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蛇口有很多网红打卡地,比如“价值工厂”、“南海意库”、“浮法玻璃厂”、“大成面粉厂”等,它们也是包括双年展、文博会、设计展等活动青睐的举办场地,也是创客集聚地。这些带有改革开发初期工业记忆的建筑,在改造后保留了一些蛇口工业区发展的痕迹,同时也提升了空间的舒适度和使用价值。无论决策者、设计者和使用者都不时出现在媒体都聚光灯下,但是这些建筑能够得以保留下来,还有一些幕后英雄和不为人知的经历。这篇发表于数年前的报道或许可以带给我们了解一些被遗忘的记忆。
蛇口工业区,是中国第一个以工业立命的成片开发区,在城市更新过程中,老厂房逐渐被拆除,这里的工业印记很快将不复存在。一些当年的建设者们在行动,他们认为三十几年的积累是一笔财富,希望保留更多的工业印记。
2012年8月3日,一个叫“工业文化印记——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城市更新中的老厂房”的图片展,在蛇口新时代广场一楼有些局促的大堂展出了。没有启动仪式,参观的人也不多。行色匆匆的年轻白领们经过大堂,偶尔会向展位前一个红色的水泵投过惊讶的目光。那个水泵,是从刚刚拆迁的海虹涂料厂“拣拾”过来的。 海虹老人牌涂料厂成立于1978年,1981年在蛇口建厂,被视为“现代中国涂料业的拓荒牛”。从那时到1980年代中期,先后有数百家企业在蛇口驻足 ,数万人从全国各地涌入蛇口 ,他们的努力铸就了蛇口的第一次辉煌。从上世纪末起,曾经伴随蛇口风雨前行的老工厂,面对生死去留的艰难抉择。随着海虹涂料丹麦老人头像消失,华益铝厂烟囱轰然倒塌……蛇口的工业印记很快将不复存在。一群老蛇口人发动了包括留存影像资料的拯救行动,“工业文化印记”图片展就是行动的一部分。作为改革开放发源地的蛇口,是否需要保留工业文化印迹?如何在城市更新和留存历史记忆之间找到平衡?蛇口作为改革开放发源地和我国第一个以工业立命的成片开发区,有无必要建一个“蛇口工业博物馆”?一次图片展引发了不同观点的碰撞。图片展上,最大的一张照片拍摄的是浮法玻璃厂搬迁后的车间。下方的说明写着:“昔日的火热车间,如今只剩下支撑生产线的水泥墩,像兵马俑一样守护着空旷的厂房。”浮法玻璃厂建于1987年,由中美泰三方投资1亿美元,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玻璃厂。拍摄这张照片的是《蛇口消息报》摄影记者郭进。他说:“每天都在蛇口穿梭,我偶尔也注意到那些老工厂的门牌,但从来没有想过进去拍摄。直到不久前有人告诉我那些工厂即将拆除,才决定去拍点照片。”2001年来蛇口工作的郭进,对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蛇口并不熟悉。 “我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浮法玻璃厂,当我进入车间的一刹那,突然就被震撼了。看见残留的水泥墩整齐排列,作为西安人的我,脑子里首先就想到了兵马俑。”郭进花了五六天时间,拍摄了十几家工厂。他说,“透过镜头,我似乎感觉每一样东西都在倾诉着什么。”蛇口工业区的土地规划发展部和党群工作部,组织了包括郭进在内的摄影师来拍摄老工厂并策划图片展。党群工作部的郑艳萍,1982年初来蛇口的凯达玩具厂打工,已经在蛇口工作和生活了30年。她说,“随着企业逐渐搬迁撤销,蛇口的工业印记在逐渐消失,将来我们需要不停地向人们解释这里为什么叫工业区,为什么会有工业一路到工业九路这样的路名。所以,我一直在寻找各种机会和方式,保存蛇口曾经的工业印记,去年开始协助导演杨明拍摄了纪录片《蛇口》,算是自发参与到抢救蛇口工业印记的工作中。”郑艳萍说的“抢救”工作,主要是影像资料的留存。