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生活 | 清醒一点!研究生阶段应该干什么
研究生是科学人生的关键阶段,与本科和中学阶段不同,它既有扩充拓展深化知识的功能,又有知识专门化专业化的功能,更有研究创新能力培养训练的功能。
我认为教与学的方式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不同阶段其侧重点不同。
1第一层次:知识传授与汲取——知识拥有;
2
第二层次:科学问题研讨,解决科学问题能力的培养——知识运用;
1第三层次:发现和提出科学问题,创新能力的培养——知识创新。
大学之前,主要是第一个层次;大学阶段要从第一层次扩展到第二层次;研究生阶段要扩展到第三层次,且以第三层次为重点。
只要上了研究生,不管将来是否从事本专业的工作,都要不遗余力地努力学习,因为研究生不仅仅是学知识,更主要的是能力的培养,进而发现自己的发展潜能。不管从事什么工作,能力是通用的。
科学是一种理论化的知识体系,更是人类不断探索真理的一种认识活动。现代社会条件下,科学也是一种社会建制,科学的发达水平、公民的平均科学素养,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北京大学老校长蒋梦麟先生曾指出:“强国之道,不在强兵,而在强民。强民之道,惟在养成健全之个人,创造进化的社会。所谓教育,就是为了达此目的之方法也。”作为知识体系,科学是逻辑连贯的、自洽的;作为活动,科学是不断修正自身,不断发展;作为社会建制,科学是人类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科学为技术提供指导。科学精神就是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的精神。主要包括: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宽容精神等几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求实与创新,不求实就不是科学,不创新科学就不会发展。著名地质学家孙贤鉥先生指出:“业余选手总是沉醉于自己的成绩中,而职业选手——真正的科学家总是看到自己的不足。”要成为一名真正的科学家,必须经受严格的科学训练。
研究生开展研究工作要调研和思考三个问题:
1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
2
还有其他人在做或做过相关的研究工作吗?已经做到了什么程度?
3
别人是怎样做的?有无借鉴的价值?如何超过前人的工作?
构造地质学有其自身学科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时间跨度大:地球长达42 亿年的变形历史,从前寒武纪变形到现代地裂缝;早期变形可能被后期变形改造、破坏殆尽,造成对早期变形的识别困难,但辨认各期变形特色,建立变形期次、序列,重塑变形历史和过程又是构造地质学的重要任务。
尺度跨度大:从整个地球到晶格位错,以超宏观到超微观构成特色,而且其原理具有普适性,与自然现象最为贴近,这有别于其他学科。因此需要注意:①从更大的区域去理解小区域构造,避免“只见树,不见林”;②正确处理大尺度构造和小尺度构造之间的关系,避免以小代大;③忠实于野外现象,谨防以假乱真。
层次跨度大:上地壳—中地壳—下地壳—岩石圈—地幔—地核;板块构造—大陆漂移—磁条带对称分布—海底扩张—地幔对流—登陆局限性—逆冲、裂谷、走滑断层—地体—层圈构造—地幔柱构造。涉及地球整体及各圈层的相互作用。
应用和服务对象跨度大:涉及固体矿产资源(构造成矿控矿,断层阀模式等)、油气资源(构造圈闭作用)、工程建设(地基和大坝选址)、各类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环境保护以及全球环境变化(青藏高原隆升与气候关系)等。这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媲美的。
学科跨度大:构造地质学除自身的知识体系外,还涉及岩石学、矿物学、地层古生物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它不仅记录了历次构造- 热事件,而且是重要研究手段;构造地质学是地球科学中的上层建筑,起统帅作用。因此,构造地质学家不仅要有深厚的构造地质学功底,而且要有广博的地质学知识和扎实的野外基本功。
在地球科学领域中,各分支学科均拥有稳定的研究队伍,有各自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建立了各具特色的科学思维方式,能比较得心应手地研究本学科所面临的主要科学问题。然而,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地球科学家所面临的许多重大科学命题,却往往要求综合性的、跨学科的研究工作。这种以综合(synthesis)为主导的研究工作,已成为地球科学所面临的重大挑战,这正符合构造地质学的学科特点。因此这既是构造地质学和构造地质学家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是难得的机遇。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我国构造地质学研究也相应取得长足进展,拥有了国际上最先进的仪器设备;研究领域日趋扩展,地壳→岩石圈→软流圈;大陆→大洋;本土→国外;微观→超微观;定性→定量;现象描述→理论创新(如最大有效力矩准则及其扩展、广义断层模式等)。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存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模仿多于创新,整体表现为跟踪为主,近些年来在有些方面显示出了领先端倪。
2
缺乏稳定的研究基地,泛泛提出的模式多,公认的模式和新理论产出少。我国拥有各种类型的造山带,但没有一个能够像阿尔卑斯造山带研究的那样精细,它尽管没有太多的年龄数据,但却成为了“构造地质学”的摇篮,构造地质学家的“朝圣地”。
3
实验和定量研究手段创新偏少,购买国外的先进仪器多,自己研发的装备少。
4
对方法学研究重视不够,缺乏后劲,近些年来有所改观
5
知识不够宽厚,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明显不足,我们的教材与发达国家相比明显逊色。
6
在广泛利用现代化仪器分析的同时,野外地质有被边缘化或弱化之趋势,年轻地质学家的野外基本功有趋弱现象。
7
学术风气相对浮躁,存在“著书不立说”现象。
作为研究生,对这些现象要有清醒地认识,要脚踏实地,力戒浮躁!
