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泪奔!贵大68届校友扎根基层50年,用生命守护信仰!

贵州大学 贵州大学 2019-05-25

2018年4月21日中午12:35分, 77岁的农业科技工作者王开仕的心脏停止了跳动,这位一生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上的优秀战士终于停下了他忙碌的脚步。这场夺走他生命的意外,发生在他前去为果农做义务技术指导的途中。

人物名片:

王开仕,1941年出生,贵州思南人,1968年毕业于原贵州农学院农学专业,长期在基层从事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曾任贵州省科学技术学会会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会员、中国科学协会会员。曾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贵州人民政府嘉奖,被评为印江自治县扶贫开发先进个人等。主编《中国柑桔技术大全》。


 坚持始于信念


1968年,王开仕从原贵州农学院农学专业毕业。在校期间多次获得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他放弃了留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带着“一个人活着就要做有意义的事情,我们这么多中国人活着要吃饭、要改善生活品质,要靠我们农业人员不懈奋斗”的信念,来到了印江县农业局工作。这一股子劲儿扎进去,就是一辈子。


       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为了印江县及周边县市的杂交水稻种植,他不辞辛苦、连续5年奔赴海南岛开展水稻引种试验和种子对比试验。身在异乡工作的他,甚至无法赶回家看看自己刚出生的女儿,他给大女儿取名为“海南”。


80年代中期,王开仕前往重庆的柑橘研究所,引进了“兴津”、“宫川”等优良的宽皮柑橘品种,还邀请到了专家顾问团来当地做技术指导。至21世纪初,印江县的六七个乡镇陆续种植了3万亩柑橘,产量可达2万吨,每年有接近5000万的产值。王开仕还主动牵头规划并组建了印江10万亩绿茶基地,形成了梵净山茶场湄溪茶场永义茶场三大茶叶生产企业,他指导生产出的“梵净山翠峰茶”多次荣获全国农产品博览会金奖。柑桔和茶叶至今仍是印江县重要的两大经济支柱产业,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苗圃里种植希望


有的事情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成功的,在农业科学这条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到田间地头,才有收获。”他一直坚持着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退休以后,刚开始几年同儿女一起住在贵阳,但是他一心想回到家乡思南,改变家乡贫困的现实。那里的气候适合发展果树,于是他用自己的退休金在思南大坝场镇承包了五六亩的苗圃,在旁边租了一个小房子,自己置办了显微镜等简单器材,用于化验分析水果的糖分等数据,培植新的优良果苗,并低价或免费提供给果农,同时为果农进行技术指导,并为他们联系销售渠道。每年只有春节才能回几天家,家人说:“他比没退休时还要忙!”



       尽管已经年逾古稀,王开仕还保持着学习和研究的热忱,通过网络文献库,他利用在高中和大学里学习的俄文功底,查阅到了日本学者发表的相关文献,并据此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精品水果“春香”,现在他的苗圃里主要种的都是这种果苗。“春香”走的是精品水果路线,目前产量不高,但是利润很可观,每一季的果实都提前被广东客商预定,并返销国外至日本和东南亚。越来越多的果农找他学习种植技术,而他也十分乐于为他们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在一张记录他为果农培训的照片里,他手拿枝条、神采奕奕地为大家讲课,脸上挂着幸福又满足的笑容。



       忙碌的王开仕总是随身揣着四小件:卷尺胶带嫁接刀枝条刀,来回于各个村镇之间。4月21日那天,他前往大坝场镇洞龙村做技术指导,恰逢古树倒塌,村里排险砍树,他不幸被枯木砸破大腿动脉。尽管当地政府、医院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处理,但由于医疗条件有限以及伤势过重,王开仕最终因为失血过多去世。村主任守在事故现场前自责又悲痛地说:“老同志,我怎么对得起你和你的家人啊。”


王开仕他用一生践行了年少时的自己在心中立下的誓言,将“农科富民”的使命背负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在王开仕的追悼会上,他帮助过的果农们久久不愿离去。

明德至善 博学笃行

你用一生践行了校训

母校以你为傲!

放心吧

会有更多的贵大学子

跟你一样

扎根西部大地

奉献火热青春


——     明德 · 至善 · 博学 · 笃行     ——


贵州大学

投稿邮箱:gzuxmt@126.com



图片由王开仕亲属提供

文字:田泽宇

编辑:何   华

 审校: 凡佳佳

近期

热门

 运动季来临,你准备好了吗
 溪山耳语丨母亲是一篇总也读不完的故事
 李建军任贵州大学党委书记,宋宝安任贵州大学校长
 从A到Z,这是属于我和贵大的故事!
 倒计时27天,送给为梦想奋斗的你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