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 疫情当前,无法独善其身,唯有共度难关!
今日看点
昨天,中传文产云书院讲座“范周:全球疫情下的文化产业新思考”第一讲直播结束,得到线上直播听众们的一致好评,据统计昨天直播观看量总量达64.2万。现将范周教授昨天讲座内容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最为艰难的时候,就是人类命运联系最为紧密的时候,也是人性光辉最为闪耀的时候。根据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3月19日我国新冠肺炎累计确诊人数为81262,国际累计确诊病例为136932。如今,我国等待治疗人数每天两三千人的趋势在减少,国外却每天两三万人的趋势在增加。
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院长范周教授
为什么我今天用的题目叫“环球同此凉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地球村”的经济发展谁也离不开谁。首先,国际产业链一环扣一环,大部分产业都需要进行协作。其次,各个国家疫情爆发存在时间差。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爆发时,世界经济“V”字型下降之后迅速反弹,但此次有经济学家预测世界经济将呈“U”字型变化,而且其谷底将维持很长一段时间,这就体现了疫情时间差的复杂。
一、疫情的全球大流行
我国作为全球最早大规模爆发疫情的国家,进入三月份以来,确诊病例的增长态势已经基本缓和,昨天我国包括湖北在内的新增本土确诊病例首次实现零报告,全国范围的疫情扩散基本得到了遏制。
全国复工复产正在有序推进,据国家发改委统计,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提高较快,除湖北等个别省份之外,全国其他各省、区、市的复工率已经超过90%,江浙沪鲁等省份的复工率已经接近百分之百。疫情最为严重的湖北全省,也开始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的防控措施,除武汉是高风险地区之外,其他市县均为中低风险,这些地区正抓紧推动恢复生产,部分低风险地区的影剧院、棋牌室、游艺厅、书店、培训机构等集聚性文化消费场所,也得到了可以有序复工复产的通知,社会秩序不断转好,社会文化产业的发展基础不断恢复。
全国/湖北/非湖北新增确诊病例图
这周以来,还有一个重大的好消息是,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展开临床试验。根据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的分析,新冠疫苗如果完成三期临床试验,最后得出结论疫苗有效,最短需要六个月的时间。这是相当振奋人心的事情,只有有效疫苗的出现,才能够真正地终结这场疫情。
在疫情中,不论是哪个国家,不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东方国家,不论是资本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或是相对来说还比较贫困的国家,病毒的攻击是一视同仁的。正所谓“环球同此凉热”,全球大流行的疫情之下,社会秩序遭受了严重的冲击,对经济的发展,包括文化产业的发展,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有专家表示人均GDP达到3000美金时,文化产业才有发展的可能;人均5000美元时,文化产业就有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基础。根据中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金,当前我国迎来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期。
直播现场工作人员
但当前世界上这样的大型疫情将直接带来整个世界经济发展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即全球经济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疫情之后的社会发展必与经济密切相连,这也就必然会体现在整个经济结构的变化之上。2003年SARS结束后,电影院恢复了正常,但影院票房却经历了整整六个月的恢复期。这个过程存在一个缓慢的恢复期,这就给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在复工之后,国际因素也应当引起文化企业的重视,原本设定的发展计划也应当灵活调整。
有经济学家认为“对疫情要重新统计、重新判断。国际疫情完全结束一定要持续时间很长,或者是到六月末,或者是到今年年末”。以旅游为例,当前我国境外每年旅游人数为1.61亿,入境中国的游客数(含港澳台)是1.4亿,将为我国带来一年不少于1400亿的外汇收入,而我国出境游也将为国际带去不少于2000亿的收入。在疫情的影响下,各国旅游业都将受到巨大影响。
二、疫情冲击不分国家,
没有哪个经济体能独善其身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全球化的时代。那么,什么是全球化?从文化产业的角度来理解的话,可以有两个方面的意思。
直播截图
第一个方面是从产业的角度来说,也就是经济的全球化。这是因为现代通信和交通设施的发展,以及各个国家合作的不断密切,使得企业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找到最合适的地方、人才、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比如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由于有着充足的劳动力市场,因此承接了世界各国大量的产业转移。例如,德国的公司将生产厂设到中国,但从国外进行管理,资金有可能来自美国,生产用的设备可能是荷兰或者是日本生产的,只有通过航运、空运把原材料运来,再把产品运走就好。文化产业也不例外,其中同样缔结了这样全球化的生产关系。电影《阿凡达》最后的合成阶段就是在全世界13个国家同步进行合成的,这是电影工业化生产的一个全球合作的案例。
