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7年、先后5批,传统村落名录档案的建成仅是开始……
今日看点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的扩张,传统村落在以不可阻挡的趋势迅速消亡。在传统村落身陷困局之时,2012年4月,由国家四部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启动的中国传统村落调查仿佛是一缕曙光,社会各界无不期待它能为传统村落的未来发展照亮前行之路。正如冯骥才所说:“这是文化上一个意义重大而深远的事件,必将用黑体字记载于中国文化史上。”
近日,住建部正式公布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名单,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从2012年首批公布至今已有5批,共6819个村落上榜。至此,从2012至2019历时七年的全国性传统村落调查结束。名录,是对文化和历史的记录。按照《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的要求,6819个村落都会统一设置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标志。它是一张名片,同时也是一份责任。
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面面观
2012-2013年,国家四部局开启的中国传统村落调查在经过一次摸底调查和补充调查后,汇总确定我国现存的具有传统性质的村落近12000个。传统村落与我们常说的古村落性质不完全一样。古村落更多表达历史久远的时间性,而传统村落,凝聚了中国的灿烂文化,内含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必须保护的根本所在。
1
上榜的传统村落从哪儿来?
整理了7年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档案,可以看到名录基本覆盖除港澳台在内的31个省市自治区。从各省市数量分布图来看,贵州、云南、湖南、浙江、山西五省上榜数量遥遥领先,传统村落数量超过500个。而宁夏、上海、天津的传统村落数量较少,不超过10个。
图整理自住建部官网、中国传统村落网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首先,传统村落多分布于相对偏僻、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区域。相比较北京市第三批入选的古北口镇古北口村的知名度,其他绝大部分传统村落实际上只是地图上的一个点,手机导航中经过的一个地名而已。偏僻的区域为它们保留下了传统的因子,也阻隔了与外界的关联。
其次,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数量可观。贵州、云南、湖南等地是少数民族世代栖居的地方,他们在那里世代生存、繁衍,是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的所在地。正是因为民族众多,地域多样,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们各自发展,自成形态,这才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多样并存与整体灿烂。
2
为何上榜的是他们?
从一万两千余个具有传统性质的村落中,用7年的时间将6819个传统村落纳入名录成为国家保护的重点对象,评判标准是四部局共同制定的《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该体系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村落传统建筑评价指标体系、村落选址和格局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村落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价。
正是通过这个评价体系,相关部门完成了1-5批的传统村落名录认定工作。从表中可以看到,建筑记载着居民从古至今的生产生活,是生活在该地区居民历史的见证和承载;村落的选址和格局能反映出人与自然统一的观念,记录着村落的变迁发展;非遗生存与村落息息相关……体现出了评价体系的专业性,同时兼顾了整体性和全面性。与此同时,按照分值标准操作,使得整个评价体系为各级地方政府提供了操作的方便。尽管从差异化角度来看,各地区的不同情况没有充分考虑,分值标准的细化上还有一些不完善,但从整体意义上来看,这个评价体系的指标设计较为客观、周到。
入选名录,建立档案
传统村落迎来的利好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默戎镇翁草村是1598个第四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之一,也是近期热播的综艺《向往的生活》第三季的取景地。这个小山村在综艺节目流量的加持下获得了让全国人民可以看到和了解的机会。淳朴的民风,优美的风景通过镜头得以较为全面的展现,它是众多传统村落中的幸运儿。那么入选名录,为传统村落带来哪些利好?
