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校导览 |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全国地研联 全国地研联 2018-10-31

你不一定要点蓝字关注我的

学部概况

1 学部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成立于2016年11月,学部以地理学为主体,包含测绘科学与工程和安全科学与工程等多个相关学科,在近年来的国内外学科评估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是中国地理学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 

       学部直接管理7个二级机构:地理学院、资源学院、遥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陆地表层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地理数据与应用分析中心、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以及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学部现设5个本科生专业: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以及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共有在读本科生464人。

       学部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9个,共有在读研究生893人。目前已形成了完善的多学科、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学部直接参与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部分方向建设与管理,保障教育部和北京市5个省部级研究平台高效运行。先后建设完成风沙过程、土壤过程以及气候变化过程研究的大型模拟装置。围绕土壤侵蚀、海冰资源利用、生态水文过程等研究方向在中国北方地区建立了系列野外长期观测台站。为进一步提升科研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础。 

地理科学学部将秉承北京师范大学团结、务实、向上的优良传统,不断改革、创新、开放、交流,为建设一流学科、培养一流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机构设置

3 历史沿革(上下滑动↓)

1902年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起源于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第二类(史地类),从1902年开始培养地理学人才。

1928年

1928年独立设系,史称地理系,是中国科学发展历史上最早具有独立建制的地理系之一。

1949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师范大学开启了地理学科和地理学研究机构建设的新阶段。

1993年

地理系改称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1997年

新成立资源科学研究所。

2003年

进入21世纪,在原有系所基础上,于2003年组建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资源学院,与中科院遥感所联合共建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6年

组建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

2007年

成功获批科技部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6年

11月9日,由上述4个院、室共同组建成立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师资队伍

北京师范大学开展地理学教育和科研以来,先后有白眉初、谢家荣、刘玉峰、王益崖、黄国璋、谌亚达、邹豹君、周廷儒、张兰生、赵济、邬翊光、刘培桐、史培军、李小文、傅伯杰、宋长青等一批知名学者参与机构建设和教学、科研活动,并在不同发展阶段做出了具有重要影响的工作,为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科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共有全职教学科研人员196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中组部“千人计划”学者4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名,教育部跨世纪人才、新世纪优秀人才17名,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2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名,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2名,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名。另外学部还拥有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穿心研究群体”。

科学研究

1 科研概况

 学部拥有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拥有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遥感与数字城市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拥有防沙治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天然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陆表遥感数据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北京市防沙治沙工程技术中心4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平台。 

       学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国际前沿科学问题,积极承担国家各类重大科学研究任务。目前承担国家和地方各类科研项目300余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等40余项,科研经费总额超3亿元。 

       2014-2017年期间,学部师生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论文2000余篇,其中SCI/SSCI文章1000余篇,中文核心文章8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51部,其中专著44部,译著、编著等7部;获得发明专利75项,实用新型专利19项,软件著作权77项;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26项。

2 科研平台

国际交流

1 交流概况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有着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与海外众多高校与研究机构组织建立了密切合作。 

       学部积极支持教师和研究生开展海内外合作研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目前,学院每年平均有两百多人次出国进行科学研究及参加学术会议。同时,每年应邀到学部讲学和进行合作研究的国内外知名学者也近百人次,学部利用国家外专局短期文教专家项目,每年资助十多位来自国外的学者来访讲学及合作研究。另外,学部积极推动学生的国际联合培养,并建立了联合培养项目、海外人才培养基地、短期合作课程项目及暑期学校等。 

       学部主持并运行国际综合风险防范计划(Integrated Risk Governance Project),此科学计划是国际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领域首个由中国科学家发起、组织和管理运行的大型国际合作项目,且于2015年3月被国际科学联盟未来地球计划正式接收为其核心项目。另外,学部还实施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综合灾害风险管理创新引智基地”项目(111),创办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Science 以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ritage 两份英文期刊,其中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Science 于2015年4月被国际著名的科技文献检索系统SCI-E, JCR/Science Edition和 Current Contents/Physical Chemical and Earth Sciences同时收录。 

       学部每年举办高层次学术会议,为海内外同仁搭建学术研讨和学术交流的平台,促进学术的对话和共同繁荣。近年来,学部主办的重要学术会议有“水文土壤学与地球关键带前沿研究及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2010年)、“第三届综合灾害风险管理国际学会年会”(2012年)、“水文土壤学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2013年)、“第三届水文土壤学国际会议”(2016年)、“景观可持续科学国际论坛(2013、2014、2015、2016年)”、“地缘关系研究”战略研讨会(2016年)等。 

       学部正逐步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层次,加大学术交流深度,产出实质性成果,进一步促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发展。

2 合作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有着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与海外众多高校与研究机构及国际组织建立了密切合作,并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

3 主办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Science(《国际灾害风险科学学报》)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Science(国际灾害风险科学学报,简称IJDRS)是由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的英文学术期刊。由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实验室共同建设。IJDRS作为服务于可持续发展的跨学科领域英文学术期刊,主要刊登灾害风险科学研究理论、方法、技术和管理问题的原创性学术论文,为国内外研究人员相关重要成果提供首发平台。IJDRS的创办填补了国内灾害风险科学领域综合类英文期刊的空缺,对促进灾害风险及可持续发展学科建设和展示该领域的创新成果已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ritage(《国际地学遗产》)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ritage(《国际地学遗产》)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和美国密苏里大学共同主办的英文学术期刊,每年出版两期,为国际地理联合会地学遗产委员会的会刊。主要刊登地学遗产和国家公园方向的原创性学术论文,涵盖全球地质遗迹的管理、规划、政策、教育、旅游、解说、经济、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编:100875

电话:010-58807657

本期编辑:陆海空 梁龙武 赵益祯 孙磊峰

审核人:任宇飞 王冠

涨姿势 | 教育部抽检16275 篇硕士论文发现:不合格论文,普遍有这6个问题

名家观点 | 李德仁院士:老师教我做人做学问

4月2日|璀璨的科学人生,辉煌的地理事业——纪念吴传钧先生诞辰100周年

小编风采 | 今天,有人向你表白吗?地学快讯 | 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与共享系统获得联合国世界信息峰会奖

会议征文 | “2018清华农村研究博士生论坛”征文启事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