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会前瞻:地方两会聚焦文化发展新思路

侯雪彤 言之有范 2021-07-18


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分别于3月3日和3月5日在北京开幕。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笔者梳理了2018年年初各地方两会的文化相关议题,其中涉及文化自信、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以及文化对外交流发展等热点话题。随着文化产业在助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和促进消费水平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同省市立足本地实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文化产业发展思路。



一、以文化产业新业态助推高质量发展


去年12月,党的十九大之后的首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了切实把推动经济发展的着力点转到质量和效益上来,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活力和动力,地方“两会”举行期间,各省(区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接下来工作重点进行了充分部署,文化产业也是其中的重点之一。


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力打造文化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锻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立足黄河、长城、太行独有的山水风光禀赋和历史文化底蕴,举全省之力锻造新的三大旅游板块,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全域旅游目的地。


山东省“两会”期间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7年山东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120亿元,翻了近一番。在接下来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部署上,山东省将发挥齐鲁文化资源优势,开拓文化强省新途径,通过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金融、旅游等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打造影视创作生产高地,建设青岛电影基地等一批影视产业基地;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办好“一带一路”版权贸易洽谈会等。


二、坚定文化自信,办好国际活动


今年地方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文化自信”成为高频词。陕西、北京、海南、湖北、浙江等省区市都明确提出要坚定和提升文化自信,同时,进一步办好重大国际活动,打造优质品牌,扩大对外开放也成为共识。


北京市提出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并指出要巩固做精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音乐节和中国戏曲文化周等文化品牌。加强文化对外交流合作,办好“欢乐春节”“北京之夜”等活动。


海南省提出坚定文化自信。积极落实海南参与“一带一路”行动计划。全力办好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主场外交、纪念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等活动,展现海南良好国际形象。



上海市将加快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深化国际文化交流,进一步扩大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上海国际艺术节。去年上海国际艺术节,有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会机构420余家,代表总人数近800人,展位数约150个,推介演出总数45台。据不完全统计,主办方帮助交易双方达成超过387项涉境外项目与创投合作意向。其中,国内演艺节目“走出去”意向146项。



黑龙江省将“扩大开放,全方位对俄合作实现新突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将连续举办中俄文化大集、中俄文化艺术交流周。办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黑龙江之冬国际文化艺术节、哈尔滨国际音乐比赛。


江苏省将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打造“精彩江苏”对外文化交流品牌,建设好海牙中国文化中心,提高江苏文化软实力。


湖南省指出,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将瞄准“北有中关村、南有马栏山”的目标,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V谷”。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有全行业最大的IP生产基地、中国第一家数字版权交易中心、中国最大的视频创意孵化器。


重庆市提出,实施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行动计划,构建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生活环境和人文环境,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


三、加强遗产保护,提升城市软实力


文化遗产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相关项目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国际社会受关注度极高的事件,也是传播中华文化的有效途径。今年,不少省(区市)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遗产的保护传承,也将申遗列为2018年工作目标。


湖北省将实施荆楚大遗址保护传承工程和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进一步推进万里茶道申遗,促进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协同推进,当下的城市发展,文化不仅仅是表面文章,更是软实力,是推动力。很多一直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城市现在都转头谋求文化导向型的发展,寻找在产业转型时代新的发展动力。



宁夏回族自治区将持续推进西夏陵、丝绸之路宁夏段申遗,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工作。


广西壮族自治区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北海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基础工作,推动建设河内中国文化中心。


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所具有的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文化支撑。以文化自觉的精神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需要在理性认知与把握城市文化命运和发展前途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掘,提炼和塑造城市精神,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地方文化产业,打造区域文化品牌,从而推进现代城市的转型升级。


四、在促进文化消费中便民惠民利民


无论是高速发展还是高质量发展,其最终的受益者都是人民群众。因此,文化产业领域也极为关注文化惠民与文化消费。2017年,山东、北京等地都积极举办惠民文化消费季,在提高当地文化消费水平的同时,培育当地居民的文化消费意识,从而进一步改善民生,推动经济发展。


天津市“两会”期间,天津市人大代表、津南区区长刘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8年天津市津南区将充分利用会展中心、特色文化、海河教育园区三大资源,进一步惠及民生。“今年,津南区将在民生领域持续发力,特别是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更多地为人民群众谋福利。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赵磊,在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召开的“为促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建言献策”记者会上介绍,北京市正在研究建设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惠民平台,大力推进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举措,推动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此外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促进文化消费的意见,加强文化消费的供给,丰富文化消费的业态,优化文化消费的环境。2017年第五届惠民文化消费季实现直接消费金额162.1亿元,惠民金额高达10.3亿元,该活动不仅提升了展览、阅读、文艺演出等传统文化活动的质量,更拓展了文化融合业态与文化消费模式,形成了北京市文化消费的新格局。



五、文化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新路径


地方“两会”举办期间,如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从文化产业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角度出发,文化扶贫、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和文化消费意识、打造文化特色小镇等都是具有可行性的发展路径。


四川省“两会”期间,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省科技扶贫基金会理事长蔡凌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可以采取“一个省级社会组织帮扶一个地市州”“社会组织+企业”等模式助推产业扶贫,打造“一县一品牌”,让社会组织承担一定的脱贫攻坚工作。


上海市“两会”期间,上海市人大代表、松江区小昆山镇党委书记陈永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文化产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有针对性的发展方向与方案。随着农村经济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活动场所以及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有助于满足当地群众对精神食粮的需求。“小昆山镇是上海市首批‘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在改善居住质量方面已有成效,但文明素养和生活习惯仍有提升空间。


六、以“一带一路”为契机,推进文化走出去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作为党和国家发展的活力之源,我国改革开放在经济新常态之下迎来了“一带一路”的新篇章。在这一背景下,2018年省级两会上,各省及自治区继续将深化改革、提升开放水平作为2018年主要任务,同时结合自身区位优势与发展现状提出了一系列规划与政策,“一带一路”建设在2018年仍是各省区市的工作重点。


陕西省指出,要提升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品牌活动的影响力。


甘肃省将办好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等重点节会,推动丝路文化展示交流常态化,打造永不落幕的高品质文博会。并将启动“一带一路”文化长廊建设,支持甘肃省文物保护技术成果走出去。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提出,深度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全面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积极推进跨境旅游,促进与周边国家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合作和人文交流。办好第六届中国—亚欧博览会。


福建省提出,加快建设海丝核心区。推进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经贸合作、海洋合作、人文交流,促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同时,推进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


“一带一路”战略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国内外局势提出的重大经济发展核心战略,它对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同样具有重要价值。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要通过大力培育复合型人才、努力树立文化认同感、多方面借力发展文化产业等途径,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参考来源:

中国文化传媒网,《地方两会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建议》

大众网,《明确文化产业发展新思路新方向》


END


后台编辑 | 朱鑫峰

校       对 | 谭腾飞


推荐阅读

聚焦 | 新时代,地方两会展现文化建设新作为
“两会”来了,看看文化这件大事
直通两会 | 不忘初心,看吉林、湖南、甘肃、海南四地文化建设谱新篇
直通两会丨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四地聚焦雄安新区建设
直通两会丨奋发有为,听鄂桂藏蒙两会上的文化“好声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