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刘光鼎先生于2018年8月7日下午18时逝世,享年89岁。
悼念 | 刘光鼎院士的主要科学研究成就、学术思想及其影响
快,关注这个公众号,一起涨姿势~
本文授权转载于赛杰奥微信公众号,版权归作者及刊载媒体所有。
刘光鼎(1929 ~2018 ) , 山东蓬莱人。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学家, 新中国海洋地球物理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也是前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油气资源勘探的倡导者。
1980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1952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随后去北京地质学院任教12 年。
1958 年组建中国第一支海洋物探队并任队长。
1964 ~ 1970 年任地质部海洋地质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室主任; 1970 ~ 1973 年任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技术负责人,1973 ~ 1980 年任海洋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综合研究大队队长。先后任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司副司长、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副局长。
1989 年出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
1991 年当选为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 中国委员会主席, 1993 年当选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岩石圈委员会主席等职。
刘光鼎长期致力于我国海洋地质与油气资源的研究, 特别强调地质、地球物理以及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 他主编的《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1995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成为中国海地质地球物理研究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他在我国油气资源紧缺的情况下,率先呼吁开展前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的调查研究, 倡导地球物理仪器的研制, 为勘探、开发前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的油气资源以及隐伏矿产资源起到了引导作用。
▲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刘光鼎先生的部分著作
刘光鼎先生对科学出版社的出版事业十分关心和支持,其重要著作多在我社出版,引领了中国地球物理、海洋地质等领域的出版工作。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翻译《层状介质中的弹性波》《大陆与大洋的重力异常及其对大地构造的意义》《层状介质的几何地震学》《地震及其研究方法》等多部国外经典著作;20世纪90年代陆续出版了《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特征》《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图集》《陆相油储地球物理学导论》等重要著作;21世纪以来,组织出版了《中国至2050年油气资源科技发展路线图(英文版)》《中国金属矿的地质与地球物理勘查》《中国海底科学研究进展》等著作。
刘光鼎是一位造诣很高的学者。在国内、国际地球物理学界和海洋地质学界享有盛誉, 可以称得上是一位资源战略家。
▋ 他针对地学研究的难点和特点, 长期强调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 他大声疾呼各界对“蓝色国土” 的关注, 率领其领导的团队, 对中国海几十年的调查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形成了包括地形、地貌、重力、磁力、地球动力学、地质以及新生代沉积盆地等内容的一套系列图集, 成为中国海地质地球物理研究的一项里程碑式的成果;
▋ 他不断开拓地学研究的新领域, 倡导前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油气资源的研究,认为这是中国油气资源的“二次创业” ;
▋ 他密切关注国际研究动态, 提倡开展国际合作, 共同解决地学界的关键科学问题;
▋ 他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抓住开展地球物理仪器研制作为新的发展点, 强调自主知识产权,为地学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 他更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鼓励研究人员面向国家急需开展科学研究,得到石油界业同行的好评;
▋ 他将“三横两竖两个三角” 的中国大陆大地构造宏观格架理论引入金属矿研究, 并提出分层次研究的思想, 并在胶东、内蒙古等地取得很好的效果;
▋ 他重视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 培养年轻人,同时引入新理论、新技术, 提高团队整体创新能力。
他为促进我国地球物理事业的发展, 做出了很大贡献。其学术思想及其影响概述如下。
1. 坚持综合研究思想,推动多学科交叉渗透
