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变革时代:主持人面临的危机与出路

赵航 言之有范 2023-04-03

今日看点

10月2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主持人大赛》在央视一套播出,这档有着30多年历史的老节目,时隔八年之后重回舞台,热议依旧。节目在播出后也凭借其评委阵容、选手水平及赛制设置等广受好评。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影响着传媒行业的各个方面,主持人作为广电媒体的最前端,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主持人大赛的变迁


CCTV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自创办以来,已有三十一年的历史。随着时代的不断变革、传媒行业的快速发展,历届大赛在赛制设置、选拔标准方面都有不同的定位。1988年举办第一届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之后分别于1995、2000、2003、2007、2011年举行了第二届至第六届。每届大赛都在创新赛制,不断定位选拔要求,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的同时也为国家广电系统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主持人。鞠萍、王志、张泽群、撒贝宁、陈伟鸿、王宁等观众熟知的主持人都从这里走向千家万户。


从分门别类到综合考察,从挖掘个性到国际传播,历届央视主持人大赛的宗旨定位及标准的变化,反映了主持人和其它职业一样,只有不断改革和创新、体现时代特征、满足受众需求才能在社会变革的浪潮中不被淘汰。



首先对主持人要求与时俱进:第一届主持人大赛定位尚不明晰,但当时已认识到优秀主持人对于媒体的重要性;自第二届开始每届有着不同的宗旨,从“发掘个性化电视主持人”到“推出主持新人,提升传播品位”再到“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扩大国家台吸引力、构建高端交流平台、推出主持人新秀”,主持人大赛一直在与时俱进。


其次参与人数逐年上涨、选手来源逐渐多元:前两届选手从行业内选拔,第二届共有218名选手参赛,第三届则设立了10个赛区,吸引了全国近3000人报名,第六届达到了6080人。第七届的参赛选手中,除了专业主持人之外,还有不少其他行业的选手,比如刚刚在《奇葩说》里收获些许名气的律师许吉如、毕业于布朗大学的理工男李礼等。


最后观众参与度也在变化:主持人大赛一直重视观众与评委的结合。在第三届主持人大赛复赛中设置家庭评委,打分所占比例为30%。到第六届主持人大赛设立了现场观众方阵,场外观众也可发送短信与比赛互动。观众参与度也在不断提升。今年开办的第七届大赛与以往不同的地方在于采用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全新互动技术,为网络“千人评审团”带来了“现场参评”的可能,提升了大赛观众参与的广泛性、普遍性和代表性。


二、万众瞩目背后的困境


从参赛选手的专业背景来看,历年来主持人大赛的参赛选手大都来源于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或在校生。同时,他们也是各地方广电系统主持人的重要来源。在专业化建设和职业发展的背后,主持人行业有着来自多方面的竞争压力。


1

僧多粥少:人才培养层差不齐


播音主持专业最早出现于1920-1930年间,经过长期的发展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专业教学体系。近年来,我国二百多所高等院校都开设播音主持专业,发展迅猛。其中较为具有代表性的高校有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舞台的魅力吸引着众多学子,成为众多艺考学子报考的热门专业之一。例如最热门的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2019年计划招生100人,报考人数却高达1.8万。


传统的播音主持专业培养主要侧重在发声练习、口语表达等方面,但随着融媒体时代的来临,传媒竞争环境日趋激烈。不少院校出现了技能教育与传媒发展不适应的情况。融媒体时代下对主持人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传统的“花瓶时代”“念稿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同时,每年毕业于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高达上万人,但就业率两极分化级差现象严重。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热门院校的就业率较为乐观。根据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发布的《中国传媒大学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播音主持艺术学院201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学院2018届硕、博毕业生就业率高达100%。


尽管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进入了广电一线岗位,但不是每一个学校的播音学子都有这样的幸运。放眼全国,播音主持专业的就业率令人堪忧,在教育部发布过全国范围内就业率低本科专业名单中,播音主持艺术、公共事业管理、音乐表演、广播电视编导等15个专业位列其中。关键原因在于传统广电系统内的人员设置已趋于饱和,供需不平衡导致了这个专业的就业率较低。


图片来源:中国传媒大学就业中心


图片来源:中国传媒大学就业中心


图片来源:人民网


2

竞争加大:

“去主持人化”趋势与跨界人才涌入


主持人不仅需要面对专业人才之间的竞争,还面临着跨界人才对生存空间的挤压。在过去传统意义的节目当中,主持人肩负着把控节目的引领性职责,而近几年来随着真人秀节目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无论是电视综艺还是网络综艺,节目形态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主持人与节目密不可分的定律需重新思考。


“去主持人化”趋势逐渐明显,2013年湖南卫视播出的真人秀《爸爸去哪儿》就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节目中李锐虽化身“村长”不再是主持人,但依然承担着主持人引导节目流程的功能,但在后来的《奔跑吧》《极限挑战》《花儿与少年》《中餐厅》等节目中,主持人的角色直接被取消。


与此同时,专业节目主持人还要面临跨界人才的竞争压力。例如在电视节目中,《国家宝藏》主持人张国立、《演员请就位》主持人沙溢、《跨界歌王4》主持人刘涛等都是演员,对观众来讲即熟悉又新鲜;再如《金星秀》主持人金星是舞蹈家、《欢乐喜剧人》主持人郭德纲是相声演员,他们有着更独特的主持风格;在众多网络节目中,《仅三天可见》主持人姜思达、《十三邀》主持人许知远等都是跨界主持且反响不俗。


