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戛纳电影节即将开幕,来自金棕榈的启示录:谈艺术也不差钱

张楚炀 言之有范 2023-04-03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有700多个电影节,经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FIAPF)认证的电影节有46个,其中戛纳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与美国奥斯卡金像奖被并称为国际四大电影节。电影节作为电影产业的重要分支,具有商业性和艺术性双重属性。随着电影节影片交易市场和电影节运行模式的成熟,电影节逐渐成为一个复杂的经济体,一个成熟的电影节背后蕴含着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网络。一个有影响力的电影节除了新片首映、项目造势和市场交易等功能外,还兼具对电影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戛纳电影节logo


一、戛纳电影节

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完美融合


1、“艺术电影的天堂”


第71届戛纳电影节即将在法国开幕,全世界的电影人趋之若鹜。戛纳电影节代表着电影艺术的最高殿堂,电影产业无论发生怎样的变革,戛纳电影节的地位都是经久不衰。“戛纳”代表着荣誉、权威、趋势和话题,是时尚界和媒体人的战场,也是影迷观众的天堂。为什么戛纳电影节能够代表电影艺术的最高标准和权威,能够成为所有电影人的风向标?这要回溯到戛纳电影节创立和发展的历史语境中。


戛纳电影节诞生在特殊的政治环境和历史机遇下。二战爆发前三个月,法国、美国和英国作为自由世界的代表,为了抵制威尼斯电影节的法西斯主义宣传倾向而创立了首届戛纳电影节。第一届戛纳电影节还未来得及正式举办,二战就全面爆发。欧洲以威尼斯电影节和戛纳电影节为代表的电影节发展史是从二战结束后开始的,这两大电影节的发展和竞争一直围绕着地缘政治展开,电影节之间的竞争也体现了欧洲国与国之间的软实力的较量。


直到1968年巴黎爆发了“五月风暴”,路易·马勒、特吕弗、戈达尔等法国电影大师也参与到这场空前的群众运动中。这场“全体起义”背后也反映了戛纳为代表的电影界自发寻求改变的诉求。


1968年的戛纳电影节遭遇“五月风暴”,左起依次是勒鲁什、戈达尔、特吕弗、马勒、波兰斯基


此后,戛纳电影节从活动单元的设置和选片机制上都做了重大的调整。首先,引入主竞赛单元的平行单元,旨在为更多优秀的电影人提供平台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其次,打破以国家为单位的推片制,建立以导演为中心的选片制。这项举措切实地保障了导演作为电影艺术人的地位和权益;最后,戛纳电影节首创电影市场环节,为电影创作者提供良好的融资和版权交易平台。经过时代的变革和社会运动的洗礼,戛纳电影节在变革中积极寻求改变,通过一些具有开创性的举措奠定了戛纳电影节在电影领域的权威地位。


2、“精明的商业品牌缔造者”


戛纳电影节已经完成商业品牌的构建,它自身除了具有鲜明的文化标识外,还具有重要的商业功能。不同于威尼斯、柏林国际电影节,戛纳电影节不产生票房收入和媒体注册费的收入。在每年2000万欧元的组织成本中,部分费用由当地政府承担,剩下的费用则由承办的电影协会组织通过筹募私立性质资金方式获得。法国电视台Canal+、法国航空公司、惠普、巴黎欧莱雅、雷诺等著名品牌都成为戛纳电影节长期合作的赞助商。所以,戛纳电影节依靠自身品牌的影响力,在没有票房收入的情况下也能做到稳赚不赔。


世界各地的电影人汇聚于这座位于法国西南部的海滨小城,受人瞩目的除了典雅迷人的小城景观和明媚的阳光沙滩外,还有吸引了全世界焦点的红色大道。长约五十米,宽度为十米的红毯两侧围满了媒体记者,无形的战斗在这里急速发酵。戛纳红毯仪式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红毯文化”,也成为各大赞助商的重要宣传窗口。作为一个精明的品牌缔造者,戛纳电影节的商业性主要体现在对电影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带动作用上。


戛纳电影节红毯


(1)电影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戛纳电影节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电影节之一,也是最早获得国际A类电影节分级的电影节之一。它最早获得开设竞赛单元的资格,所以一年一度的戛纳电影节集聚了世界范围内大量的优秀影片,同时还吸纳了最新的制作技术和电影理念,这些优势帮助戛纳电影节为电影行业的发展带来启示。


