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佳文欣赏 | 中外人文地理学论文写作之差别

汤茂林 全国地研联 2019-06-30


【编者按】

新世纪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取得令人高兴的进展和成绩。近几年来,国内主要学术期刊上的一些相关论文均有提及,尤其是国内学者在英文相关期刊上的论文发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既是我们国内人文地理学者学术水平和英文写作进步的一个表征,也是各学术单位日益重视英文论文发表的结果。中文地理期刊及其发表的论文也在不断进步,但在学术写作上与国际重要地理期刊上的论文相比,还是有一些差距,有的属于盲点,有的属于惯性或习惯,有的可能跟审稿人或编辑的学术品位有关。南京师范大学的汤茂林教授,基于自己对中外人文地理学论文的阅读和从事《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课的十多年教学经验,比较了中外人文地理学论文写作的差别,尤其是对研究框架、理论思路、方法论(误解)等方面的论述,值得国内同行注意。本期推荐汤茂林发表于《人文地理》2018年第1期的论文。

【作者简介】

汤茂林(1967—),男,江苏沭阳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博士,现为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方法论、城市化、文化景观和区域发展。近年来在《地理学报》《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地理研究》《人文地理》《地理科学进展》《现代城市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多篇,出版《人文地理学》《区域与城市发展论》著作和译著《经济地理学指南》E-mailmltang317@163.com


研究缘起

论文写作是大学生需要着力训练的一项技能。然而,由于传统的教学不重视写作训练,一般也不开设相关课程,主要靠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悟”,结果是学生普遍不会写论文。由于本科教学在个人绩效评价中地位较低,一般老师也就不太重视教学,能够布置课外写作任务的老师比较少(由于不少学校认识到这一问题,近两年这一状况有所改变),学生学术训练很少,甚至到研究生阶段多数学生仍然不明白写论文是怎么一回事。

我自己当年读研究生时,也为如何写论文伤脑筋。看过一些简短的理论文章,后来把重点放在增大阅读量上。在广泛阅读过程中,有幸读到《著译者必读》(1987)这本书,知道了学术论文在形式上的要求。其实,早在1987年国家就制订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一般人不知道,老师也没有介绍。1996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开始注重英文相关文献的阅读,虽然这时能够看到的期刊种类很有限,但通过阅读,也逐渐明白英文论文在结构和形式上的要求。2000年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毕业后,自己读书范围一下从城市研究扩展至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等,享受了一段自由读书的快乐时光。我们研究室可以上网后,学校也逐步订阅了一些数据库(如EBSCO等),可以看到的学术期刊多了,现在学术数据库比较齐全了。自己家里安装宽带后,更是获得在网上自由冲浪的几个月。在这一过程中,学术批评网进入我的视野,其中学术规范和学术批评栏目是我比较喜欢的两个栏目,前者讲应当如何做,后者实际上是讲不应当怎么做。结合杨玉圣、陈平原、邓正来、黄宗智、郑也夫等学者的相关网文和《学术规范导论》《MLA文体手册和学术出版指南》等论著,基本上掌握了学术规范,感觉可以给学生开门新课了。出于培养下一代学人的考虑,我2005年就为本科生开设了《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选修课,前几年开始给研究生开设《科技论文写作与文献检索》基础课,希望把自己悟出来的写作之道教给学生,效果可能差强人意吧。


研究思路

学术论文写作规范与否体现了最基本的学术要求,展示了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对学术的尊重。经验研究的论文一般包括前置部分(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主体部分(导言、理论和方法论、结果分析、讨论与结论)和后置部分(致谢、注释、参考文献、附录)三大部分,本文基于国内外人文地理学论文,跳出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分析论文各部分写作规范方面存在的问题。


研究感悟

阅读和写作学术论文是学者的份内之事,在对比阅读中也发现一些值得同行注意的方面。例如方法论问题、教材问题、学术出版问题,并分别写成文章。蒙学界同仁和编辑们的厚爱,得以在《人文地理》《地理研究》《地理科学》等期刊上发表。

我们在论文写作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方法论问题。我们人文地理研究的主流方法论是经验主义,采用的也多是经验主义的研究理路(图1),但论文题目却喜欢用“……实证研究”这样的题目,多数属于误用,因为没有遵循实证主义的套路(图2)。其实,在欧美人文地理学界,方法论极为多样化,实证主义只是其中之一,已经不是最受推崇的(图3)。

1 归纳模式


图2 演绎模式


图3 E.谢泼德的人文地理学认识论三角


研究结论

第一,国内人文地理学论文在研究思路和背景方面,缺乏详细阐述,研究问题有待更加明确,需坚持问题导向;

第二,在理论框架方面,我们往往忽视理论问题或研究的理论基础,缺乏对已有理论成果的仔细梳理和重新审视;

第三,在方法论方面,我们需要正确辨别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本质区别,结合自身研究的过程,对号入座,切勿将经验主义研究误认为实证主义研究;同时,勿将“假说”(hypothesis)称为“假设”,犯概念性错误;此外,英文论文中对研究方法论及方法的详细介绍,尤其正文中单列小标题具体解释数据来源、指标选取原因及分析方法的严谨写作手法值得学习;

第四,在形式规范方面,我们还需要改变观念,遵循基本的提出问题、文献回顾和综述、引用、参考文献等在内的形式规范,进而保证和实现实质规范;首先国内部分学术期刊限制论文长度的做法还有待考究,论文长短应以说清问题为标准,可长可短;其次,学术写作是站在同行已有研究成果之上的创新,所以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文献综述必不可少,这样才能使得自己的研究与已有研究一脉相承,实现知识的涓涓细流,而非成为知识孤岛;再者,就引证方式而言,“著者—出版年制”因其直接标注在行文中,方便读者及时获取信息,并且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学术激励,避免引证文献较多时出现不一一对应的错误,所以要优于“顺序编码制”,就引证内容而言,放在引号中的内容要与原始文献相同,阅读的是中译本就应当引证中译本,而非原始外文文献,不能故意忽视国内同行的最相关成果,转而引用欧美同行的类似成果;

第五,在讨论和结论方面,国内一般缺乏对研究发现的讨论,缺乏将自己的研究结论与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对比,进而突出自己的学术贡献并引申出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六,在致谢方面,我们显得不够大方,致谢文化不发达,多数没有致谢,亦或是致谢不到位,未包含所有对论文有贡献的人;

最后,在参考文献著录方面,一方面需要著录准确,方便读者精确查找,作者、卷、期、页码等符合规范,另一方面需要实事求是,著录实际引用的文献。


原文引用

汤茂林.中外人文地理学论文写作之差别[J].人文地理,2018,33(1):152-158. DOI: 10.13959/ j.issn.1003-2398.2018.01.020. [Tang Mao-lin. The writing difference of human geography papers between mainland China and Wester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J]. Human Geography, 2018, 33(1): 152-158. DOI: 10.13959/j.issn.1003-2398.2018.01.020.]


-The End-

资料来源:人文地理期刊 | 整理:张英浩

本期编辑:徐红玲 王凌志 周墨竹 张英浩

责任编辑:张英浩

审核:任宇飞 王冠 张英浩


美丽中国 | 这里是河北!

读书润秋 | 商务印书馆地理编辑室喊你一起读书啦!

学术人生 | 口味里的代沟,舌尖上的学问

干货分享 | 王劲峰研究员:地理空间分异理论和方法

读研生活 | 华侨大学博士生第一作者在Nature发文:本科出自普通二本,将获50万奖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