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作 | 基于同行评审视角的地理学论文写作与投稿(下)
李加林,何书金,朱晓华.(2017).基于同行评审视角的地理学论文写作与投稿.地理学报,72(90).
本节概览
3 同行评审要点
4 如何对待审稿意见和退稿
3
同行评审要点
3.1选题的创新性
高质量期刊一般都指出投稿论文应是具有创造性的、高水平的和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其对论文创新性的要求是第一位的。因此,杂志要求同行评审专家必须十分重视稿件的创新性,并对选题是否新颖、内容是否创新、结果是否具有新意提出评阅意见。衡量学术论文的质量,首先要看选题。选题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是否基于国家建设需要的研究方向创新、基于学科基础理论的研究方向创新和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方向创新。作者在选择论题之前需要全面了解已有研究进展,使自己的研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如果选题角度新颖,且当前很少有人进行系统研究,则该选题无疑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作者对该选题的探索,无论是从理论或实践上都可能产生一定的开拓性作用。如“近50 年长三角地区水系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机制”针对人类活动,特别是城市化与水争地的突出矛盾,以中国城市化程度最高的长江三角洲地区5个水利分区的平原水网为对象,探讨不同城市化水平区域的水系变化特点以及城市化对水系演变的影响规律及机制。这种以完整水系为研究范围,相对于以城市为研究对象的已有研究,选题更加科学合理,能更客观地揭示城市化对水系时空变化的影响规律。
研究内容的创新性是文章质量的重要表征。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这些新的环境问题就可能成为地理学论文的重要选题。人云亦云的研究很难有新意,也很难形成创新性的结论。如果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研究内容有所拓展,不仅有可能更全面理解地理现象的变化规律,而且有可能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发生层质量演化的影响”针对已有研究仅限于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耕层土壤质量演化的现状,以土地利用变化对整个土壤发生层质量演替的影响为研究 内容,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不同发生层次土壤质量的演化特征。该研究不仅在研究内容上将土壤质量演化研究从耕层土壤扩展到整个土壤发生层,还深入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与成土过程、土壤质量演替的相互关系,加深了研究层次,而不是停留在土地利用变化与不同土壤发生层质量变化的简单定量分析上。在研究结果上,文章得出土地利用变化是通过对土壤成土过程的改变,进而影响土壤发生层质量演化的很有新意的结论。
针对社会关注度很高的资源环境热点问题,探析其背后的地理学规律,可为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决策支撑。这类选题新颖,对热点问题的剖析也是同行评审专家所乐见的。“临港石化集聚对城镇人居环境影响的居民感知”针对近年来PX项目落地厦门、大连、宁波、漳州、湛江等地发生的严重的反污染群体性事件,石化工业选址的“邻避 冲突”备受关注的现实背景,研究石化企业集聚对人居环境影响的居民感知,选题新颖,切中时弊,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研究得出的人居环境是有效刻画城市产业空间组织及其环境外部性的综合媒介,将成为政府破解“环境抗争事件”和城市产业升级的 着力点,也反映了作者的独到见解,对优化城市产业及其空间组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2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取得高质量研究成果的关键之一。论文中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已有方法、改进前人方法和创建自己的方法等类型。研究方法是否有创新、是否先进、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研究结论是否正确合理、科学可信。只要研究方法适合于所研究的内容,无论何种方法均能为同行评审专家所接受。如果把文章中改进前人的方法也看作是新方法的话,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的关系可概括为新方法—新问题、老方法—新问题、新方法—老问题与老方法—老问题等组合类型。
