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李丹林 | 备受关注的民法典缘何成为“百姓权利宝典”?
今日看点
民法典编纂是我国民事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以下简称《民法典》)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关于《民法典》的制定和施行,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地方?言之有范小编专访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法律系教授李丹林老师,现将采访内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法律系教授 李丹林
问
这部《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首部以“典”命名的法律,此命名意味着什么?
“典”本身有 “法则”“标准”的意义。这部法律被命名为“民法典”,是因为这部法律将民事法律领域的法律规范比较全面系统地统一规定在其中,将既有的属于民事法律范畴的各个部分,如民法总则、物权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婚姻法、继承法等各个部分,再加上新设立的人格权部分,通过系统化工作,成为当下我国民事法律规范的集大成者,因此,堪称为民事法律之“典”。
《民法典》的制定并且能够提请通过标志着民事权利保护规则体系的建构已经较为完整,民事立法已经较为成熟。这也说明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民事法律部门较其他法律部门更早地实现了形式上的全面体系化。
图片来源于新华社
问
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民法典》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占据着什么地位?对新时代下我国的社会治理又有什么作用呢?
民法是“私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之间的法律规范。民法的内容反映了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种情境下社会关系的处理准则,它在一国法律体系当中的基础性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民法对于民事主体自主性地位的肯定,对于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行为规则的规定,有助于引导和培育社会成员的内在的价值感、理性、责任意识。《民法典》贯彻平等原则,强调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民法强调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民法的基本原则既符合社会一般伦理道德,又符合社会文明发展方向,这有助于形成和培育社会成员更为良好的道德观念、法律观念,发挥好社会自治的功能,通过社会成员自觉依循法律建构和谐的财产关系、人身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
这样也可以更好地确立政府权力的边界,为社会发展提供更为宽松、更具活力的环境。有利于社会治理目标的接近和实现。
因此《民法典》的颁布和实施,对于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意义重大,换句话说,完善的民事法律制度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重要的、关键的、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路径。
问
从法律角度而言,您认为《民法典》在保障人民权益方面有何突破?
《民法典》宣誓: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与此同时,《民法典》系统规定了社会成员(个人、组织)依法应受保护的各项民事权利。《民法典》对民事权利规定的系统性、全面性,充实细化人格权保护的条款,这是最大的突破,同时,有许多具体条款的规定也与时俱进,适应现代社会秩序调整的需要,这也是重要突破。
图片来源于网络
民法作为私法,立足于尊重个体价值建构其权利保护体系,这对于千百年来我们一直缺少对普通社会成员的地位予以尊重的文化价值观进行根本性的扭转具有重要意义。
《民法典》的制定和实施,也有助于我们更科学地理解“人民”的意义,只有将人民还原为每一个依法享有各项民事权利的自然人,才能切实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因为,衡量一个执政党、一个政府、一个公务人员,是否真正“为人民服务”,就可以对照《民法典》规定的各项民事权利,看一看在广大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其各项民事权益是否通过执政行为、政府行为、具体职权行为获得更好地实现和保护。由此“为人民服务”,不再是高喊的口号,而是有了可以具体衡量和判断的标尺。
问
此次《民法典》草案最引人注目的内容之一是将人格权独立成编,在您看来,这意味着什么?该如何看待?
人格权独立成编,从形式上看,较过去更加强调了对于人格权的重视。从具体规定看,也更为全面细致地表达出自然人应享有的各项人格权益。这不仅为人格权的保护提供了切实的法律规范依据,同时,也具有强烈的启蒙意义。每一个社会成员,作为自然人来到人间,家庭社会为其提供了生长成长自我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同时也会面临来自两个方面的侵害,一是来自社会,一是来自国家。
图片来源于网络
民法通过对于每一个社会成员享有的民事权利的规定,通过彰显和肯定社会成员具有享受这种权利的资格——人格,表达出对于人的尊严、人格尊严的尊重和保护的价值理念。不仅有助于防范和解决个人所受到的来自社会层面他人对其权利侵犯的问题,调整好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为防范国家公权力侵害公民个人权益提供了法理依据,借助于宪法的制定和实施,解决个人受到公权力侵害的问题,以权利制约权力,调整好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在民法慈母般的眼里,每一个人就是整个国家。这句话道出了民法价值的真谛。
问
您认为《民法典》在出台后,其在未来实际应用层面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民法是对于每一个社会成员,包括个人和组织的民事权利予以保护的法律。在未来《民法典》实施过程中,首先,通过各种途径传播《民法典》的内容,使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了解理解《民法典》,全面了解自身享有的民事权利、义务和责任以及从事民事法律活动应该遵循的原则和具体规范。其次,可以预见的是,对于法律服务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因此加强对高质量法律人才的培养工作非常重要。再次,立法的进步和完备,会带来法律服务行业的繁荣,在这种情势之下,要更加重视培育法律服行业良好的自律机制,尽快形成司法行政部门对法律服务行业科学有效的监管机制。最后,在信息时代,要重视探索各种便利高效的民事纠纷处理解决机制和维权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民法典更好地惠及到每一位公民,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
END
责 编 | 赵 航
美 编 | 赵 航
推荐阅读