第二个方面是从文化来说,随着数字化技术带来的信息交流上的便捷,以及人均收入的不断提升,我们能看到各个国家之间的文明交流是越来越密切的,通过旅行或者是一些文化产品、文艺作品,我们能够了解到千里之外的斯洛文尼亚、古巴、埃及等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能够看到不同国家的文化艺术产品在市场中流通,实现了文明的互动,这也是全球化的一种体现。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过去的十几年中,国际间的经济合作越来越密切,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现在已经是“牵一发动全身”的状态。由于生产和消费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全球经济出现了巨大的不确定性。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本周再次发生了股市熔断,美国两周内四次触发熔断机制,产生了自1987年以来的单日最大跌幅。美国股市的低迷,牵动了全球资本市场,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相继创下近日来的最大跌幅,全球资本市场的恐慌情绪正在蔓延。因此,我们在扩大内需的同时,需要重新进行投资调整,对公共医疗、生物工程等领域进行研究,研制大国重器。
如果疫情还将持续更长时间的话,大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在新的经济条件下将会重新改写,这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2008年发生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全球经济出现衰退,我国2009年的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呈现L型的大幅下跌态势。大家口袋里的钱少了,消费自然就少了,而因为大家不买东西,许多厂家就出现了亏损,亏损加大后就不得不裁员,许多员工也因此失业,老百姓也就不再有收入,这样一个经济的恶性循环就产生了,这种情况一定要避免。
而在大家收入减少的时候,文化消费作为自我实现需求型消费,一定会受到最大的冲击。复工后文创行业中可能出现部分企业面临着破产或转型的现象,中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有两三千万,文化产业企业中80%是十个人以下的小企业。当前70%左右的企业已经开工了,但开工不等于收益。企业应好好思考未来的发展,要正视困难,思考在十字路口向左还是向右。
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变化情况
国际化背景下,各个国家在贸易领域是相互依赖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而文化贸易领域,特别是文化装备生产领域,我国是全球最大的产品出口国,在这个领域当中,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贸易依赖程度相当高。根据201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文化制造业营收占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收的42.4%,共3.6万亿元。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文化产品出口998.9亿美元,约为7000亿人民币,与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营收之比约为20%。也就是说,我国文化制造业的总收入中,约有五分之一的比重是来自于出口贸易。
对中国商品进口占当地总商品进口比例(2019)
具体而言,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玩具制造国与出口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的玩具出口金额为250亿美元,每年全国玩具产量中约有80%的产品用于出口,世界玩具市场上有70%的产品是中国制造。
玩具出口金额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工艺美术品生产和出口国,既向国外销售我国的陶瓷工艺品、雕塑、玉器和刺绣,也接受国外的订单,帮助国外的创意设计企业生产地毯和壁毯、金属工艺品、工艺画等产品。2018年,我国出口工艺美术及收藏品共300.4亿美元,其中工艺美术品300.2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一。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乐器生产国和出口国,所有大规模生产的产品60%以上在我国生产。例如我国钢琴年产量约占了全球产量的70%;各种管乐号、提琴、吉他等产品的总产量出口比例接近70%;手风琴、电声乐器年产800多万件,出口500多万件。而在顶级乐器领域,我国又相当依赖进口,各剧乐团和相关机构若需购买顶级乐器,则完全需要进口。
同样的,在摄录设备领域,大疆是国际民用无人机制造商,全球市场占有率达70%,但大疆产品中的芯片、成像组件、镜头组件和导航元件,则依赖于从其他国家进口。从这一点来看,如果没有完善的全球产业链,如果没有全球贸易一体化,怎会有今天全球繁荣的文化市场?
许久以来,广东便是我国玩具制造业最为密集的区域,全国70%的玩具产品由珠三角区域生产,2008年次贷危机发生之后,由于全球贸易市场的萎缩,许多玩具企业没有能够渡过难关,在经济危机中破产。而这样的现象,在疫情冲击下仍在发生——疫情的冲击导致了许多国家封闭了口岸和边境,致使贸易处于暂停状况。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1-2月期间,玩具出口总额同比下降25.7%。由于全球冠状病毒的爆发,部分行业将出现大幅下滑。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例如会展行业。目前,全球已经有40多个国家出台了限制入境政策,诸多全球性的展会活动也被迫延期或是取消,比如全球最大的通信展——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已经取消,参展商、巴塞罗那当地和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都将面临经济损失,仅巴塞罗那经济损失至少约4.9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7.3亿元)。根据全球展览业协会(UFI)的统计数据显示,最近几周在全球范围内有超过500多个展会取消,全球展览公司目前的订单损失总计已达263亿美元。
会展产业基本由展会主办方、展会场馆方、工程搭建方、物流运输方和配套服务方构成,且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大部分展会均投资巨大。根据国内数据测算,会展业有着强势的、显著的社会就业拉动效应。据统计推算,2017年展览行业经营单位达到 3.94 万家,比2015年增长5.7%,直接从业人员97.5万人次,同比增长8.3%,新增会展企业增多,吸纳就业人数增加。据此测算,2016年展览业带动我国就业总人数达3366万人次。
