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校导览 |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全国地研联 全国地研联 2019-06-30

1

学院简介

领导致辞

为加强我院在对地观测科技领域的综合优势,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目标,更高水平地开展学科建设,20129月,在原遥感应用研究所和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的基础上,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整合成立。

  追溯遥感地球所的前身——遥感应用研究所和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前者诞生于1979年,是我国遥感事业的开拓者;后者组建于我院知识创新三期,在运行20余年的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航空遥感中心以及数字地球实验室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天空地一体化数据获取体系,带动了数字地球的发展。回顾遥感地球所的历史,是一条辉煌的遥感创业与发展之路,从遥感科学研究到全方位领域应用示范,从对地观测技术开拓到数字地球科学发展,这里凝聚了老一辈遥感人的奋勇拼搏,以及新一代科学家的努力攀登。

  作为该领域规模最大的研究机构,遥感地球所是国家在该领域的一支不可或缺的战略力量。这里拥有四大核心竞争力:天空地一体化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能力,遥感与空间地球信息科学基础研究能力,数字地球科学平台与全球环境资源信息分析能力和学科齐全的专业队伍和国际科技合作能力;这里集中了我国众多的优势资源,拥有9个国家级、院级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拥有航天和航空对地观测两个国家重大基础设施,拥有联合国、国科联等五大国际科技平台;这里汇聚了素质优良的科技创新人才,拥有包括107位正高级人员和238位副高级人员组成的近700人的科技队伍,拥有博士后流动站和6个博士、硕士培养点,在学研究生500余人。自整合组建以来,研究所以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学科前沿为导向,以“出成果、出人才、出思想”为宗旨,面向“四个率先”的新时代要求,圆满完成了“十二五”相关任务,取得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成果。

  回顾遥感地球所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我们要由衷感谢每个历史时期,国家各部委对遥感事业的厚爱与关怀,中科院历届领导的正确领导与关心,以及兄弟单位乃至国际遥感界同行的精诚合作与支持帮助。我们要衷心感谢老一辈遥感事业的开创者和创业者,特别是陈述彭先生,作为我国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为遥感事业的创建与发展建立的不可磨灭的功勋。我们要衷心感谢为遥感所、地面站、对地观测中心等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的科研、管理各个战线的所有同志致敬。没有你们的团结奋进、拼搏向上,就没有今天的遥感地球所。

  “十三五”时期,将呈现经济社会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四个率先”计划的新常态。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遥感与数字地球领域不仅在学科上生命力更加旺盛,而且面对全球性问题与国家的重大需求,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价值愈加凸显。

  我们更应当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锐意改革,开拓创新;要对照“四个率先”的总体要求及我院“率先行动”计划,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进一步加强规划战略研究,牢牢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努力占领遥感与数字地球领域的战略制高点。

  我们期望并坚信,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投身于创新驱动发展的宏伟事业中,与全国兄弟单位和国际同行协同创新,按照“创2020”布局,出成果、出人才、出思想,把研究所建设好、发展好,让遥感地球所始终屹立于中国和国际领域研究前沿,为学科发展和国家建设持续做出重大贡献。

顾行发副所长(主持工作)

2

研究所概况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简称遥感地球所)在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基础上组建,于201297日成立,为中国科学院直属综合性科研机构。 

  遥感地球所的成立,旨在于进一步加强中国科学院在遥感与数字地球科技领域的综合优势,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目标,更高水平地开展科学前沿研究,是中国科学院实施“创新2020”的一项重大举措。

  战略定位:研究遥感信息机理、对地观测与空间地球信息前沿理论,建设运行国家航天航空对地观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与天空地一体化技术体系,构建形成数字地球科学平台和全球环境与资源空间信息保障能力。为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促进学科发展做出创新性贡献,建成国际一流的综合性研究机构。

  “一三五”战略规划:明确了研究所的科技布局与学科领域发展重点,即“三个重大突破”和“五个重点培育方向”。同时组建以项目首席科学家、总体组、督评组三位一体的组织管理体系,切实推进“一三五”规划实施。

  三个重大突破:建立天空地立体协同对地观测系统、建立全球环境资源空间信息系统、建立新型对地观测模拟系统

五个培育方向:空间数据密集型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航天航空智能对地观测机理与方法、地球系统过程的空间信息模拟、行星与地球全球变化比较研究、“胡焕庸线”的空间观测与科学认知。


3

历史沿革


4

研究所概况


遥感地球所设置科技机构、管理机构、支撑机构、咨询机构等,其中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科院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中科院航空遥感中心是科研与运行工作的主体。

研究所同时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技部、发改委等机构设立的空间技术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陆地卫星数据中心等科研平台与基地。


