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文赏析 | 《地理研究》“观点与争鸣”栏目论文推介
编者按
为激发学术新思想, 促进学科新发展,服务美好新时代,自2015 年1 月,《地理研究》推出了“观点与争鸣”栏目。栏目通过约稿和自由投稿的方式,定期刊出具有观点性和争鸣性的论文,内容聚焦地理学科发展前沿领域和重点方向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以及国家空间治理重大战略和全球重大关切问题。2019年《地理研究》第38卷,“观点与争鸣”栏目共刊出论文10篇,研究主题包括“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乡村重构的西方经验”“全球地缘科技格局”“中国旅游研究的反思”“领域化理论视角下的城市化”等,学科领域涉及经济地理学、农业(乡村)地理学、政治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未来,《地理研究》将一如既往地积极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4号),为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和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学术氛围,鼓励学术争鸣和质疑批判,培育竞争共生的学术生态。
“观点与争鸣”栏目论文
贸易保护如何改变中国光伏出口目的国格局?
朱向东1, 2,贺灿飞1, 2,朱晟君1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100871;2. 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北京100871)
基于“地方场域”视角的中国旅游研究反思
陈晓亮1,2,蔡晓梅3,朱竑1,2
(1.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华南人文地理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广州510006;2. 广东省城市与移民研究中心,广州510006;3.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广州510631)
摘要:旅游作为一种社会实践在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变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改革开放40 年在见证旅游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产生出了诸多令人担忧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问题。新时代背景下,党的十九大对中国旅游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我们重新反思当前的旅游发展模式和未来发展理念。鉴此,本文在考查西方当前旅游发展和研究趋势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旅游发展和研究的现状,针对旅游研究理念亟待创新的要求,提出“地方场域”这一理论框架。文章基于重构地方本体论的讨论,将旅游、邂逅与地方整合进相互关联的框架中,旅游可以概念化为:人与人以及人与非人等流动性主体通过邂逅和相遇的过程,所形塑的不断变化的有关经验性的、体验性的、反思性的以及实践性的地方场域(个体旅游场域)。旅游场域是一个不断变动的过程,也是一个交织着权力关系的政治化实践过程,是不同旅游主体所建构的地方场域之间冲突和融合的总体(总体旅游场域)。研究强调了有意义的时空相遇过程,不期而遇(邂逅)和平常的遇见(相遇)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共同反映旅游的日常生活化真谛。最后,本文从旅游发展自身的改变和旅游研究的改变入手,提出基于地方实践、基于批判反思、基于技术变革、基于参与共建和基于跨学科研究这五种知识生产模式抑或称之为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打开未来旅游研究的本体论政治议程的对话窗口,并为新时代旅游发展和学术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旅游;地方场域;邂逅与相遇;知识生产;反思
检索信息:陈晓亮, 蔡晓梅, 朱竑*. 基于“地方场域”视角的中国旅游研究反思[J]. 地理研究, 2019, 38(11): 2578-2594. [CHEN Xiaoliang, CAI Xiaomei, ZHU Hong*. Reflection on China’s tourism study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field of place[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9, 38(11): 2578-2594.]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内在逻辑与实现机制
郭远智1,2,周扬1,2,3,刘彦随1,2,3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100101;2.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01;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关键词: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乡村地域系统;城乡关系;贫困地区
检索信息:郭远智,周扬,刘彦随. 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内在逻辑与实现机制.地理研究, 2019, 38(12): 2819-2832. [GUO Yuanzhi, ZHOU Yang, LIU Yansui.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poverty-stricken areas: Internal logic and mechanism.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9, 38(12): 2819-2832.]
乡村重构与转型:西方经验及启示
胡书玲1,2,余斌1,3,王明杰1
(1.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9;2. 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贵阳550025;3.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城市圈研究院,武汉430079)
关键词:乡村重构;乡村转型;结构与功能;多功能乡村;全球化乡村
检索信息:胡书玲,余斌,王明杰.乡村重构与转型:西方经验及启示.地理研究, 2019, 38(12): 2833-2845. [HU Shuling, YU Bin, WANG Mingjie1. Rural restructuring and transformation: Western experience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China.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9, 38(12): 2833-2845.]
