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泛舟母亲河:黄河文化三人谈

言之有范 言之有范 2023-04-03

今日看点

8月8日,黄河文化旅游节在金城兰州召开,范周教授受邀参会并发表演讲。会后,在夜游黄河的游船上,范周教授与两位研究生王若晞、祁吟墨就黄河文化与兰州发展进行了长谈。下文为谈话摘要,现分享给各位读者。


金城问金,蓝色黄河几人知?



范:兰州作为古丝路重镇,曾被赋予“固若金汤”的重要军事功能。别看兰州现在发展情况好像不太被看好,但在新中国成立后,兰州可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国家工业基地,在“一五”“二五”期间,有着“共和国长子”之称的“兰炼”“兰化”就在这片热土上发展壮大。还有就是兰大为核心的科研力量,以及《读者》这本黄金时期月发行量上千万册的知名杂志。


黄河沿岸景观


王:没想到兰州还有这样的发展历史,颠覆了我印象中的西北小城的印象。不过在现代科技浪潮的冲击下,想必兰州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难题,作为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发展旅游业似乎是一条可以试试的良方?


永靖县蓝色黄河


祁:其实你们知道吗,这里不只有穿城而过的黄河,还有蓝色的黄河呢!(一脸骄傲)在兰州刘家峡水库的上游段,有一处神奇的景观,一清一浊一蓝一黄两河交汇形成了清晰的分界线,很多人的第一反应肯定会认为黄色的那条是黄河,其实黄色的那条是洮河,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蓝色那条才是黄河。


洮黄交汇


范:说起刘家峡水库,大家可能在小学课本里有所了解。它是在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诞生的,也是我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是现在亚洲的第一大水库。


炳灵寺石窟


祁:刘家峡不只有水库,还有石窟。炳灵寺石窟始建于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迄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现存窟龛216个,石雕、泥塑佛像800余身,壁画1000多平方米,被誉为“中国石窟寺的百科全书”,也是甘肃省的三大石窟之一(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


王:这三大石窟中好像只有炳灵寺石窟没有听过,看来兰州旅游资源的推广和宣传力度还不够,这么好的文化资源却只有本地人知道,真是可惜。


炳灵寺石窟


范: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炳灵寺石窟都没有做到。保护措施不到位,石窟造像裸露在风沙之下,游客甚至伸出手就能触摸到;具有藏汉两种风格的石窟寺却鲜有人知,风清秀骨,神情各异的壁画无人问津。这让我联想到敦煌莫高窟,其实炳灵寺石窟的艺术价值不亚于莫高窟,但2015年莫高窟的年游客量就突破百万人次,这个数字恐怕炳灵寺石窟望尘莫及。如何用好资源,做好传播,设计好游线,建设好基础设施,是以刘家峡,炳灵寺为代表的兰州旅游未来需要考虑的问题。


苦辣酸甜,有诗有酒


范:兰州,几乎所有外地人听闻这个名字时都会脱口而出:“哦,兰州拉面。”但和扬州炒饭、桂林米粉得到本地人的广泛认可不太一样,兰州人的字典里并无“拉面”一词,街巷招牌也不见“拉面”二字踪影。


祁:哈哈没错,兰州人在这件事上有点儿固执。兰州的清晨,是从一碗牛肉面开始的。吾穆勒、磨岩沟、安泊尔、马子禄、白健强、舌尖尖、思泊湖……每天都有无数男女老幼奔着一碗头汤面而去,他们或坐在桌旁,或蹲在马路牙子边,甚至是站着,呼啦啦用三五分钟将一碗滚烫的牛肉面倒进胃里,驱散凛冬的一身寒气,也不顾酷夏的大汗淋漓。全国各地散布着成千上万家“正宗兰州牛肉拉面”,而在兰州人心中,“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毛细二细三细韭叶大宽”才是真正的“牛大”,他们还会一次次向外地人解释,不厌其烦。如同这个城市的形状一样,这里的人是固执、朴实的,一是一,二是二,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



王:除了牛肉面兰州还有不少小吃呢!之前《舌尖上的中国》捧红了正宁路夜市的牛奶鸡蛋醪糟,《人生一串》又让烧烤爱好者们对兰州烤羊肉心生向往。两瘦夹一肥,是烤串的标配,吃之前擦一下钎子,然后肥瘦肉一同入口,在口中充分咀嚼,享受油与肉的完美配比(流口水……)。这种粗狂不羁,似乎也正映衬着西北人的性格。



