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火丁再掀“戏曲热”,传统戏曲艺术如何圈粉年轻人?

王菲菲 言之有范 2023-04-03

今日看点

5月11日,张火丁新编“程派”京剧《霸王别姬》门票正式开售,上百位剧迷在开售前到长安大戏院门口刷夜买票,其中不乏时尚鲜亮的年轻人。在每人只能凭身份证限购一张票的前提下,第一位排队者在开票前24小时便到达了长安大戏院,大麦网的票在30秒内售罄。再一次掀起广泛关注的“张火丁现象”让人不禁思考,戏曲真的缺乏受众吗?“张火丁现象”是否具有可复制性?年轻观众群体究竟被戏曲的什么方面所吸引?

  

  长安大戏院连夜排队买票的观众


  排队的群体中不乏年轻观众

 

一、张火丁——自带流量的戏曲演员

 

1

拥有过硬的演出水准


张火丁带来的票房奇迹并非无迹可寻。首先,突出的专业能力是成就一切的基石。20世纪90年代,张火丁的个人魅力开始初露头角,1994年,她的第一次个人专场演出就因为其突出的专业能力而展示出强大的市场号召力;2004年,张火丁个人工作室成立,大量演出机会使其知名度不断提升;2007年,张火丁在北展剧场登台演出,并且在人民大会堂开演唱会,逐渐奠定了她当代最优秀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之一的地位;张火丁2015年在纽约林肯艺术中心的演出,更常被拿来与当时梅兰芳访美做对比,由此,逐步成为戏曲界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之一。

 

张火丁在美国林肯艺术中心的演出海报及报道


2

人格魅力的不断发酵


人们常用“冰点即沸点”来形容张火丁,对于生活中少言寡语,演出中又会引起沸腾的张火丁来说,这句话再合适不过了。在外人看来,张火丁有种遗世独立、坚持原则的个人魅力存在,而这样的性格使“灯迷”从欣赏她的戏到欣赏她的人,市场也逐渐走向“饥渴”。

 


  张火丁与她的演出剧照(图片来源:人民网)


3

当下盛行的“粉丝文化”的助推


当代“粉丝文化”的背景下,年轻人更容易形成粉丝集聚现象。美国学者约翰·费斯克(JohnFiske)对于明星的定义是:“由于在银幕与其他媒介的公开表演而得名,并视为各位文化群体之内和之间重要象征的个体。”张火丁的个人特质有利于形成戏曲界象征性标志,进而产生其特有的粉丝集聚现象。

 

互联网时代使得大众话语力量崛起,粉丝群体拥有了更强大的话语权,参与作品传播和内容再创作的作用也愈加凸显,这使得张火丁的“品牌效应”可以在粉丝圈中迅速传播。正如詹金斯在《融合文化》中认为“粉丝在媒介娱乐工业中的地位变化部分归结为当代媒介娱乐工业在营销理念方面的发展——情感经济。在情感经济中,传媒内容生产者需要全面调动消费者的参与和投入,以此获得关注度和忠诚度。”张火丁在有意无意中所形成的“演出少而精”现象使粉丝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其中,因此在情感上对于张火丁的认同与喜爱也呈指数增加。


张火丁在《霸王别姬》的发布会上(王祥摄)


二、戏曲创新打破“圈层壁”


“张火丁现象”给戏曲界带来了不一样的曙光,也启示我们,如若能够将创新性思维注入戏曲这一“阳春白雪”的艺术形式,以现代传播方式吸引年轻群体的关注,亦能打破固有的“圈层壁”,引发“戏曲热”现象。

 

1

跨越性混搭现代艺术


戏曲作为传统艺术不断受到现代艺术冲击,促使戏曲在现代与传统之间寻求新的突破,青春版《牡丹亭》便是典型范例,它并没有破坏戏曲传统之美,以白先勇为首的编剧团队在打造青春版《牡丹亭》时,坚持“只删不增”原则,致力于呈现原剧作的“情”字。既实现了对于原作品文学性的尊重,其剧本长度的改变又适应了观众们的观看习惯;同时,运用现代舞台技术,营造诗情画意的舞台效果;此外,其青春演员阵容,不仅增加了《牡丹亭》的观赏性,也为这一出戏曲演出带来了传播时的话题度,被美国媒体称之为是继1930年梅兰芳访美以来,中国戏曲对美国文化界最大冲击的一档演出。由此可见,戏曲艺术的传承创新需要跨界思维的注入,通过与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互动融合,碰撞出新的创作思路和灵感火花,以“跨越性混搭现代艺术”的方式吸引年轻群体的关注。

 

  青春版《牡丹亭》宣传照(图片来源:天下杂志)


2

多维曝光带动传播


在互联网时代,大众越来越倾向于“娱乐化”和“短平快”的信息内容,导致戏曲在大众视野中的曝光度不断下滑,因此,如何以融媒体方式探索戏剧影响力便成为了戏曲走近大众的重要方式,例如,王佩瑜以其明星范的形象塑造成为了戏曲界网红。


王佩瑜的“触网”运用了众多当下流行的形式:把弹幕的形式引入舞台演出中(图),舞台大屏幕上出现了一条条“弹幕”:“瑜老板好帅!”“喜欢你,瑜老板!”……;其《京剧其实很好玩》专辑在喜马拉雅 FM 上线,从《四郎探母》《赵氏孤儿》《游龙戏凤》等18 个经典剧目谈起,引发出对于婚姻情感、国家政事、儿女情长等问题的探讨,截至2019年5月23日,已有277 万人次收听;《朗读者》《传承中国》《奇葩说》等节目也使王佩瑜与京剧的关键词频频登上热搜。由此可见,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戏曲艺术的传播推广既需要符合年轻人的审美情趣,又要以多重媒体、多维曝光的形式吸引社会群体的广泛关注,更要以社会发展大势为切入点,以实时互动为途径,共同推动传统戏曲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王佩瑜《京剧其实很好玩》宣传照


