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土地整治系列】耕地分等定级——给耕地“把把脉”,为农田“评职称”

南方数码 南方数码 2022-07-17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与条件,是最宝贵的农业资源和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切实保护耕地,实现耕地数量、质量与生态三位一体,是党和国家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各部委就耕地占补平衡、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土壤污染与治理、耕地质量建设、耕地质量监测等方面出台一系列决策部署。农业农村部门、原国土资源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围绕耕地质量评价开展了农业生产能力评价、土地潜力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壤及环境质量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农业地分等定级、耕地调查监测等相关工作。


2009年12月30日,《国土资源部发布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成果》,第一次全面摸清了我国耕地质量等级与分布状况,实现了全国耕地质量等级的统一可比,填补了我国耕地质量等级研究空白。随后中共中央 国务院以及各部门印发相关政策文件,指导业务的实施与管理。2016年首部《耕地质量》发布,于2016年12月30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部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科学的指标和方法。同时,农业部发布《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文件,开展大量工作与研究,推动了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建设耕地质量基础数据库和耕地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定期发布全国耕地质量等级公报和耕地质量监测年度报告,为保障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针对耕地保护面临的新形势、存在的新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城镇化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就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确保实有耕地面积基本稳定、实行耕地数量和质量保护并重以及生态保护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与部署,主要政策如下图所示:


工作目的


耕地分等定级是第三次国土调查的重要组成内容。以最新国土(自然资源)调查的耕地图斑为分等定级单元,开展耕地分等定级工作,全面摸清耕地家底,查明耕地质量主要性状,全面分析提升耕地质量的潜力,掌握耕地质量的变化情况,为落实新时代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耕地资源配置,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工作意义


开展耕地分等定级业务,是落实上述政策要求的主要手段,是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重要保障,具体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意义:一是为保护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目标提供基础依据;二是有利于耕地资源的维护与合理持续利用;三是规范土地市场,有利于土地资产的合理配置,建立和完善统一的土地价格体系;四是分等定级成果主要应用于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所有者权益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生态修复等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相关方面,确保底图底数一致,实现数据动态管理以及实时更新。


业务重点


耕地分等定级业务重点主要为外业调查与内业数据处理两部分。其中外业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耕地理地条件(地形部位、海技、农田林网化)、土壤养分(有机质、速效钾等)、剖面性状(障碍因素、有效土层厚度和剖面构型)、理化性状(PH值、耕层质地和容重)、土壤健康状况(清洁程度和生物多样性)和田间基础设施情况(排水条件和灌溉条件)调查,同时通过入户调查等手段了解耕地施肥管理、农产品产量、耕作制度等相关信息。内业处理主要包括收集、整理并分析相关资料、分别计算耕地质量等别和级别、汇总土壤检测数据、搭建数据库以及绘制相关图件等内容。



工作流程


根据以上业务重点,结合实际工作情况,耕地分等定级工作流程大致分为“工作准备—资料收集—外业调查—内业处理—成果备案”五个阶段,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


业务内容


耕地分等定级是以县(市、区)为基本单位,以土壤数据库、遥感影像图、三调数据库和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成果为基础,结合现行农业生产特点,综合考虑地方耕地主要土壤类型、农田设施条件、行政区划和地形地貌等因素,布设全县(市、区)耕地质量等级调查样点,开展耕地质量基础信息资料收集、实地调查与样品检测,摸清全县(市、区)耕地土壤质量性状,建立县级耕地质量数据库,开展调查评价与结果验证,逐级向市、省汇总耕地质量信息并适时发布。耕地分等定级业务内容可分为耕地分等、耕地定级以及数据库搭建。具体内容如下:


耕地分等


耕地分等对象为最新国土(自然资源)调查的现状耕地,分等单元为最新国土(自然资源)调查的耕地图斑,分等方法为因素法。耕地分等是根据耕地资源的光温、气候、土地条件,结合标准耕作制度,通过多因素综合分析,划分出耕地资源自然禀赋差异。分等涉及的标准耕作制度、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产量比等参数见 GB/T 28407-2012 相关规定。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是在耕地等别成果基础上的叠合表达,不参与分等过程。其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

耕地分等流程图


耕地定级


开展耕地定级工作,需建立定级指标体系,确定耕地定级指标,耕地定级采用因素法和修正法,以最新国土(自然资源)调查的耕地图斑为定级单元,编制定级单元图;计算各定级单元分值或定级指数,采用总分频率曲线法、等间距法、聚类分析法等初步评定级别,并对初步评定的耕地级别进行验证,校验定级单元评定的合理性、定级因素选取的准确性、定级结果计算的正确性。其技术路线流程图如下所示:


耕地定级流程图


数据库搭建


按照《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TDT 1053-2017)以及相关文件要求,搭建耕地分等定级数据库,便于数据管理和成果应用。


服务优势


面向耕地分等定级业务,南方数码以“数据真实性”、“数据精准性”和“管理高效性”为基本原则,集成自身优势,面向耕地分等定级“两大业务重点、三项业务内容”提供一套完整的工作成果,具体从以下几点采取措施与服务,助力地方成果应用与管理。


一是“总部+分公司+项目基地”的组织模式,提供多平台、就近服务。南方数码在工作组织模式方面,采用“总部+分公司+项目基地”的组织模式,即广州和北京总部(2个中心)+N个分公司+8个项目基地,且将主动式服务意识贯穿项目整个过程中,“项目基地”服务模式为项目提供了一站式贴身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相关人员的沟通时间和成本。

二是配置“教授全流程咨询+多专业技术人员”,解决专项疑难问题。与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大学等多个国内一流高校和教授合作,全流程提供业务咨询指导,工作小组具备农学、土壤学、土地资源管理、人文地理、城市规划、农业水利工程、地理信息系统、测绘等多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具有多年从事农用地分等定级、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垦造水田、拆旧复垦、增减挂钩、高标准农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村庄规划等规划设计经验,为专项业务,提供专业性服务。

三是拥有大量的项目经验,夯实的数据基础,解决底图不统一问题。南方数码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调查监测、基数转换、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等方面拥有大量经验,辅助地方快速开展项目前期工作,解决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出现坐标不一致、边界不吻合、上下不贯通等底图底数不统一问题。

四是熟悉业务流程,解决数据库不一致、外业调查等问题。南方数码已有多个农用地分等定级、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监测评价、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资源质量分类项目,熟悉业务整体流程,解决二调、三调数据对接不一致问题、数据库上报核查不一致、外业调查精准性等问题,更有利组织开展耕地质量分等定级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南方数码秉承“以人为本、专业专注、和谐共赢”的理念,遵循“山水林田湖草”理念,集成自身优势,提供耕地分等定级业务,促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为落实新时代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耕地资源配置,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开展土地整治一系列专题研究,敬请关注我们后续推送。




—— 往期阅读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