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是刘光鼎长期坚持的原则, 也是他不断强调的方面。他指出, 任何单一地球物理反演问题都存在多解性, 要想得到单一解, 必须采用综合的途径。他强调地球物理不应该成为“数学游戏” , 而必须为国民经济建设和解决科学问题服务。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 他提出的“一、二、三、多” 研究方法论 ,为综合研究提供了具体的流程与指导, 其“分层次开展综合研究” 的学术思想也已广泛应用于油气、矿产、构造与海洋地质的研究中, 经实践检验, 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油气盆地模拟方面, 刘光鼎坚持强调从沉降(构造) 史、热史、生排烃史和运移聚集史四个方面入手, 以朱夏院士提出的“3T‐4S ‐4M” 模式作为指导思想进行模拟研究, 以认识油气盆地的复杂动态变化过程。这样的研究充分体现了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的结合, 体现了岩石物性和地质模型的纽带作用。
2. 强调地球物理要为经济建设服务
自1989 年刘光鼎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以来, 他就明确表示,地球物理要“走出象牙塔” , 才能获得新的生命, 他率领团队与众多的油田、矿山单位相结合, 发现地球物理问题, 为地球物理研究拓展了应用空间。
他在1990 年起组织的油储地球物理研究团队一直活跃在各个油田, 为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难题输出先导性研究成果与技术; 他提出的前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研究指导思想, 不仅推动了我国该项研究的向前发展,得到中央和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 也为许多勘探实践所证实。普光大气田的突破就是在油气二次创业的思想指导下, 通过深入进行区域构造和沉积展布的研究, 扭转了工区储层不发育的概念, 认识了生物礁滩, 进而找到了储量达3500 亿m³ 的大气田。刘光鼎提出的“区域控制局部, 深层约束浅层” 的科学论断, 在此得到充分验证。在推动海相油气勘探理论发展的同时, 他还带领中国科学院油气团队紧密与企业结合, 积极参与地球物理技术创新。团队通过叠前深度偏移等地震技术的发展, 在大庆徐家围子火山岩气田和胜利富台古潜山油气的发现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浅层地球物理研究方面, 他主张将地球物理技术引入煤矿、工程、地下水和城市环境中, 并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积极推动“城市地球物理与工程地球物理” 分会的成立, 同时倡导开展国防地球物理研究。
在科研实践中, 他与油田、矿山、水利、煤炭等各行各业都保持密切联系, 了解动态, 捕捉发展方向, 坚持产、学、研相结合, 成为地球物理学界生产、教学、科研等多个部门的朋友。他坚持科学家有责任不断地向决策部门提出好的建议, 并组织全国范围内的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大的科研计划申请与执行。经他建议立项成功的“973” 计划有4 项,支撑项目1 项, “863” 项目多项, 充分体现了他作为一名地学科学家的责任感和协调能力。
3. 不断捕捉地球物理研究的新方向和新生长点
刘光鼎主编的《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问世于1989 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其中8 幅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太平洋与大西洋编图委员会(GAPA) 收录入世界大洋图集。
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目前是地学研究中的热点, 刘光鼎是最早关注到这方面研究的科学家之一。1997 年他派自己的学生赴日本进行天然气水合物BSR 地震识别方法的研究, 同时支持在北京召开相关内容的学术讨论会。当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逐渐进入高潮后,他又强调要关注水合物发展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不可顾此失彼,要协调发展, 体现出一位科学家的责任感和洞察力。
1997 年后,他根据我国的石油工业发展状况再次敏锐地捕捉到前新生代海相油气勘探将成为新的科学研究方向, 因此上书中央, 大声疾呼尽早开展相关研究并称之为中国油气工业的“二次创业” ,以此带动油气勘探技术的发展。他总结出海相残留盆地的研究、勘探难点, 并指出相应的对策, 其有关“二次创业” 的文章就达十数篇之多, 相关的讲座不计其数, 为积极推动该项研究向前发展, 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与贡献。
近年来, 他再次提出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球物理仪器的重要意义, 否则将成为制约地学进步的难题之一。为此他以近80 岁的高龄全身心投入到地震仪器数字化领域的研究中, 他支持我国自主研制的海底地震仪不断升级, 着手组织高精度数字地震仪与数字检波器的研制; 他鼓励地球物理学家学习地质学, 走综合研究的道路, 这对地球物理事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他以渊博的学识、科学的态度和敏感的洞察力, 组织团队开辟一个又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刘光鼎先生为科学出版社60周年社庆题词
刘光鼎先生不仅是学术大家,而且平易近人,博学多才,诗词书法造诣颇深,多次为科学出版社题词。今先生遽然西归,于我国学术界失去了一位领袖,于我社则失去了一位良师、一位优秀的作者。
追思风骨代相承、勉志我辈更前行,我们将谨记先生为学之理念,践行学术出版之征途。
刘光鼎先生千古!
本文正文摘编自《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 地学卷·地球物理学分册》一书“刘光鼎”传记,有删减。撰写者:郝天珧(1957 ~ ) ,北京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综合地球物理研究。
资料来源:赛杰奥
本期编辑:常贵蒋 毛雅倩 芦志霞 徐晓凡
审核人:任宇飞 王冠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 【CGTN】刘彦随研究员:如何实现中国乡村振兴
涨姿势 | 新加坡53岁生日,美国国家地理从7000张图里选了这5张
名家观点 | 陆大道:以SCI为主导的论文挂帅扼杀了科技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