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牌企业之殇,影视巨头们的集体“陷落”

张楚炀 言之有范 2023-04-03

今日看点

截止到11月,在已发布三季报的A股电影上市公司中,有3家上市公司在今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均出现了下滑,其中上海电影前三季度净利润下滑34.60%,金逸影视下滑3.85%,华谊兄弟下滑45.38%。在票房前5的电影中,头部影视制片公司华谊兄弟、光线传媒作品的身影难觅。院线股中,激烈的竞争加剧了业绩的压力,万达电影给出了上市以来最低的业绩预测。影视股总体呈现出疲软状态,影视行业未来将何去何从?


老牌影视企业之殇

 

2015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40.69亿元,同比增长了48.7%。2016年,全国总票房为457.1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73%,增长速度明显放缓。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559.11亿元,同比增长13.45%,城市院线观影人次为16.2亿,比2016年的13.72亿增长了18.08%,呈现出复苏的趋势。但是,截至2018年10月30日,全国年内累计票房为525亿元,电影市场并不乐观。


华谊兄弟:“黑天鹅”事件波及

 

2018年下半年,因为崔永元掀起的“阴阳合同”事件把华谊兄弟推入了风口浪尖。事件在不断发酵的同时,也搅动着影视行业,并产生一系列连环效应。有媒体称,“积弊已久的影视业因崔永元的一条微博放飞了 ‘黑天鹅’”,此次事件引起国家相关部门重视,规范和整改行动在影视圈掀起了一股寒风。以华谊兄弟为首的影视板块遭受重创。横店影视、光线传媒、金逸影视等均有较大跌幅。至今,“黑天鹅”事件的影响余波尚在,这也成为第三季业绩不佳的重要影响因素。



华谊兄弟发布三季度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83亿元,同比增长31.58%,公司净利润3.28亿元,同比下滑45.38%,而扣非净利润2.70亿元,同比增长133.76%。其中,第三季度华谊兄弟净利润同比下降70.14%,扣非净利润上涨17.99%。

 


在电影票房表象上,第三季度中华谊兄弟影视表现不佳梳理今年前三季度华谊兄弟的主要影片,包括《前任3:再见前任》《芳华》《遇见你真好》《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小偷家族》《江湖儿女》《胖子行动队》等,除了《前任3》《芳华》在春节档分别获得18.78亿元和14.23亿元的票房外,其余影片票房表现并不尽人意。



近年来,除了电影板块,华谊兄弟也在积极布局实景娱乐板块业务,打造以自持电影知识产权为主题的文化体验项目——华谊兄弟电影世界,项目总投资达35亿元人民币。数据显示,华谊兄弟实景板块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57.11%。相关报道显示,华谊兄弟电影世界实景项目并未对公司经营性资金造成影响,并且预计未来实景娱乐版块将至少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三分之一。


万达电影:陷全产业链困局


万达电影在电影业务方面表现欠佳,2018年6月发出公告拟收购万达影视,包括电影板块、电视剧板块和游戏板块;全资收购澳大利亚第二大院线运营商Hoyts,进军海外放映市场;全资收购慕威时尚,增加影片投资和宣传推广业务;全资收购时光网,补充在线票务与正版衍生品业务。 万达电影的全产业链战略布局凸显了它的野心,但“渠道+内容”的全产业链布局也使万达电影负重前行,步履艰辛。



今年第三季度,万达电影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0.93%和2.4%。万达电影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影院线公司,其目前的处境不容乐观。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来国内约300家影院遭遇关停,三季度内逾千家影院无票房收入,占全国影院总数的20%,这也引发了对院线行业的担忧。

 

万达电影自2017年7月停牌至今年11月,停牌时间长达1年零4个月。但是11月5日复牌以来也迟迟未能打破僵局,业绩低迷态势可能还将持续。万达电影预计,2018年全年净利润可能在13.64亿元—16.67亿元之间,同比减少10%或增加10%。


光线传媒:打好一手投资牌



民营影视公司“光线传媒”的三季报在一片低迷中尤为亮眼,其营收总额为万达、华谊等公司之和。根据第三季财报显示,该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7%,至12.85亿元,但其净利润却高达22.85亿元,同比增长264%。根据财报披露信息显示,今年3月,光线传媒出售了旗下公司新丽传媒27.64%的股份,交易价格为33.17亿元,因此获得高达22.41亿元的投资收益。可以看出,此次股权出售收益与三季度净利润基本吻合。



