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科前沿 | 当老龄化遇上城市化:老了还需要搬家吗?

本文转载自“晓说地理人生”

引子


现代都市日新月异的发展,新建小区住宅的建设,居住环境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着城市中老年人比例的快速增长。在城市化过程中,老年人不论是主动迁移还是被动迁移,他们的生活环境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居家养老和社区辅助养老是我国老年人最主要的养老方式,“银发浪潮”的到来对养老服务资源和质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地理研究》2018年第1期刊登了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高斯瑶、程杨题为《北京市老年人口迁移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的文章,从地理学的视角研究了老年人的迁移行为,分析影响老年人迁移的因素。那么这些老年人面对迁居后居住环境的变化,他们的迁移意愿如何?迁移原因有哪些?他们的居住环境能够满足这一群体的生活需要吗?我们要为老年人及未来将步入老年的群体提供怎样的宜居环境?就让我们一起将目光聚集在城市中的老年人群体……

即使现在我们还年轻,但是我们每一个人终将会慢慢变老。在老龄化遇上城市化的时代压力下,无论是已经老了的,还是慢慢变老的,我们将何去何从?

——朱晓华

人口老龄化

被认为是21世纪最重要的社会变革之一,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根据联合国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60岁以上人群人数达到了9.62亿,2050年人数将翻一番达到21亿,到2100年将达到31亿。

我国目前也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2017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2.4亿人,占总人口的17.3%。预计到205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即4.87亿,将占到总人口的34.9%,意味着将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在60岁以上。

ddd   

快速城市化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从单位住房或农村平房迁居到新建小区中,住房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同时,老年人与熟悉的同事和邻居分离,单位制度和村委会制度也逐渐被 “社区”所替代,居住的社会文化环境也发生着剧烈变化。

居家养老是老年人的主要养老方式

老年人在退休后,随着身体状况的下降,活动范围逐渐缩小,老年人的日常购物、就医和娱乐等行为主要发生在社区及其周边地区。北京市政府在2008年提出了“9064”养老服务模式,即到2020年, 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服务养老,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老年人更加依赖社区养老资源。

老年人愿意迁居吗?

他们为什么迁居?

迁居后的居住环境宜居吗?

带着这些问题,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高斯瑶,在程杨老师的指导下,对北京市社区居住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老年人的调查与访谈,尝试探索上述问题。

案例区选择

北京市城市功能拓展区是北京市开发程度较高,但尚未完全城市化的地区。2000年之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该功能区在近二十年来出现了很多新建小区。大量老年人口从城市中心区搬迁到新建小区中。因此,本研究选择了城市功能拓展区中的四个新建小区作为案例区。

样本收集

调查人员选择老年人较集中的上午晨练时间在各新建小区中特定的活动场所,如社区公园、小区内路边和长椅等公共空间,对拥有北京市户籍,在老年阶段迁居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调查人员共收集有效问卷问卷353份。

分析方法

描述性分析

二元逻辑回归

研究发现1

从自主迁居老年人的迁居原因来看,为了与儿女居住距离更近,方便相互照顾是老年人迁居的主要原因。

传统的家庭观念以及固有的“家庭责任感”,促使老年人在退休后会选择迁居到离儿女近的地方居住,给予子女帮助。对于身体健康的老年人来说,迁移到离子女近的地方居住,既能够帮助子女抚养孙辈,减轻儿女的负担,同时也能够享受“天伦之乐”。

研究发现2

社区中的绿化环境以及电梯等设施对老年人迁居意愿影响显著。

拥有更好的居住环境,为老年人进行室外锻炼和开展社区文化娱乐活动提供条件,有助于丰富老年生活。随着老年人的年龄增长和身体健康状况的下降,电梯成为老年人外出活动的必要设施,户外活动,与他人交流,有利于促进身心健康。居的环境和便捷的设施能够提升老年人自主生活能力,减少照料需求

目前,社会化养老尚未成熟,居家养老仍然是老年人主要的养老模式。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步入老年,传统的家庭模式向核心家庭转变,老年人从家庭获取的养老支持资源减少,对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产生了挑战。每个人终会变老,当我们老了的时候,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伴随着社会化养老的逐渐完善,未来的我们将何去何从建设老年友好城市,构建老年宜居社区势在必行。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建设老年友好城市,认为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是改善老年人生活环境,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必要举措。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空间日益缩小,日常活动主要集中在所居住的社区及其周边地区。因此,社区宜居环境的建设将成为适应养老模式改变及提高老年生活质量的必要举措。

老年宜居社区应该支持并提供基础设施和服务来满足老年人的日常需求。社区的安全性和便利设施、公共空间以及医疗服务的邻近性都是老年人重视的问题,也是迁居行为中所考虑的因素。

在构建宜居环境时,管理者应该充分考虑到不同老年人的需求。老年人并不是同质性的,年龄、健康条件以及收入状况的差异会影响对宜居环境的理解与需求。此外,也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老年人的智慧,构建满足老年人自身特点的宜居环境。

建议1

对于当前已经步入老年的群体,应逐渐转变养老观念,适应目前社区生活环境的剧烈变化,认识到老年群体的社会价值,参与建设更好的社区环境。

建议2

随着养老产业的逐渐完善,未来步入老年的我们能否调整传统的养老观念,在人生五分之一甚至更长的岁月中,有更高质量的生活,选择更多元化的养老生活和方式?

程杨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加拿大女王大学博士,曾在奥地利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访问学习。中国地理学会健康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主要从事健康地理学的研究,涉及人口老龄化、居住环境与健康、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及布局优化、孕产妇健康风险的空间格局、脆弱人群的医疗服务可达性和使用行为等方面的研究。

高斯瑶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2017届硕士研究生,现在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关注老年人社区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

原文请到《地理研究》官网或是中国知网下载阅读。

资料来源:晓说地理人生

本期编辑:梁龙武 赵益祯 陆海空 孙磊峰

审核人:任宇飞 王冠

干货分享 | 分析了3篇全国“百篇优博”论文,我发现了学位论文选题的关键!

涨姿势 | 手机定位导航是啥原理?答案就藏在简单的数学公式中!

干货分享 | 研究生答辩中几个需要注意的细节

涨姿势 | 苏南经济还能再次崛起么?

涨知识 | 6670千米,世界上最长河的源头竟然是个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