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详解五年政府工作报告文化高频词
温故而知新,又是一年“两会”到。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3月5日在北京召开。近五年政府最关注文化领域哪些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提法的变化传递了什么信号?本文将一次性回顾近五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文化领域高频词汇。回首往昔,洞察未来。
今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加快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年均增长13%以上,并在2018年政府工作建议中提出,要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每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既是对过去一年政府工作的回顾,也传递了未来一年政府工作的方向和着力重点。梳理2014年——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我们发现“改革”“创新”“融合”等九大词汇,既是报告中有关文化领域的高频词汇,也是近五年政府文化工作的关键词汇。
改革
“改革”成为高频词,重视向改革要动力要发展
近五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大篇幅强调“改革”的重要意义,向改革要动力。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向深化改革要动力,2015年提出把改革开放扎实推向纵深,这两年报告中均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2016年报告提出要推进文化改革发展;2017年提出要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培育壮大新动能,经济结构加快优化升级。2015——2018年报告连续出现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也在2017年报告中写入文化板块。
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抓住文化改革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发力,由点及面逐步推开,加大力度解决影响和制约文化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激发文化创造活力,以形成基于全民族文化创造力的新型文化建设格局,助推我国由“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转变。
“
创新、融合
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增强创新力和竞争力
近五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创新驱动的重要作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重视文化产业对相关业态的融合与提升作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2015年提出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2016年提出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2015年、2016年、2017年连续三年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潜能,发挥“双创”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肯定了过去五年创新驱动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着重提到要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集众智汇众力,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创新型国家”和创新驱动战略,单独列为2018年政府工作建议的几大要点之一,排在第二位,体现了政府对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视。
“融合”也多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包括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互联网与相关业态融合,农村三产融合、线上线下融合等,通过融合路径实现创新发展。
“
互联网+
融入多种业态与服务,发展新动能
“互联网+”可以说是近年来各行各业高度关注的领域。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2016年、2017年均提出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要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7处“互联网+”,提出要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发展“互联网+农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运用“互联网+”发展新就业形态。互联网将在发展新动能、政务服务、农业、就业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互联网在文化领域的融合特色更为突出,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净化网络环境;2018年报告提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
“
公共文化服务
提升标准化均等化,改善文化民生
推进文化改革,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一直是政府工作报告中不能缺少的部分。2014年、2015年报告分别提出“促进”“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并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2016年提出引导公共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2017年提出要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2018年报告并未提及“公共文化服务”,但提出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未来,政府无疑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加强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丰富和活跃城乡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从而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2015年、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分别提到要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5年至2017年报告中均提到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2018年提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文物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不同于之前单纯地 “重视保护文物”“重视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一词表明政府对于文化遗产作用和价值的认识在深化,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将持有一种更加开放、更加理性的态度。文化遗产并不是孤立的物质、非物质遗产,“保护”只能保其完整或者完好如初,“保护与利用”才能真正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遗产得到传承与发展。在国际上,可持续发展能力已经成为衡量文化遗产的重要标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处理好文化保护与开发的辩证关系,从而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
消费
释放国内需求潜力,促进文化消费增长
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推动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相适应,使消费成为生产力,也呼应了当下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鼓励大众消费,壮大信息消费,提升旅游休闲消费,推动绿色消费,扩大教育文化体育消费。2016年、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挖和释放国内需求潜力,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教育、文化、养老、医疗等服务,推动服务业模式创新和跨界融合,发展医养结合、文化创意等新兴消费。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扩大消费,推进消费升级,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支持社会力量增加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服务供给。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等发展带来的消费升级尤其是消费需求个性化的突显,产生了更多文娱体旅服务的市场需求。借力科技,使文化消费环境更贴近当下的受众,创造更新的体验,形成线上线下的全场景融合,有助于促进文化消费增长。
“
全民阅读
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书籍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在全球学习型社会的发展趋势下,国民阅读量已成为一个国家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其也是国民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倡导全民阅读”自2014年首次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至2016年已连续三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各项具体措施也有条不紊地持续推进。而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倡导全民阅读”的提法被改为“大力推动全民阅读”,从字面动词“倡导”到“大力推动”的改变,体现了国家对于全民阅读这一倡导背后意义的进一步理解,表明了政府对于持续推进全民阅读活动的决心,并为全民阅读扎实、深入、有效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过去几年,多达百名政协委员在“两会”中提案全民阅读立法。2013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专门成立了全民阅读立法起草工作组,草拟条例初稿,历经四年时间,《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于2017年4月起正式征集意见。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没有直接提及“全民阅读”,但提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实质上是对社会文化素养更高层次的概括和升华。
“
新型智库
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历程,智库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载体。“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作为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重要工作之一,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中。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好新型智库”。报告中“建设智库”向“建好智库”的转变,预示着我国智库建设工作将更上一层楼。近年来,从政府部门到社会各界对于智库作用的认识都更加充分,智库广泛参与到政府规划、文件起草以及第三方评估之中,诸多优质成果得到各级政府和企业的重视和采纳,同时一些高端智库也参与到全球治理之中,为国家发展外部环境的改善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中国新型智库应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凝智聚力,以期在国际社会中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与文化软实力。
“
中外人文交流
从近五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国际文化传播能力建设不仅是深化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前提,更关乎我国文化“走出去”的广度和深度。2014年提出加快文化走出去,发展文化贸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2015年、2016年提出拓展中外人文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2017年提出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并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人文交流。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深化中外人文交流。
推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有助于掌握国际话语权,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有助于我们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加快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此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则是将区域发展格局和对外开放合作相结合,将经贸发展和文化发展相结合。
除了以上高频词汇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还出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互联网内容建设”等提法。“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动能”等关联词汇也多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文化产业的有序发展环境利好,以数字创意产业为代表的数字化、网络化文化业态的发展环境利好。
透过政府工作报告,如何理解文化发展?如何洞察文化政策和行业趋势?敬请关注言之有范明天的详细解读。
参考来源:
2014年-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言之有范,《“十八大”以来,“两会”的文化热点都有啥?》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全民阅读立法,书香社会何为》
人民网,《找到保护与利用的平衡点》
中国社会科学网,《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人民网,《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光明网,《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为实现民族复兴凝智聚力》
END
责任编辑 | 何诗涵 谭腾飞
后台编辑 | 赵 婕
校 对 | 董一沣 朱鑫峰
推荐阅读
聚焦 | 新时代,地方两会展现文化建设新作为“两会”来了,看看文化这件大事
直通两会 | 不忘初心,看吉林、湖南、甘肃、海南四地文化建设谱新篇
直通两会丨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四地聚焦雄安新区建设
直通两会丨奋发有为,听鄂桂藏蒙两会上的文化“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