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佳文欣赏 | 空心化:谁来振兴你,我的故乡我的家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经济地理杂志 Author 文琦 郑殿元

引子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们,骨子里散发着乡情,话语中夹杂着乡音,文字间流露出乡味,故乡的山千回我的思绪,故乡的水让我梦回萦绕。乡村,那些源于大自然的美,让我们从小接受到了自然的洗礼,给足我们精神的食粮。曾几何时,我们盼望着,盼望着何时能够进城上学,何时能够住进高楼大厦,能够在水龙头底下沐浴,在大餐厅饱餐一顿。长大后,我们一个个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迫不及待的进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城市。然而,多年以后,我们发现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全部,故乡的山山水水,孩提时代的种种游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场面常常在梦中将我敲醒。尤其是为人父母以后,看着自己的孩子整天来回奔波于特色课,挑灯坚守在书房。回想起自己童年时代的“穷”开心,我不知孰对孰错,但这勾起了我对家乡的眷恋。去年春节前回家祭拜,发现当年50多户的邻居们,如今只剩10多户了,且他们的孩子大部分都常年在外务工。我的故乡,当年生我养我的地方,如今只剩一片荒凉,你的孩子们无论身居何方,亦或漂泊四方,但都想让你健康!谁来振兴你,我的故乡我的家。

 乡村,曾是大多数人成长的地方,是这些人精神上的胎记,也是童年的记忆,我们始终停留在那灵魂萦绕的地方。然而,随着城乡差距日益扩大,乡村资源要素迅速向周边城镇流动,其中农村人口流失尤为严重,从而引发了农村空心化现象。什么是空心化?如何有效缓解空心化?如何增强乡村发展活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下面基于《经济地理》2019年第1期刊发的《中国村域人口空心化分异机制及重构策略》一文,来说说我们的一点心里话。

空心化的由来

乡村空心化不仅仅是人口的空心化,还有土地、产业、公共基础设施的空心化。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尤其是青壮年劳力不断“外流”,农村常住人口逐渐减少,很多村庄出现了“人走房空”现象,并由人口空心化逐渐演化为“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的空心化综合景象。

村域人口空心化是由于农村迅速非农化引发的具有年龄阶段特征的内部劳动力更替,导致青壮年人口大量流失,主体逐渐老弱化的社会现象。由于在我国长期城乡“剪刀差”、二元结构体制和农业反哺工业的背景下,农村地区人口和生产生活要素快速非农化,乡村地域系统发生剧烈演化,经济社会功能整体退化,致使城乡人口流动、社会经济发展要素重组与交互作用加速,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人口老龄化与少儿化比例提升,乡村呈现出居住空间分散,经济发展落后,社会阶层分化,乡村人才缺失的农村衰败现象。

村域人口空心化的主导因素

村域人口空心化具有较为明显的地域差异性,高值区多分布于自然环境条件较为恶劣的山区。以宁夏同心县为例,可以发现西部地势相对平坦,灌溉水源充足,农业发展基础条件较好,人口空心化程度相对较低;中东部地处黄土高原,气候干旱少雨,农业比较收益低下,从而导致人口空心化程度较高。行政村海拔、贫困发生率、地面坡度、城乡收入差距等因素是区域农业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作物类型和产量,以及村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组织化程度等方面的直接或间接反映,也是当前农村地区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体现。在多种主导因素互相作用下的村域人口空心化发生机理更为复杂,因此需要结合地域差异性,因村施策,合理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宁夏同心县村域人口空心化程度分布


宁夏同心县村域人口空心化主导因素分级


村域人口空心化分异机制


村域人口空心化的破解之道

随着村域人口空心化现象日益加剧,主体老弱化、人口结构不合理、人力资源层次低、后续发展人才缺乏、治理难度增加等问题凸显,乡村地域系统向非良性状态转变。为了有效缓解村域人口空心化现状,实现乡村重构与振兴,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城乡融合发展理念,重视人的价值存在,满足人的实际需求,突出乡村地域系统文化功能和生态功能,依托自然地理环境和村域人口空心化现状进行空间重构,以强化农村农业活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为目的进行经济重构,以缓解区域贫困消除社会阶层分化为目标进行社会重构,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全面提升,通过人为干预和调控逐步实现乡村地域系统和功能向良性转变。

   村域人口空心化重构策略


乡村振兴的途径

贫困地区既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又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区域。该地区往往是乡村衰退最为严重的地区,近年来,以农村人口持续减少、耕地撂荒、宅基地闲置、公共基础设施落后等为特征的“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农民老龄化”的“新三农”问题尤为突出。乡村发展欠账较多,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产业发展水平较低,乡村治理能力偏弱,推进该类地区乡村振兴是缓解区域贫困,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所在。

根据乡村资源禀赋、经济发展阶段、产业发展基础、人居环境状况、乡村治理水平等新时代乡村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识别村落类型,甄别振兴主体类型、乡村发展阶段和产业发展基础,结合资源禀赋、振兴主体、产业特色、环境容量选择乡村振兴发展路径,有助于充分调动乡村振兴主体的积极性,切实发挥区域特色优势,有效提升乡村文明,更好地汇集人气、经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行稳致远。


乡村振兴村落类型识别指标体系


遵循地域相似性和村域主导因素一致性的原则,将乡村主体、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和资源禀赋的测度结果分别划分为高、低2种类型。结合乡村主体、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和资源禀赋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从乡村振兴的主体视角出发,依据农户—产业—环境的乡村振兴机制,进行决策逐级分类判断,从而识别乡村振兴村落主导类型。

乡村振兴村落类型识别技术路线


从乡村发展水平评价分析看,分别从乡村主体指数、产业发展指数、人居环境指数、资源禀赋指数四个方面研判乡村发展阶段和优势。

乡村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


基于乡村振兴村落类型识别体系和乡村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性,按照乡村主体、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和资源禀赋的层次,以及评价结果高低,依据不同村落主导类型的相似性,采用专家征询方法,综合判断组合特征,将乡村振兴村落类型识别为集聚提升类村庄、三产融合类村庄、城郊融合类村庄、特色保护类村庄、搬迁撤并类村庄。

乡村类型的空间分布


我的故乡我的家

乡村,那个生我养我的远方,曾经的田间地头鸟语花香,漫山遍野泥土芬芳,房前屋后瓜果飘香。如今,你的孩子们远走他方,留守乡亲们相互守望,昔日的繁华已成我心中淡淡的忧伤。乡村,一个让人寄托心灵、寻根问祖、获得归属的地方,如今人口空心化、产业萧条化、基础设施空废化、环境污损化成为了代名词。党的十八大以来,系列惠民支农的政策有力地推动了乡村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为乡村注入新的活力,通过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发展迈入新时代新景象。

文琦 教授

宁夏大学教授。入选宁夏首批“国内引进高层次人才312计划”,宁夏首批青年拔尖人才,宁夏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7年被授予宁夏回族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获首届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优秀科技奖。担任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届政协委员、宁夏银川市西夏区第四届人大代表、中国城乡发展智库联盟副秘书长、中国地理学会干旱区分会副主任、宁夏地理学会秘书长等职务。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开发区经济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等。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4项,负责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重大任务分省项目4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郑殿元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


图文编辑:王佳雯责任编辑:郝娜审核:王波涛 梁龙武

猜你喜欢

会议通知 | 第十三届京区地理学研究生学术论坛通知(第一号)

会议通知 |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9年国土空间规划学术年会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一号通知

新书推荐 |《喀斯特地貌理论探索》

期刊目录 |《生态学报》第39卷第20期目录

地理趣谈 | 中国绝美的13个千年银杏地,你去过几个?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