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期刊目录|《地理研究》第10期,金秋特供,思想盛宴,等你来尝

地理研究 全国地研联 2018-10-31

本文转载于中国地理资源期刊网


论文题目

从自然区划、土地变化到景观服务:发展中的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学

主旨聚焦

系统梳理综合自然地理学作为自然地理学独立分支在中国的起源及其综合视角、综合途径的演化历程;揭示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学面向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应用方向及前景。

作者简介

彭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景观生态与土地利用、生态系统综合评估、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主持优青项目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60余篇。

论文题目

文化景观安全格局:概念和框架

主旨聚焦

局限于单体、街区和城镇尺度,忽视区域内或跨区域之间的关联性与异质性,导致无法以全局视角整体考量文化景观。由此,构建“文化景观安全格局”势在必行。

作者简介

汪芳,北京大学教授,从事“建成环境地方性的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代表性成果《地理建筑景观》、《城市记忆》等6部英文著作分别被包括哈佛大学图书馆在内的世界100多家知名图书馆馆藏。

论文题目

乡建,我们准备好了吗——乡村建设系统理论框架研究

主旨聚焦

要素重组外部依赖化、治理结构短期化和功能实现浅层化是当前乡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中国乡村建设系统理论框架,为中国可持续与大规模乡村建设实践提供系统的科学依据。

作者简介

叶强,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景观设计系主任、教授、博导、南京大学建筑学院人文地理学博士、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境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全国高校院校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湖南省城乡规划学会常务理事、省建筑师学会副秘书长。

论文题目

地理学视角的可持续生计研究:问题、现状与领域

主旨聚焦

生计为理解复杂的人地关系提供了新思路,以“人地关系”为核心议题的地理学应充分发挥其学科优势,在其框架内深入开展生计集成研究;同时,应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积极探索富有特色的可持续生计路径。

作者简介

赵雪雁,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甘肃省领军人才,主要从事生态经济与区域发展研究。

论文题目

混杂性:关于乡村性的再认识

主旨聚焦

基于混杂性视角,从主体、网络和意义维度解读“后乡村”,探讨快速转型语境下乡村研究的多元视野,为美丽乡村建设等实践提供启示。

作者简介

林耿,广东潮州人,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城市与区域规划系系主任。研究方向为消费与文化地理。任中国地理学会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历史地理研究会副会长。出版著作1部,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其他省部级项目5项。

论文题目

中国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及其研究进展 

主旨聚焦

中国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正处于全面转型的关键阶段,面临着经济、社会、空间和环境等多重转型,探索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过程与机制,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作者简介

李伯华,男,湖北黄冈人,人文地理学博士,教授,湖南省人居环境学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人居环境学、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社会科学基金3项。研究成果先后获得湖南省社科成果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三)、三等奖1项(排名第一),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论文题目

经济权力视角下中美战略均势的地理透视

主旨聚焦

本文阐释了经济权力与均势理论的内在逻辑,通过建立中美经济权力静态比较模型勾勒出中美经济权力均势区的总体轮廓,归纳了均势区不同类型国家的政策偏好,并结合军事视角下中美战略均衡点的判断,识别中美战略均势区的地理范围,为中国定位经济资源的投放空间和制定大国博弈的地缘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简介

杜德斌,长期从事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方面的研究,着重关注地缘政治学和国家、地区重大发展战略的研究。主持完成“我国战略资源保障的疆域安全重大问题咨询研究”、“海上通道安全与航线保障战略研究”等多项研究项目,在《地理学报》、《地理研究》、《世界地理研究》等权威、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有关地缘战略的学术成果。

论文题目

尺度政治视角下中菲黄岩岛争端

主旨聚焦

南海问题是由南海周边国家主权声索重叠引发的政治地理问题,存在着不同维度的尺度结构和空间序列。南海地缘政治博弈需要敏锐的尺度洞察和“攻守兼备”的信息路径创新,在网络化的尺度政治中锁定主动权和控制权,同时关注中、微观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对空间特定性依赖的突破,理性掌控主权博弈中舆论空间的破碎与无序化,更加冷静应对南海地缘政治博弈尺度变化风险。

作者简介

张争胜,湖南祁东人,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更路簿》与南海诸岛土地名、南海地缘政治。

论文题目

基于主体模型的人地系统复杂性研究

主旨聚焦

聚焦于人地系统复杂性,介绍主体模型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勾勒相关领域研究进展;认为主体模型应用前景良好,建议拓展数据挖掘手段,加强跨学科集成研究。

作者简介

戴尔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自然灾害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系统开展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自然要素的空间分异和综合格局及自然地域系统、生态系统的格局与过程及其对地表过程的响应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主持和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7项。近5年来发表论文67篇(SCI论文18篇),他引达209次,曾获“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

论文题目

京津冀存在“集聚阴影”吗?——大城市的区域经济影响 

主旨聚焦

京津冀城市群被证实存在新经济地理学提   出的“集聚阴影”现象,为了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战略,必须采取多中心战略,解决大城市虹吸效应,消除所谓的“环京津贫困带”。