祁:走在正宁路小吃街钱,你会看到羊肚子、羊杂碎,还有睁大眼睛的整个羊头,冬果梨、灰豆子,还有颇具创新精神的甜胚子奶茶。食物或许本没有意义,而融入生活后,便成了外地游客眼中的城市名片,更成为“在时间岁月中永远不能回家的异乡人”永远魂牵梦萦的味道。



祁:都说北方城市没有夜生活,我可不同意。低苦艾唱着:“兰州,总是在清晨出走/兰州,夜晚温暖的醉酒”,刘东明唱着:“西北偏北,把兰州喝醉”。无酒不欢,兰州的夜晚,也便在“一星敬、二喜好、三朵朵、四季红”的划拳声中开启了。相较于灯光昏黄的酒吧,啤酒摊在这里似乎更受青睐。尤其是夏夜,塑料桌椅挤在沙石地上,行令喧闹声不绝于耳,连啤酒的名字都透露着特有的粗旷,嘉士伯、科罗娜都不如“黄河”“大浪”,凌晨两三点钟还有醉汉在街头来来往往。



范:没错。日日夜夜、经流不息流向远方的黄河水,孕育了兰州的豪爽、粗犷,使兰州成为一座“有性子”的城市,也赋予它浪潮退去后的内敛气质。


明月黄河夜,漫话夜经济



祁:说到黄河,我首先想到的是小时候学习的古代文人墨客笔下的黄河美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还有就是围绕黄河创作的一些歌曲比如《黄河大合唱》等等。虽然我在兰州出生长大,但夜游黄河,对于我来说还是第一次。



王:兰州作为全国唯一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与其他的城市相比,还是有它的独特性的。对比我乘船夜游过的一些地方,比如南京的秦淮河、台湾高雄的爱河、新加坡的新加坡河,我最直观的感受首先是每条河与一座城市的气质是密不可分的。秦淮河秀丽精致,爱河浪漫绵长,新加坡河现代灵动,但唯有黄河给人的感觉是大气磅礴、波澜壮阔的。(湍急的水流分分钟让拍照的人手抖)


湍急的黄河


台湾高雄爱河


新加坡河


范:在这种情况下河流成为了串联起城市夜经济的一条线,也是人们了解一个城市最生动的表现形式,让夜经济得以流动起来。而且我们在水上看黄河与在陆地上看黄河的感官效果是不一样的。在水上看黄河,黄河水可以把城市连接起来,两岸的建筑可以让人有很多遐想,而且夜晚有很多故事可以讲述。因此夜游黄河,要有很多与黄河文化有关的内容,包括古代描述黄河的诗句、上船后各种各样的歌颂黄河的歌曲演奏:《黄河颂》《黄水谣》《黄河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让黄河歌曲变奏成交响乐,小提琴、萨克斯、长笛、葫芦丝,有了这种音乐的熏陶以及解说词当中对黄河文化的讲解,就能把兰州文化、黄河文化用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形式表现出来,让人印象深刻。


兰州黄河风情线沿岸景观


祁:对,而且兰州的很多音乐表现形式比如秦腔等也是与黄河文化、西北文化的气质是一脉相承的,如果能够在夜游黄河的过程中有秦腔表演,就实现了传统非遗文化和黄河文化的综合表达。


兰中山铁桥


范:除此之外,夜游黄河,还要有河岸的灯光配合,目前虽然河两岸也有璀璨的灯光,但与夜游黄河的关联不大,其实河两岸可以做很多灯光秀、全息表演的艺术设计,不同的线路讲述不同的故事。


迪拜音乐喷泉


远眺白塔寺


王:是的,有了文化内容,夜经济才会更加生动鲜活。类似的很多河流沿线都可以做很多针对性的景观设计,讲好故事。重点是让人能够沉浸其中,这样才能实现“人在画中游”、情景交融,才能打动人,让人产生共鸣。迪拜音乐喷泉、悉尼灯光节等都是很好的参考。除了船上的服务设施,河流沿线的景观设计、故事营造也应该有精心设计,把黄河风情线打造为兰州市旅游的金名片。


END


责   编 | 王若晞 祁吟墨

美   编 | 王硕祎


推荐阅读

“各高校至少有一所实体书店”——七月新政将带来怎样的变化?

年中盘点 | 2020年就要到了,距离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还远吗?

年中盘点 | 2019已经过半,游戏产业的春天是否如期而至?

去博物馆,拍还是不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