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文旅融合探索文明交流新模式
今日看点
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习近平主席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2018年中国国内居民出境超过1.6亿人次,入境游客超过1.4亿人次,这是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力量。中国愿同各国实施亚洲旅游促进计划,为促进亚洲经济发展、增进亚洲人民友谊贡献更大力量。此次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框架下有六个平行分论坛,其中包括文化旅游与人民交往论坛,分论坛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来自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等数十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及中国香港、澳门特区的200余名中外嘉宾与会。
一、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5月15日下午,文化和旅游部组织的“文化旅游与人民交往”平行分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以及泰国前副总理、泰中文化促进委员会主席披尼·扎禄颂巴、柬埔寨王国旅游大臣唐坤等出席会议并发表了主旨演讲。雒树刚部长从深化文化旅游融合、发掘文化旅游资源、加强文化旅游交流、深化文化旅游合作、推动文化旅游创新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与各国加强协作的愿景:
第一,不同文明交相辉映、共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文化和旅游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扮演着重要角色。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旅游为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进行交流互鉴提供重要渠道,是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国家交往的重要途径。
第二,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希望亚洲各国、各地区携手努力,从“深化文化旅游融合,推动全面发展”“发掘文化旅游资源,筑牢发展基础”“加强文化旅游交流,促进深度对话”“深化文化旅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推动文化旅游创新,弘扬亚洲文明”等方面深耕厚植、加强协作,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懈努力。
第三,要深化文化和旅游融合,推动全面发展。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使旅游品质得到提升,旅游使文化得以广泛传播。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的双翼作用,以文化和旅游的合力推动亚洲文明对话迈上新台阶。
第四,高度重视高科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新业态、新产品;继续推进签证便利化,简化入境手续。
泰国前总理比尼·乍鲁颂巴、柬埔寨旅游大臣童昆、老挝新闻文化旅游部部长保森坎·冯达拉等人都表示愿意加强本国与中国的文化和旅游合作,一致认为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交流互鉴是未来发展的主基调,希望各方深化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合作,促进人民交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筑牢根基。
分论坛还发布了《亚洲旅游交流合作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亚洲各国各地正处于大众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2017年,亚洲各国各地区接待了4.3亿人次入境过夜游客、贡献了4.1亿人次的出境过夜游客和75.9亿人次的境内过夜游客,分别占全球市场的32.7%、31.2%和67.7%。
亚洲各国各地区一直都是中国最重要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同时亚洲是中国最主要的出境旅游目的地。持续增长的旅游交流增强了亚洲各国各地区政治互信,日渐扩大的旅游活动有力推动了亚洲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持续繁荣的旅游消费有力拉动了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报告》还指出,在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全球化并存的今天,亚洲各国各地区在签证、移民、税收、安全救援、语言环境等涉旅政策,仍然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空间。希望亚洲各国各地区在人文交流和文明对话中把旅游提升到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并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建议,务实推进习近平主席倡导的“亚洲旅游促进计划”。
二、文化旅游成为文化交流新趋势
文明之美,在山川风物里的“诗与远方”。人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好载体,受多元文明,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以脚步丈量。高山大川交织纵横,众多民族星罗棋布,一幅锦绣多姿的亚洲人文地理图卷,等待人们探索发现。亚洲旅游促进计划的实施,将推动亚洲各国文旅交流合作的深入、文旅产品的创意开发,让更多人行走在路上,品读“诗与远方”,让更多文化遗产走入生活、感动心灵。
一方面,旅游是促进文明的交流与对话的软性手段,是民间自发的文化交流活动,对文明互鉴的影响更深入更持久。同时,大众旅游规模大、频率高,成为民心相通最广泛的民意基础。此外,持续繁荣的旅游消费,有力地拉动了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大规模的跨境消费有效地扩大了目的地国家餐饮、住宿、交通、商业、文化休闲等行业的市场规模,在为当地带来巨大收入的同时更拉动了当地的就业。
另一方面,丰富的文旅资源为亚洲旅游促进计划提供坚实的保障。亚洲各国、各地区有超过500项世界文化遗产,有超过250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都是我们非常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不竭动力。同时旅游又可以让文化插上翅膀,传播得更广,让不同地方的人民到了当地体验不同的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文化让旅游有了全新的动能,旅游又让文明的互鉴有了新的渠道。
三、“一带一路”文化旅游硕果累累
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是增进人民亲近感的最好方式。“一带一路”是旅游资源的富集区,汇集了80%的世界文化遗产,被视为世界上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黄金旅游之路。2013年至2018年,我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双边文化、旅游合作文件108份,推动建立中国—东盟、中国—中东欧、中俄蒙等一系列双、多边文化旅游合作机制。
互联机制不断健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的双边文化、旅游合作文件达76份,推动建立中国—东盟、中国—中东欧、中俄蒙等一系列双边、多边文化旅游合作机制,利用人文交流机制拓展与“一带一路”延长线国家合作空间。
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在众多国家成立国家旅游办事处,指导完成巴黎、悉尼中国旅游体验中心建设,与“一带一路”沿线17个国家签署了24份设立文化中心的政府文件。
品牌建设全面开展,举办中国—中东欧等10余个文化年、旅游年,自2015年起连续3年以“美丽中国—丝绸之路旅游年”为主题进行系列宣传推广,成功打造30个中国国际文化和旅游品牌。
文化遗产领域合作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国家文物局大力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遗产领域交流合作,与柬埔寨、缅甸等11个国家签署了12份文物安全及文化遗产领域双边协定和谅解备忘录。
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和文化睦邻工程,鼓励广西、云南、内蒙古和黑龙江建设跨境旅游合作区,支持相关地区开展跨境合作。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坚持市场运作、产业先行,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在上海、北京、深圳相继建立,民营资本开始成为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重要力量。
参考来源:
千龙网,《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文化旅游与人民交往"探讨文旅融合发展模式》
新华网,《新华国际时评:文明对话,一场美的发现之旅》
END
责 编 | 汪晓琳 侯雪彤
美 编 | 刘小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