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快讯 | 中国地理学会与《地理学报》的发展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华南文化地理人 Author CSCG
(排版定稿、网络首发)
张国友,黄剑,朱竑,何沛东.中国地理学会与《地理学报》的发展[J/OL].地理学报:1-12[2019-11-01].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856.P.20191028.1113.004.html.
引言
1934年3月中国地理学会的成立与同年9月《地理学报》的创办,不仅是中国地理学科史上的大事,也是中国教育史乃至科学史上的亮点。中国地理学会的成立,清晰地将近代地理学与传统与地学分离开来,以独立学科的形态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地理学报》的创刊,则使中外地理学家们在中国开始享有高水准的专业学术窗口。值中国地理学会创立110周年、《地理学报》创刊85周年之际,回顾中国地理学会与《地理学报》发展,以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地理学家的精神,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中国地理学会会徽及《地理学报》期刊
1909年中国地学会成立与《地学杂志》创办
辛亥革命前夕,在西方近代科学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潮的推动下,以张相文先生为首的一批进步地理学家,于1909年9月在天津发起成立了中国地学会。次年,该会创办了中国第一本地理学术刊物《地学杂志》,标志着舆地之学向现代地理学发展的开端。中国地学会的成立对当时大学地理学从史地系中剥离,开始独立成系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1928年,中央研究院地质调查所所长朱家骅追随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向国民党中央建议,在各大学普遍设立地理系,以适应国家战略发展需要。随着地理学科独自成系,中国地理学再度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第一本地理学术刊物《地学杂志》
1934年中国地理学会成立与《地理学报》创办
1927-1937年国力大幅度提升阶段,各行各业都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繁荣。中国近代地学先驱丁文江、翁文灏、竺可桢等人在南京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地理学会,创办了《地理学报》。在老一辈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地理学的科学性不断强化。在普罗大众普及科学知识、培养民众科学观念,对国外科学同行展示当代中国的最新科学面貌,挽国运于危难之中的方面起重要作用。
建国后学会与学报的探索发展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地理事业跨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1950年,中国地学会与中国地理学会在北京合并,组成新的中国地理学会,开始肩负引导和组织全国地理工作者的责任,以及推动中国现代地理学的学科建设和科学事业发展的任务。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地理学会先后建立了区域性和专业性组织体系。1953 年“中国地理学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 《地理学报》 的办刊任务是:“结合祖国经济建设需要,提高地理科学水平”。在此期间,《地理学报》在水文地理、自然景观、农业区划、地理科学学科体系探索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学会与学报的创新发展
1979年底,中国地理学会在广州召开了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开启了新时期中国地理学创新发展的新篇章。多年来,中国地理学会完善专业性、区域性组织体系,扩大专业化、国际化学术交流。加强以《地理学报》为代表的编辑出版管理,打造学术期刊交流共享平台,引领中国地理资源期刊国际化、数字化、网络化和集群化发展。中国地理学科体系不断完善,在国家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的部分期刊
(来源:中国地理学会官网)
结语
再强大的社团或是学科领军人物,如果离开一个强盛的祖国,一切均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可以证明的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地理学会及其会员,在领军人物竺可桢先生带领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不仅在学科和学术建设上取得了突出成绩,更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地理学报》也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获得了蓬勃发展,充分展示了中国地理学会及地理学者的研究成果。
本文转载自华南文化地理人微信公众号,版权归作者所有
图文排版:田可
责任编辑:李倩
审核:王波涛 常贵蒋
猜你喜欢
名家观点 | 陆大道:国家发展大转型与十四五规划编制的若干思考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