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文赏析 | 《资源科学》海洋资源与北极航道专栏(下)
基于CiteSpace的北极航线研究进展与展望
王武林,龚姣,王成金
Q1
文章导读
随着全球气温变暖,北极地区海冰逐渐消融,开通北极航线已经具备可能性,相关研究指出21世纪中叶北冰洋海冰条件变化将极大地扩大适航时间(Smith and Stephenson, 2013)。北极航线连接的北美、东亚和西欧等地区是全球贸易及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创造了世界大部分财富,连通北美、东亚和西欧的重要海运通道“冰上丝绸之路”——北极航线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兼之北极航线沿线地区蕴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可燃冰、煤炭、矿物、森林和渔业等资源,北极航线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效益凸显。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建设海洋强国”的工作上稳步推进。首先,北极航线不仅能够支撑“一带一路”倡议向着高质量、高水平的方向发展,为中国的能源、制造业和金融业走出去提供一条便捷路径,也能够将后工业化时期积累的产能有效释放出去。其次,参与北极航线的开发建设,与俄罗斯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金融等领域开展产业合作,形成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提升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再者,北极航线能够重塑现有的国际贸易格局,促进世界经济贸易发展,提升北极航线沿线国家的贸易地位。本研究梳理了国内外北极航线的研究进展,明晰了北极航线研究领域的学术态势,并展望了未来北极航线研究领域可能出现的研究热点,不仅对我国后续北极航线理论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也可为我国今后参与并建设北极航线提供参考依据。
Q2
文章亮点
(1)较全面地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北极航线经济可行性、对经济贸易与海运网络的影响、通航环境与航线安全、政策与实施等内容的研究进展。
(2)使用CiteSpace软件将北极航线研究领域的学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展示。
(3)从研究时间、理论积累、研究主题、研究尺度等方面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北极航线研究的异同。
(4)展望了未来北极航线研究领域可能出现的研究热点。
Q3
原文摘要
当前北极航线已成为全球航运研究的重要议题,梳理其研究脉络及发展态势,对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以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北极航线相关文献为数据基础,使用CiteSpace绘制国内外北极航线研究的合作网络图谱和关键词共现图谱,阐明北极航线研究的知识结构关系与演进规律。结果显示:①国内外北极航线研究分别开始于2007年和1991年,在2014年和2015年成为研究热点,国内研究文献年度分布趋势与国际后两阶段基本一致;②各领域学者积极参与研究,国内外发文量最多的学者分别是李振福(大连海事大学)和Ehlers S(俄罗斯科学院),研究以个人为主,团队合作较少;③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和Russian Acad Sci (俄罗斯科学院)分别是国内外研究机构合作网络的核心,各研究机构间合作较少,跨区域、跨部门合作较少;④文献关键词词汇类别日趋多元化,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趋于多样化;北极航线研究主题集中在北极航线经济可行性、北极航线对经济贸易和海运网络的影响、北极航线通航环境与安全、国家北极航线政策与实施等方面,国内外研究侧重点有所不同;未来北极航线领域可能出现的研究热点有北极航线与冰上丝绸之路融合、航线人文环境、航线安全、联合研究等。
图1 2011—2019年NSR船舶通航数量(数据来源:https://arctic-lio.com)
图2 北极航线示意图
图3 北极航线研究文献数量的年度变化
图4 国内外北极航线研究作者合作网络图谱
图5 国内外北极航线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
