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理学子记 | 叶罕霖—我与月亮有个约定

地小联 全国地研联 2021-09-20

2020年第2期《地理学求索》地理学子记—《我与月亮有个约定》,来自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实验室助理研究员叶罕霖,和小编一同走进他的学术科研旅程吧!

我与月亮

有个约定

采访:黄靖  供稿单位: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学子简介


叶罕霖,201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现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获理学博士学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实验室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大气层顶辐射能量的月基对地观测。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曾任全国地理学研究所联合会第十二届副主席。

 2014年,当我背着重重的行囊,从南京一路北上,来到北京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忐忑的。中国科学院大学给了我读研究生的机会,而我,又该如何去努力,去向身后在南京的老师、同学们证明自己。

 我从小就有着一个做科研的梦想。还记得第一次与导师见面时候,我说我想做一个科研人员。对比于战火纷飞年代的祖辈,生在这一伟大、和平时代的我可以拥有梦想,去努力拼搏,遨游在科学的海洋里。未来,我也要回馈这一伟大的时代,穷尽所学,拼尽全力,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成为郭华东老师的硕博研究生,研究方向是月基对地观测。郭老师是首次在国际上系统地提出在月面上布设对地观测系统观测地球宏观科学现象的科学家。是他引领我进入月基对地观测、大气层顶地球辐射能量平衡研究这一国际前沿研究领域,而我则将其作为我未来努力和奋斗方向,践行当初入学时候“努力拼搏,回馈伟大时代”的誓言。

  伟大事业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自己有一个伟大的梦想,郭老师给了我一个创新平台。万事俱备,只剩下自身的努力,而实现理想的过程绝对是漫长而且艰苦的。月基对地观测是一个集合了遥感、地学、天体测量天体力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等专业知识的研究方向。对于一个刚刚进入硕士阶段的学生而言,有太多的迷茫和未知。在那时候,我给自己制定了朝8晚11的工作时间表,将所有的时间都扑在了这一课题上。我的数理功底薄弱,看不懂复杂的公式,我就一边查着工具书,一边将它们用科学计算语言编写实现,去理解其中的意义;我的空间抽象能力不够,我就将它们的几何关系用计算机仿真出来,去形象化理解;我的英语语言基础不够,我模仿同门在阅读文献的时候勾勾画画,将好句子记录下来,以备使用。那真是一段难熬的时光,课题的复杂程度让我一度看不见希望。虽然我深知,不是看见希望才坚持,而是坚持才能看见希望。但是,情绪仍然在一次不经意间宣泄。多年以后,我仍然能够感到当年的那一丝痛苦:在西二旗的麦当劳里,薯条买一赠一,我一边吃,一边哭。在那时,我的生活中还出现了一件大事,我的母亲检查出癌症,将不久于人世。七月的南京如火,我的心里却透了心凉。是坚持自己的学业?还是陪伴母亲走最后一程?这样的折磨会在每一天夜里出现,痛彻心扉。最后,我还是陪伴母亲走完了最后一程,母亲也是一个不爱麻烦别人的人,连走也选了一个最不麻烦我的时间。

 坚持总是有回报的,而老天也会时不时地眷顾你。平劲松研究员是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领域的专家,是平老师无私帮助和接纳了我。他带领我重新温习了地月时空坐标系统,帮助我完成了月基观测几何和相应的定位误差研究,这对当时的我来说是真真正正的雪中送炭。正是他的这些帮助,我后面连着发出了几篇国际期刊文章。平老师学术功底扎实、思维跳跃、眼界超前,每每与平老师讨论问题总能被解放思想、有意外的收获。那段日子,我的精神是极度集中的,早上七点不到就已经到了实验室,晚上十一二点回宿舍休息,周而复始。

 与此同时,对月基对地观测理解的日增益长也慢慢让我能够与课题组的老师们有了“共同语言”。刘广老师是我的第二导师,对于月基对地观测有着非常深厚的理解。他是一位站在领域前沿的研究者。在他的启发下,我明确了大气层顶辐射能量这一月基平台具体的观测目标;在他的带领下,我们一起攻克了应用这一全新平台实现大气层顶辐射能量观测的一个又一个难点。在论文指导方面,我还记得,我的第一篇国际期刊论文,从选题到研究工作开展,从论文修改到发表,刘老师都给予了悉心指导,他提出的“选址问题”着手点,让我平淡无奇的文章瞬间有了意义,顺着他的思路琢磨下去,我逐渐明白了写论文的意义。在毕业论文落地最后一刻,是他带着我跑完了最后一公里。我钦佩他的深厚的数理基础、感激他的对学生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喜欢他的行事风格。

