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聂辉华:两个经济学博士的对话(2-4)

聂辉华 聂氏政经评论 2019-06-17
1

两个经济学博士的对话(2-4)

贺博士:你总是抱怨年轻人压力大、收入少、地位低,这难道不是普遍现象吗?

费博士:但是对于创造性行业而言,这样的格局尤其对社会不利啊。

贺博士: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有什么不对呢?

费博士:难道因为自己吃过苦,就必须也让别人吃苦吗?好比你自己买了房子,难道非要别人买得比你贵,你才甘心?

贺博士:难道美国的教授不需要熬?

费博士:当然需要,但人家只需要经受事业上的煎熬,而我们则需要经受经济和事业上的双重煎熬。

贺博士:那你也可以去美国读书、教书啊。套用一句流行的话,“谁叫你不幸生在中国呢?”

费博士:我也套用一句流行的话,“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贺博士:听说你工作很勤奋,也很热情?

费博士:是的。我们人大有“明德三剑客”,还有明商“拼命三郎”。通常,我们每天工作12个小时左右,从周一到周七。

贺博士:为什么你有如此强劲的动力呢?

费博士:因为我热爱这种工作,能够将自己的比较优势和兴趣结合起来。

贺博士: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勤奋工作可能给社会福利带来负面影响?

费博士:这不可能!你开玩笑吧?

贺博士:这是符合逻辑的,只是你心里不去想,或者你的热情蒙蔽了你的理性。

费博士:此话怎讲?

贺博士:如果报酬这么少你还这么勤奋工作,那么薪酬机制就应该设计成鼓励低工资和高努力的制度。你知道这会导致什么后果吗?

费博士:什么后果?

贺博士:你可以假设一下,假如一个大学实行零工资,会是什么结果?

费博士:所有愿意专心教书的人都不会来,所有善于打着学校招牌在外面骗吃骗喝的人都愿意来,就是逆向淘汰。

贺博士:你终于想起来了。不用我提醒你子贡“拾牛不昧”结果被孔子痛斥的“动态道德风险模型”吧?那可是你开发的寓言啊!

费博士:可是,不勤奋工作在道德上不安,勤奋工作又会导致动态的负面激励。我该怎么抉择呢?


贺博士:我看你发表了不少论文,光是《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管理世界》和《世界经济》这五种国内顶级杂志上就有十几篇。

费博士:当一个人在《经济研究》上发表了两篇论文时,数量的意义就很小了。

贺博士:为什么是两篇呢?

费博士:正如克鲁格曼所说,第一篇要一鸣惊人,第二篇要证明这不是运气。

贺博士:有意思。不过,数量越多不是越能证明自己的水平吗?在你这个年龄段,有人几年能发表十几篇论文,而且杂志都是国内一流的。我觉得你本来可以更出名。

费博士:就算我发表得再多,也最多能出名一点点,但肯定不会是很多。

贺博士:为什么呢?

费博士:第一,我认为围绕一个主题,用一个数据,采取类似的方法去发表十几篇论文根本没有必要;第二,借用张五常的一句话,“我一篇论文只写一次”!

贺博士:不同的方法代表不同的角度,这样不是让问题研究得更深刻了吗?我认为这是一种本事。

费博士:就算是,也不过一种二流的本事。好比研究生产率,一篇文章采取响应法,一篇采取指数法,一篇采取DEA,一篇采取随机边界法,然后还有几篇是对几种方法进行不同组合。请问,这些方法之间差别大吗?如果差别小,那么就是浪费资源;如果有差别,那么正确的或最佳的方法肯定只有一种。

贺博士:不同的方法隐含了不同的假设,也许这个问题本来就可以采取不同的假设。再说,即便几种假设是冲突的,谁又会去比较几篇不同文章的结果呢?

费博士:现在有了“中国期刊网”,这种小聪明瞒不过大众。

贺博士:这是一个数量为王的时代,发表就是硬道理。你这样清高,未必就有更好的结果。毕竟,拿到手的才是好的。

费博士:如果成不了一流,我也不愿意做二流。


想看更多有趣、有理、有用的经济学故事?想看看世界著名华人经济学家、经济学界的“怪侠”黄有光教授眼里的“怪书”吗?请订购聂辉华教授的《跟<西游记>学创业——一本人人都要读的管理秘籍》,这是中国第一本企业理论通俗读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9月出版,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专门推荐,世界著名华人经济学家黄有光教授、共识网总裁周志兴先生等人联袂推荐。人大出版社特意推出签名版,仅售100本,不加价;普通版京东、当当、亚马逊、天猫等各大网站热销,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人大社微店购买签名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