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推荐 |《喀斯特地貌理论探索》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08345

版    次:31                  商品编码:12669304

品    牌:科学出版社      包   装:平装

开    本:32开               出版时间:2019-07-01

页    数:240                语   种:zh-Hans


本书从两个方面阐述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理论:一是应用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理论,深人探索温度和降水这两个外营力因素在喀斯特地貌形成中的作用,提出溶蚀强度和流域因素相结合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基本条件,流域因素主要是流域内河流比降,其大小控制着喀斯特地貌类型的特征,它和溶蚀强度结合形成了喀斯特气候地貌带和喀斯特地貌类型的系列。二是论证戴维斯侵蚀轮回学说存在的问题,认为当前喀斯特地貌仅仅处于戴维斯侵蚀轮回学说的上升发展阶段,峰丛深洼地下河系统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顶峰,另外,还讨论喀斯特洼地形成和发展的特征,揭出地下河的预测等研究方法,比较准确地提供地下河的分布、结构、埋藏深度和分水岭的位置。

作者简介

陈治平,1933 平生,上海市人,研究员。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地貌研究室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岩溶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干旱区地貌及喀斯特地貌研究。

前  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就深入开展略斯特地整的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中国地貌区划。中国自然区划,华南、西南、沙漠地区、新疆和西藏等综合考察项目中,都有喀斯特地貌研究的内容,足迹遍及全国。之后的中国百万分之一地貌图编制、地球资源卫星相片等的研究,又积累了丰富的喀斯特地貌资料和研究经验。1972 年喀斯特地貌研究组成立,40多年来参加过地质矿产部、国土资源部组织的攻关任务,也承担了国家和地区的重大工程与科研任务。在喀斯特地院和洞穴学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多成绩,在研究方法、理论研究及应用方面都做出了应有贡献,形成了独有的特点,这是本次总结的丰厚资料基础。


本书是对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喀斯特地貌研究的总结之一,是按照中国科学院“十二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设想中“喀斯特发育规律”的研究要求开展的,现在我国已经出版的喀斯特书籍,大多属于“喀斯特学”。喀斯特地貌是其中的一部分,是“喀斯特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进行的是喀斯特地貌学的总结:从两方面论述,一个是中国喀斯特地貌概论,另一个则拟从喀斯特地貌理论方面总结,其各有所长。本书以偏重理论方面总结为主,书名为《喀斯特地貌理论探索》。表明是探索,是追求真理的过程。本书主要从地理学的观点出发,总站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发育规律和预测研究,是一部比较系统的喀斯特地貌理论著作。


喀斯特地貌在地貌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是以熔蚀作用为特色。在多种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但主要是溶蚀作用和流水侵蚀作用。地貌学认为喀斯特地貌学是流水地貌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但也是不完全的。因为喀斯特地貌的实体是流水作用形成的。但流水地貌是侵蚀地貌,由于溶蚀作用与温度有关,地带性分布规律特别明显,所以喀斯特地貌也属于气候地貌学的一部分。事实上溶蚀作用和流水侵蚀作用两者都是客观存在的,喀斯特地貌主要是这两个因素结合的产物.是在流水地貌的基础上加载了溶蚀的因素,所以流水地貌是物质流与动力流过程的产物,而溶蚀特征是能量流造成的。前者是硬实力,后者是软实力,一硬一软构成了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两个外营力条件。流水地貌是流水作用的产物,而喀斯特地貌是流水作用和溶蚀作用共同的结晶,因此气候地貌与流水地貌的结合形成了地理学界的研究方向。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和发展是水与热量相互作用的产物,这里不是简单地应用气候学的一些指标进行描述, 其中地球上温度的分布决定着宏观的“溶蚀强度”分布规律,它决定了喀斯特地貌地带性特点。溶蚀强度的几何级数分布使喀斯特地貌分布渐变性分布减弱。而地带性特点显著。本书同时认为,流域是地貌的生成系统:河流基准面的稳定性、纵剖面的特征、河流的比降及流域里的坡度等,主导着喀斯特地貌类型的形成和发展。溶蚀强度和流域因素的结合,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理论焦点。这也是本书贯穿始终的灵魂。