知识产权贸易下的全球地缘科技格局及其演化
段德忠1,2,3,杜德斌1,2,3,谌 颖2
(1. 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上海 200062;2.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上海 200241;3. 华东师范大学一带一路与全球发展研究院,上海 200062)
摘要:中国崛起,关键在于科技崛起。在当前技术针对与封锁的国际环境中,探讨建构以中国为核心的全球创新网络和科学制定中国未来科技战略是当前创新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交叉之下研究的重点课题,而明晰全球地缘科技格局及其演变过程则是基础所在。本文基于2001—2015年全球国家(地区)间的知识产权进出口数据,在研究全球知识产权贸易格局和网络结构的基础上,探讨了全球地缘科技体系的时空演化特征,得出以下结论:① 全球知识产权贸易网络两极分化显著,是一典型的小世界网络,以美国为核心的金字塔结构不断夯实;② 基于敏感性和脆弱性模型阐释的全球知识产权贸易的非对称依赖性进一步验证了美国是全球地缘科技格局的核心,且其核心地位不断巩固和加强。
关键词:知识产权贸易;地缘科技;复杂网络分析;非对称相互依赖;时空格局
检索信息:段德忠, 杜德斌, 谌颖. 知识产权贸易下的全球地缘科技格局及其演化[J]. 地理研究, 2019, 38(9): 2115-2128. [DUAN Dezhong,DU Debin,CHEN Ying. Global geopolitical pattern on science & technolo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trade[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9, 38(9): 2115-2128.]
中国企业出口动态的空间差异性
胡绪千1,2,贺灿飞1,2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871;
2. 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 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北京 100871)
摘要:对于企业出口动态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支撑贸易增长、贸易方式结构变化的机制。本文描述近年来中国企业出口动态的空间格局,并从地方出口多样性的角度解释出口动态的空间差异性。研究发现,在2003—2011年,中国企业出口动态在时间上呈现从高速增长到稳定增长的变化特征;空间上表现出地区集聚特征,贸易高进入型地区呈现出从沿海向内陆转移的趋势,且在一般贸易企业中更为明显。中国企业出口动态受到产品出口多样性和市场出口多样性影响,产品出口多样性主要依靠信息发现效应提升地方企业出口市场进入率,并不能阻止企业退出出口市场;市场出口多样性不能促进企业进入出口市场,但可抑制在位企业退出市场,且这种风险分散效应对于一般贸易更强。此外,对于能够在多次或持续出口的企业而言,出口产品相关多样性能够降低地方企业出口退出率,表明出口学习效应的效果可能与企业参与出口的时间有关。
关键词:中国企业出口动态;产品出口多样性;市场出口多样性;贸易方式
检索信息:胡绪千, 贺灿飞. 中国企业出口动态的空间差异性[J]. 地理研究, 2019, 38(9): 2129-2147. [HU Xuqian, HE Canfei. The spatial difference of market dynamics of Chinese exporters[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9, 38(9): 2129-2147.]
城市化进程中的“去领域化”与“再领域化”:兼议城乡治理
黄晓星1,马 凌2
(1. 中山大学城市社会研究中心 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广州510275;2.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州大学华南人文地理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广州510006)
摘要:领域化是当前政治地理研究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城市化将农村区域划入“城市”之中,城市局限往往通过土地扩张来解决,地方和国家等不同行动者呈现出不同尺度的领域化和去领域化的策略。本文以广州一个正在城市化的村落为例展开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城市化中的“领域化”和“去领域化”第一层次为土地,国家根据法律以及城市依据自身发展需要将土地纳入城市范畴;其次,第二层次为围绕利益空间的“领域化”和“去领域化”,伴随着地方政府、企业、村集体、村民等的策略,不同主体和话语开始进入并协商博弈;第三层次为地方认同,竞争性的“再领域化”促成地方认同的产生和变化。这三个层次的不一致性导致了不同时期治理方式的差异和治理困境的产生。本文从领域化理论视角深入探究尺度政治如何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和得以体现,以及不同城市化发展时期和城市空间转变中的城乡边界动态变化、村落自我调整的复杂过程以及城乡融合过程中的治理挑战,最后给出政策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城市化;城乡边界;领域化;去(再)领域化;城乡治理
检索信息:黄晓星, 马凌. 城市化进程中的“去领域化”与“再领域化”:兼议城乡治理[J]. 地理研究, 2019, 38(9): 2148-2161. [HUANG Xiaoxing, MA Ling. “De-territorialization” and “re-territorial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 case study of Jiangkou Village, Guangzhou[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9, 38(9): 2148-2161.
文章全文可从《地理研究》官网或中国知网下载。
《地理研究》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地理学学术期刊,以展示、交流中国地理科学研究的成果为办刊宗旨,主要刊登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交叉学科的具有创新意义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以及对地理学应用和发展有指导性的研究报告、专题综述与热点报道等。
《地理研究》创刊于1982年1月,2001年扩为双月刊,2010年扩为月刊,至今共发表各类论文、综述、工作报告、书评、学位论文摘要等约5000篇。这些成果,为推动我国地理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加强我国地理科学界对中国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领域出现的重大问题的深入研究与探讨,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学术平台;为中央与地方政府为制定相关决策,发展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布局与调整、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生态、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与理论依据。网址:http://www.dlyj.ac.cn/
电话:010-64889584
邮箱:dlyj@igsnrr.ac.cn
排版:林真真
责任编辑:庞毓雯
审核:王冠 王波涛 梁龙武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我要睁大眼睛看看,是哪个小可爱也【在看】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