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各位:大数据应用,应该选一个靠谱的路线图

2016-12-24 时不我待 信息时代的犯罪侦查


大数据,是通向海洋的路,还是伸向天空的塔?



近年来,“大数据”这个概念可谓深入人心,不了解一些常识,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可是为什么,我们却难以把大数据的理念引入到自己的业务工作中呢?深入思考这个尴尬的话题,也许能让我们把握定力,既不忽悠领导、又不被专家忽悠。


真正能够落地的大数据应用,绝逼能给工作带来飞跃般提升,对此,笔者深信不疑。笔者也曾在本号中写过几篇关于大数据应用的文章,未敢奢望给“大数据”下个定义,只能把各方教诲、自己的工作实践以及思考,从不同的侧面管窥蠡测了。但不管如何,下面这几个环节始终是至关重要的。


大数据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以数据为基础的新经验主义应用。该观点所有权归于人民大学信息学院的文继荣教授。2016年10月21日,笔者在所属总公司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聆听赐教,非常推崇。正因为社会发展到如今的信息时代,使得大规模数据采集工作变得简单易行,经验主义的实现方式才有可能从以往的逻辑推演,演变为数据可证。


举个例子吧。北京市公共交通部门通过分析异常刷卡路线,判断是否为小偷。那么,什么样的路线是异常的呢?这当然需要经验主义在里面做指导,比如不符合高频次上下班特征、穿梭于人流密集区域等等。这些经验主义都是非常符合逻辑的,但在以前,即便我们有这个想法,也没有办法收集到如此海量和准确的数据,依然实现不了。


解决一个问题可能有N种方法——这也意味着经验主义也存在很多中实现的途径,运用数据思维是其中的一个选择,未必最优,也未必最差。


大数据解决的是业务痛点,符合三个特征的人员是关键:业务骨干、善于思考、数据思维。能够真正落地的大数据应用,一定是要解决业务痛点的。孔子曾经说过,不以解决业务痛点为目的的大数据探索,都是花架子、形象工程,“命必不久矣”。那么,谁最清楚业务痛点在哪里?比如,为什么相同性质的案件,在不同的地区判决结果差异巨大?谁最了解其中的猫腻?毫无疑问是一线的业务骨干,或者从一线业务骨干走出来的中层领导。


当然,也并非所有的一线业务骨干都能够成长为“玩”大数据的高手。恐怕他还要善于思考,精于业务、超于业务,深刻洞悉业务工作中的难点、问题、症结在哪里。


恐怕他还要具备一定的数据思维,对各类数据保持敏感,善于运用各类数据资源描述业务之间的关系。


除了具备以上三点,恐怕还得有一个不打鸡血、自备燃料的投入精神。做这项工作,没有这点思想准备也是不行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能否实现真正的大数据落地,是靠需求推动、问题驱动的。


扎扎实实做好数据建设,是实现大数据应用的基础,切忌闻鸡起舞、急于求成。还是要深耕数据资源建设。在开展信息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笔者强烈呼吁,应当把“以流程为核心”转变为“以数据为核心”,把数据当资产。以流程为核心,体现的是业务工作的规范化,以数据为核心并不是要舍弃流程规范化,而是一种面向未来、更为高阶的智能基础。以数据为资产,体现的则是管理的统一性,这对于数据利用可能更为重要。


举例来讲,在很多信息系统中,普遍存在着数据颗粒度粗放的问题,导致连一般复杂的统计功能都难以实现,又如何奢谈从数据本身产生智慧?这就好比源信号已然不清晰,即便如何压缩、插值、编码,又怎么能获取高清晰度的视频呢?


做好基础数据工作并不容易,除了要储备必要的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分析技术之外,还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毕竟数据积累和持续有效积累,需要“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要努力排除急躁心理,更要随时防止远离初衷。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有不妥之处,敬请来函来电,批评指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