作者简介

孙斌栋,华东师范大学区域经济学/人文地理学博导,柏林工业大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教授、党委书记,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宏观经济学会理事,上海人口决策咨询专家,主要从事城市地理、区域经济和城乡规划研究。

论文题目

城镇化率的提升必然加剧雾霾污染么?——兼论城镇化与雾霾污染的空间溢出效应

主旨聚焦

在探析城镇化和雾霾污染相互影响的空间效应的基础上,回答城镇化率的提升是否必然加剧雾霾污染?同时关注雾霾污染对城镇化率的影响。为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简介

梁伟 ,山东临沂人,博士,副教授,济南大学商学院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论文题目

空间—行为互动理论构建的基本思路

主旨聚焦

在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后,行为学派的理论与方法不断成熟,如何对已有理论与方法论进行凝练和提升,构建解释地理空间与人类行为互动关系的一般理论,是行为学派的当代使命。同时,结合中国实际总结空间—行为互动的概念模型和解释模型,是当前中国城市发展转型面临的迫切现实需求。

本文首先从认识论、方法论、实践指导三方面对空间—行为互动的理论基础进行梳理;进而从基于空间和基于人两种研究范式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对空间—行为互动的研究范式进行论证;提出空间—行为互动理论构建的基本思路,为下一步理论的完善奠定基础,明确中国城市空间—行为互动模式的提炼与比较的未来研究方向。

作者简介

柴彦威,甘肃会宁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城市社会地理学、行为地理学、时间地理学研究,在国内首先引入时间地理学方法,创导基于行为空间的城市社会地理学,致力于将空间行为研究应用于城市规划与管理之中,相关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发表论著百余篇部。

论文题目

“社区建设”再考——基于政治地理学视角的城市基层领域化政策解读

主旨聚焦

从政治地理学的理论视角分析中国近20年“社区建设”政策,呼吁基于领域化思维完善社区功能,重构社区尺度,厘清“社区建设”的空间层次以此重构中国城市基层治理的空间秩序。

作者简介

刘云刚,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理学会副秘书长,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城市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地理学思想史和城乡规划的教学研究工作,致力于将政治地理学理论和城市研究相结合,基于政治地理视角探讨中国城市化和社会治理问题。目前已发表相关研究论著80余篇部。

论文题目

国际社会文化地理学研究发展与启示 ——基于Social and Cultural Geography论文统计分析

主旨聚焦

社会文化地理学作为一门新兴传入中国的学科,发展势头较为迅猛。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国内社会文化地理学研究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与西方相比从研究主题到研究范式各个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本研究希望通过对西方经典杂志相关文献的梳理,从研究热点到研究方法的选择等方面能够对中国社会文化地理学研究提供一定启示。

国内社会文化地理学家应该在不断向西方学习的同时,据中国国情批判性地吸收,形成独具自身特色的研究视角与研究风格,力争“学术性”与“实用性”共存,推动中国社会文化地理学走向世界。

作者简介

朱竑,甘肃临夏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文化地理学,有较为稳定的研究领域。主要从文化地理学的理论视角出发,关注移民的地方感和地方认同、移民与当地居民的关系、移民与迁入地的人地关系、中国的地方性、地方理论与发展等话题,已形成系列研究成果。

笔谈

笔谈题目

局部收缩:后增长时代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争鸣

主旨聚焦

以东北为代表的城市“局部收缩”在中国已初见端倪,探索慢增长或逆增长环境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未来中国城镇化研究的重大挑战,也是地理学者亟需重点关注和研究的新命题。

李郇

主题主持人

中山大学城市化研究院院长,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注册规划师。

吴康

特约召集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博士。主要关注城市群与多中心城市网络、城市的增长与收缩及其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龙瀛

特约召集人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北京城市实验室(BCL) 创建人,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李志刚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罗小龙

南京大学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张学良

上海财经大学讲席教授,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城市与区域实验室发起人。

王德起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理事。

杨东峰

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可持续城市的基础理论与规划方法。

郐艳丽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规划与管理系教授,地理学博士,教授级高级规划师。

李裕瑞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乡村地理学研究,兴趣方向为村镇发展与土地整治。

杨振山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特邀专家。

周恺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副教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博士,国家注册规划师。

胡毅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城乡规划与治理研究。

宋涛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世界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戚伟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法国国家科研中心访问学者。

李昊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研究主管。

高舒琦

清华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资料来源:中国地理资源期刊网

本期编辑:王波涛 胡森林 梁龙武 刘海猛

《地理研究》创刊35周年学术盛典在衡阳师范学院隆重举行

会议通知 | 2017年中国地理学会(华东地区)学术年会通知(第二号)

第十一届京区地理学研究生学术论坛通知(第一号)

中国国家地理|黄河黄土,雄狮雄踞

名家观点|刘彦随:发挥地理学科优势,支撑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