“构造地质学”(tectonics)按照研究对象尺度不同,可分为大地构造学(简称“大构造”,geotectonics)、(中小尺度)构造地质学(简称“小构造”,structural geology)、显微构造地质学(简称“显微构造”,microstructural geology),乃至超显微构造地质学(简称“超显微构造”,super-microstructural geology)。本教材侧重于小构造,但同时注重与大构造以及显微构造的衔接和延伸。此外,考虑到目前研究生通常对某一学科知识掌握的比较好,但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相对薄弱的情况,力图使本教材能体现思想性、综合性、系统性、实用性和前沿性。
广义的“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科的核心和基础,俗称地质学的三大件之一(三大件是指构造地质学、岩石学、地层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科本身有其独特的一面,它不仅具有很强的知识体系,而且具有明显的哲学色彩,其思想方法独特,涉及面宽,有较强的探索性。所以有人说“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统帅性学科。鉴于此,本教材的结构按照“思想方法与构架―新理论与应用―专题知识与实践―知识综合与运用”思路构思,分四卷先后出版。
第一卷 思想方法与构架:科学哲学与地质学思维方式、地球科学革命与启示、板块构造学的基本内容和思想方法。
第二卷 新理论与应用:以岩石变形理论为基础,以最大有效力矩准则的分析和应用为核心,进而探讨广义断层模式和岩石不同变形准则的联合与应用问题等。
第三卷 专题知识与实践:构造形迹(面理、线理等)、构造岩石特征、逆冲推覆构造、伸展构造、走滑构造、韧性剪切带、变质核杂岩等。
第四卷 知识综合与运用:碰撞造山带及其大地构造相分析方法、造山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造山带研究实例分析、构造作用与成矿等。
此外,针对容易混淆和误解的一些问题,或者当前使用中有些混乱的概念,以附录的方式附于每卷之后,以便学生学习和讨论。
按说研究生不应有固定教材,而是随着学科的发展而不断修正和补充,所以与其说是教材倒不如说是参考教材更为贴切。研究生的专业课程并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这为各个大学和教授本人根据具体情况和自身特色因材施教提供了空间。本教材主要是作者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多年讲授“高等构造地质学”研究生核心课程、“碰撞造山带研究方法”和“板块边缘地质学”等研究生研讨课程,郑亚东教授讲授的“构造地质学新进展”以及作者在河南理工大学开设的“构造地质学系列讲座”等的基础上,经不断修正、补充完善综合而成。因涉及内容较多,不同专业研究生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部分阅读。
书中一些观点仍存在争论或还很不成熟,有些内容仍在讨论和完善之中。作者认为,这正是研究生教材与本科生教材的不同所在。此外,由于作者水平所限,疏漏和错误之处一定不少,恳请读者和广大师生不吝指教,以便今后修正完善。
希望本教材能为研究生在课程学习阶段提供参考、有所裨益。
于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
2018 年4 月
本文摘编自《高等构造地质学》(侯泉林编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8)“总序”,有删减修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高等构造地质学. 第一卷,思想方法与构架》
侯泉林编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8
ISBN 978-7-03-058458-8
责任编辑:韦 沁 韩 鹏
《高等构造地质学》按照“思想方法与构架—新理论与应用—专题知识与实践—知识综合与运用”思路构思,分四卷先后出版。本书为第一卷,主要涉及科学哲学与地质学思维、地球科学革命的发展过程和启示及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框架、主要内容和发展趋势。并对一些前沿性和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同时注意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衔接与延伸。主要读者对象为高等院校(研究所)地质学专业研究生,也可供本科生及大学教师和科研人员等地质工作者参考。
《高等构造地质学. 第二卷,新理论与应用》
侯泉林等编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8.9
ISBN 978-7-03-058878-4
责任编辑:张井飞 韩 鹏 姜德君
本书为《高等构造地质学》第二卷,主要涉及岩石变形的新理论与应用。本卷以岩石的变形、应变和流变分析为基础,以最大有效力矩准则的分析和应用及其拓展为核心内容,进而探讨广义断层模式和岩石不同变形准则的联合与应用等。
本文转载自:赛杰奥
-The End-
资料来源:赛杰奥
整理、排版 :张敏
责任编辑:王丽佳
审核人:任宇飞 王冠 党少华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