成军中美食,更是演变出很多烹制的方法。其中,五谷芳沿袭的制法为军中将士最为喜爱,所以流传最远。
殷商玉鸽子是中国古代鸽子文化的见证
08
大梅沙寻古
盐田的风,梅沙的浪,“梅沙踏浪”是“鹏城十景”之一;大梅沙的名称在清代地图中即有,其名来历与梅沙尖山相关。1980年发现的大梅沙古代沙丘遗址,位于大梅沙村前海湾沙堤上。年代为新石器时代中期与周代。新石器时代中期遗址距今6000多年,有两个文化层,发现有灶坑、陶器、石器等出土文物。1983年被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自1982年开始至2001年,历经四次主要发掘,如今在大梅沙景区中圈地保护,并树碑注明“大梅沙古遗址”。从地形上讲,这里呈内凹半环形,东南临大鹏湾,其余三面环山,北面有一条溪水从山上流经沙滩,进入大海,这种背山面水的环境,由于较容易获得饮食起居所需,对于新石器时代,只有简单生产技术的先民,是立足生活的首选,也就此开始了他们的繁衍生息。
大梅沙古遗址出土的彩陶
在深圳,能对数千年海洋历史如数家珍的地方,就是大梅沙的沙滩。大梅沙发现的沙丘遗址是早期人类居住于沙滩堆积处,捕食海岸水产,饮用附近淡水为生的历史痕迹。这里出土的陶器,多带有贝印纹的图案。这是用扇贝壳、毛蚶等海洋生物的贝壳在陶器上压制形成的图案,是濒海生活带给人们的精神寄托。这也和同时代、同处大鹏湾一带的咸头岭遗址出土陶器文化相近,存在关联。有学者推测,大梅沙遗址是咸头岭文化的延伸。这些大范围出现的沿海文明,展现了深圳本土的远古文化形态,向海而生。
在更晚些的春秋晚期至战国初年,大梅沙的海滨,也展现了深圳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也是广东迄今为止最大的青铜器墓葬。在深圳已经出土的14件青铜器中,有13件出自这里,可见它在青铜器时代的巨大影响。而这些青铜器,也展现了当时深圳的文化特色。
如今在大梅沙,仅仅流连于夏日海滩一定意犹未尽,大梅沙古遗址令人产生穿越时空的恍惚,五谷芳非遗乳鸽则是心念念大快朵颐的风味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