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书分享 | 美从何处来,要到哪里去?

洪欣言 言之有范 2023-04-03

今日看点

宗白华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与开拓者。《美学散步》是其生前唯一一本美学著作,可谓集其美学理念之大成,他用文字带领我们在美学中散步,和我们探讨他心中的美学,更重要的是探讨中国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美学思想。


作者简介



宗白华,曾用名宗之櫆,字白华、伯华,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1897年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与开拓者。1916担任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编辑、主编,任职期间将哲学、美学和新文艺注入《学灯》,使之成为“五四”期间四大副刊之一。曾于同济大学就读医科,1918年毕业于同济大学语言科,1919年被少年中国学会选为评议员,成为《少年中国》月刊的主要撰稿人,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又于1920年留学德国,在法兰克福大学、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和美学。留学期间创作《流云小诗》(1923年),1925年归国后在南京大学任教,南京大学哲学系合并到北京大学后继续任职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曾任中华全国美学学会顾问和中国哲学学会理事。1986年宗白华去世,《美学散步》成为其生前唯一一部美学著作,其在《美学散步》中指出:“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的灵境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他将“意境”称为中国古代画家诗人“艺术创作的中心之中心”。


书籍概述



《美学散步》首次出版于1981年,是宗白华关于美学的论文的一本合集,共收录了作者亲自挑选的,于1920年至1979年间的22篇论文。如书中所言“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宗白华并未在书中建立具体的美学体系,而是用典雅、富有诗情画意的文字,将中华传统文化,或者说中华传统之美的独特魅力娓娓道来,用“散步”的方式,引导我们学习欣赏艺术的方法。



“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对不相容的”,本书为美学论文集,尽管书名为“散步”,但文章排列并非完全无序的,也并不单纯以成文时间作为依据,而是可以大致分为中国美学原理、中国艺术论、西方美学理论、诗论四个部分。宗白华本身便具有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化素养,又在欧洲进行了美学理论的学习,他便以对比的方式发散着向读者阐释东方美与西方美,引导着更多受到西方艺术熏陶的人们,从较熟悉且较能理解的对比的方式,引导读者认识中国的美学,体味东西方艺术不同的内涵与情感。


美从何处来?


心理的情绪、感觉、思维等能够影响我们对审美对象的美的感受,但审美对象,也就是外界的物,也能够反过来改变我们的情感和思维,作用于我们对美的体验。对于美,内在心灵与外界的物,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成的。


美,来自我们的心灵,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不论是自然的美还是艺术家创作的艺术的美,都来源于我们的心灵的创造,来源于我们的审美活动。我们通过感觉、情绪、思维找到美、发现美,这种产生感觉、情绪和思维变化的过程,就是审美。这种“美感”是客观存在的,就算尽力去分析结构、形象或者组成部分,努力忘却自我、忽视内心的情绪波动,但“美”最初带给我们的感觉、情绪与思维变化等都是无法消磨的,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但是,要达到在生活中,于大景、小景中处处皆可发现美的境界,我们的心灵还需要经过一番洗涤,需要学会“移情”。成连为助伯牙达到更深一层的艺术境界,而往东海离伯牙而去,伯牙因此感到悲痛异常,在孤寂中被“海水汩波,山林窅冥,群鸟悲号”所震撼,心境受到洗涤与改造,达到了艺术的最深体会,把握到音乐创造性的旋律,弹琴唱出“翳洞庭兮流斯护,舟楫逝兮仙不还;移形素兮蓬莱山,欤钦伤宫仙不还” ,完成了美的感受和创造。当我们克服了心中的私欲和利害计较,将情绪和思想进行变换,才能面对美的形象,把美如实地、深入地反映到心理,再能够将之放射出去,进而凭借物质创造形象将美表达出来,才能成为艺术。