光线传媒在今年前三季度已有《超时空同居》等获得不俗口碑的影片,但票房成绩依然不及预期。光线传媒想要坐稳榜首之位,任重道远。此外,与光线传媒出现类似现象的中国电影,也表现为投资收益贡献主要利润。中国电影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2.98亿,同比大涨83.37%。这也是中国电影近年来首次超越万达电影,成为最赚钱的院线公司。但中国电影第三季度非经常性损益项目金额之和为4.73亿元,其中4.54亿元主要中影巴可(北京)电子有限公司纳入合并报表带来的收益结果。


因此,我们看到老牌影视企业之殇正在上演,实现净利润增长的光线影业也难掩影视行业发展趋缓的现状。全产业链式生态布局以及其他板块业务的拓展成为头部影视企业的不同发展方向,华谊兄弟通过电影IP反哺开辟了实景娱乐业务板块,光线传媒通过股权收益稳居榜首,但不可否认的是电影板块发展遇冷。这一切现象背后其实都指向了优质内容的创作乏力,以致于难以追赶消费者越发“精细”“挑剔”的口味。


影视发展,再无捷径


“爆款”拉动业绩,但难成常态


电影行业票房两极分化趋势明显,因此上市公司业绩依靠爆款拉动较多。其中还在IPO道路上努力的博纳影业凭借“爆款”主旋律商业片《红海行动》不断拉近与上市公司的距离。2017年作为《战狼2》的发行方北京文化,凭借此片获得高达3亿元收入,扣除1.4亿的保底发行成本,净利润大概1.6亿,占公司2017年净利润总额的一半以上,成为黑马企业。但是,在今年前三季度,传统的“五大”民营电影公司中,A股上市的华谊兄弟和光线传媒都可谓“爆款缺席”,因此票房成绩平平。自2015年来,国内票房成绩有很大一部分是靠“爆款”影片拉动的,在缺少爆款影片的票房助力,电影票房回落幅度让整个电影圈萎靡不振。“爆款”现象背后,其实还是凸显了优质影片内容的匮乏。同时,也告诫了上市影视公司“押宝式”的将业绩增长寄托在“爆款”的时代已经渐远。


“口碑时代”,大制作优势不再


影视圈,“大制作”和“大IP”经常与“流量”明星捆绑,“鲜肉”“小花”扛起“大制作”影片的票房大旗,屡试不爽,但也因此在追逐流量的同时败了口碑。如果说“大制作”拥抱资本,那么小成本电影正在积极拥抱口碑。今年具有不俗口碑的电影中,很多都是小成本电影,如《超时空同居》《我不是药神》等。低迷票房成绩下,今年11月上映的《无名之辈》又成为小成本电影的一次爆发,在进口大片的强压下突出重围。影片主演任素汐也发文称“感谢这个时代……”,感谢口碑时代的来临,让优秀的演员、优秀的作品被看到。



中美电影配额,能否为国产电影争取时间?


今年9月,习近平访美的49项成果清单对外发布,其中中影集团与美国电影协会签署的《分账影片进口发行合作协议》引发关注。在中美贸易战之下,电影配额成为中国反击美国贸易战略的重要抓手。美国要求增加进口片配额,使电影市场更加开放。但是,国产片还寄希望于此次贸易战,通过降低配额来换取国产片发展的时间。我们通过紧闭大门来为自己争取时间,是明智之举还是掩耳盗铃?或许各有说法,但与其寄希望于此,倒不如多花些时间打磨精品。


参考来源:

钛媒体,《22家影视公司Q3财报全梳理:寒冬之下,没那么糟糕》

娱乐资本论,《中美再签电影协议背后:“美方步步紧逼,我们必须赢得时间”》


END


美    编 |王硕祎 邢拓


推荐阅读

票补没了,中国电影市场会怎样?

“阴阳合同”事件后续:除了税制漏洞和监管缺失,还有影视产业市场化初期的蛮荒

国家税务总局:影视企业和影视行业从业人员需依法如实申报并缴纳税款

十八大以来,影视产业的五个“新”特点

靠政府补贴输血的电影产业,越补越疲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