   一转眼来到北京已经六年了,在拿到学位的那一刻,我想我会挺直着腰板回过头,看着那些在南京对我饱含期待的老师们,你们的学生,我,叶罕霖,在北京这些年,没有虚度。

 写在最后的话:以前,我并不懂什么是梦想,甚至我觉得梦想等同于幻想,我也一度觉得梦想是一个口号,是鼓舞人心的一种形式。后来,在追求中,我逐渐明白了梦想的含义。在冰冷自习教室里,我追求的是“挺直腰板进入昆山楼”的“南大梦”;在书桌前看尽花落花开,我追求的是“不蒸馒头争口气”的“北京梦”;在日以继夜夜以继日的实验室里,我追求的是“为建设国家贡献绵薄之力”的“科研梦”。不忘初心,以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去体现一个青年人的气质,以勇于担当、善于突破、追求真理,来回报导师们、老师们的培养,永攀高峰,以微薄之力为助力国家不懈追求的“中国梦”。

《花江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         

摄影:马国璇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


全国地研联和《地理学求索》杂志简介


 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简称全国地研联,是由全国广大地理学研究生(硕士、博士)自愿组成的公益性、学术性的社会团体,是为全国地理相关专业研究生提供各种学术信息和服务的交流平台,是我国发展地理科学事业的后备军和重要力量。自2005年成立以来着力于搭建全国地理学及相关领域研究生的学术交流平台,截至2020年共有理事单位70多家,基本覆盖全国地理学相关领域的大学、研究所。全国地研联现挂靠于中国地理学会,接受中国地理学会的领导和监督,常务办公室设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生会。

 目前,全国地研联相关工作受指导委员会指导监督,由主席团(包括全国地研联主席、秘书长、副主席、副秘书长)负责全国地研联的统筹规划,下设八个片区和五大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和执行全国地研联的各项具体工作。其中,《地理学求索》编辑部主要负责“知名学者访谈活动”、“地理杂谈征稿活动”和“美丽图景作品征集活动”的活动策划、统筹和稿件作品编辑,负责统筹推动各片区理事单位“知名学者访谈活动”的顺利开展,负责《地理学求索》杂志中的文稿或作品的征集、整理、修改、润色和排版工作。

 《地理学求索》是全国地研联组织下的品牌杂志,内容服务于全国广大地理学子。自2015年创刊以来,杂志收录了许多地理学领域优秀学者的学术生涯、研究进展、成长经历和经验分享,也收到了来自全国地理学子的文章,与大家分享与地理学相关的难忘故事、有趣知识、经验总结、技能干货、行业发展、学术前沿、科研心得。此外,全国广大摄影爱好者也积极向我们投递关于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地图设计等主题的优秀图片作品。《地理学求索》杂志的优质内容受到全国广大地理学子的认可和肯定,这些都离不开全国广大地理学者和学子的大力支持,感谢和欢迎全国广大地理学领域学者和学子投稿和阅读《地理学求索》杂志!

想要获取《地理学求索》杂志2020年第2期,请在公众号窗口输入地理学求索第2期,即可获取杂志链接和提取码,心动不如行动!快去获取吧~同时,《地理学求索》:“十五周年纪念特刊”,现面向全体地理人征稿,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投稿。期待大家的来稿

排版:陈清荷

责任编辑:王佳雯

 审编:鲁嘉颐 

 终审:顾伟男   田巍   梁龙武

猜你喜欢

1.地学招聘 | 临沂大学农业规划团队科研助理招聘启事2.地学快讯 | 青藏高原发现丹尼索瓦人化石,证明16万年前古人类曾在此活动
3.会议通知 | 中国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0年学术论坛
4.佳文赏析 | 陶澍院士团队:居民能源使用对空气污染和健康损失的贡献巨大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都看到这里了,点个【在看】再走呗~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