运用新方法来研究新的地理学问题当然可能会取得开创性成果,这是同行评审专家最喜闻乐见的。而老方法—新问题、新方法—老问题这2类组合同样也能取得重要的研究成果。如“互花米草盐沼湿地大型底栖动物时空分布特征”就属于老方法研究新问题 的组合。互花米草对我国滨海湿地来说是外来入侵物种,国内还没有进行过互花米草湿地大型底栖动物时空分布的研究。作者运用传统的潮滩底栖动物调查方法,在湿地断面上按不同高程进行不同季节的大型底栖动物采样,通过筛洗、固定、鉴定、统计分析,研究大型底栖动物在互花米草湿地的不同季节、不同高程(潮浸频率)、不同垂直分层中的种类、数量等的分布特征,对分析互花米草入侵的生态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阶段的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变化遥感分析”同样属于老方法-新问题。土地利用变化的遥感分析已取得了很多创新性成果,该文的特色并非遥感分析方面的创新,而是其在世界独一地无二的历时近20年的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阶段中的应用。
“多目标珊瑚岛礁地貌遥感信息提取方法——以西沙永乐环礁为例”属于新方法研究老问题类型。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珊瑚岛礁专题制图已展开了大量的工作,该文作者提出双尺度转化下模型与数据混合驱动的遥感地貌信息提取框架,设计了珊瑚岛礁地貌分类体系及相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流程,并以西沙永乐群礁为研究区,实现了多目标 珊瑚岛礁地貌信息的自动化提取,在大范围海洋地理国情监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用地增长的时空特征分析”也属于新方法研究老问题类型,该研究构建了城市生长极核与生长极带模型,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用地的空间增长特征。同行评审专家认为在已有较深入研究的城市用地增长时空变化分析中,该文研究方法有一定创新,并有示范意义。截止2017 年6 月9 日,该文“中国知网”下载量达2001次,被引用158次,并入选“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
研究方法运用不当,或者研究方法存在缺陷,将直接影响文章录用。例如,滩涂区域的开发利用不同于陆域,位于海陆过渡地带的滩涂形成与演化更多的受到海洋的影响,滩涂的高程、坡度、滩涂宽度、滩涂底质类型、海洋动力条件、滩涂的自然冲淤特征等是影响滩涂保护与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而在一篇关于滩涂开发模式选择的稿件中,作者选择土壤pH 值、有机质含量、交通、淡水保障等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来评价滩涂开发利用方向。文章的研究方法对于沿海地区或海岸带区域的开发利用模式研究可能是合适的,但对于滩涂区域的应用则是不太合适的。在一篇关于耕地变化的河流水文效应稿件中,作者仅对耕地变化与河流水文特征变化分别进行了分析,缺乏耕地变化与河流水文特征变化之间的关系的明确的定量分析,这就是研究方法上的致命缺陷。作者需要有定量分析来阐明耕地变化与水文特征变化之间是否有真正的关系,或者说这种水文特征的变化是否由耕地变化引起的。
由于原始创新的难度,很多论文的选题是在前人工作基础上,运用新的数据或新的方法,得到比前人更全面深入的科学认识。这种论文也是审稿人乐于见到并认可的。深入研究选题主要包括加长研究时段、扩大研究范围、加深研究层次、改进研究方法等。如同行评审专家认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用地增长的时空特征分析”一文深化了已有研究仅对长江三角洲典型城市扩展特征的零碎认识,加长了研究时段、扩大了研究范围,深化了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整体发展过程的认识。
3.3摘要
摘要是论文核心内容的准确提炼,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摘要需要有其独立性和自明性,也就是说,摘要本身就应该是一篇完整的短文,读者在不阅读全文的前提下就能得获得论文 的梗概。此外,由于全球知识与信息的快速增长,可供作者选择阅读的文献呈爆炸式增长,如果不进行快速合理的筛选,作者将很难从浩瀚的文献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献。由此可见,摘要的重要性更显突出,读者可通过对摘要的阅读来获取了解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与结果,从而决定是否需要详细阅读全文。因此,同行评审专家十分重视摘要所 反应的信息量及摘要内容的完整性。
摘要一般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内容与结论等要素。受字数限制,摘要写作无需赘言,但内容必须完整、简洁。同行评审专家在审阅论文时,一般先阅读摘要,如果摘要不能给评审专家留下一个好印象,可能就会对论文评审结果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作者必须重视摘要的写作,以严肃认真的科学精神将文章精华呈现给读者。具体而言,摘要需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得出的研究结果作一个简明的阐述,要反映论文的实质性内容、展示论文研究方法的先进性与研究结论的重要性,从而体现出论文的创新性。
