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博物馆:关注儿童,关注未来
国外博物馆儿童教育与儿童博物馆的发展都已有数百年历史,形成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以动手操作、互动探究为特点的教育模式。相比之下,我国博物馆儿童教育与儿童博物馆的发展都较为滞后,积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成为我国儿童博物馆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
儿童博物馆的发展历史
儿童博物馆的初创阶段
19 世纪末,美国学校教育暴露出诸多问题:未经专业训练的教师在各个学校之间巡回教学。他们主宰课堂,甚至还体罚学生,而学生只接受学科导向的教育,没有手工劳动课等。一场以学习者为导向(Learner-oriented)的教育运动随即席卷美国的学校教育,儿童中心成为该时期美国学校教育的发展纲领。
在这种儿童本位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不少有识之士发现当时博物馆中,展品束之高阁、展厅光线暗淡微弱、文字说明晦涩艰深的现状对儿童教育的开展十分不利。于是,当时美国社会便出现了学校与博物馆合作的新局面:教师尝试利用出借的馆内藏品或是直接在博物馆内进行教学。世界第一家儿童博物馆应运而生,世界儿童博物馆事业由此踏上了百余年来的发展征程。
儿童博物馆的平缓阶段
四大儿童博物馆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价值初现端倪,然而,在草创期过后的二十多年间,美国却先后经历了两次重大历史事件:1929-1933 年经济大萧条以及 1939-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尽管政府付出了大量的物力支持,但是,主要的发展动力来自民间团体、组织,这也导致了各地兴建儿童博物馆的风潮有所趋缓。
重新定义儿童博物馆
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旅行者号”成功发射,让素以“在航天领域具有绝对优势”自诩的美国陷入了高度的恐慌。一场美苏两国之间持续二十多年的太空竞赛拉开帷幕。当时,社会各界人士都将在太空竞赛中的失利归咎于中小学的科学教育。为了迎头赶上,1959 年 9 月以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Bruner)领衔的课程改革小组成立,并在中小学中力推 MACOS(Man: A Course of Study)项目。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教师有责任让学生在操作、探究、比较、寻找矛盾中掌握探寻未知的过程与方法,即发现式学习理论(Discovery Learning Theory)。他们主张学校教育应该尽全力向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他们于是选编了包括操作式教具、游戏、照片、电影等在内的大量学习资料,以期让儿童“像物理学家一样学习物理。因为,让他们像物理学家一样学习物理,比起让他们以其他方式学习物理要来得更为容易。”
布鲁纳的观点遂成为“后旅行者号时期”(Post-Sputnik)美国教育改《外国中小学教育》2016 年第 7 期革的指南,并波及儿童博物馆的发展之中。
儿童博物馆全面发展时期
斯波克、奥本海默的改革与创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它们与布鲁克林儿童博物馆、杰克逊维尔儿童博物馆(Jacksonville Children's Museum)以及科珀斯克里斯蒂博物馆(Corpus Christi Museum)、安大略科学中心(Ontario Science Centre)、芝加哥科学与工业博物馆(Chicago Museum of Science and Industry)、富兰克林研究所(Franklin Institute)为儿童而专设的展馆一起构成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儿童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时代先锋,并共同掀起了又一轮大发展的浪潮。
全球著名博物馆
布鲁克林儿童博物馆
布鲁克林儿童博物馆创办于1899年,是全球第一座儿童博物馆,藏品包罗历史、民族、自然、地质、矿物、动物、工艺、机械等各类学科的实物和标本5万余件。设有礼堂、儿童资料图书馆、儿童照相、艺术、音乐、科学、地质等工场,供孩子们上课、练习、实验,有时还参观历史古迹,进行模拟考古发掘等活动。
英国科学博物馆
英国科学博物馆是全球第一座科学博物馆,拥有农业、航空、造船、车辆、纺织、气象、原子物理、分析化学等70个展览室,陈列着从早期的蒸汽引擎到未来出租车、最新的太空科技产品,集中展示了英国作为全球工业革命发源地的科技实力。在这里,孩子们可以抛开枯燥的书本,亲手按动电钮,看机器运转。从1931年科学博物馆开设儿童展馆至今,这里一直是孩子们同科学亲密接触的乐园。
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
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世界博物馆拥有丰富的展览能满足孩子们的各种爱好。想当小小宇航员吗?那就去天文馆看星星吧;迷恋动画片吗?那就去卡通馆的热带雨林搜寻小动物吧;喜欢玩具车?那就去“出发啦”展览馆开动小火车吧……“带我去埃及”是博物馆13个常展之一,在这个精心设计的现代埃及村落里,孩子们能了解埃及钱币的知识、试穿埃及服饰、购买当地食物……异国新奇的环境常常让孩子和家长们流连忘返。
后记
回顾西方儿童博物馆的百年发展史,我们可以获得如下启示:
第一,儿童博物馆在布展环境上,强调儿童的亲身操作与体验。不同于传统博物馆将所有实物束之高阁,儿童博物馆的布展环境是为每个儿童都能够动手操作与实际体验而设计的。儿童博物馆布展的宗旨不在于展示实物的稀有性,而是彰显每一件实物的教育价值。让它们都能和儿童产生直接的互动,以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实物的直接经验。这样的设计虽然会让整个博物馆感觉非常喧闹,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混乱的情形,但是,这恰恰是符合儿童学习的基本规律的。儿童博物馆的百年发展史也证明了这一点:在每一次出现重大转机的关键时间节点上,领先的教育思潮都引领着儿童博物馆的发展。如今,所有儿童博物馆的环境都以高度丰富性、多元性、情境性为宗旨,每个儿童都能在轻松、宽容的氛围探索。
第二,儿童博物馆在举办定位上,强调与社区融合,为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儿童博物馆作为一个单独的文化机构,它首先为儿童提供了教育与娱乐的双重服务功能,但是,它不仅仅只是一个孤立存在的机构,社区网络中的儿童博物馆在亲子活动、学校课程的改革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改善亲子互动质量方面,儿童博物馆为父母与子女搭建了一个更为具体而直接的平台,父母和子女双方都能够在儿童博物馆的各个实践活动中获得愉悦的亲子情感体验;而在学校课程改革方面,儿童博物馆大量和丰富的布展环境能够有效填补学校教育在物力和人力方面始终难以实现的课程愿景,使得那些原本不易实现的课程内容直接与儿童产生了互动。
参考来源:
汤成麟,《跨越百年的美丽:世界儿童博物馆发展史略》
微信公众号 “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心”
END
美 编 | 赵 婕
推荐阅读
腾讯研究院:2017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大咖声音 | 数字经济的当下与未来范周 | 文创发展的下一个风口:数字创意产业
潘云鹤 | 谋势而动: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