同时,戛纳电影节利用自身的品牌优势和行业影响力,成为各类影片获得文化附加值和市场增值的“护身符”。因此,戛纳电影节也成为青年导演的造梦场,受到戛纳的青睐意味着更广阔的市场机会和关注度。年少成名的哈维尔·多兰就受到戛纳电影节的偏爱,他执导的《只是世界尽头》《妈咪》获得了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评审团大奖,他的《双面劳伦斯》《我杀了我妈妈》等片也获得戛纳电影节非主竞赛单元的不同奖项,也因此多兰被戏称为“戛纳亲儿子”。对于青年导演来说,戛纳电影节不仅会带来公众和记者们的关注,还会带来发行商和评论家的关注,帮助其增加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导演哈维尔·多兰


此外,戛纳电影节也从不因自己较高的艺术性而固步自封,它打破“欧洲电影——好莱坞电影”的阵营限制,积极寻求与好莱坞明星制和商业片的融合。相比之下,同为国际A类电影节的威尼斯电影节在对影片的市场价值增值方面显得能力不足。


戛纳电影节的发展和变化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电影行业的动向。今年,戛纳电影节与Netflix的纷争开始愈演愈烈。Netflix作为在线影片租赁服务商因为拒绝在法国院线放映入选竞赛单元的影片而遭到电影节方退片。这次纷争的实质就是传统的制片和发行模式受到流媒体的冲击下显示出在文化价值和艺术形式上的冲突。戛纳电影节作为传统电影制片和发行方式的维护者,显现出了对新媒体制片和发行方式的不适。这场纷争也揭露了电影产业即将面临的一场新的变革。


(2)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电影节的商业功能还体现在与其他产业的联动发展上。戛纳电影节的承办虽然由政府出资,但是电影节将活动议程与城市空间相联系,实现与旅游产业和城市营销的紧密结合。虽然政府每年斥巨资打造电影节,但是由电影节带来的联动效益是远超其投资规模的。


戛纳因为戛纳电影节而世界闻名,从一个海滨小城变身为影视文化名城,这里的餐饮、酒店、购物、会展等行业都因为电影节的举办而形成产业集群,成为“一个产业带动一座城”的发展典范。


戛纳城


在电影节期间,戛纳的人口数量从原本的7万人激增到20余万人,餐饮和住宿的费用也实现至少30%的涨幅,同时增加就业岗位3000余个。依靠电影节形成的旅游IP,戛纳成功地实现城市营销。除了每年电影节期间的大量旅游人口外,平均每年戛纳还承办了300多个会展项目,所以即便是非电影节期间,戛纳的会展产业也能对当地经济产生带动作用,不会因为电影节的结束而产生巨大的收益落差。


二、戛纳电影节启示录


随着全球化媒介文化市场的发展转向,以戛纳为首的欧洲电影节机制也在不断被效仿。在亚洲地区来看,东京、上海、香港、釜山等新兴电影节虽然也在不断发展但却始终游走在世界电影中心外。国内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等虽然背靠迅速崛起的中国电影市场,但是其真正产生的国际影响力却非常有限。从戛纳电影节的发展历程和运营模式中,我们可以获得一些发展启示。


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式


1、提升电影艺术的评价标准


国内电影产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欧美,近几年国内依靠庞大的电影市场潜力吸引了世界电影的关注。但是,如果国内的电影想要真正获得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电影艺术评价标准。这意味着国内的艺术电影观念和电影美学思想需要达到世界领先的水平,脚踏实地地从电影艺术本身出发,而不是营造一场场资本狂欢的虚假镜像。


2、打造国际化商业品牌


北京国际电影节和上海国际电影节依靠大都市在人才、资本方面的优势力量,不断增加其品牌影响力。未来,我国电影节还应该积极构建国际化商业品牌,注重电影节品牌对区域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3、改善电影圈乱象


每年国际各大电影节都不乏中国明星的身影,“蹭红毯”和“蹭奖项”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国际电影节的红毯似乎已经成为了国内明星的“镀金大道”,电影明星不靠作品实力而是靠红毯造型吸引关注和增加曝光。更有甚者,借由国际电影节的品牌效应和影响力来设立掩耳盗铃的山寨奖项。这种通过“蹭红毯”和“蹭奖项”来实现利益变现的现象并不利于我国电影行业的发展,电影人们需要自觉修正这种电影节乱象,为电影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努力。


参考来源:

当代电影,《国际电影节的商业性功能与运营战略分析》

电影艺术,《电影节作为新的研究对象》

凤凰娱乐,《深度解析戛纳电影节为什么最牛》

END


美    编 | 何诗涵


推荐阅读

北影节票房火热的背后,是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

从国外电影节红毯仪式看消费时代下的红毯文化

过去20年,好莱坞电影的幕后人员构成发生了哪些变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