“多目标珊瑚岛礁地貌遥感信息提取方法——以西沙永乐环礁为例”是一篇关于地貌遥感提取方法的论文,其摘要在展示研究目的基础上,向读者介绍了获取大范围珊瑚礁地貌遥感信息的新方法及其具体的技术流程,并通过西沙永乐环礁的实验验证该提取 方法的精度高及抗噪性强等优点。简洁明了的这一摘要展示了论文研究方法的创新性,容易激起从事遥感地貌解译的学者继续读下去的欲望。“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用地增长的时空特征分析”的摘要指出利用多时相遥感数据来研究城市群的空间生长过程,得出长江三角洲城市生长表现出“一核二带”、“二核三带”、“四核四带”和“五核五带的” 的空间轨迹。该摘要不仅反映了论文的实质性内容,还体现了以城市生长极核与生长极带来表达城市群生长过程的创新性成果。摘要写作中,最忌讳没有信息量的写作方法。如某篇综述类论文的摘要中提到“……对国内近些年来生态旅游资源分类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存在的问题”,而没有将分类原则、方法等具体的综述方法展示出来。这种写法让读者无法从摘要中获取论文的研究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及得到什么样的研究结论,无法明晰文章到底是如何进行生态旅游分类研究综述的,并且阅读此类摘要,读者也无 法获得文章的必要信息。
3.4引言
引言作为学术论文正文的第一部分,一般需要以一定的篇幅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和目的,介绍前人的已有研究成果及存在问题,指出本研究的思路方法及对解决相关问题的意义。引言的作用可以说就是写作的立题,目的就是论述研究的意义以引出下文,同时,Grant等曾用“引人上钩”来表达“引言”对科研论文的重要性,所以一篇文章立题有问题,则该论文就失去了写作的意义。因此,同行评审专家非常重视引言部分对立题意义的陈述。如“临港石化集聚对城镇人居环境影响的居民感知”一文的引言,首先采用漏斗式结构介绍研究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根据,即石化工业在沿海地区集聚发展,给城镇发展与经济增长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其污染物的排放也给当地人居环境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而加强地方居民感知环境污染造成的城镇人居环境影响对优化城市产业布局与空间组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然后分析前人已有研究进展和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即通过对国内外石化工业环境影响研究的简要综述,指出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外部性、生态补偿及其运作机制、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等方面,而石化企业集聚对地方人居环境影响以及居民感知研究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最后引出本文的主题给读者以引导,明确该研究与已有研究的不同之处及创新所在。即针对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以宁波市镇海区为例,引入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探讨城市环境风险产业空间分布对其周边城镇人居环境感知的影响。这样的引言开门见山,言简意赅,重点突出。通过对石化产业集聚环境影响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分析,强调了该选题的地位与意义,确立拟解决的问题。
尽管中文期刊论文中普遍存在引言过于简短的问题,但引言的写作也要避免对研究背景及已有成果的长篇大论以及对立题研究过程的过于详尽的阐述。对于同行研究人员 熟知的概念、原理及相关理论等常识性内容不应过多解释,不可按综述论文的思路进行 写作。有些必要的内容可以参考文献形式进行标注,以便确实需要了解此方面信息的读者通过参考文献学习。在论述研究方法时,不要求写出具体的方法、结果,也不必展开 讨论。如“多目标珊瑚岛礁地貌遥感信息提取方法——以西沙永乐环礁为例”的引言部分,对于研究方法的论述是“提出双尺度转化下模型与数据混合驱动的遥感地貌信息提取框架,设计珊瑚岛礁地貌分类体系及相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流程”。对于选题研究的意义,要尊重科学,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地评价。特别是对选题的创新性的论述,最好不要使用“国内首创”、“填补空白”、“国内领先”等不适当的自我评价。当然,也 不要使用“水平有限”、“抛砖引玉”等过于谦逊的词语。
3.5讨论与结论
