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佳文推荐 | 一起来关注:中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调整

李建新 等 全国地研联 2019-06-30


研究缘起

       当大到一架飞机、一艘轮船、一列高铁,小到一枚别针、一粒纽扣、一颗螺丝钉,都被打上“MADE IN CHINA”的烙印时,心里一股浓烈的自豪感总是油然而生,不禁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倍感欣慰。近几十年来,“中国制造”源源不断地为全世界输送着丰富而极具性价比的商品,这在极大提升全球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望。但与此同时,当“中国制造”很大程度上又与“低端”、“廉价”甚至“劣质”等词联系在一起时,一股深深的担忧感又涌上心头。一直以来,凭借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而参与全球分工的产业发展模式,使得中国制造业更多只是嵌入到全球生产网络末端的加工、生产环节而沦为“世界工厂”,而在当前要素成本上升、环境压力增大、外部竞争强化等情形下,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产业结构升级压力。

       最早关注到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问题是源自“腾龙换鸟”与“筑巢引凤”两个相互呼应的成语,这体现出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地方政府对于提升本地制造业的精妙智慧: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了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的压力,中国沿海发达省市纷纷提出“腾龙换鸟”,通过将低端制造业转移输出并且专注于高端制造业从而达到产业结构升级的目的;与此同时,缺乏制造业的广大中、西部省份则纷纷提出“筑巢引凤”,通过建设优质的开发区、提供丰厚的优惠条件来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以提升制造业的份额。很显然,“腾龙换鸟”与“筑巢引凤”现象背后蕴含的是区域层面产业结构升级的复杂问题,具有现象分析、理论探讨以及模式归纳的研究价值,而对于以空间分析见长的地理学而言则大有用武之地。近年来,党的十八大、《中国制造2025》、党的十九大等对于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升级问题也给予了高度关注,都不同程度提出要通过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核心内容之一就在于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以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这进一步集中体现出国家层面的坚定决心。在上述背景下,我们开展了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研究,在《地理研究》今年第8期,刊出了本研究的相关成果——《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高级度的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


科学认知

       实现制造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空间结构的协调,是当下中国制造业结构调整亟需解决的两大核心问题。基于规模以上企业数据,运用产业结构高级度(UPG)指数、GIS方法考察了1998-2013年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高级度从全国到地市的多尺度时空格局特征,并对比OLS和空间回归模型进一步探讨城市制造业产业结构高级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 国家尺度,随着制造业产值提升了10.67倍,制造业UPG指数实现了由5.987到6.225的提升,但金融危机后略有下滑。② 区域尺度,制造业UPG指数由东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递次降低,东北地区在2003年后大幅下降,中、西部地区始终处于底端且在全国地位略有下降。③ 省域尺度,直辖市与东部沿海省份的制造业UPG指数相对较高且成长更快,而中西部尤其是多数边疆省份较低且成长缓慢,甚至下降。④ 市域尺度,城市制造业UPG指数热点区域由北方传统工业城市向东部沿海城市转移,逐步在全国形成一个以长三角地区为导向的核心—边缘模式。⑤ 劳动力工资的提升是城市制造业UPG指数提高的主要推手,创新能力和制造业集聚的促进作用在后期有所下降,居民消费和开发区的作用在后期逐渐显著,外资的集聚总体抑制了城市制造业UPG指数的提升,沿海三大核心城市群的作用尚不显著。


心灵感悟

       我们身处的是一个生机勃勃、缤纷多彩的时代,科研需要我们具备善于观察的眼睛和勤于思考的头脑,多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往往就能做到以小见大、见微显真。

——李建新 等(兰州大学)


作者简介

       

       李建新,男,江西东乡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与空间规划。

       杨永春(通讯作者),男,陕西白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发展、转型与规划。

 

原文请到中国知网下载阅读或点击阅读原文


-The End -

  整理、排版 | 常贵蒋 

责任编辑 | 毛雅倩

 审核 | 任宇飞 王冠 王波涛

1、佳文推荐 | 王缉慈:李小建教授经济地理研究的学术论题和价值取向 ——读《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探索》有感

2、佳文推荐 | 龙花楼:乡村重构的理论认知

3、佳文推荐 | 姜鲁光与合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关于河流袭夺的SCI论文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