  元 王冕 《伯牙鼓琴图》


伯牙与成连的故事还告诉我们,要想看见美、创造美,仅有一颗富有情感的心是不足够的,我们还需要有如东海一般的景,或者说客观存在的“物”来触发我们的情感,进而产生审美体验,找到美、发现美。但只关注内心,而对外界视若无睹,不去体验生活,是无法寻找到美的踪迹的,只有带着情感在自然、人生、社会的具体形象中寻找,才能够遇见美。就连文中所提欧洲诗人里尔克都有“诗不徒是感情,而是经验”的说法。


感受美、创造美,都离不开注入了情感的审美活动,离不开心灵的创造,也离不开具体的物。我们的美感是由我们心灵在生活中的体验积累而来的,经由不断的“移情”对审美对象产生审美体验,体验得到的感情、情绪、思维的变化,又会积累,被我们“移”至下一次的审美对象之上。而“物”在触发内心情感的同时,“物”又成为创造美、表达美的工具或媒介。我们对美的感受和创造就是这样循环和积累中形成的。


美到何处去?


艺术在能够表现人生有价值的内容的同时,必须同时表现美,要将生活内容提高、集中、精粹化,这是艺术的任务。


宗白华在书中提到“美是艺术的特殊目的”,因而在表现相同的艺术内容时,不同的艺术家会进行不同的表现方式,如拉奥孔在诗歌、在雕塑、在绘画中表现出来的不同形象。对表现内容进行改动,是各种艺术特殊的内在规律,艺术家若不能注意它、遵守它,便不能实现美,一旦不能实现美,那便不能称之为艺术。



我们能够体会美、感受美,就能够创造美,而中国人所独有的中国美学观,创造出来的也必定是属于中国的美。当然,美是世界共同的,只是表达美的方式与理念不同,折射出来的哲学思想也不同。由中国美学创造而来的美,是从中国文化中孕育而出的,独特而最能被中国人感受到的。


中国古代艺术的美学,皆讲究一个“生动”。在中国古代绘画中,艺术家们特别注意线条的流动,而使得绘画具有一种舞蹈的意味。如敦煌飞天壁画,其中一些线条并非客观事实存在的,而是画家所构筑的意境中需要存在的,这些“多余”的线条,使得壁画上的形象表现得更美,同时也是更深层的表现所画之内容,赋予画面以律动,让人们观赏的感受更加“真实生动”。



在雕刻上,中国古代工匠也乐于将生气勃勃的动物运用其中,与西方很不相同。西方文明之源的古希腊,就多半在建筑雕刻中使用静态的植物花纹,而古代中国就喜欢使用龙、凤、虎等生机勃勃的动物形象,甚至在汉代,这种图案还经常由云彩、飞龙和带翅膀的动物组成,成为一种“飞动之美”。而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飞檐,更是这种充满活力与生机的美的流传。


小结


美学范围极其广阔,宗白华在其一生的美学研究及写作中涉猎广泛,《美学散步》作为其于上个世纪论文的合集,诗、书、画、音乐、建筑、中西方美学均有涉猎,在书籍架构上难免略显松散,对希望深入研究中国美学的读者来说,可能还需要再翻阅其他相关的专题著作或资料来补充。


此书图文并茂,帮助读者深入浅出地欣赏宗白华所提及的各类“美”,使人们放松心绪,进入艺术品的美中,好像真的在美中散步。犹如书中所提的,中国独有的书法艺术,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这种“因情生文,因文见情”的字就生化到艺术境界,具有艺术价值而成为美学的对象了。


  唐 欧阳询 《仲尼梦奠帖》


书法的用笔有中锋、侧锋、藏锋、出锋、方笔、圆笔、轻重、疾徐等等区别,皆所以运用单纯的点画而成其变化,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相,像音乐运用少数的乐音,依据和声、节奏与旋律的规律,构成千万乐曲一样。


美学就是这样,有好有坏,因人而异,有时就在一念之间。《美学散步》告诉我们,艺术问题首先是人生问题,艺术是一种人生观,“艺术式的人生”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


END


美   编 | 刘小炜


推荐阅读

读书分享 | 《艺术文化经济学》为你讲述艺术背后的经济故事

读书分享 | 人生的四个哲学境界,你在哪层?

读书分享 | 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读书分享 | 人生的四个哲学境界,你在哪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