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震澎:实景三维建设的若干认识及如何推进落地的建议
来源:《中国测绘》杂志2022年第5期
作者:杨震澎
原标题:实景三维建设的若干认识及如何推进落地的建议
目前实景三维无疑是我们行业的热点之一,尤其是2月24日发布《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以后,各类论坛、讲座、推文、产品接踵而来,实景三维热潮已有来临之势。
这应该说是好事,一次行业重大变革有望提前实现了,只是眼前有点时机不太好,刚好遇到疫情困扰和财政资金极为紧张的情况,即便有满腔热血,可能也会因“经费紧张”而搁置,因此当务之急是如何在有限资金里,争取政府立项,有专项资金投入,避免纸上谈兵。
这可不容易了,本来就经费紧张,政府凭什么愿意投入到这个重要却不那么紧急的项目上来呢?
何况跟原来基础测绘相比,实景三维需要的资金明显要大得多,就算能有一定认知,也未必舍得投入到这里来呀,这是我们行业遇到的共同问题。
而且,还会面临领导经常会问一些非常具体而现实的问题。几乎仅此就能被难倒了,只有解决这样的问题后,才能谈别的呀,否则做起来的东西用不了,那就更不可能投入了。
要说到应用,我们似乎可以列举很多,什么国土规划、应急、公安、交通、水利、地籍等,网上一搜一大堆,甚至一不小心还会扯到CIM、数字孪生乃至元宇宙了,貌似理由很充分,实际细究起来,又难站住脚。
首先,真正非常实际的日常应用还很少,大家提的应用一般还停留在“观赏”的层面,是之前的三维场景就有的一些应用,且是小范围的小场景应用。
就说眼前最棘手的疫情防控吧,我调研过几个地方的政数局或者卫健局、街道,发现三维数据也不能解决大问题,只是起到辅助性作用,并不能根本上解决精准防控的问题,即便是北上广深这样发达的大城市,按说基本数据都有了;另外我们要界定一下,没经实体化的不能称为实景三维,而经过实体化的实景三维,其应用实际还在探索中,要知道全国验收的实景三维成果还不多,能投入各领域业务应用尚在起步阶段,没形成规模性和常规性应用。
而在保密方面,自然资源部还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技术攻关,听说有些试点有待更大范围试点成功才能推广使用。
基于此,对于比较务实的领导,我们可能会遇到说服力不够的难题,尽管有部里的文件要求,但在政府层面的影响力还是不够,现阶段去申报就难免碰壁。
那如何能突破这样的困惑从而能比较顺利地落地呢?在此谈点个人不成熟的建议,也许未必能解决问题,但可以一起来尝试探讨。
首先,重视看站位,取决于实景三维在领导心中站位够不够高,只有达到一定高度,才能引起重视。
这方面是具备很好基础的,习近平总书记已经有明确指示,将“时空信息”定位成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毫无疑问,实景三维是时空信息的基础、底座,同样是“国家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而且还是“数字政府、数字经济重要的战略性数据资源和生产要素”(见《通知》),并“已经纳入‘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这样的站位已经是前所未有的了,应该一定程度能打动上级政府部门。
其次,应用需想象,虽然没有太多现成的应用案例,但大家都有这样的共识——地理空间底座越来越重要,而且必然从二维走向三维。而从原来的可视三维到实景三维,根本的变化是从“图”到“数”了,成为计算机可识别、每个实体有属性、整体可统计、可分析、可决策的“大数据立体地图”了,这样才能做很多文章——为各个领域应用提供了可塑性很强的地图底板,也才谈得上为各部门提供弹性的服务。
到底能有哪些应用呢?需要大家一起来想象,既然是趋势了,就不用担心用不起来,跟5G、无人驾驶一样,就算还没到来,但人们总在想象,也就相信了,因为也是代表着未来趋势,必须顺势而为,跟当年智能手机一样,就算乔布斯也想象不出有今天那么丰富的应用,只是干起来了,应用自然就会慢慢浮现出来。
想象的应用越多,共享就越多,分摊成本就越小,全国“一盘棋”,“只测一次,多级复用”原则解决了重复测量问题,实景三维成为众多应用的支撑底板,实际是节约成本的,即便一次投入多一些,整体来看,还是省钱的,何况比二维地图升了一次级,有更广泛的用途。
至于保密问题,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应用的推动(包括无人驾驶),技术的提高,一定有智慧想出可行办法出来的,我们要坚信,人是不会被自己束缚死的。
再有,干事凭使命,实景三维建设是一件难事、新事,真需要一些责任心才能干起来,甚至还要有使命感来完成这件难而正确的事。
我们意识到这是我们行业的重大变革,从模拟测绘到数字化测绘,到如今的智能化测绘,已经过去了25年时间,几乎就是一代人了,因此能够遇上,是我们的机遇,是一件幸事,我们应该感到欣慰和荣幸,更要有一种使命感,一定要在我们手上干起来,实现一次转型升级,是测绘的一次变革,只有这样的认识,才能坚韧不拔地推动下去,再难,也无所畏惧,在所不惜。
另外,推进靠试点,不求大,不求快,不求全,先选择一小片地区做试点,逐步尝到甜头,稳步推进,积小胜为大胜,让人“看得见”很重要,才能争取到越来越多的支持,只要能真正用起来了,就不愁没人投入,也就不愁持续推进了,因此,想是问题,做是答案,在对未来还看不清的情况下,跟着大势走,慢慢就会越走越明。
也正因为试点面积小,投入相对不大,压力也没那么大,也容易申请经费,但整体流程、结果是可以体验的,经验也是可以积累的,应用也可以更有针对性,虽然没法面面俱到,但触类旁通,窥一斑见全貌,同样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最后,省钱挖存量也是一种可以考虑的办法,就是先把存量数据往实体数据转,无论是二维还是三维,很多地方都有丰富的数据基础了,弃之可惜,因此可以用起来,那就需要做转换,将原有数据逐渐改造成符合新型基础测绘标准的实体数据,这比重新去测一遍要省钱很多。
只要花钱不是太多,相信政府还是会支持的,原有数据又能利用起来,可以尝试实景三维的建设,是一件比较可行的方案,同时对于数据变更的新数据,可以更新进来,逐渐去完善。
只要我们有以上共识,既认识到实景三维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也理解目前的难处,又能展望今后的应用,还不用花太多的钱,且能运用原有数据,那么,相信各地是可以逐渐找到办法,慢慢做起来的。
当然除此外还有很多实际难题需要一一去攻克,并不能一蹴而就,从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到实景三维数据成果提供,再到时空大数据平台发布服务,正如自然资源部国土测绘司有关领导所言,是能力基础建设到数据基础建设再到服务基础建设的过程,任重而道远,引用一句荀子的话勉励我们——“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本文首刊于《中国测绘》杂志 2022年第5期
——往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