3

传统戏曲创新传播方式


用流行方式来传播京剧国粹,也是“戏曲热”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前不久由一位京剧演员演唱的京剧版《燃烧我的卡路里》走红网络,在抖音、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渠道上,戏曲与当下红曲的结合使这一视频成为神曲。

 


手游《王者荣耀》推出的以《牡丹亭》为主题的英雄皮肤和定格动画《惊梦》也是另一类戏曲创新传播路径。这款皮肤以《牡丹亭》的女主角杜丽娘为原型,展示出了杜丽娘的服饰特点、人物性格、风格基调等元素,一经推出被许多《王者荣耀》的玩家高呼“眼前一亮”。


  《王者荣耀》推出《牡丹亭》主题皮肤


三、戏曲普及:年轻观众不可缺场


戏曲的长远发展离不开年轻人的关注和认可,随着戏曲新型传播方式的出现,走出“博物馆的艺术”,引导年轻受众发现戏曲的魅力,探索戏曲技艺与美学成为了当下重要一环。

 

1

重视年轻观众的时代需求


戏曲观众培养要建立在兴趣之上,孙玫先生在其《中国戏曲跨文化研究》一书中指出:“就中国传统戏曲而言,尽管在传统社会里也曾有文人把儒家‘文以载道’的传统引进戏曲,借高台以施教化,但这种‘教化’首先也还得服从于戏曲的娱乐和审美。”因此,在对年轻一代进行戏曲推广和普及时,要注重研究年轻观众的需求,将“教”建立在“娱”之上。

 

对于传统戏曲观众而言,戏曲不但可以满足观众的精神愉悦需求,使其得到精神放松的享受;还能满足个人情感抒发的需求,在戏曲中寻求关于爱情婚姻、个人理想、悲伤离合等情感上共鸣;此外,基于对剧中文人雅士、琴弦曲调、舞台布景上的欣赏,戏曲更能满足个人的审美需求。

 

  学生们观看秦腔《三滴血》

 

然而,随着互联网和数字科技的进步,人们的需求必然发生变革,因此戏曲应当更加注重互联网时代年轻观众对互动性的需求,能够引起观众共鸣和交流、探讨;还要符合网络时代人们生活习惯和规律,探索观众在互联网的便利环境下和碎片化时间内的戏曲欣赏形式;此外,还要注重提升趣味性,如成都市部分小学在成都市川剧院的支持下,老川剧人义务把电子琴、古诗和川剧结合起来,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让他们了解到川剧之美。


  小学生们把川剧带向非斯国际音乐节

 

在艺术形式多样化的今天,戏曲对于年轻观众需求的变化也应当做出及时反应,满足当下年轻受众的文化消费心理和需求。

 

2

传统戏曲艺术要善于“播种”


戏曲观众培养还应选出目标人群,其中青少年便是戏曲目标人群之一。原广东省艺术研究所所长梅晓认为“培养粤剧观众必须播种。观众的培养重点不在大学,而在幼儿园、小学。应该在孩子成年以前给他们留下记忆的种子,待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哪怕10个人里只有一个成了戏迷,那就是成功的。”

 

对于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实施,2017年8月,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四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由此越来越多的小学将舞台搬进了长安大戏院;2018年,市教委将联合市文化局出台北京市中小学戏曲进校园的相关意见,预计拿出1个亿的市级财政用于支持孩子们看戏;为了让青少年从小就接受喜爱戏曲文化,中国戏曲学院目前已经建设了26个中小学基地校。


  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开展


戏剧评论家王蕴明曾表示:“以前戏曲有票友,和今天的粉丝有些不同,他们喜欢这门艺术,自己也唱、也演,对戏曲有一定的研究,一些票友的‘捧角’行为,带有鉴赏性质。”王蕴明表示,如今的戏曲粉丝,有一些只是单纯的偶像崇拜,对戏曲艺术了解稍显粗浅。其实,戏曲观众培养在其了解的同时,令观众的认识更加深刻、全面,也是培养的重点方向。

 

结语


5月25日,张火丁版《霸王别姬》将在长安大戏院上演,戏曲界这一事件背后,张火丁的个人魅力加持不可忽视。这一案例也给戏曲界带来了许多启示,借用张火丁的话:“我现在对每一场演出都像是小学生对待考试,用心对待,加倍努力。我要争取让年轻的、老的观众都满意。”

 

参考来源:

白燕升频道,《高冷张火丁,为什么能成为梨园爆点?》

傅谨,《“张火丁现象”溯源及启迪》

张湘彦,《“触网”能让戏曲焕发“第二春”吗》

曹之光,《王珮瑜:在浦东的舞台上成长》

尹尧鸿,《中国戏曲对外传播途径初探———以《牡丹亭》的传播为例》

陈烁,《网络形势下传统戏曲观众的需求变迁与发展之路研究》

智联忠,《培养年轻观众:戏曲发展的迫切课题》

领艺世嘉,《昆曲如何能涅槃?活在当下,传统戏曲最大问题观众年轻化》

 

END


美   编 | 洪欣言


推荐阅读

灿烂而又孤独的戏曲艺术,如何继续前行?

弘扬传统表演艺术,韩国都做了什么?

《声入人心》众人拥趸,“粉丝效应”下的音乐剧市场现状如何?

《芝加哥》票房再创新高,原版音乐剧引进火了吗?

国外搞不搞“文物活起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