本书中的溶蚀强度,河流基准面、河流的比降和流域里的坡度因素的应用,也一反喀斯特地貌学研究的描述状态,变为数值化的,可以进行科学量化分析的境地,为喀斯特地貌步人现化化科学研究的行列,做出了应有的面献。

本书中独特的基于地貌学特征的喀斯特地下河的预测方法,是目前在喀斯特峰丛地貌区城唯一能全面预测地下河分布和验证的系统性方法,所以本书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喀斯特地貌专著,也是具有独到现点的喀斯特地貌专著。

陈治平

2018年6月

目录

前言
总论 1
第一篇 喀斯特地貌形成理论的探讨
第一章 现代溶蚀强度研究史——Corbel观点 15

第一节 Corbel公式的应用情况 15
第二节 红水河流域溶蚀强度的研究 19
第三节 喀斯特溶蚀强度分析与估算 26
第二章 喀斯特地貌形成与发展研究——气候地貌观点 34
第一节 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热量因素: 溶蚀强度 36
第二节 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动力因素: 流域因素 64
第二篇 喀斯特地貌带的研究
第三章 热带喀斯特地貌——发育强烈型 87
第一节 基准面稳定模式 90
第二节 基准面不稳定模式——均衡上升区域 110
第三节 基准面不稳定模式——快速上升区域 117
第四节 热带边缘喀斯特地貌 130
第五节 热基暖温带喀斯特地貌 132

第四章 中国热带喀斯特地貌发育特点 135
第一节 华南喀斯特地貌分布的研究概况 135
第二节 红水河流域喀斯特地貌演变的特点 137
第三节 从我国热带喀斯特地貌发育看戴维斯侵蚀轮回  学说 140

第四节 喀斯特地貌发育已接近顶峰 142
第五章 亚热带喀斯特地貌——发育半充分型 144
第一节 亚热带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古气候因素 145
第二节 热带、亚热带喀斯特地区发育强度的差异 146
第三节 从名词使用看亚热带喀斯特地貌的特征 149
第四节 亚热带喀斯特地貌的分布特点 150
第五节 山原区喀斯特地貌发育时代的讨论 155
第六节 亚热带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和形成的动力过程 156
第七节 亚热带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158
第八节 北亚热带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159
第九节 亚热基寒温带喀斯特区域 160
第十节 峰丛洼地和大熊猫的分布与发展 161

第六章 温带喀斯特地貌——弱发育型 165
第一节 新生代温带古气候的变迁 165
第二节 暖温带喀斯特地貌 166
第三节 寒温带喀斯特地貌 175

第四节 温带干旱地区喀斯特地貌 175
第七章 青藏高原喀斯特地貌 176
第一节 关于青藏高原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和演变的争议 176
第二节 当前青藏高原喀斯特发育的特点 178
第三节 青藏高原喀斯特地貌的发育史 179
第四节 关于青藏高原喀斯特地貌问题的讨论 182

第三篇 喀斯特洼地形成规律与应用
第八章 喀斯特洼地成因与分布规律 189

第一节 洼地地貌的概况 189
第二节 喀斯特洼地的分布规律 190
第九章 喀斯特洼地的演变规律 195
第一节 热带喀斯特洼地的形成和演变 195
第二节 热带洼地-地下河系系统发育模式 200

第十章 地下河的预测 203
第一节 洼地与洼地分析法 204
第二节 低洼地带纵剖面及其作用 208
第三节 地下河埋藏深度的预测 210
第四节 地下河分水岭的确定 212
第五节 预测方法的验证 214

第十一章 结论 219
参考文献 224



 图文编辑:张永红 

 责任编辑:郝娜

审核:王波涛 梁龙武

猜你喜欢

会议通知 | 2019年广东省地理学研究生学术论坛 (一号通知)

佳文赏析 | 中国极地气候系统模拟的最新进展与未来挑战

趣味地理 | 假如月亮消失了,地球上会发生什么?

佳文欣赏|从《地理学报》看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变迁

名家观点 | 闾国年:从地图到场景的创新发展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都是成年人了,要记得告诉地小联你也“”哦~👇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