在节目类型、模式、受众欣赏习惯都发生改变的今天,主持人如果继续以大型晚会舞台上的工作要求塑造自己,将会面临愈发狭窄的发展空间。


3

新兴业态冲击:虚拟主持人不断上岗


除了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外,现在要面对的还有人与科技的竞争。近几年AI在主持人行业中的应用已不是新鲜事,早在2001年英国报业联会媒体公司在网络上就推出了世界上首位虚拟主持人安娜诺娃。2018年3月1日,广播界的AI虚拟主持人在《南方财经报道》正式上岗,这位“主持人”是由科大讯飞与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跨界合作的创新成果,通过先进的语音合成技术模仿真实主持人的声音为观众播报财经新闻。



而2018年11月7日全球第一个全仿真智能合成主持人正式上岗新华社,只要输入一段新闻文本,他就会用和真人一样的声音进行播报,甚至连唇形、面部表情都完美吻合,与真人主播并无二致。新华社称,首批入职的两位AI主播,上岗三个月就已生产3400余条新闻报道,累计时长达10000多分钟,期间还参与了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首届进博会、2019春运、春节等若干重要报道。


图片来源:新华社


11月26日,新华智云正式发布“媒体大脑3.0融媒中心智能化解决方案”,媒体大脑3.0首次采用版权区块链技术,为原创内容生产者保驾护航,同时也是首次采用 AI 智能审核技术,确保发布内容安全。目前已投入使用的30余款媒体机器人,为策、采、编、发、审、存、传全流程赋能。


大众报业集团旗下的海报新闻已通过全流程媒体机器人制作新闻视频


“全流程赋能”智能生产核心系统


这些虚拟主持人系统相比主持人来说拥有大量的知识信息储备与极速采编发能力,且不知疲惫、口播零失误。但在互动化、人性化与受众观感方面仍存在劣势。相关技术公司也表示未来将会通过用户大数据提供个性化、互动化的产品,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偏好,这在媒体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也为主持人及媒体从业者带来了不小的竞争压力。


三.未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主持人


1

播音教育:日益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


中国传媒大学丁龙江老师表示:“央视主持人大赛为播音教育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比赛赛制的设置以及对主持人选拔的标准也为播音主持学科建设指引了方向。首先在招生入学方面:重视生源人文素养的积累。近年来艺术类院校招生虽火爆,但是学生文化素养有待提高。中国传媒大学就加大力度推进艺考改革,自2019年起,凡参加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类本科专业招生考试的学生,无论报考何种专业,均须在初试环节参加由学校统一组织的文化素养基础测试,学校也在艺考改革基础上邀请一流专家学者编写出版文史哲通识读本丛书。


其次在专业培养方面:从内容转述者向内容生产者转变。主持人大赛3分钟自我展示与90秒的即兴考核,将选手的基本功积累、临场反应、即兴发挥能力展示的淋漓尽致。这要求主持人培养不仅要注重传统的语音、发声、呼吸、情感等主持专业能力的训练,更要培养学生在面临紧急任务时快速抓取信息的能力,做到表达有主题、有内容、有深度、有升华。


2

时代所需:复合型主持人


主持人绝不仅仅只是“主持人”,主持人的复合职能定位一直在随时代而变。进入21世纪后,各大电视台创建了新闻、经济、影视、体育等多个专业频道,这对节目主持人提出了新的要求,第四届主持人大赛便强调主持人要“专而精”,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到2011年时,中央电视台正在筹建海外分台,第六届大赛便着重选拔具有国际传播能力的主持人。2018年3月,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组建成立。复合型主持人的出现,为媒体融合环境下的主流文化传播注入新力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总监张国飞称:“过硬导向把控能力、新闻直播互动能力、多媒体应用能力以及人格化传播能力是复合型主持人新的标准。”


3

融媒体时代:互动共赢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新技术,绝不是敌对关系,两者进行互动与合作可以达到更高层次的共赢。首先加强与新技术的互动:2019年央视网络春晚中,撒贝宁迎来了一位全新的搭档“小小撒”,这是全球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由主持人和自己的虚拟孪生主持人共同主持大规模的国家级文化活动。晚会过程中,“小小撒”的临场反应与言语表达都颇具亮点,两人的互动妙趣横生,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人机共生是面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最好态度。其次依托新媒体加强与观众的互动:无论是《主播说联播》还是“康辉的vlog”都是依托新媒体平台拉近主持人与观众的距离。在受众新闻获取习惯发生变化的背景下,主持人与传统媒体更应高度重视用户体验与信息服务,加强与受众的互动性。


结语:主持人不会消失


主持人这个职业会消失吗?答案是不会。再有个人风格的明星、信息处理能力再强的机器,目前来看适用范围仍然有限。白岩松在第三届中国主持传播论坛上提到“内容竞争的时代正式到来,主持是技术,人是内容”媒体融合背景下,主持人只有转变职能定位、重塑个人形象、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与综合素质、发挥自身力量推动媒体融合才能不被时代涌流所淘汰。


参考来源:

李秉智.融媒体时代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素质分析[J].广电时空,2019.5.

于松明、周亚凯.绚丽多姿 与时俱进——中央电视台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回眸[J].实践与创新,2013.9.

来啦来啦!3.0来啦![EB/OL].新华社,2019.11.26


END


责   编 | 李姝婧

美   编 | 巩  仪


推荐阅读

全球首个“AI主播”在中国上岗,主持人饭碗不保?

中国虚拟主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00后的娱乐活动已被数字媒介主导?

《2018年传媒产业发展报告》发布,5分钟看明白广电行业现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