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亮:中国反腐败奏效了吗? |人大NPE视点
来源:2016-02-22 联合早报网
【导读】2015年,中国在透明国际的清廉排行榜上名列第83位,比2014年提高了17位。原因在于,企业经理人对中国清廉程度的评价改善了,专家判断的变化不明显,但是民众的感知水平却显著降低了。企业的评价之所以改善,同中国政府大力推动的行政审批事项精简和各种便利措施有关。
国际组织“透明国际”发布的“2015年全球清廉指数”显示,中国的排名陡升17位,从去年的第100名大幅上升到第83名。尽管中国的得分只有37分,不仅低于全球平均分43分,而且仅比2014年增加了1分,但在全球168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名却显著抬升。
中国在2014年的清廉指数为36分,低于2013年的40分和2012年的39分,排名也从这两年的第80名猛跌至第100名。中国排名下滑的这一时期,恰恰是政府反腐败力度最大的关键期。中国政府一度难以容忍排名的急剧下滑,对透明国际提出严正抗议,认为中国的反腐努力未能获得公允的承认。这次排名大幅提升,相信会令中国政府感到某种慰藉,但却不应高兴得太早。
透明国际的“清廉指数”并非单一指标,而是由多种指标综合而成的,共包括12个数据源。这些数据源多数是基于各国专家对清廉程度的评价(世界银行、波特雷斯曼基金会、自由出版社、非洲开发银行等),仅有四项评价是基于企业经理人的判断(世界经济论坛、世界竞争力报告、经济学人资讯部、政治经济风险咨询社),另有一项评价涉及普通民众的感知(世界正义项目)。
透明国际要求每个国家和地区至少有三个来源的数据,才会对其予以排名,因为数据源太少的话可信度不高。被排名的国家和地区中,数据源最多的达到9个,平均都有6个数据源。透明国际将这些来源的数据转化为统一可比的百分制,然后取平均分作为排名依据。清廉指数的得分范围从0到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越清廉。2015年排名首位的丹麦得分91分,排名垫底的朝鲜和索马里仅得8分。
因此,要想搞清楚中国排名的巨幅提升,就需要对组成清廉指数的具体指标进行分析。中国的数据源有8个,2015年的得分介于28分至49分之间,同2014年的28分至47分不相上下。具体到各个数据源,有四项评分提高,一项评分降低,另有三项数据源的得分没变。波特雷斯曼基金会对中国镇压腐败势头的专家评分从28分提高到36分,是评分提升最高的。企业评分方面,政治经济风险咨询社从37分提高到41分,世界竞争力报告从36分提高到39分,世界经济论坛的评分从47分提高到49分。但是,世界正义项目对中国公众调查的评分从41分骤降至28分,一下子拉低了中国的排名增幅。
这些数据源对中国的评价基本一致,都将中国置于全球排名的后50%,并没有明显的异常值,因此刻画了一副值得信任的清廉图景。这些数据源都是其他国际组织或智库公开披露的信息,遵循透明国际的计算方法,任何人都可以重新计算而得到同样的结果。因此,中国让透明国际对排名的变化负责有些冤枉。更为明智的做法,是深入到发生变化的具体指标并明确优势和短板,以提升反腐败的效力。
透明国际今年首次对各国得分的变化程度进行分析,发现2012年至2015年有13个国家的排名显著提升,有10个国家的排名明显下滑。中国均不在上述国家的行列,说明其排名的波动性没有明显的变化可言,或者说并没有按照一个稳健的趋势变化。中国排名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其中一个指标的得分上浮较大。但是总体来说,中国的清廉状况仍然很难说实现了质的变化。
腐败对不同群体的影响差别很大,使他们的判断也会出现偏差。值得注意的是,企业经理人对中国清廉程度的评价改善了,专家判断的变化不明显,但是民众的感知水平却显著降低了。企业的评价之所以改善,同中国政府大力推动的行政审批事项精简和各种便利措施有关。这些惠企政策也深得人心,而高压反腐让政府伸向企业的“吃拿卡要”和“掠夺之手”减少了,使企业较为满意。
专家的评判相对来说变化不大,这同他们的审慎观察密不可分,也同中国的法治进程进步迟缓不无关系。运动式的反腐败能够持续多久,是否可以建立牢固的清廉制度,这些仍然是值得深思的问题。这些深层次的腐败成因问题不解决,单纯依靠威吓式的反腐打压,可能很难推动清廉状况的本质改善。
从民众感知的角度而言,它与腐败的实际发生情况不一定存在很强的关联。与此同时,主观感知的滞后性也非常明显,并极易受到媒体渲染的左右。高强度的反腐败使一大批贪官污吏落马,他们的巨额贪污令人咋舌。许多人第一次见识到如此骇人听闻的腐败案件,所受到的精神触动很大。这无形中让他们重新定位中国的腐败状况,并得出消极的评价。
中国在清廉指数上的排名大幅提升,相信会令中国政府感到“脸上有光”。但是,中国不应为排名的短暂上升而沾沾自喜,而应认识到清廉指数排名上升的隐忧。深入透视清廉指数的具体得分,就会发现中国反腐败事业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但也有迟迟未能改观的一面。不同群体的观点分野,也说明有必要审慎和多角度地评价反腐败的成本与收益。只有将上述两方面都予以审视,才有助于推动“清廉中国”的稳步建设。
延伸阅读
作者马亮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反腐败与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NPE)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人大NPE视点”是“聂氏政经评论”(ID: RUC_NIE)的新栏目,主要刊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反腐败与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NPE)的资政成果。人大国发院NPE致力于采取新政治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中国的重大政治经济问题,目前由国发院副院长、经济学院教授聂辉华兼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