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城市暗潮涌动的新兴文化,都在咖啡馆里

言之有范 2021-07-18


咖啡不是维持人类生存的必要营养元素。这种在阳光、雨水和土地中生长出来的,是一种求生本能之外的恩赐。而这,和咖啡诞生之初的境遇非常相似。咖啡的普及,本身就是一场冒险。在历史的长河中,咖啡也从来都不只是一种饮料。某种意义上,是咖啡给城市带来了公共空间、自由、灵感乃至反叛的力量。



一、16世纪·阿拉伯


“第一次扬眉吐气,大概是在咖啡馆。”


阿拉伯半岛上的第一家咖啡馆,是清真寺。那会儿,咖啡是清真寺特供的饮品。回教习惯于通宵祷告,而一杯香气四溢的咖啡,就是对这些虔诚教徒的奖赏。就像每天顶着50斤的脑袋,急需咖啡续命的我们。对那些通宵达旦工作且鲜有味觉刺激的教徒们来说,咖啡就是“兴奋剂”般的存在。15世纪末,咖啡开始走向世俗。两位叙利亚人在麦加开设人类最早的咖啡馆。这家店颜值、口味均在线,故大受欢迎。



更重要的是,在咖啡馆,还遵循着另一套社会礼仪:人人平等。咖啡店里,当时的大人物们,比如王宫的官老爷、商人和禁卫军,可以自由地与平民会面。咖啡馆的特定礼仪是,所有人都按照到先来后到的顺序入坐并获得咖啡,而不是按照通常的奥斯曼帝国等级差别入坐。


二、17世纪·意大利


“去药房买咖啡,就是去买拯救自由的良药”。


当咖啡传向意大利的时候,基督世界对其议论纷纷,一度认为咖啡是撒旦的饮品。不过,教宗克莱门八世,秉着神农试百草的精神,亲自尝了尝。他觉得挺好喝,便直接把它受洗了,理由是可以用它骗骗撒旦。就这样,咖啡投入了世俗的怀抱。但对于崇尚静默修行的修道院而言,咖啡仍是禁品。毕竟,一群黑袍子坐在一起,面面相觑地喝咖啡,只尬聊天气,不讨论点八卦,也太奇怪了。所以,17世纪的教会,一度明文禁止修士喝咖啡。



修士们想喝咖啡的话,就只能以买药的名义,偷偷摸摸地去药店买咖啡。因为,咖啡传入欧洲时,业界人士给咖啡赋予了许多奇怪功效(治胃病、发痒症等),并在药店售卖。所以,对于这些修士们来说,药店成了他们的娱乐场所;咖啡,是拯救孤独与自由的良药。


三、17世纪·英国


“没钱读大学?去咖啡馆上课吧”。


在英国,最早喝上咖啡的,是那些见多识广,有猎奇精神的商人们。咖啡,在他们眼中,是某种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培根曾用奇闻录的口吻描述咖啡:“土耳其人使用一种名为‘咖啡’的草本植物,——将其晒干,碾成粉末,用热水冲服。他们确信咖啡能大大提升勇气、增强才智。”所以,咖啡在英国登陆伊始,是一种小众、高端的存在。


弗朗西斯·培根


不过,但益于咖啡馆老板们的艰苦经营,咖啡馆很快在英国遍地开花。那会儿,咖啡馆的生意并不好做,要和小酒馆、茶馆激烈竞争。为了揽客,咖啡馆将各种活动和服务纳入经营范围,比如报刊阅读、辩论和展览等。

 

相传,英国最早的咖啡馆诞生于牛津大学周边,而他们的顾客也自然是高级知识分子们。无需遵循校园里的繁文缛节,大学师生们便能在此自由聚会、讨论学术。而入场券,仅是一杯1便士的咖啡。据说,只需几个便士的功夫,你的收获将比读一个月书还多。



新闻消费、时政议论也在咖啡馆盛行,许多政治八卦小报的信息渠道,正是咖啡馆。


作为金融贸易的萌芽之地,英国的咖啡馆也自然成了最早的“商业孵化器”。1682年信用银行成立,宣布准备在咖啡屋接生意。有些咖啡屋还是股票经纪人的交易市场;金店店员与银行职员也选择在咖啡屋洽谈交易;著名的英国劳埃德保险公司也是在咖啡店建立的。