比如推倒华益铝厂烟囱,不仅有图片摄影,还有一个摄制组纪录了全部过程,尽管这些大多属于个人行为。蛇口工业区土地规划发展部郑玉龙总经理、谭子青副总经理和城市规划师金哲等,是这次图片展的主要策划者,谭子青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来到蛇口工作,对蛇口有着深厚感情。谭子青说,蛇口的老工厂肯定越来越少了,但是工业文化印记还是可以部分留存下来,这是附着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的印记和蛇口人的集体记忆。“比如过去三洋的几栋厂房,用绿色建筑技术改造成了现在的南海意库。其中第六栋楼,招商地产实施改造时,就保留了一段三洋时期的楼梯和外墙原貌,你现在去看,可以发现非常明显的电子工厂特色。”谭子青说,在最近拆掉的几个老厂,她和部门一些同事赶紧去“抢回来”一些标识牌、防毒面罩、消防喉管等具有工业特色的东西,特别是一些标识牌具有西方管理特点和年代印记,很有意思。“有一天,这些也是蛇口的文物。”谭子青所在的土地规划发展部是“再造新蛇口”的主要推手,其中重要的工作就是将到期的土地和厂房收回来进行规划建设。“从2006年开始到现在,我们大概收回了几十万平方米租赁到期的土地和上盖物,这个工作十分艰难。”谭子青说。 蛇口对旧厂房回收后的处理,一种是经过改造对外重新招租,比如南海意库。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推倒重来,比如涂料、永昌印刷这些老工厂,将成为未来“网谷”二、三期的建设用地。“城市更新和产业升级之后,老厂房肯定不会存在,但有必要留下一些东西。我希望新的建筑不要只像时装般光鲜,千城一面的雷同,却缺乏特色和历史的印记。我希望现在进入网谷高科技企业工作的年轻人,都有机会知道网谷片区的前世今生。”谭子青说。蛇口应不应该留存工业文化印记?清华大学建筑学博士、深圳市朋和置业总经理贺承军说,这个图片展很有意思,“保留城市中的工业印记,就是艺术的一种可能”。但是他也坦承,蛇口工业区的那些老厂房“留存意义不大,主要是加工厂,没有重工业的意象,跟一般研发设施差别不大。”谭子青告诉记者,也有人对图片展的意义存质疑,认为从特区工业历史的角度看,蛇口工业区早年的电子工业领先全国,比重工业的老厂房更有价值。她说这次搞小型图片展有个人“发烧”之嫌。但是,蛇口工业区现任领导都是早期建设者精英,他们很支持这次活动。不过笔者在网上的随机访问结果,显示更多的人希望蛇口保留更多的工业印记,留下更多的工业区历史印记。深圳柏仁建筑的设计师吴思说,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深刻记录着时代的故事。深圳的历史积淀不深,这三十几年的积累非常重要,是一笔财富,不能轻易将其抛弃,不要到将来只能从文字里感触这些本可触碰的历史。无论如何我们要三思,该给后人留点什么?一位曾在蛇口工作多年的摄影师在网上留言,说蛇口在规划设计、政策制定、管理理念等都开中国之先河,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区,对于未来中国的改革方向仍然有着示范作用,我们不仅应该留下影像、文物等资料,还应该在蛇口建一个“工业纪念馆”,把已经完成历史使命的工业区历史好好保留下来。 “蛇口是华洋杂处之地,我们的展出吸引了不少外国朋友的兴趣,也许他们兴趣更大。我记得还在布展安装期间,一位很时髦的女士不停地过来拍照,激动地和我们聊了很多她对蛇口的记忆。这让我觉得,无论如何,保留下一些蛇口的工业文化印记还是有必要的。”谭子青说。
更多阅读:
记得点“关注”和“订阅”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