结论是文章创新性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作者研究能力、写作能力的体现,是论文的精华所在。审稿人对讨论过程与结论的可信度非常敏感。结论是通过对文章研究结果的深化提升得到的,而这个深化提升过程通常就是文章的讨论过程。因此,有些文章在得出结论之前还需要讨论。文章的讨论必须紧扣研究结果,针对研究结果中的一些不确定或值得关注的内容展开,如研究结果的意义或应用前景、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与改进建议以及研究结果所蕴含的深层次机理等。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得以形成文章的结论。如“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发生层质量演化的影响——以杭州湾南岸滨海平原为例”,利用两期定点配对土壤样本,分析了土壤发生层质量演化特征,得到了不同时期相应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发生层质量特征。应该说,这个研究已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揭示了土地变化影响的土壤质量变化特征。但是,为什么土地利用变化会引起土壤发生层质量演化的机理还不明确。因此,作者在讨论部分,着重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与否与土壤发生层质量演化的关系、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不同土壤类型发生层质量演化的影响机理进行了探讨,从而得出土地利用变化是通过对土壤成土过程的改变,影响着土壤发生层质量演化的结论。这样的讨论是对研究结果的升华,使得文章的层次与价值得到大大提升。
结论的写作应注意创新性、可靠性、明确性和条理性。要说明研究所得到的重要发现和分析结果,结论必须是研究得出的,而非没有本文论据支持的观点;结论的表述应该简明易懂,并且具有条理性,清晰地呈现给读者。作者在结论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是否回答了引言中提出的问题,是否在研究结果上进行了提升,是否对文章中存在的不足有足够的认识。“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发生层质量演化的影响——以杭州湾南岸滨海平原为例”的结论部分回应了引言部分提出的相关研究仅限于土地利用对耕层土壤质量演化的影响,而未涉及整个土壤发生层质量演化问题;得出人类土地利用活动可在较短时间尺度上引起土壤质量演化、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质量演化的影响涉及整个土壤发生层、土地利用变化通过改变成土过程影响整个土壤发生层质量演化的结论。作者在结论写作中,从揭示现象到机理分析,遂级递进,很好地阐述了文章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基于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阶段的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变化遥感分析”在结论部分明确指出研究的最大不足是未能得出主要驱动因素的具体贡献程度的大小,并指出未来研究应补充收集不同阶段主要驱动因素的统计数据、参与式农户访谈信息等,查明它们对土地利用变化的贡献程度,对提升未来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6地理图表
科技论文中的图表不仅能形象直观地表达文字难以描述的科学思想和技术知识,而且能准确地提供关键的数据、定量化论据及研究内容的比对和逻辑关系。地理学学术论文中的地理图表一般包括地图、相关插图与表格。地理图表作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还能直观反映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空间变化、空间组合和空间相关,在表达地理事象时空变化信息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能起到“以图释文”、“以图代文”的载体作用。可以说,地理图表是论文研究基础、研究过程与研究结果的重要体现形式。同行专 家非常看重作者地理图表的运用与表达能力。一般而言,作者在运用地理图表时应该注意图件的自明性、完整性和易读性,并避免图件与正文文字内容的重复。
地理图表的自明性是指读者通过阅读图题、图面和图例,无需借助于正文,就可准确无误地理解其表达的含义。“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发生层质量演化的影响”一文中讨论部分的图2,读者通过图题及插图的阅读就可明白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发生层次质量演化的影响明显大于土地利用没有发生变化的。地理图表的完整性是指地理图表必须包括规定的所有要素。比如论文中用到的地图,一般包含比例尺、经纬线、方向指示、图例注记等要素。地理图表的易读性主要是图表清晰、图形线条粗细得当、字体字号适中,地物绘制合理,要素空间均匀、等级分明、比例适当,整个图面布局合理。地理图表使用时切忌与正文文字重复,也就是说,图表中可以读出的信息,没有必要再通过 文字进行重复叙述,有必要时对重点内容进行必要的说明或解释即可。
3.7参考文献及其他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参考文献的引用体现了科学研究的继承性和连续性,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期刊编辑与审稿人普遍认识到参考文献对初步评审学术论文创新性、科学性及应用价值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说,参考文献是作者研究的基础,参考文献的引用是否必要、合理,表明作者的研究是否建立在前人的相关工作基础之上。因此,同行评审专家对论文参考的引用也是非常挑剔的。期刊编辑对参考文献的引用原则做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多达数十项的引用原则。在这些引用原则中,参考文献的广泛性、时效性、经典性和权威性显得尤其必要。
