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运河文化调研 | 扬州: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推进联动“一带一路”战略

朱鑫峰 谭腾飞 言之有范 2023-04-03


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与我国当前“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战略高度契合,与前者关系尤为密切。江苏省是“一带一路”战略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交汇点”,面对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全省始终站在国家高度来认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战略性意义,切实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并积极引导其与“一带一路”战略实现联动。这其中,作为大运河联合申遗牵头城市的扬州,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对于我们思考大运河文化带与“一带一路”战略两者之间关系或能提供参考。2018年2月言之有范团队走进扬州,了解大运河文化带沿线城市发展。



中国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是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三条运河的合称。其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融京津、燕赵、齐鲁、中原、淮扬、吴越等地域文化于一体,成为探求中华文明生命轨迹的一条重要主线。如果说长城是中华民族挺立不屈的脊梁,大运河则是中华民族流动不息的血脉。


从政治意义来看,大运河北连“京津冀一体化”、雄安新区,南接“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更重要的是它西北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东南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上重要的桥梁和纽带。纵观“一带一路”全线,65国的节点城市有50多个,而其中的运河城市占了将近40%。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推进,更多运河城市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扬州便是如此。2014年,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与大运河“同生共长”的城市扬州,一直致力于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留住运河文化记忆,建设城市经典,使千年运河的悠久文化得以不断传承、滋养后人。进入后申遗时代,坐拥双重政策红利的扬州期冀以运河水滋养着城市灵性,探索保护、传承、利用的“扬州样板”,打造世界级旅游和文化名城。


以扬州为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对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提升自身:描绘文化新形象,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注入原动力


大运河纵贯南北,连接8省35座城市和大量乡村,分布着京津、燕赵、中原、齐鲁、淮扬、吴越等六种不同地域文化形态,以及园林文化、戏曲文化、工艺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等众多文化类别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就像一条金丝线,将一颗颗璀璨的中华文化明珠串联起来。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和传播,其实就是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练、梳理和总结,就是更好地挖掘、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并创造优秀新运河文化,通过大运河旅游产业和大运河文化产业的发展,使中国大运河成为展示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大长廊。



扬州以运河申遗和文化博览城建设为契机,对境内的10个遗产点和6段河道以及古镇、古闸、古坝、古码头、古民居等进行有计划的修缮保护,并在运河沿线江都、高邮、宝应等地规划新建多个以运河为主题的博物馆、展览馆和遗址公园,项目化推进运河遗产保护和展示工作,旨在将扬州主城打造成为一个大的“运河文化博览馆”。扬州邵伯古镇地处大运河畔,是江淮生态大走廊的核心区。近年来,该镇以运河申遗为契机,充分利用丰富的“古、水、绿、味、文、情”资源和优越的地理条件,大力推动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外来游客了解扬州运河文化的重要载体,实现了古镇的“新生”。

 

2. 对外传播:讲好中国好故事,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做好铺路石



当前,中国的国家形象在国际社会的传播中,讲原则多,讲生动事例和民众生活的少,很多时候仅仅只是简单直接地将汉语译成外语,一定程度上导致世界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识不全面。而像大运河这样与人民息息相关的河流,它根植于人,根植于生活,它的故事是世界人民都听得明白、弄得清楚的,对于大运河里千万故事的挖掘、梳理和传播,可以将中国更加生动、形象、全面、有层次、有细节、更人性化的展示给世界。大运河为我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资源,既要求我们充分挖掘、保护好这些文化资源,同时也需要我们利用现代科技和现代创意手段,借助各类世界平台,将优秀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优势文化产业,在输出文化产品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宣传中华优秀文化,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讲好中国大运河文化故事。



扬州充分发挥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以下简称WCCO)等机构的影响力和作用,与本地高校共同组建中国大运河研究院,系统开展运河文化的研究、交流、传播、创作。扬州市政府还牵头组织编撰大运河系列书籍。例如《FINDING CHINA IN YANGZHOU》一书从外国人的角度,多层次地展现扬州大运河的方方面面;《扬州运河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从对外文化传播的视角来探讨扬州运河文化形成、发展、传承和创新所带来的影响,展现扬州运河魅力。


3. 交流共享:构建命运共同体,为“一带一路”全面铺展贡献大智慧



中国大运河所承载的古代中华文化具有多元性、包容性和开放性等特征。例如:隋朝运河贯通后,唐朝将运河文化的三种特性推向当时世界的巅峰,不仅促进了国内南北经济文化的融合发展,更是借助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实现了对外经济文化的大交流。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遣唐使来华,扬州、洛阳等运河城市与长安一起成为当时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引领了古代世界的文明潮流。而这些特征真正是当今世界公认的衡量文化先进性的核心标准。



古有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而今有“一带一路”战略,在合作和传播过程中,我们将中华文化的智慧和精髓向世界传播贡献给世界,“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扬州自2007年起举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及世界运河城市论坛,随着2009年WCCO的成立,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和世界运河城市论坛正式交由WCCO主办。WCCO着力推进中国运河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中国运河城市与世界运河城市间的交流、探索民间组织志愿者队伍建设的路径,深化合作组织与其他国际组织之间的合作、推动“一带一路”沿线运河城市的合作交流。


参考来源:

扬州网《扬州瘦西湖:古代丝绸之路的见证 现代一带一路的风景》

国际在线《扬州融入“一带一路” 实现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完美融合》

扬州广电扬帆《2017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在扬州开幕,共商运河城市在“一带一路”合作中的新机遇


END


后台编辑 | 谭腾飞

校       对 | 朱鑫峰



推荐阅读

共建大运河文化带:重新认识文化生态、文化生产与文化传承

重磅消息 | 4年调研与论证,《大运河文化带调研报告》终发布

范周 | 群策群力,共话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未来时

范周 | 龙抬头:打造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示范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