5

队伍概况


遥感地球所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队伍,包括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科研队伍,满足和保障两大国家基础设施运行的工程技术队伍,以及符合现代科研管理要求的战略管理队伍,并培养和凝聚了一批优秀的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骨干。

  截至20167月,遥感地球所现有在岗人员727人,包括110位正高级人员和210位副高级人员。拥有中科院院士3,国家“千人计划”4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优青”4人,中科院“百人计划”20,中科院“关键技术人才”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所将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积极营造适合人才成长的环境,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大力加强青年骨干人才的培养,推进人才系统工程建设,为我所的创新跨越和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6

园区风貌

新技术园区

奥运园区

密云站

喀什站

三亚站

昆明站

北极站

7

学科介绍


师资力量

遥感地球所拥有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和一流的科研实践条件,目前全所的研究生导师共90名,其中院士4名、博士生导师44名,分布在中国科学院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对地观测应用技术中心、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中国科学院航空遥感中心五大科研机构共36个基础研究室。众多国家级前沿科研项目、以及国家航天航空对地观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与天空地一体化技术体系,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宏大的科研实践平台。

专业设置

遥感地球所拥有完备的遥感学科体系,为研究生在专业领域提供了广泛的学习选择和空间,目前是“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博士学位,以及“电子与通信工程”、“测绘工程”专业学位硕士授予单位。另外,遥感地球所还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

遥感地球所拥有浓厚的育人文化氛围,不仅注重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和科研能力,更注重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及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学生必须完成课程学习、开题报告、中期考核、社会实践和毕业答辩等环节,再由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并通过后才能获得学位;元旦晚会、学术沙龙、年度运动会等营造了所内活跃的文化氛围,同时中国科学院京区篮球赛、足球赛、乒乓球赛等所外活动中,遥感地球所也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遥感地球所设有“所长奖学金”,每年组织学生申请“国家奖学金”、国科大“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国科大“科研创新与社会实践科研资助”以及多种冠名奖学金。出国留学方面,“建设国家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中欧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等项目为遥感地球所研究生打开了出国留学的大门。

学科专业

遥感地球所是培养遥感与数字地球领域高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目前具有“地理学”(0705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及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70503、“信号与信息处理”(081002)等2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电子与通信工程”(085208)、“测绘工程”(085215)等2个领域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点。

各专业形成各具特色的研究方向,科研基础坚实,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并重。代表性研究方向有高光谱遥感、定量遥感、微波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应用、国土资源遥感和农业与生态遥感等。

研究生概况

2012年底,遥感地球所有在学研究生50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23人),留学生8人,在站博士后40

迄今,遥感地球所培养出毕业研究生1263人(其中博士生537人)。除在国内外继续深造以外,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为:相关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高校及高新技术企业。

2000年以来,遥感地球所研究生获得全国优秀博士生论文提名奖1人次,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生论文2人次,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23人次。

 

8

招生简章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成立于20129月,在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中科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基础上组建,为中科院直属综合性科研机构。战略定位:研究遥感信息机理、对地观测与空间地球信息前沿理论,建设运行国家航天航空对地观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与天空地一体化技术体系,构建形成数字地球科学平台和全球环境与资源空间信息保障能力。

      遥感地球所拥有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省部级科技平台;拥有遥感卫星地面站、航空遥感飞机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及大科学工程建设项目;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国际科学理事会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国际项目办公室、CAS-TWAS空间减灾优秀中心、中国遥感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等国内外科技合作平台;主办学术刊物有《国际数字地球学报》SCI期刊)、《遥感学报》和《中国图像图形学报》。

      2016年初,遥感地球所有650个事业编制,有中科院院士4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4人,“杰青”1,“优青”3,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入选3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0,高级科研人295人,研究生导师100余人,在学研究生近500人,外籍留学生30余人,在站博士后约40人。具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生培养点和博士后流动站,2个二级学科博士生、硕士生培养点,4个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点

      遥感地球所秉承中国科学院大学“三统一、四融合”的办校方针,实行在校学习和在所科研二者有机结合的培养模式。在学研究生享受奖助学金,目前硕士生月均待遇2200元,博士生约3600元。历届毕业生逾1200人,除继续深造外,就业方向主要为:相关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高校及高新技术企业,就业率达100%

遥感地球所热情欢迎具有较好数理基础并具备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电磁场理论与电子技术、应用数学、计算机应用、信息、光学、气象、生态环境、地质地理及地球科学专业基础的有志青年报考及攻读博士、硕士学位。2018年预计招收博士生70名(含硕转博学生、直博生),硕士生80余名(含推荐免试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

    

本期编辑:李咪 张英男 王丽佳  彭玏

审核人:任宇飞  王冠


猜你喜欢

1、高校导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2、高校导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高校导览|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4、高校导览|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扫码关注地研联 获取更多干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