参考文献的广泛性体现了作者对相应学科领域知识了解的深度和广度,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研究工作的起点和论文的学术水平。例如,“多目标珊瑚岛礁地貌遥感信息提取方法——以西沙永乐环礁为例”一文共引用了51 篇参考文献,源于24 种文献,来源相当广泛,其中外文文献40 篇,来源于17 种出版物;中文文献11篇,来源于7 种出版物。文献的时效性主要体现在对最新文献的引用情况,体现了作者对本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认识和把握程度,一定程度上能体现论文研究内容的新颖性。而经典性则体现作者是否掌握该领域的经典文献。如前述文献引用了赵焕庭等于1996年发表于《海洋学报》的南海群岛珊瑚礁研究成果。LUCC研究中涉及土地利用程度的论文必然要引用刘纪远的《西藏自治区土地利用》。引文的权威性可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一般而言, 文献著者的学术声望及相关出版物的声誉愈高,作者的选题和研究工作可能也有更高的起点和深度。前述论文中引用了遥感领域顶级期刊《RemoteSensingofEnvironment》的多篇文章,使得文章的研究基础具有一定的高度。
4 如何对待审稿意见和退稿
4.1如何修改稿件
审稿意见是同行评审专家通过对稿件的审读,所做出的对文章质量的评价。编辑在处理审稿意见时一般均会尊重评审专家意见,并将其及时反馈给作者。同行专家的审稿意见不外乎修改后发表、做重大修改后发表、修改后再审、改投他刊、退稿等几种。尽管期刊的审稿单中一般都有直接发表的选项,但同行评审专家一般很少作出直接发表 的选择。同行专家评审的结果概括起来无非2种,修稿或退稿。当然修改稿可能并非一次即可,有时可能要经过多次反复修改才被录用,也有可能在一次或二次修改后仍被退稿。
作者拿到同行专家的修稿意见后,首先应该仔细阅读和思考审稿人的意见。从作者角度看,审稿意见包括具体型、疑问型、笼统型和失准型等类型。对于同行评审专家提出文章中存在的科学性或逻辑性方面的不足与问题等具体的意见,作者在修稿时应针对这些意见,从数据的统计方法和描述问题、图表的正确和规范表达问题、量和单位的规范化问题、材料与方法交代的完整性和详略问题、结果分析的全面和深入程度问题、讨论的充分性和结论的恰当性问题等方面加强文章的科学性与逻辑性方面的规范,有的放矢,提高文章质量。疑问型意见是鉴于背景知识、认识和写作等原因,审稿专家对文章提出的需要作者解释、斟酌、修改、补充或探讨的意见。这类意见可能是由于作者没有交待清楚引起的,也可能是同行评审专家的知识结构等原因引起的。对于自己没有交待清楚的问题,作者在修改文章时应在评审意见基础上,对文章进行相应的修改与 完善说明。而对于同行评审专家本身知识结构引起的疑问,作者可在修改说明中对相关 问题进行阐述,当然必要的内容也可在文章中进行补充交待。对于没有具体的、实质性的评价内容的笼统型意见,有条件的尽量根据意见进行修改补充,实在无法操作的则要 以谦虚严谨的态度予以说明。而对于由于同行评审专家认知方面的错误或对作者观点误 解产生的观点偏颇的失准型意见,作者应该以诚恳的态度,在修改说明中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应该得理不饶人,对同行专家横加指责。
在根据修稿意见对论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细致修改的同时,期刊一般还要求作者完成一份修改说明。修改说明需要针对同行专家的修稿意见,对意见进行逐条回复。同时,作者回复修改稿与修改说明要合理地把握时间。对于修稿意见认为存在较多问题的论文,作者在完成修改后要反复阅读、领会同行专家的意见,尽量对文章作全面彻底的修改,以提高文章的质量。最后,在修稿说明中要对编辑及审稿人为文章发表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
4.2如何正确对待退稿
对作者来说,文章被拒当然是令人沮丧的事,但这也并非完全是坏事。作者应该正确对待退稿,审稿人以敏锐的洞察力指出文章的问题所在,这对作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学习过程。面对退稿意见,作者要仔细地分析退稿的原因所在。一般上,退稿原因包括完全的拒绝与文章存在较严重缺陷两种情形。如果文章存在创新不足、研究方法有问题、与期刊刊文领域不一致等情况,则属于完全的拒绝。而数据不足以证明结论、分析方法有误等则属于第二种情形。对于第一种情形,如果文章不存在致命的错误,而是重要性或创新性不够,可根据审稿意见完善研究方法与相关内容,对文章作重大修改后另投影响因子相对较低的刊物。针对第二种情形,作者可在找到更广泛的证据支持或有了更明晰的结论后,确定已经解决所有存在问题后,再将修改后的“新”文章投寄同一期刊或其他同类期刊。切忌退稿后不加修改就立马另投他刊,这是对同行评审专家劳动的不尊重,也将影响自己的学术信誉。
资料来源:《地理学报》第72卷 第9期
本期编辑:许雪爽 李咪 徐晨
名家观点|杨开忠:“青银”轴带对协调东中西、平衡南北方有重大意义
杨伟聪(Henry Wai-chung Yeung)“人文地理学:知识之旅与科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