1
系统保护科学规划
传统村落的保护关键节点正是国家四部局自2012年启动的中国传统村落调查,此后的几年中,国家部委出台了多项配套政策为保护传统村落保驾护航。2013年9月,住建部制定《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基本要求(试行)》,确定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的要点和要求。2014年4月,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印发《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实施意见》明确表示用3年时间,使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文化遗产得到基本保护。
与此同时,各省市也响应国家政策出台传统村落保护政策。以入选名录最多的贵州省为例,2017年8月,贵州省颁布了中国第一部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省级条例——《贵州省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条例》。同时,贵州各地出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村寨保护条例》等,这些政策的出台标志着贵州传统村落保护进入法治化轨道。
2
资金扶持力度加大
传统村落的保护、复苏与发展是一项系统性的重大工程,离不开资金扶持。据公开资料显示,从2014年到2016年,中央财政按平均每村300万的标准,提供114亿元补助资金支持传统村落的保护。资金补助主要用于传统建筑和历史遗迹保护性修缮、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整体保护和改善传统村落的历史遗存和人居环境等方面。2017至2018年,虽然没有公布具体的补助金额,但是中央补助并未中断。
3
社会聚焦关注村落
建立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无论从中国文化史的意义,还是从世界村落保护的领域都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以国家政策为导向,全社会各行业对传统村落的关注都有明显的增强。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将镜头对准村落,用镜头记录传统村落的现状与历史变迁。2015年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一季开播时,豆瓣评分达到8.2。可谓“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除了纪录片外,近年来热播的慢综艺节目,也多取镜于传统村落。在《向往的生活》第三季中,蘑菇屋日常还有一项任务就是进行田野调查,了解翁草村的实际情况并且提出相关建议。这样的环节设定对于关注传统村落无疑有很大帮助。
名录不是“保险箱”,
而是真正保护的开始
设立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是在传统村落消亡速度急剧加快的背景下的抢救性措施。历时7年的调研与评测建立起来的一村一档案,是对过去的梳理,也是判断未来发展路径最可靠的依据。设立名录的根本目的,是将我们的传统延续下去,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
那么对于那些列入名录的传统村落如果保护不力是否有惩罚措施呢?答案是肯定的。2016年住建部发布了《中国传统村落警示和退出暂行规定(试行)》,意味着名录不是一个“保险箱”。其中要求,对因保护不力、造成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价值严重损害的情形提出警告。如果失去保护价值,则将从《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予以除名。
值得注意的是,《规定》中明确在公布名录之日后一年以上未启动保护工作或两年内未编制完成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及未建立传统村落档案的村落将予以警告等多项惩罚,意味着这份规定将落实《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实施意见》相关内容,实行监督权利。名录的设立,是真正保护的开始。
如何更好的保护?除了建立更周密的法律体系和监督机制之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坚持活态传承,见人见物见生活
活态传承,重点在活。传统村落兼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的精神家园,也是赖以生存的区域。尤其是对于非遗的保护和传承,非遗更依赖于这片土地,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非遗的评定标准:它必须扎根于有关社区的传统和文化史中。社区在哪?就在数量巨大的传统村落之中。因此,坚持活态传承,需要见人见物见生活,保护好传统村落的命脉。
2
坚持合理利用,杜绝过度开发
保护不等同于守旧,但过度的开发一定会破坏。合理的利用好传统村落资源有利于提高传统村落知名度,使传统村落能够有复兴的动力和希望。然而合理利用,涉及到“度”的问题。近年来盛行的古村落(镇)旅游似乎成为一个风口,但我们还需要知道,旅游是传统村落发展的路径之一,但不是唯一路径。各级政府应对传统村落的家底摸透,不单纯为了吸引游客而去完全追求经济上的收益,尊重历史,尊重村落。
3
保护与创新并重
传统不等于落后,城市工业的发展,似乎让城市社区的居民将钢筋水泥视为习以为常,也让农村社区的居民对这样的生活有了更多倾心和向往。保护传统不等同于拒绝传统村落发展,而是要用现代文明和科技让传统村落居民的生活质量更高,让村民对自己所处的地域更了解,对这片地域孕育的文化更有认同感。如此一来,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才更有依靠和保障。
抢救性保护或许已经是过去式,城市的扩张与传统村落的保护或许已经不再对立。但我们距离实现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的和谐共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来源:
冯骥才,《传统村落的困境与出路——兼谈传统村落是另一类文化遗产》
张雪莲,《基于价值评价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以江油市青林口村为例》
张玉芳,《中国传统村落普查审定文化行为解读》
END
美 编 | 刘小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