受疫情影响,多部原计划3月份上映的电影选择了撤档,延期上映,如《花木兰》《007》《X战警》《速度与激情9》等影片。此外,还有部分电影不得不从拍摄过程中停下来,以免感染新冠病毒。《好莱坞报道者》预测,新冠肺炎已对全球电影业带来至少50亿美元(近350亿元人民币)的损失。在此情况下,有部分电影选择网络播放。网络可能会有机遇,但要如何转型,电影产业是否做好准备,国际和中国这方面的电影交流是不是真正的一致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
最后,全球性疫情大爆发,对全球经济信心、就业压力,美好生活品质的影响,尤其是股市震荡引发的经济贸易等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问题,将呈现迭加效应。有些问题甚至会在疫情之后相当长时间内才会逐渐显现。对此,我们应有充分思想准备,而不仅仅是把目光停留在眼下的诸多乱象上。针对国际形势我们应该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这不仅仅是把眼光停留在现象上,而应该是好好地去思考国际经国际贸易对我们的经济和文化贸易造成的影响。
这次疫情是社会制度、公共医疗体制、国家治理能力一次真正的全球大考。中国强大的国家动员能力体现了中国制度的优越性。此外在医疗体系中,我们也要重新考虑公立医院在保民生上发挥的作用,不能将一切市场化。医疗保障的战略性储备同时也应该提上日程,因此国家未来也可能做出相应的战略性调整。
三、坚持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
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有之义
了解了全球疫情的情况,以及对经济、特别是对文化产业产生的冲击之后,我们能够发现,新冠疫情不是哪个国家的敌人,是全人类的敌人。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是友邦向我们伸出了援手。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我们不会忘记,12年之前意大利在全国人民心碎的时候向我们伸出了援手。2008年5月,汶川地震后的第八天,意大利携300顶野战帐篷、5000条毛毯,3.4吨的医疗器械和3.76吨高能饼干等震后灾区最迫切需要的物资,组成了17人的救援队,抵四川救灾。一天后,意大利还送来了流动医院全套设备,赴绵竹搭建流动医院,可同时接纳50多名病人就诊住院。儿童节到了,穿着手术服的意大利医生,站在临时搭建的舞台上,为震区孩子带来了欢声笑语。
我们不会忘记,举国上下物资紧张的疫情初期,日本汉语水平考试HKS实施委员会向湖北高校捐赠了2万只口罩和一批红外体温枪。让中国网民感到无比温暖的,是包装盒的外面,有用加粗的字体写着:“加油!中国。”而在下方,更有一行小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我们不会忘记,中国疫情最重时,首尔市的雪中送炭——首尔市厅点亮大屏为武汉加油,给中国人民送去力量。朴元淳市长录制视频表示,五年前,北京市政府在首尔因中东呼吸综合症遭到痛苦时伸出了援手,而“如今已到报恩时”。
中国医疗专家组抵达意大利
为回报意大利12年前的善意,也为了更早地和世界一起度过疫情,我国第一时间向意大利派出医疗队,携带了31吨医疗物资,42箱防护物资,包含ICU病房设备、医疗防护用品、抗病毒药剂、普通健康人血浆和新冠康复者血浆等救援物资,奔赴罗马。这是意大利迎来的首支国外救援队。
同时有关部门明确表态,如果非洲有了重大疫情,中国将首先选择对非洲40多个国家,在税收等方面给予最大的支持,这是大国胸怀、大国担当。当国外媒体称病毒是“中国病毒”“武汉病毒”之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在评论中表示拒绝民族主义和种族歧视。在全球性的危难之中,越来越多的人真正地开始在行为上表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真正地实现了文化上的接受,和文化上的认同。
在众多的事件背后,我们能够发现,文化是社会理性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这就是文化的体现。在疫情中,国外许多国家认为不需要戴口罩,这也是文化的选择,在这些社群的思维中,戴口罩是生病了才要做的事情,而他们很健康,所以不需要戴口罩。
当然凡事无绝对,也有一些人面对国外疫情的爆发,持幸灾乐祸的心态,对此我非常认同张文宏医生的意见,他指出:“嘲笑别国疫情蔓延,猛夸自己国家棒,是对灾难和逝者的亵渎”。中国的确在全球蔓延的时期控制住了本土疫情,那是因为中国大规模爆发得早,为了控制住疫情,中国是以牺牲经济发展代价的,如果说有什么是能被称为“中国方案”,那就是四万名驰援湖北的国家医疗队的医护人员,三千个去世的同胞,举国上下两个月的星月兼程,世界各国的鼎力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才艰难地顶住了本土疫情的挑战。如今我国疫情防控进入第二阶段,更应该坚决要防止疫情反复,控制域外疫情的输入。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次疫情也让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人类命运一体化过程中,我国怎么样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发自内心地让世界了解中国。此次疫情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表现可圈可点,它将大量的中国真实情况传播到海外,并为许多海外媒体采纳。CCTV许多驻外记者参加了各种访谈,展现了人类在疫情面前一样的态度。
而如果想要在文化上实现更多的交流、沟通,仅仅是满足使用价值需求的玩具、乐器、工艺美术品,这些远远不够,还需要在更多文化产业领域加大投入,加大发展。在这个全球背景下文化要想快速发展成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必须在明确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的同时调整我们的思路。
那么,过去的两个月里,我国的文化产业哪些领域在疫情之中经受了怎样的考验,欢迎明天晚上八点钟继续关注,文化产业:疫情是危机,更是机遇。
(本文根据范周教授现场讲话录音整理而成)
END
责 编 | 宋立夫 孙 巍 巩 仪
美 编 | 巩 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