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文旅 | 泰州美食能四两拨千斤吗?
今日看点
文旅融合中的关键点很多,每个城市、地区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每一个发展旅游的地区,一定要找到该地区独一无二的优势项目,以点带面促进地区整体文旅融合,带动相关产业的全面协调发展。近年来,泰州致力于对本地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探索一条适合当地发展的文旅融合之路。相比较于周边的南京、扬州,泰州的历史文化资源并不丰富,如何走出区域的限制,找出自己的特色,成为泰州这座年轻而又古老的城市急需思考的问题。
文旅融合背景下
泰州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泰州,简称“泰”,江苏省地级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全市总面积5787.26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占77.85%,水域面积占22.15%。泰州秦称海阳,汉称海陵,州建南唐,文昌北宋。南唐时(公元937年)为州治,取“国泰民安”之意,始名泰州。泰州是自古有“水陆要津,咽喉据郡”之称。1996年,因为行政区域的调整,泰州再一次从扬州划分出去,这座悠久的历史古城又有了新的时代发展机遇,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上丰厚的自然条件,赋予泰州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新的时代使命,如何因地制宜、推陈出新,成为这座“年轻”城市必须思考的问题。
当下,泰州文旅融合发展稳步推进,打造了以“泰州太美 顺风顺水”为核心理念的文化旅游新口号。逐渐形成以“康炀风雅地 水城慢生活”为特色的全域旅游新格局。一座因水而生的城市,一切都以水为代表和源头。水的灵动和秀美,让这座城市充满了韵味,“水”的丰富和多样也让泰州致力于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给游客打造以“慢”为核心的休闲旅游新体验。形成以“水上慢生活”“文化慢生活”“美食慢生活”“四季慢生活”为核心的特色文化旅游。
泰州梅兰芳纪念馆
与此同时,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泰州人文荟萃、名贤辈出,“儒风之盛,素冠淮南”。王艮、刘熙载、施耐庵、郑板桥、梅兰芳是泰州文化艺术史上的杰出代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孕育了具有地方代表性的民俗民间文化。无论是以梅兰芳、柳敬亭、孔尚任为代表的泰州戏曲文化,还是施耐庵隐居兴化所著的《水浒传》,均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持续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一大批富有地域性的传统特色民俗节庆活动——如中国·姜堰溱潼会船节、梅兰芳艺术节、兴化郑板桥艺术节、兴化千垛菜花旅游节等都成为泰州展示自己的名片。
中国·姜堰溱潼会船节的举办地——溱湖国家湿地公园
尽管如此,在文旅融合的大趋势下,我们仍应看到这样发展的局限性:泰州下设的三市三区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各地的旅游资源并没有充分挖掘和融合,单打独斗的现象较为突出,全域旅游的新格局并未完全形成。如何推动泰州文旅融合发展走向新台阶,促进旅游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旅融合背景下
拓展美食文化的意义
美食文化是最具亲和力的文化,美食旅游是最具吸引力、也是最具传播力的旅游形式。美食,既可以成为游客了解一座城市文化内涵的最直接窗口,也可以成为这座城市重要的旅游吸引要素。此外,“民以食为天”,打造美食产业,无论是对当地居民还是外地游客来说都是提升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举措。高度重视对旅游所在地美食的开发和利用,以构建“味道认同”作为跳板,扩大地域独特文化的影响力,加快旅游品牌对外传播的步伐,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体验感、获得感、幸福感。
700多年前,马可·波罗游历泰州,称赞“这城不很大,但各种尘世的幸福极多”。这样的幸福,在“水城慢生活”的理念中,形成了“早上皮包水”的特色生活方式,旧时,泰州人称“喝早茶”为“早上皮包水”,这是泰州地区惯有的美食习惯。一盘烫干丝,一碗鱼汤面,再加上一笼蟹黄包,这是当地人必点的老三样,再配上一壶绿茶,泰州人能在老街的茶楼里听着泰州平话,一直消磨到中午才结束。随着时代的发展,最初的茶馆从只售卖清茶的单一经营,逐步演绎成如今的干丝、点心、面食等多个品种的融合。丰富多元的早餐文化,远超过其自身的内涵,成了泰州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
“菽乳淮南是故乡,乾嘉传世九丝汤,清清淡淡天资美,丝丝缕缕韵味长”。这是一位食客对泰州干丝的赞美。