图6 国内外北极航线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
Q4
作者信息
#王武林 副教授
E-mail: wangwulin421@163.com
湖南邵阳人,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交通资源、土地资源和贫困地理等。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及福建省软科学等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资源科学》《地理研究》《地理科学》《经济地理》《地理科学进展》《人文地理》以及《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东北地区利用北极航道对欧贸易运输的竞争态势
李鹤
Q1
文章导读
北极东北航道的开通将为我国对欧贸易往来提供更为便捷的海运通道,同时也为不同区域对欧贸易通道的组织优化提供了新的机遇。东北地区是我国距离北极东北航道最近的区域,周边分布着渤海、黄海、日本海以及鄂霍次克海,具有“向南、向东、向北”对接北极东北航道的区位优势。2013年以来,辽宁省已先后完成从大连港、营口港出发经由北极东北航道至欧洲的多次航运任务。随着北极东北航道的开通,东北地区对欧贸易运输在传统航道、中欧班列以及北极东北航道之间形成了新的竞争关系,不同城市对接北极东北航道的路径选择也更加多样。以往研究从全球和国家层面揭示了不同港口利用北极东北航道与传统航道在运输成本方面的竞争态势,但普遍忽视了“中欧班列”铁路运输通道以及内陆城市经由不同路径对接北极东北航道的竞争关系。本文以东北地区为例,从区域层面识别北极东北航道与既有对欧贸易通道间的竞争关系,比较分析各内陆城市经由不同路径对接北极东北航道的竞争力差异,以期为北极东北航道开通背景下东北地区对欧贸易通道的组织优化提供参考。
Q2
文章亮点
(1)分析了东北地区利用北极东北航道、传统航道及中欧班列对欧贸易运输的竞争关系。
(2)识别了东北地区各内陆城市对接北极东北航道的最优陆海联运节点。
(3)提出了北极东北航道开通背景下东北地区对欧贸易通道的组织优化建议。
Q3
原文摘要
本文以运时和运费作为反映不同贸易通道竞争力的核心指标,将汉堡港作为东北地区对欧贸易运输的目的地港,首先,选取已经开通中欧班列的大连、营口、丹东、沈阳、长春、珲春、哈尔滨、绥芬河、满洲里和未来可能作为中欧班列出入境节点的同江作为主要对欧物流节点,识别主要物流节点利用3条贸易通道存在的竞争态势。其次,在通往辽宁沿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的运输路径上选取10个陆海联运节点,分别为丹东、大连、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珲春、绥芬河、同江及抚远,识别各内陆城市利用不同陆海联运节点对接北极东北航道的竞争态势。结果表明:①北极东北航道的开通将为我国东北地区对欧贸易运输提供一条运时和运费优势更加均衡的贸易通道,该航道可缩减东北地区主要物流节点对欧铁海联运时长,越靠北的物流节点运费节省越明显,在适航期与传统航道存在竞争;北极东北航道与中欧班列仅在辽宁沿海物流节点存在潜在竞争,若中欧班列不提高运输效率,二者运时区间未来可能会出现部分重叠。②东北地区内陆城市经由辽宁沿海或日本海对接北极东北航道的运时和运费优势最为显著,沿黑龙江航道进入鄂霍次克海对接北极东北航道的竞争力较弱,北极东北航道开通有望提升日本海沿岸物流节点在东北地区对欧运输网络中的地位。③东北地区对接北极东北航道具有运时和运费竞争力的陆海联运节点为营口、珲春和绥芬河,其中珲春与绥芬河经由北极东北航道至欧洲的运输里程相近,二者腹地吸引范围均涵盖黑龙江省部分内陆城市,作为陆海联运节点存在一定竞争。东北地区应发挥各贸易通道比较优势,规避不合理竞争,形成优势互补的对欧贸易运输格局。
图1 主要物流节点至汉堡港的运时区间
图2 主要物流节点至汉堡港的运费区间
图3 不同海域的运时吸引范围
图4 不同海域的运费吸引范围
图5 各内陆城市对接北极东北航道的最优陆海联运节点
Q4
作者信息
#李鹤 副研究员
邮箱:Email:lihe@iga.ac.cn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东北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包括我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区域合作、资源富集区可持续发展、城市化过程与机理、老工业城市转型等。
资料来源:《资源科学》42卷11期,原文可在中国知网下载。
图文编辑:来 莱
责任编辑:张英浩
审编:鲁嘉颐
终审: 顾伟男 田巍 梁龙武
猜你喜欢
2. 佳文赏析 | 《资源科学》海洋资源与北极航道专栏(上)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