 

当咖啡馆不再专属于精英阶层时,女性们却不乐意了。因为,在当时的英国,女性没有资格进入咖啡馆。而由于咖啡售价不贵,还享免费续杯和花式社交服务。男性们为了逃避沉重的家庭生活,纷纷选择前往咖啡馆,用咖啡因买醉。

 

不过,到了18世纪末,拜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殖民贸易所赐,东方茶叶进口量增长迅猛。花园茶坊这种新式社交场合,向女性敞开了大门。



此后,英国正式成为一个饮茶大国,昔日的咖啡馆,最终以私人俱乐部或小酒馆的形式告别了伦敦街头。


四、18世纪·美国


“爱国?就去喝咖啡!”。

 

如果说是东印度公司让英国的咖啡文化式微、茶文化风靡,那么,同样是这家公司,却让美国从茶叶大国,成为咖啡大国。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北美最初以饮茶为主,在电影《被解救的姜戈》中,庄园主喝的也都是茶。


事情在“1767年茶叶税”颁布后出现变化,北美人民对这项政策非常不满。因为这项法律将给予东印度公司在北美倾销茶叶的专卖权。

 

被激怒的北美人民号召大家不要喝茶,改而喝咖啡,并于1773年登上停泊在港口的英国货轮,将所有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茶丢弃到海里。而这,就是大家熟知的波士顿倾茶事件。



波士顿倾茶事件,不仅成为美国革命的导火索,也使北美茶叶贸易一落千丈。此后,茶商们纷纷转投咖啡。


连北美原住民印第安人,也加入了喝咖啡的大军。当时,他们用土地和皮草来交换工具、来复枪和咖啡豆。

 

咖啡,就这样成了一种非常热血的饮料。它不仅是美国餐桌上的国王,更与独立战争、自由、民主结合在了一起。


《被解救的姜戈》剧照


同样的,咖啡馆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有些咖啡馆甚至在改变美国历史中起到关键作用。例如,纽约的商人咖啡馆是政治讨论地,也是无数声明和政策的制定地。


五、19世纪·法国


“每个咖啡馆老板,都是个隐形的收藏家”。

 

法国的咖啡馆文化被完好保存,早已世人皆知的事情。第一位在巴黎卖咖啡的人,起初只是一本正经地推销咖啡,他让侍者端喝着咖啡壶和灯沿街叫卖,但销售额堪忧。


后来,他开了窍, 在巴黎左岸开设了第一家咖啡店,以精致的装潢揽客。这次,果然成功了。这里很快成为艺术家和作家的聚集地。而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波可咖啡馆(cafe procope)。在18世纪,他们最著名的常客大概非伏尔泰莫属。


露天咖啡馆(《午夜巴黎》剧照)


而到了19世纪,巴黎可以说是一个大咖啡馆。咖啡馆开始在门口建立露台区,随处可见的街头咖啡馆,给城市带来了平等性和纷繁复杂的表情。

 

有太多的咖啡馆藏着惊喜,城市里暗潮涌动的新兴文化流派,都在咖啡馆酝酿。



想偶遇波德莱尔,看看波西米亚文人们的据点,就去殉道者咖啡馆。有人说:“整个巴黎都被焚毁,只需要使用咖啡馆中那些幸存者的聪明才智,就可以建成一座令人心驰神往的新城。”

 

想偷看萨特和波伏娃谈恋爱,看看海明威如何写作,就去花神咖啡馆。这家咖啡馆由于和文学的渊源太深,索性设立了自己的文学奖。


萨特与波伏娃


 想偶遇雷诺阿、德加、毕沙罗和马奈,听听印象派画家们的谈话,就去蒙马特的盖尔波瓦咖啡馆。在这,一帮艺术失意者和反叛者经常聚在一起讨论他们的展览计划。咖啡馆就像曾经在英国的「便士大学」,孕育着新的艺术流派。

 

许多咖啡店老板,都是隐形的收藏家,店里藏着几幅饥肠辘辘的画家,用来换食物的画。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看理想”


END


美    编 | 侯雪彤


推荐阅读

新思路:非遗原来可以这样保护

文化创意时代“非遗”保护的新模式

“互联网+非遗”还需火候

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

韩国“非遗”开发的经验与启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