不止是早餐,丰富的水资源让通江拥河抱湖的泰州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鱼米之乡”,将物产资源转化为极具特色的泰州美食文化,是“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仙乡云水足生涯,摆橹横舟便是家。活剖鲜鳞烹绿鳖,旋蒸紫蟹煮红虾。青芦笋,水荇芽,菱角鸡头更可夸。娇藕老莲芹叶嫩,慈菇茭白鸟英花。”《西游记》第九回中这首《鹧鸪天》道出了水乡丰富的水上餐饮特色。近年来,泰州各地围绕河水、湖水、江水开发特色餐饮,如“长江三鲜”、“蟹黄汤包”、“溱湖八鲜”等以水为核心的美食品牌在长三角地区已取得较高知名度。泰州通过整合这些资源,制定标准,开发出独一无二的原生态特色餐饮——“泰州水席”。
靖江蟹黄汤包是“中华四大名点”之一,至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
在文旅融合新的历史起点,泰州正凭借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丰富的原生态食材、独有的烹调技艺和浓郁的乡土风味,以“美食”为关键,撬动发展的新路径,为文旅融合发展这桌“盛宴”提供一份与众不同的“泰州食谱”。这样尝试,是对传统旅游的一次“升级”。以美食为核心,积极构建二次旅游的整体生态,摆脱传统旅游“来过一次不想再来”的尴尬局面,通过吸引游客的“胃”来吸引游客的“人”。同时还能摆脱传统旅游只付门票钱的单次消费,以美食促进外来游客的二次消费、过夜消费。这样的转型升级,有利于泰州旅游产业可持续的发展。
文旅融合背景下
泰州美食之路该走向何处
以美食文化为核心,衍生出美食景区、美食经济、美食品牌、美食体验等多种子项目,全力打造泰州地区文化旅游融合的新模式和新路径,致力于将全域旅游的模式进一步拓展延伸,基于传统文化景观、自然风景下如何能够吸引游客二次观赏,以美食为突破口,打造区域美食品牌,形成特色旅游体验内容。通过美食与美学结合的文化创意实践,例如美食中造型的建筑美、色彩的艺术美、菜名的文学意境美、宴席的视听(音乐、舞蹈)美、食器的设计美都可以作为是对各类文化艺术元素的创新创意,丰富美食文化的深层体验。打造以美食为核心的文化旅游,积极打造二次或多次旅游体验。
1
继续挖掘地域资源,形成特色品牌
当前,尽管泰州在文化和旅游融合方面已经做出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仔细看来,仍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文旅融合的发展以美食核心,但美食并不是唯一,历史文化资源的转换可以和美食结合起来,遵循“能容则容,宜融尽融”的原则,形成特色品牌。例如可以将戏剧文化结合到美食文化之中,打造全新的戏剧特色美食,早在1956年梅先生率梅兰芳京剧团回乡探亲访友,巡回演出,造福乡梓,泰州烹饪界创制“双凤换巢”佳肴以示谢忱,梅先生深表嘉许。1994年秋,在纪念梅兰芳百年诞辰之际,泰州市举行梅兰芳艺术馆开馆仪式,泰州宾馆为欢迎全国京剧界的名流创制了“梅兰宴”。
如今,随着文旅融合向深入发展,梅兰宴更应该作为展示泰州文化特色的一个窗口,步入“寻常百姓家”,通过清丽多姿,典雅华贵的风格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体会、领悟泰州深刻的文化内涵。
梅兰宴,戏剧与烹饪的结合,被评为江苏十大主题名宴,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
借助媒体融合,力争形成“网红”
伴随着媒体融合不断的发展,人们接触到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以抖音、快手为主要的短视频直播平台的出现,更加加速了媒体融合的发展步伐,随之产生的“网红”成为一个褒贬不一的名词。古老的西安,竟与抖音这种最潮流的视频软件携手,可能让很多人觉得意外。但西安在抖音上的火爆,极大地宣传了西安的各种美食、民俗、名胜,西安成为了“网红”,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前往“打卡”,这对西安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刺激。因为抖音,西安永兴坊的摔碗酒变得全国闻名,摔碗酒成了西安旅游必须体验的项目之一。
一碗米酒,一口饮尽,一声碎碎平安,体验了一把豪爽之余,通过抖音的传播,捧红了一家店,捧红了西安,捧红了其背后蕴含的饮食习俗和文化内涵。泰州文旅融合的发展是否可以借助这样的案例,寻找其中的规律,通过恰当的方式去展示自己的美食文化,以“美食+”,全力打造自己的风格特色。
黄桥烧饼
明代,黄桥作为江淮一带重要的粮食集散地,黄桥烧饼就充当起挑夫们的快餐。抗战时期,黄桥烧饼成为支前的食粮,为赢得黄桥决战的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黄桥烧饼黄又黄,黄黄的烧饼慰劳忙……”这首著名的《黄桥烧饼歌》,从此随新四军的脚步传遍大江南北。黄桥烧饼是江苏省名点之一,曾入选开国大典国宴,毛主席也称赞“黄桥烧饼好出名的”。利用“红色文化+美食文化”拓展泰州红色旅游的发展路径,成为具有正能量的“网红”,也许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3
加大管理力度,形成行业规范
众所周知,食品安全一直是全社会关注度较高的话题之一。民以食为天,“为天”的基础是安全。这就需要管理部门加大管理力度,排除一切食品安全隐患。以河豚鱼为例,泰州靖江有一句很有名的说法,叫“拼死吃河豚”,河豚鱼的毒性可见一斑。但苏东坡“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的诗句,又说明河豚的诱惑力之大。尽管使用现代高科技的生物技术,利用江滩围栏养殖的河豚,能够大大降低它的毒性,但我们仍不能大意,应该出台相应的制作流程和制作标准,通过对整个行业的监督,形成行业规范,确保食品安全问题万无一失。在此基础上,才可以继续深入挖掘美食文化内涵,推动文旅融合的深层次发展。
END
美 编 | 王硕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